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

“要知道,當初法家的失敗,也是因爲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王崇古首先闡明瞭自己的觀點,他讓陛下退一步,不是爲了給宗室留體面,而是給新政、朝廷、自己留給體面。

很多時候,洋洋灑灑一大堆,不如一個爹字管用。

公孫賈、公子虔曾經爲秦孝公太子嬴駟的老師,太子嬴駟犯法,當街殺人,按照商鞅變法的新法,太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但因爲嬴駟是秦孝公的兒子,最後老師公孫賈和公子虔代爲受刑,至此新法得以施行。

商鞅變法不是徙木立信,就奠定了威信,而是將法太子、刑其傅、秦人皆趨令。

但商鞅也沒有贏,他最後被五馬分屍了,到了後來,甚至連法家都輸了,成爲了儒皮法骨裡的那根骨,因爲法家搞得那套,真的傷害到了統治階級。

所以,大明的律法,在公平二字上,甚至不如秦律,畢竟太子犯了罪,真的被處罰了。

王崇古始終堅定的認爲,律法就是統治工具之一,當傷害到統治階級的時候,就會被修改,他覺得還是不要引發這個憲政危機的好。

“這件事,麻煩的很。”張居正眉頭都擰成了疙瘩。

大明律法的最大困局,和兩千年的秦國一樣,那就是‘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律法無法順利施行,數以千年以來,都是因爲統治階級不肯遵守,進而所有人都不肯遵守了。

一旦把宗室刨除在了稅法之外,那麼稽稅院稽稅,也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空,到頭來,怎麼放出去的稽稅千戶,怎麼收回來。

大明是你老朱家的,你老朱家都不納稅,讓我窮民苦力、勢要豪右納稅,憑什麼!

而現在稽稅院之所以可以稽稅成功,是因爲陛下是天下第一納稅人,每年皇莊都要進行年終審計,對稅務進行清繳,獲得完稅的書契,陛下甚至把書契裱在了玻璃櫥窗裡,放在文華殿偏殿裡,一進門就能清楚的看到。

一排的書契,一共十二張,都是陛下來時的路。

稽稅千戶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連皇帝都交稅,你憑什麼不交稅!

所以稽稅之所以能夠順利進行,是因爲至高無上的陛下始終堅持遵守稅法。

哪怕是這一羣宗室,對於陛下而言,都是窮要飯的親戚,大多數都出五服了,修十王城,就是爲了一個體面而已,但宗室仍然是統治階級。

“含糊其辭怎麼樣?”沈鯉覺得可以發動讀書人的被動,揣着明白裝糊塗,律法裡這麼寫,實際執行又是另外一回兒事。

王國光立刻搖頭說道:“那就沒必要修稅法了。”

問題討論到這裡的時候,文淵閣裡變得格外的沉默,四位廷臣熟讀鬥爭卷,此時的他們都有些絕望,張居正反對第三卷,馮保也反對第三卷,因爲第三卷的內容就是如此的絕望,一切的努力,似乎都成爲了徒勞的掙扎。

似乎一個必然的結局,就出現在了所有萬曆維新同志同行者面前。

砸開的鐵鐐再次被帶上、被廢棄的特權死灰復燃、奴隸主再次成爲國王、政治是隻計較私利輪流坐莊;

邪惡始終如同烏雲密佈、善良就只是進步的阻擋、光明的明天從不到來,萬曆維新的一切都會被埋葬;

這就是陛下要的萬曆維新嗎?這就是明公追求的再次讓大明偉大嗎?這就是大明必然的宿命嗎?

