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關於皇家理工學院的人才分配

大明的律法有了空白,把唐律疏議拿來直接照抄,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就補足了空白,這不是偷盜,而是祖宗遺澤,大明本身就宣稱明承唐制。

這等照搬行爲,禮部認爲是:歷代皆採前代刑書宜於今者,以補遺厥,取《律疏》疏文以釋之,著爲常法,爲義也。

讀書人的事兒,抄那是抄嗎?那是繼承老祖宗的智慧。

其實不僅僅大明朝抄唐律,宋太祖趙匡胤修訂《宋刑統》的時候,也幾乎是照抄了唐律,遼國、金國、倭國、朝鮮、安南,個個都抄,現成的律法就在面前,非要自己修,結果搞的不倫不類,貽笑四方。

比如元朝律法《元典章》,以習慣法爲主,搞得多數人都無法接受這種怪異的律法,元典章在中原水土不服,多數人都不是特別信服,在司法實踐中,大家仍用舊律,搞得元朝只有百年國運,草草收場。

《唐律疏議》的立法原則就是:德禮爲政教之本,刑罰爲政教之用。

即:道德是法律的基礎和根本標準,法律是傳播道德、保障道德實施的有效手段。

律是法律條文,而疏議就是司法解釋。

這就是爲什麼在大唐律中,會有畜產抵人和誣告反坐的具體規定,因爲在道德上,民爲邦本,那麼制定律法時,就不會允許率獸食人的事情發生。

細犬,是要吃肉的,是一種猛犬,十分兇猛,對陌生人極其不友好,攻擊慾望極強,能養得起細犬的無不是權貴之人,是肉食者。

畜產抵人主要針對的就是這種專業捕獵犬,自唐朝時候,就有專門的皮嘴套,防止細犬咬人,顯然西寧侯宋世恩拉着兩條細犬出門時,既沒有羈絆拴着,也沒有戴皮嘴套,但凡是他做一樣,就不會縱犬傷人,也不至於自己尋找體面了。

畜產抵人,即便是執行非常困難,但律法依舊要做出明確的規定。

德這個字,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普遍共識。

當普遍共識和律法產生衝突的時候,人們會普遍不適,會對律法產生質疑和不信任;

如果律法不能及時修改,或者在律法修訂的過程中,不遵從普遍共識,那麼人們這種質疑和不信任就會加劇,最終萬民和朝廷之間的信任就會破裂。

當所有人都在爲違法者喝彩的時候,那律法本身還合法嗎?

最後的結果,就是國失大信,人心啓疑。

歷史也已經一遍又一遍的演示過,國失大信的後果,但似乎後來者,總是漠視了歷史教訓,閉上眼捂着耳朵,搖晃身體,假裝自己還在前進。

這也不奇怪,有詩云:

高閣垂裳調鼎時,可憐天下有微詞;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比較有趣的是,大明也不是照辦唐律,比如唐律中規定:諸化外人,同類相犯者,各依本俗法;異類相犯者,以法律論。就是說蠻夷互相傷害,則依據他們的本國之制,如果是異國相互相傷害,則依據唐律。

但大明律則規定:凡化外人犯罪者,並依律擬斷;意思是:但凡是番邦蠻夷,在中國活動,一律按照中國法去判決,而不是尊重其本國的風俗製法去判決。

在這方面,大明律更加霸道一些,大明更加不尊重蠻夷,因爲遵從番國的風俗製法去判決,很容易形成蠻夷實質上的司法特權,索性直接一刀切,在大明地頭活動,就要遵循大明的律法。

張居正上奏,停止一條鞭法在全國範圍內的推行,也是基於民爲邦本,本固邦寧、不能率獸食人的普遍共識。

在沒有完成商品經濟蛻變的前提下,皇帝爲了自己的內帑、朝廷的國帑,強硬推行一條鞭法的貨幣稅內容,就是皇帝帶着朝堂大臣、地方官吏在吃人,爲勢要豪右、鄉賢縉紳吃人保駕護航。

在中原這片土地上,率獸食人的皇帝,是要付出代價的,代價就是江山。

所以,張居正有德,暫緩一條鞭法的推行,也讓大明官吏對考成法新增規定的怨氣,降低了許多。

大明對大明律修修補補,填補畜產抵人這段時間,松江府上海縣知縣姚光啓,上了一本奏疏,內容很多,其中有一條就是,他很懷疑,鹽能不能賺到金子。

用鹽去換金子,這聽起來多少有點怪誕。

“什麼話!鹽能不能賺到錢,私鹽販子黃巢、私鹽販子張士誠,哪個不是雄霸一方?當然能賺到錢,而且能賺到黃金。”朱翊鈞指着姚光啓的奏疏,十分肯定的說道:“就是被姚光啓看作是粗鹽,不能售賣的鹽,在泰西那也是精鹽了!”

