第740章 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

“陛下,唐志翰的案子,一共稽查收回了七十四餘萬銀,剩下的銀子都被劉許二人揮霍掉了,這些銀子都交還了唐志翰。”馮保彙報了唐志翰案的最新進展。

漳州府奏聞了找回來的白銀,被轉移的160餘萬兩白銀,大部分都找不回來了,找回來的只是少數。

“近一百萬銀,去哪了?進了盧承的腰包嗎?”朱翊鈞眉頭一挑。

這揮霍掉的銀子實在是太多了,皇帝猜測,都是辦案過程中,被督辦官員給自己拿走了,過一次手沾一手的油,這很正常,但雁過拔毛,漳州府知府直接把大雁拿走了,這絕對不行。

馮保俯首解釋道:“這劉許二人,生活極其奢靡,貪圖享樂,其實花不了多少銀子,劉氏看重了許貞翼的才情,而這許貞翼本身是個金玉其表敗絮其內的草包,詩書禮樂都十分普通,在萬曆三年起,這許貞翼喜好上了金石之物。”

“而且這些金石之物,全都是贗品,騙子們都聞着味兒的上門兜售,其中近七十萬銀,都浪費在了金石之物上。”

許貞翼在金石圈十分出名,當然是以冤大頭著稱,人人都想宰一刀,甚至不乏從長安不遠萬里到漳州府專門就是爲了騙許貞翼。

漳州府知府盧承就是再失心瘋,皇帝親自關注的案子,也不會過分的貪墨,銀子的去向不復雜,都被騙了。

一勺宋兩勺唐,三勺回到秦始皇,許貞翼收集的那些個古董,絕大部分都是假的,比如宋徽宗真跡、王羲之法帖這種,幾乎做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畫事精道,惟妙惟肖、蟲咬破舊、印章都是幾近於完美;還有一些個仿唐宋窯的瓷器,主要仿造貢瓷。

許貞翼手裡有幾個宣德爐,就是宣德年間的銅爐,說是宮裡流出去的,連老師傅都看走眼了,最後鑑定爲:仿品。

“不是自己的錢,確實不心疼,三千兩銀子買個銅爐,就敢一次買四個,瘋了。”朱翊鈞看完了贗品的清單,連連搖頭。

朱翊鈞對案件做出了批示,下章漳州府把這些古董統統送回唐府就是,以唐志翰的身份,這些東西就是假的,賞玩之人也只能捏着鼻子說是真的,他願意如何處置如何處置。

唐志翰要把這些拉到海外去騙紅毛番,也是個辦法。

“先生,陛下得了一好物,讓內監送到了府上,說是一個擺件。”遊守禮將一個一尺見方的檀木盒放在了文昌閣的書桌上。

文昌閣是全楚會館的書房,張居正回到家,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這裡,也是處理國事。

這十四年來,宮裡但凡是有個寶貝,陛下都會送到全楚會館來,林林總總有數百件之多,遊守禮讓全楚會館楚畹堂的投靠門客們,分門別類的將其編成了一本書,這本書刊印成冊,賣了不少出去。

楚畹堂就是楚地的讀書人入京,沒地方住,投靠張居正,住宿免費,但總要給先生乾點活。

之所以要修這麼一本書,完全是爲了彰顯聖眷。

“哦?又有好物?”張居正寫完了最後一個字,將鋼筆帽套好,放在了筆架上,纔拿過了檀木盒,打開了盒子,蓋子上有個銅板,銘刻着使用說明。

一個鎏金銅鐘表。

詳細閱讀使用說明後,張居正面露微笑的說道:“不得不說,咱們大明的工匠,真的是巧奪天工,這種奇物都能造出來。”

九族嚴選,絕對好物。

鎏金銅種表叫做滾鍾,它沒有發條,就是說沒有動力,使用的時候,只需要將其放在坡板之上,從頭滾到尾,不多不少,滾下去的時間,不多不少,正好十二個時辰,而且錶盤始終垂直於地面。