幾千年的黑夜,何時纔會真正獲得光明,孤獨的戰士,註定倒在自己的血泊之中。

“以前的時候,我總是對陛下說,要克服克終之難,大明的讀書人最擅長的就是把一切美好撕碎,把失望累積爲絕望。”張居正面色有些苦澀的說道:“我還提醒陛下,現在我反而對萬曆維新產生了一些動搖。”

陛下還在鬥志昂揚,文淵閣的大學士們,反而變得有些絕望,甚至有些心灰意冷。

最後閣臣們沒有商量出結果來,將稅法編修的問題,送到了通和宮內。

朱翊鈞看完奏疏就知道壞事了,用力過猛了。

“去文淵閣。”朱翊鈞拿着奏疏,坐上了停在門前的小火車,動次打次,帶着節奏的小火車,將陛下帶到了文華殿門前,大明皇帝也沒在文華殿上宣見閣臣,而是自己一步步的走進了文淵閣內。

閣臣對皇帝的到來,格外的意外,他們趕忙出班俯首說道:“參見陛下。”

“免禮免禮。”朱翊鈞東逛逛西看看,翻了翻中書舍人寫的起居注,確定沒有說自己的壞話,又看了看稍顯凌亂的閣臣書桌,笑着說道:“朕就是過來看看,你們上的奏疏朕看了。”

“宗室必須納稅!”

“朕不會退這一步,朕退了這一步,不用多久,大明朝就又收不上來稅銀了。”

“至於王次輔擔心的問題,宗室犯法,就以八辟議貴吧,若是事兒不大,就可以寬宥特赦,如果事兒很大,那就法辦便是。”

朱翊鈞給出了自己的辦法,繞了個圈,宗室要遵循律法,但可以走特赦流程,至於肯不肯特赦看皇帝,至於能不能特赦,看皇權和臣權的強弱。

這一步已經非常非常不容易了,宗室違背了大明律,就會變成罪犯,只有得到皇帝的特赦,才能被赦免,這已經是大明律法的巨大進步了。

陛下的特赦可不是沒那麼好獲得的,尤其是這些宗室,多數都出了五服,想要陛下的特赦,這要看親疏遠近。

但值得注意的是,皇帝陛下的特赦令,仍然是違背法家的絕對公平,繞這個圈,作爲統治階級的宗室,依舊享有司法上的特權。

“朕見諸位明公,對第三卷所言,是極爲不滿的,這樣吧,朕把第四卷寫出來好了。”朱翊鈞笑着說道。

張居正立刻說道:“那還是算了。”

作爲階級論的前兩卷作者,張居正可太知道第四卷要寫什麼東西了,第三卷是大明必亡,第四卷就是帝制必亡,在中原這片土地上,帝制必亡可以解決很多矛盾,但也會有新的矛盾,張居正思考了很久,認爲可能還存在第五卷。

第五卷的內容也很好推測,再鬥爭。

大抵階級論就這五卷,階級、分配、鬥爭、封建、再鬥爭,這個邏輯是完美的。

雖然說第四卷和可能存在的第五卷,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

任何理論體系,想要獲得廣泛的認可,就要有更強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必須要適應歷史發展的客觀、主觀要求,纔會被廣泛應用。

所以更加公平的理論體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但,張居正並不想看到,他連第三卷都不是特別待見,當陛下提出了第四卷的時候,張居正忽然覺得,第三卷也不是不可以接受。

其實看到陛下的那一瞬間,諸位明公那份絕望也就慢慢退散了,這些都是陛下要頭疼的問題,老頭子們最小都六十多歲了,陛下才二十四歲,明公們只需要擔心,但皇帝需要面對。

陛下都不怕,老頭子們更不用害怕了。

“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我們管好眼下就是。”朱翊鈞在文淵閣溜達了一圈就打算離開了,沒有打雞血,更沒有長篇大論,只是實事求是的講出了現實。

人,就只能管好眼下的事兒。

他必須要出現,給大明明公足夠的確定性,他就是大明朝的定海神針,只要他出現,他就能給人帶來足夠的信心。

自從第三卷出現後,大明明公們做事也有了些變化,現在做事做絕成爲了極端保守派們的基本方針。

極端保守派就是這樣,不太相信後人的智慧,我把能辦完的事辦完了,把事做盡了,後人能維持多久,那就是看後人的命了,歷史也證明了,後人不見得有智慧。

“不是這個大光明教…”回到通和宮的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面色有些複雜,每次提及這個大光明教朱翊鈞的神情都會這麼複雜。

一方面,大光明教真切的擴大了大明的影響力,而另外一方面,朱翊鈞比較牴觸宗教這個東西,即便是大光明教沒有神。

黎牙實綜合了很多水手的消息,確定了一件事,那就是聖徒們發生了內訌,二十個面聖過的聖徒,死掉了十三個,最終以形成了以大牧首馬麗昂·德·蒙莫朗西爲核心的大光明教。

之所以發生直接衝突,是因爲,大光明教內部產生了巨大分歧。

以大牧首馬麗昂爲首的七名聖徒,堅持要仗劍傳教,這是和大明仗劍海貿的環境密不可分的,馬麗昂迫切的希望大光明教有自己的武裝。

在這個時候,一部分比較極端的羅馬教廷的信徒,對大光明教的智者們展開了有針對的襲擊,大光明教爲了自己的生存,開始嘗試增加自己的武裝力量。

而另外十三名聖徒,則是不認可馬麗昂的說法,他們認爲,如果大光明教擁有自己的武裝,並且展開反擊,會引起世俗當權者的警惕,不利於傳教的同時,還容易激化矛盾,最終導致大光明教的徹底失敗。

路線分歧是極爲致命的,馬麗昂作爲大牧首反而成爲了少數,一場針對馬麗昂的宮廷政變開始發生。

在萬曆十四年一月份的時候,馬麗昂從法蘭西回到了佛得角自由之城的智者之屋,遭到了聖徒的襲擊,本來這場有預謀的襲擊,馬麗昂必死無疑,但不巧的是,馬麗昂的父親,派給她二十名親衛,保護她的安全。

血戰之後,馬麗昂成爲了大光明教的獨裁者,並且還是快速籌備出了自由騎士團。

“她準備做什麼?”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自由騎士團,一萬兩千人,她組建的太快了,而且沒有任何領地和稅賦,她拿什麼來養這一個個自由騎士團。”

朱翊鈞敏銳的政治嗅覺察覺到了陰謀,一月份才發生了火併,自由騎士團組建的消息已經傳到了大明朝,這速度實在是太快了。

朱翊鈞組建京營,一年時間纔有一萬可用的軍兵,跌跌撞撞三年多,才把京營的事兒理順,這還是在有戚繼光的情況下。

馬麗昂,憑什麼這麼快,就組建起了騎士團!

馮保拿出了備忘錄,翻動了許久才說道:“陛下,她姓蒙莫朗西,這個姓氏來自於當維爾領主蒙莫朗西公爵,而她的父親是法蘭西現在的陸軍元帥,朗格多克總督。”

“這一切就說得通了。”

“她要做什麼?”朱翊鈞拿過了備忘錄,才發現禮部早就奏聞了她的身份(642章),現在回頭看,這個人來大明的目的就不純粹,表面上的恭順,只是爲了獲得大光明教聖徒的身份,獲得更大的影響力達成自己的目的。

馮保眉頭緊蹙的說道:“或許她想做女王,或者她的父親想做法蘭西國王?”

“那就解釋通了,仗劍傳教是個謊言。”朱翊鈞深以爲然的點頭說道。

馮保一看這架勢,就知道馬麗昂所圖甚大,但泰西那邊,都不是很清楚馬麗昂的目的是什麼,還以爲她真的打算搞什麼仗劍傳教,這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

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和不太對付的人吃飯時,一定會帶有絕對的警惕之心,甚至要做好跟對方魚死網破的準備,這是自鴻門宴之後,必然的基本素質。