(鎏金銅鐘表)

“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黃子復做的,現在已經上架皇莊貨架,一個要這個數。”遊守禮伸出一根手指,也是對這件奇物感到驚詫,這玩意兒十分的神奇,一個坡也不長,一尺多點,這種滾十二個時辰剛好滾完。

“十銀,也不算貴了。”張居正將滾鍾放在了坡板上,鐘錶開始滴滴答答的轉動計時。

遊守禮趕忙說道:“先生,一千銀一個。”

“多少?這玩意兒多少銀子?一千銀?!怎麼不去搶啊!”張居正猛的瞪大了眼睛,說道:“一千銀,夠全楚會館一年度支了!”

“就這,還買不到,一個月就二十個,在外面買,要五千銀才能買到,宮裡那羣宦官,吃人不見血,皇莊就月初開門一天,越貴越有人買,越貴買的人就越覺得值,這皇莊生意經,嘖嘖。”

宮裡的宦官把持着皇莊奢侈之物的售賣權,馮保那些個徒子徒孫們,全都靠着皇莊吸血,就這個滾鍾,鋪子裡就賣五個,其他都是宦官們自己買去,然後私下賣掉,這玩意兒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得有門路。

張居正沉默了許久才說道:“內帑這樣也挺好,反正皇莊裡的東西,不坑窮人。”

皇莊裡的屏風掛屏一扇就要五百兩銀子,是黃花梨漆器,一個十二頁的屏風,要一萬銀,越追求圓滿越貴。

而且這幾年推出了許多不同的主題,十二生肖、山水畫、美人圖等等,主打一個貴,劉許轉移那160萬銀,進了皇莊,還得倒欠錢。

張居正的書房,就有一個十二生肖主題的屏風,皇帝賞的。

“鬥爭卷。”張居正的目光,看向桌上的一卷書,他剛剛將鬥爭卷看完,並且做了註釋,註解之後,張居正的情緒不是很高,靠在太師椅上發呆。

“先生?這鬥爭卷有問題嗎?”遊守禮有些好奇的問道,自從開始註解鬥爭卷後,張居正的表情就格外的嚴肅。

“書沒有問題,是我有問題。”張居正指了指自己,嘆了口氣說道:“張居正新政,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張居正新政啊,救不了大明。”

“這…”遊守禮驚訝無比的看着自家先生,張居正有多傲,遊守禮一清二楚,可讀書就讀書,怎麼讀着讀着就讀出了自我懷疑?!

張居正笑着說道:“確切地說,與人鬥,終究是贏一時,張居正新政,註定失敗,還得是陛下這套,與天鬥,鬥贏了老天爺,鬥贏了自然,纔是贏。”

張居正看鬥爭卷和旁人的感悟完全不同,他自我審視了張居正新政,振武、考成法、清丈還田、一條鞭法,這四件事就是全都做成了,也不過解一時燃眉之急,但大明該亡還是得亡,他的新政充斥着小農思想。

天下困於兼併,而張居正新政,大抵就是,賺一波肥的,多掙點家產,留給後人可勁兒的霍霍,甚至是留給皇帝本人可勁兒的霍霍。

哪怕陛下日後有一天累了,懈怠了,這大明攢了那麼多的家底,足夠撐到下一個上行週期了。

他的新法,治標不治本。

可萬曆維新是張居正新政和皇帝新政構成的,皇帝搗鼓的東西也很多,最具代表的就是重農桑、海陸並舉,這兩件事就是與天鬥,與地鬥,與自然鬥,鬥贏了老天爺,纔是贏一世。

張居正想了想又把鋼筆打開寫道:“天地人,兼三才而用,鼎三足而立。”

“先生,陛下駁回了內閣疏,說丘橓、趙世卿、李植、江東四人皆不可用,不得前往朝鮮。”遊守禮說起了宮裡傳來的話,皇帝沒有完全同意,遣朝鮮慰問前線軍兵御史的名單,五個人,皇帝否定了四個,只留下了一個齊世臣。

張居正疑惑的問道:“理由呢?”