比如舊唐書載:建成又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

如果不是李元吉的王妃楊氏告密李世民,指不定李世民就一命嗚呼了,所以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殺死兄長李建成還有些悲痛,但一想到把李元吉也一起殺了,瞬間就能睡個安穩覺了。

反面的例子,就是開啓了倭國戰國時代的故事,四職之一的赤松滿佑,宴請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教,足利義教就那麼沒有任何戒備的前去赴宴了,然後被殺了。

還有類似的就是織田信長在本能寺,自己身邊護衛就那麼百餘人,就敢入京,被明智光秀給做掉了。

中國的歷史實在是太長了,長到幾乎任何政治活動,都可以在歷史長河裡,找到對應的博弈模型,雖然不一定有指導意義,但一定有借鑑意義。

這也是爲何後來的儒學士們總是說春秋以後無大義,甚至可以製造出不讀史的史荒年代來。

在萬曆初年,士大夫常常以不讀史爲榮,不讀史就是不屑於看那些不義之舉,其實就是用史書可以製造政治門檻,類似於朝鮮上層用漢文,下層用彥文,人爲製造壁壘。

樑夢龍作爲大明進士,一直到翰林院,拜張居正爲師之前,都‘未嘗睹全史’,在翰林院如飢似渴的吸收這些史料。

馮保也讀史,他看了半天,這個馬麗昂乾的這點事兒,都有點像養死士的司馬懿,這個自由騎士團,在法蘭西沒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會發揮出怎麼樣的作用來,可想而知。

當然這都是猜測,需要更多的消息,才能進一步確認這個大光明教大牧首的目的。

大明皇帝和內相的討論,其實是一種非常傲慢的理解方式,以大明人的視角去理解泰西發生的事兒,就會陷入這種誤區。

皇帝和內相實在是想得太多了,完全忽視了泰西宗教戰爭的殘酷,因爲大明的宗教衝突並不激烈。

馬麗昂根本沒想那麼多,大光明教的傳播,讓羅馬教廷如鯁在喉,開始有目的的針對大光明教展開了襲擊,而大光明教必須要自己組裝武裝力量來反擊,針鋒相對。

事情就是這麼簡單,一切宗教矛盾在泰西都有可能演化爲戰爭行爲。

馬麗昂對法蘭西國王沒有那麼大的企圖心。

萬曆十四年八月份,大明進行了一次重大人事任命,總督軍務樑夢龍將會在年底之前調回京師,而新任的總督軍務凌雲翼,準備回京,前往朝鮮赴任。

樑夢龍要回朝,則是因爲他必須要回來,張居正爲內閣首輔,還要處理吏部諸事,實在是有些過於忙碌了,而且在收復了漢城仁川之後,朝鮮也需要一個好殺人的凌雲翼前往,凌雲翼去朝鮮,是要對朝鮮進行清丈、還田、組建工兵團營,修橋補路,修建官廠、鐵冶所。