“此四人皆爲賤儒,不可用。”遊守禮低聲說道:“徐爵告知,陛下對此四人頗爲不滿,說刑部右侍郎丘橓首鼠兩端,前倨後恭,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兩面人,不可用;趙世卿找事情,不敬謹,生活多侈,尸位素餐敷衍了事,不可用;”

“李植見風使舵,巧言令色,端起碗吃飯、放下筷子罵娘,不可用;江東篤信風水,聲色犬馬,對國不忠、對民無愛,不可用。”

這四個人各有各的賤法,皇帝不肯用。

大明官場上人均影帝,但丘橓被緹騎們發現,他對新政多有腹誹,而且還不只是對一個人說起過,比如丘橓就曾經對人說,看似維新興國,不過呂后倒逆爾,把萬曆維新比做是呂后倒行逆施。

“陛下看人還是很準的。”張居正直接就笑了起來,之所以要推薦這五個人,就是因爲他們是賤儒,到了前線,不會隱瞞,主要是爲了清楚的知道前線的真實情況。

如果連這幾個喜歡雞蛋裡挑骨頭的賤儒,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證明前線真的是形勢大好。

“陛下有新的名單。”遊守禮將一個紙條遞給了張居正。

新的五個人裡,以沈鯉爲首,齊世臣、王國、魏允、貞孫煒四人輔佐前往,劉守有帶緹騎看護其周全。

沈鯉是骨鯁正臣,王國是清丈能吏,在北直隸清丈中以不避權貴而著稱,魏允、貞孫煒二人則是海瑞手下的素衣御史,齊世臣則是淡泊名利,不太看重功名利祿,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是海瑞爲首的新清流。

“陛下聖明。”張居正沒有反對這個新名單,陛下的名單沒有太大的問題,不會給前線造成什麼麻煩。

沈鯉帶着御史們前往了義州,在指揮使劉守有的帶領下,走過了義州、安州、定州,來到了平壤,見到了平壤的戚繼光。

“那外面一個個土丘是什麼?”沈鯉在平壤七星門下車的時候,指着不遠處一個個土丘問道。

陳大成看向了沈鯉指向,回答道:“京觀。”

爲了防止瘟疫,會把戰場上的屍體堆積,封土夯實,便會出現這一座座的小土丘,京觀不是把腦袋割下來,堆積起來。

築京觀這個傳統手藝,再次啓用了,沈鯉看着那些個京觀默不作聲。

戚繼光開口說道:“民皆盡忠以死君命,不可築京觀以震懾,但倭寇暴掠屠虐,無德而強爭,故此克敵後築京觀,以示子孫,無忘武功。”

止戈爲武,止戈兩個字合起來就是武;

武德的定義也從不模糊,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衆、豐財。

以大明的整體風氣而言,只要不是做的太過分,大明軍征戰不築京觀,因爲很多戰爭,都是民皆盡忠以死君命,都給是老爺們賣命,盡忠死君命,但如果敵人太過分了,那就別怪大明軍不客氣了。

“築的好!”沈鯉看着京觀的方向啐了一口,低聲說道:“一羣畜生。”

朝鮮現在經歷的苦難,是大明自嘉靖二十七年到萬曆二年,大明東南經歷的苦難,沈鯉對倭寇就一個評價,畜生,把孩子穿在長杆上,不是耀武揚威,而是畜生行徑,連北虜都幹不出這種事,北虜南下,多是劫掠人口。

“開城已經收復,爲何戚帥還在平壤?”沈鯉有些奇怪的問道,這一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到開城看看,是不是真的收復失地了。

戚繼光解釋道:“李如鬆、馬林、趙吉等人在開城臨津駐紮,我今日要帶本部爲援,防止生變。”

“我們能過去看看嗎?”沈鯉面色嚴肅的問道。

戚繼光立刻說道:“無不可。”