如此急變,一些舊時代的殘黨,就會成爲阻力,更加明確的說,朝鮮的文武兩班被超度。但以庶子、妾生子爲主的中人,仍然是朝鮮地面的流毒,需要物理消滅。

凌雲翼終於離開了河南,鄖陽巡撫徐學謨前往河南接管未完之事,主要就是開封到嘉峪關的馳道。

八月二十九日,凌雲翼的車駕抵達了良鄉鎮的固節驛,這裡是京城西南第一驛傳,也是大明京開馳道的第一站,凌雲翼是坐着昇平四號牽引的鐵馬回京,這一路上甚是平穩。

“這可比過去舟車勞頓要舒坦多了。”凌雲翼跺了跺腳,對着左右說道,他下了車,站在站臺上,看着固節驛的四個車道,伸了個懶腰,鐵馬可比馬車要平穩的多。

“日後咱們大明遍地都是馳道,百姓往來,該多方便。”連成均也是感慨萬千,自從開封到京堂的馳道修通之後,從開封府到京師,就只需要一天半的時間,實在是太方便了。

“凌雲翼!爾不仁,羅定之戰,殘殺無數!暴虐之徒,社稷之賊!”一羣士大夫模樣看到了凌雲翼下車,立刻想要圍上來,大聲的喊着。

“進者斬!後退!”陳末抽出了手中的手銃,指向了士大夫。

幾個緹騎迅速將凌雲翼圍住,剩下的十數名緹騎迅速在車站附近佈防,防止生變,很快人羣都分成了兩部分,緹騎將凌雲翼護在了身後。

緹騎大多數都是從墩臺遠侯中遴選,他們手中的火槍,對準了人羣。

陳末是提刑指揮使,他帶了一個提刑千戶隨大璫前往河南宣旨,在河南都沒有動手,在京師門戶,反而掏出了火銃來,手銃是燧發手銃,裡面已經裝填了彈藥。

大明軍是不會輕易把槍口對準百姓的,但緹騎不是,緹騎的職責就是聽命於陛下。

突然的變故,讓所有打算聲討凌雲翼的士大夫止住了腳步,他們的神情各異,但沒有一個人,敢真的邁出腳步,士大夫們毫不懷疑緹騎會動手。

士大夫聲討凌雲翼,是一次踩凌雲翼獲得名聲的行爲,凌雲翼名聲不好,京師的士大夫們,沒事都喜歡罵兩句,顯然這羣年輕的士大夫是爲了博名而來,不是爲了送命。

“誒,陳指揮不必如此緊張,放下火銃,我聽聽他們說些什麼。”凌雲翼快速分析了情況,反而笑了起來,示意緹騎不必過分緊張。

“你要說什麼?”凌雲翼好奇的打量了一番領頭的人,笑着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章士偉是也!蘇州籍萬曆十四年新科進士!”章士偉大聲的回答道。

凌雲翼滿臉笑意的說道:“哦,好,我記下了,這次去朝鮮,我帶上你。”

“啊?”章士偉目光變得呆滯了起來。

他就是來博個名聲,沒想到居然要去朝鮮,朝鮮現在可是戰場,刀劍可不長眼,死了就是真的死了。

“我現在要沐浴更衣進宮面聖,無暇閒談,來日方長,我們去的路上,你再好好說說你的想法。”凌雲翼揮了揮手,在緹騎的保護下出站前往會同館。

陳末回頭看了一眼,那個呆若木雞的章士偉還站在原地。

陳末稍微思考了下,總覺得這些個讀書人,確實是十分歹毒,凌雲翼和風細雨,甚至有些慈眉善目,一頓連消帶打,這章士偉非但沒撈到名聲,反而撈到了份苦差事。

果然陛下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小心讀書人是對的。

當初姚光啓也幹過這個事兒,現在已經成爲海帶大王,並且在上海縣做知縣了,成爲了大明循吏。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臣領聖命至河南清丈,幸不辱命。”凌雲翼在下午的時候,抵達了通和宮面聖。

“免禮,坐下說話。”朱翊鈞手虛伸示意凌雲翼不必多禮,他面色凝重的說道:“聽聞凌部堂到了固節驛,被士大夫給堵了?把他們送去遼東填大水泡子,纔是正理。”

凌雲翼趕忙俯首說道:“陛下,都是些年輕人,聽聞不平事,義憤填膺,聽聞臣的兇名,還不避讓,反而到車站圍堵,這也是一種勇氣,他們只是沒有接觸到那麼多的庶務,纔會覺得那是不仁。”

“不諳世事,故不知,一時的婦人之仁,纔是對他人的不仁。”

“他們憐憫羅定瑤民的悲劇,卻沒想過被瑤民暴亂洗劫的百姓何其痛苦;他們聽聞河南鄉賢縉紳的哭訴,卻沒聽到窮民苦力對不公的悲鳴,所以纔會認爲臣惡。”

“臣要去朝鮮,正好缺些大明官員隨行,畢竟朝鮮新闢,萬象更新,需要更多的腹地官員,去教化萬民,等到他們真的處理這些棘手的事,就會明白,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

朱翊鈞沉默了下,暗暗加重了對文官的警惕,看看這凌雲翼,說話多體面,這話說的多漂亮!看起來是爲士大夫們開脫,還給士大夫們找了個差事。

但讓圍堵凌雲翼的士大夫選,他們九成九願意去東北填大水泡子,都不想到凌雲翼手下做事去!