“那就走吧。”沈鯉當即就要走,皇帝臨行前叮囑過,不要給前線找麻煩,確定了戰線,就回到後方去,別給軍兵們征伐造成困擾,沈鯉決定不入平壤,直奔開城。

“稍待,我隨諸公一同前往。”戚繼光還以爲沈鯉等人要在平壤休息一兩日,再前往開城,畢竟都是讀書人,哪裡承擔得起如此長途奔波,戚繼光連下榻的地方都準備好了,結果沈鯉連入城都不肯入。

當年周良寅帶御史言官到大寧衛時,可不是這麼客氣,戚繼光忙於戰事,好吃好喝的伺候御史們,回去還沒撈到好話,被彈劾輕功冒進。

大明在變,但賤儒沒變,這次來的是沈鯉,纔沒有那麼多的麻煩事,海瑞、沈鯉、素衣御史這些真清流,其實數量不是很多,在大明朝廷裡也是少數。

戚繼光要前往開城,不是因爲沈鯉到了,要送沈鯉過去,而是因爲戚繼光要帶兩個步營前往開城,是軍事調動,即便是沈鯉不到,戚繼光今天也要離開平壤,正好湊到一起,便一同前往。

這是沈鯉第一次親眼見到大明軍行軍,雖然只有六千人,但依舊是一條一眼望不到頭的長龍,到這個時候,沈鯉才第一次真正理解行軍爲何是一種考驗,是否精銳的檢驗標準。

大明軍分爲了前中後三軍前進。

前軍不帶輜重,但處於戰鬥狀態,而中軍則是騾馬拖拽着馬車,車上裝着輜重,後軍則半數都是隨軍的商人、驛站;

斥候穿梭于山林之間,馬蹄不斷響起,彙報着情況,他們的偵查關乎到了整個行軍隊伍的安危;

在遇到突發情況下,視情況,步營會在短短一刻鐘的時間裡,擺開陣型,來應對可能的敵人。

沈鯉見到了行軍的細節,軍容整齊,在這一刻體現的淋漓盡致。

按照強軍的標準,一天行軍三十到五十里,就已經稱得上是精銳了,但沈鯉所在的這兩個步營,一日之間就走了七十里,日暮安營紮寨,營火點點,映照着軍兵們疲憊卻堅毅的臉龐,十二人一隊,所有人圍坐在營火之前,有人在講述着家鄉發生的趣事,總是引起所有人的共鳴。

在這場行軍中,大明軍每天吃三頓飯,早、中飯不開火,每頓給光餅一張或饅頭三個,肉二兩,鹹菜半斤,水一壺;中午給炒麪(粉)半斤,肉三兩,鹹菜半斤,水一壺,近傍晚紮營,生火做飯。

吃的不算好,但這是在朝鮮,能有這種補給,已經是極高了。

軍兵更加喜歡光餅,因爲這是陛下嚴選過的,口感好,還頂飢。

第二、三天的速度比第一天還要快,第四天速度顯著下降,已經已經進入了戰區,需要保存體力,防止倭寇、花郎協出沒等緊急情況。

第四天下午,大明軍兩個步營順利抵達了開城,如果不是道路不太平整,三天就足夠趕到。

開城,是高麗的都城,高麗和高句麗沒有任何關係。

營造這個都城的時候,高麗王徵調了三十多萬的民夫修建,圍七十二里的大城,幾乎和大明京師一樣大,但和大明京師附郭百姓連綿不絕一比,開城就顯得格外的空曠,二十二個城門,只有八個還在使用,而且破敗不堪。

風一吹,塵土飛揚。

“這開城怎如此破敗?”沈鯉甩了甩袖子,把棉紡的口罩帶上,纔開始說話,開城風沙大,其實和十年前的京師是一樣的原因,開城周圍七十里範圍,連一點綠蔭都看不到,即便是夏天,仍然是飛沙走石。

“開城距離漢城只有一百二十里,自從漢城成爲朝鮮王城之後,這裡就開始沒落,但變成這番殘破景象,還是因爲倭寇,倭寇在開城府大掠十二日,城中百姓被殺了近七萬有餘,燒燬城中大半的屋舍。”戚繼光下馬後,看着開城,面色凝重。

開城死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除了佔領時屠殺十二日外,在加藤清正離開的時候,倭寇再次展開了一次逐門搜捕,甚至連花郎協都在殺戮的名單之上,在短短三日內,城中又有三萬餘人被殺,而剩下的人都被驅趕出城,衝向了大明軍。

最終,就成了沈鯉等一行人看到的開城。

“這是?”沈鯉站在迎恩門外,看着一個刻成的石碑,面色古怪的問道。

石碑上寫着:朝鮮國王李昖逃跑處。

而且還用已經廢除的彥文寫了一遍,生怕朝鮮人看不懂,全文並不長,大約只有兩百字,描寫了李昖逃跑的細節,在銘文下面還畫着一幅畫,李昖被宮婢攙扶着狼狽逃跑,而他兩側,是朝鮮文武兩班。

“這個是根據李昖隨扈回憶,寫好刻錄,句句屬實,而且這畫,也是根據隨扈回憶所寫,可不是我污衊他。”戚繼光十分肯定的說道。

沈鯉笑了笑,別看戚繼光是個武夫,在這種事上,可比讀書人還要做的狠辣,而且還擅長轉移話題,他問的是,爲何要立碑,戚繼光回答碑文內容並非弄虛作假,主打一個已讀亂回。

一行人從迎恩門進入開城,入目所及,四處都是殘垣斷壁,幾乎沒有一個完整的建築,空氣中瀰漫着一股燒焦、烤肉、腐爛的味道,因爲很多屍體被拋投到了井下,在井下腐爛。

這還是加藤清正率倭寇離開之後,大明軍率領朝鮮百姓清理了近半個月,纔算是勉強能看得過去。

加藤清正的想法很簡單,我得不到就徹底毀掉,燒光、殺光、搶光,連地下水都要毀掉,纔算是結果。

“戚帥,當初倭寇在大明,也是這麼做的嗎?”沈鯉一路走過,越走越是惱怒,越走越是氣憤,即便是經過了清理,依舊能看到無數的悲劇曾經在這裡發生。

戚繼光吐了口濁氣,輕輕點頭平靜的說道:“嗯。”

大明入朝平倭,連東南沿海的商賈都願意認捐納粟,當初的血仇,東南沿海的人都還記得,刻骨銘心。

“最開始的時候,倭寇說要找到開城留守,如果不肯交出來就殺人,第二天的時候,開城留守姜仁卿帶着三名官員從藏身處走了出來,要求倭寇放過百姓,倭寇將姜仁卿等四人斬首殺死後,繼續殺戮。”戚繼光走到了壽德宮說起了開城留守。

“也算是好漢了。”沈鯉點頭,姜仁卿算是爲國赴死了。

“我打算請旨,讓姜仁卿入忠烈祠。”戚繼光試探性的說道。

姜仁卿是朝鮮晉州姜氏,乃是赫赫有名的大族,在朝鮮國王李昖逃跑的情況下,姜仁卿下令要和開城共存亡,姜仁卿沒有騙百姓,但他打不過,在倭寇以他的名義搜捕殺人的時候,姜仁卿站了出來,雖然他死了沒有改變任何的結果。

“他是朝鮮人,入不了忠烈祠吧。”沈鯉說完之後,就一愣,看着戚繼光,誰說戚繼光不懂朝廷狗鬥!只是有更重要的事兒,懶得理這些凡俗紛爭罷了!