朝鮮是戰場,是新開闢之地,是萬象更新,在朝鮮不明不白的合理死去,實在是太簡單了。

到這個時候,這些圍堵凌雲翼的士大夫只能指望凌雲翼的德行了。

“好,就依凌部堂所言。”朱翊鈞選擇了贊同,朝鮮缺官。

“陛下,臣在邸報上看朝鮮捷報,發現了這仁川是朝鮮鎖鑰之地,決計不可落入他人之手,以大明軍之能,在仁川打了這麼久,只要在仁川佈置一個步營,就可以控弦整個朝鮮。”凌雲翼作爲第一任朝鮮總督,他闡述了自己的對朝鮮的看法。

看來看去,這仁川,就是鎖鑰之地,就是咽喉,大明在仁川駐軍,無論是朝鮮如何風雲變幻,都必須要聽大明的話。

朱翊鈞十分肯定的說道:“誠如是也,這次若不是倭寇急了,戶田勝隆帶了三萬兵出漢城,恐怕仁川、漢城要到冬天才能解決。”

戶田勝隆的計劃很好,可惜被戚繼光給看穿了,漢城守備空虛,羽柴秀吉不得不馳援漢城,仁川防務露出了破綻,最終導致了仁川、漢城防線的整體崩潰。

戶田勝隆的計劃能夠執行,是因爲等到冬天也是輸,不如搏一把,對於倭寇而言,搏一把是一種常見的決策。

“陛下,臣有一惑,陛下還要滅倭嗎?”凌雲翼低聲問道,他問的是陛下的意思,而不是大明明公的意思。

朱翊鈞十分鄭重的說道:“自然,朕可是許諾過戚帥的,朕不可能食言。”

“陛下,如果還要滅倭,臣以爲,忠州之戰不必急。”凌雲翼聽聞立刻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滅倭是一種打法,不滅倭是另外一種打法。

“陛下,忠州、釜山沒有多少耕地,若是倭寇不肯放棄,就要持續投入兵力,並且還要從本土運送糧草到朝鮮戰場。”凌雲翼說的非常平靜。

絞肉機打法。

放棄忠州和釜山,就代表着放棄了以朝鮮爲跳板進攻大明的可能性,織田信長、羽柴秀吉都不可能放棄,但是不放棄,就只能不斷地把武士、足輕,投入到這個血肉磨坊一樣的戰場。

最可怕的是,會進一步加重倭國的糧食危機。

有的時候,允許敵人投降,也是一種仁慈。

請假條高燒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
請假條高燒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二百五十六章 走的時候,把大門帶上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376章 陽,太陽升起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765章 尸位素餐的四大特徵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685章 朕就沒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徒!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464章 拋開軍事威脅不談,推廣海外寶鈔第336章 我本將心照明月無奈明月照溝渠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二百八十三章 遷徙五千八百富戶至遼東充邊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880章 既要治標,也要治本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二百一十六章 元輔可怕,還是陛下可怕?這是一個問題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854章 錢這個東西,該花花該省省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501章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328章 陛下好生缺英明!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878章 隱形的權力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四十一章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八十八章 元輔先生,朕帶你去看彩虹第782章 普拉佐女士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322章 他們那裡不適合種地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二百八十四章 臣有個主意,不如讓他們交錢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97章 不舉債,只化緣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二百七十章 你給這點錢,朕很難做事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363章 多大點事兒?張居正兜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