讓姜仁卿入忠烈祠,最大的目的自然是團結敘事,大明朝鮮同心協力,共阻倭寇兇焰。

而一旦做成,最尷尬的是朝鮮國王李昖。

李昖在漢城、在開城、在平壤,三次喊出要與百姓共存亡,但每次都夾着尾巴逃跑了,而臨津韓克誠、開城姜仁卿等等一批以死報國的忠骨,越發襯托李昖的無德。

大明皇帝一道聖旨廢掉的是名義上的朝鮮國王,但是要廢除掉朝鮮萬民心目中的國王,就是任重道遠,而戚繼光此舉,是殺人又誅心。

“這件事最麻煩的就是說服朝中明公了,我不在京師,就麻煩沈宗伯了。”戚繼光請沈鯉幫忙,朝廷裡的明公可能不理解,會以忠烈祠中皆是大明忠烈爲由,拒絕這個請求。

但戚繼光的意思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經濟勝利與文化勝利,既要贏還要贏,全都要贏。

“好,我回朝中,定然鼎力支持。”沈鯉斟酌了片刻,和幾名御史又彼此交流了一下,十分肯定的說道,這是一舉多得。

齊世臣俯首說道:“戚帥,戰線我們看到了,的確是收復了開城,而且已經穩定佔領,倭寇再無可能進犯的可能,甚至一些地方,已經恢復了農桑,雖然誤了春耕,但夏耕已經準備了,回去之後,某自然會如實稟報。”

如實稟報有兩種含義,一是對於大明取得的戰功絕不胡編亂造,二就是對大明軍兵紀律問題,也不會隱瞞。

大明軍又不是人人都是聖人,搶掠之事,也有一些,不過即便是軍紀最差的遼東軍,也就是吃點喝點,比倭寇的道德高出了一個泰山來。

“理所在。”戚繼光倒是沒覺得冒犯,他都處置了幾例違反軍紀之事,京營只有兩例。

“陛下有惑,戚帥所言遼東軍兵妾室之事,朝廷難以決斷。”沈鯉問起了他很關心的一件事,戚繼光在捷報中,說了一件事,遼東軍這出關入朝打仗,回去多了個小妾,有的甚至都有了身孕。

“這事有些複雜。”戚繼光頗爲感慨的說道:“其實也不怪遼東軍兵,這出門打仗,本就是搏命的買賣,有寧遠侯的將令,本不該有這種事,但耐不住這些朝鮮姑娘,過於熱情了。”

戚繼光本來以爲是劫掠民婦,但一瞭解,發現並非如此,這些姑娘,都是被硬塞到遼東軍兵手中的。

遼東軍火器不如京營,紀律不如京營,但其客兵底色,戰鬥力強悍,個個人高馬大,膀大腰圓,普遍要比朝鮮人高兩頭,而且遼東軍兵的俸祿可不低,生活極好,從義州到開城,都是軍管,這些遼東軍兵就不可避免的要接觸到朝鮮人,熱情如火的朝鮮姑娘就開始生撲了。

模樣差、身條差、甚至是家世差,都沒這個機會生撲,這一下子就有了近百起這樣的案子。

“原來如此。”沈鯉想了想說道:“順其自然吧。”

沈鯉琢磨了下,這事兒,不能說是壞事,也不能說是好事,而且不好處置,你情我願,又不是搶來的,朝廷要因爲自願的事兒,處罰有功將士,那倭寇做夢都得笑出聲來。

總之還是要約束軍兵,不能讓自願變成被自願,這是底線,原則上仍然不允許。

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
第420章 跟不講理的服軟,跟講理的耍橫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334章 握緊手中的榔頭,敲碎他們的腦袋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二百八十章 朕倒是有個辦法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一百七十四章 祖宗成法不可違,踐履之實不可棄,兩難如何自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673章 開營煙館,殺無赦!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975章 學會勝利和分贓,學會戰敗和斷後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一百一十七章 小皇帝怒斥東林元老第793章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斷人仕途呢?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804章 絕洲,除了鐵料一無所有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967章 金山夷變生血仇,藩王主軍定藩疆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531章 大明真的存在嗎?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三十三章 狼、虎、龍第897章 萬曆第五大案,誠臣張居正之錯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808章 敗則懷恨在心,勝則反攻倒算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