“黎牙實爲什麼又從馬德里回到了大明來?在大明待久了,他在泰西根本生活不下去。”

“鹽當然能賺錢了!”

自1600年開始,在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批准下,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擁有了無限期的皇家許可狀,開始試探着向印度殖民,整個殖民征伐持續了117年,在1717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纔打敗了莫臥兒帝國皇帝,獲得了免稅的權力。

至此,英格蘭正式開始殖民印度。

自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算起,一直到1930年,長達213年的時間裡,印度完全施行食鹽專營,強力禁止印度人開採和自由買賣鹽,殖民總督利用食鹽,控制印度的財稅和人民。

用鹽是可以賺到錢的,高道德就少賺點,低道德就多賺點;沒有道德,那就能賺的更多了。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甘地,自1930年開始,開始了反對食鹽專賣的鹽行軍運動,寧願曬乾海水,也不肯買利物浦公司的食鹽,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持續了整整17年後,印度終於獲得獨立。

英國佬這根攪屎棍,在臨走的時候,還狠狠的給了印度一刀,印巴分治,給印度埋了顆五毒透心釘。

鹽,古今中外,都和財富、戰爭、權力息息相關。

姚光啓的疑惑很正常,因爲在他看來,分級鹽池板曬法技術簡單,鹽的質量好、產量高,從海豐三鹽場推廣到整個山東,再從山東推廣到大明沿海地區,不用幾年,鹽的產量就會徹底滿足大明需求。

在他看來,這種簡單技術會不可避免的對外擴散,到時候泰西人的殖民地,都是這樣生產鹽,鹽的產量就會上升到一種絕對充足的產能過剩狀態。

到那時,鹽作爲一種普遍商品,不再具有壟斷經營的條件,如此龐大規模的產量,鹽哪裡還能賣的上價?哪裡能夠承擔收蓄黃金的重任?

姚光啓陷入了典型的大明思維,大明可以,蠻夷也可以的思維誤區,很多事都在反覆證明,大明可以輕而易舉做到的事,蠻夷真的不行。

在士大夫眼裡,曬鹽的技術比較簡單,不就是三道池子、一個窩棚、一堆板子,一羣聽話的鹽丁竈戶?可是要實現真的很難,三道池子,不用水泥澆築,一下雨就要重新修,而且沉澱池每天清理淤泥,也是件大事。

至於一羣聽話的鹽丁竈戶,那更是奢求了。

大明在呂宋的銅鎮,寧願使用更加昂貴的大明人,也不廣泛招募當地的夷人,因爲這些夷人真的好吃懶做不幹活。

泰西殖民者也沒有興趣建設殖民地,土著們能不能吃上鹽,殖民者並不在意,殖民者只在乎自己能不能收到稅。

即便是很久以後,也只會有大明,可以大批量生產精細食鹽。

在大航海時代,白銀、香料、棉布、鹽、硝石等等大宗商品,是日不落帝國的經濟支柱,誰掌控了這些大宗商品,誰纔是日不落帝國。

鹽這個紅利,大明真的可以吃很久很久。

真的有地方非要跟大明搞產業競爭,大明那麼多的船,那麼多的火炮,艦炮那麼大的口徑,裝填那麼多火藥,就派上了用場,三道池子、窩棚、板曬的技術是大明專享,沒有大明皇帝的特許經營許可,就敢建鹽場?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反賊了,必須要出重拳,全都給他揚了!繼續維持霸權即可。

這就是朱翊鈞給出的回答,這個錢他要賺,誰不讓他賺,他就用火炮把對方送上天。

朱翊鈞對大明京營銳卒、水師軍兵講的非常清楚,他們一年能領二十銀的糧餉,那都是大明朝廷有,他們纔有。

而姚光啓的奏疏裡,主要是討論了大明現在的新政路線,是一場基於改變生產關係的維新運動,廢除賤奴籍和生產資料再分配,就是改變生產關係的主要手段。

浙江在還田,松江府也在還田,而姚光啓已經完成了上海縣還田,上海縣全境之內城池及其附郭公田,通過各種手段,強令減租、現銀贖買、船引兌換等等較爲友好的方式,進行了還田,當然這個過程中,也發生了稽稅、抄家、流放等等不太友好的方式。

而上海縣內,超過五十頃耕田的地主,已經從名義上消失。

浙江執行的還田令是一百頃爲標準,而松江府從一開始就比較激進,是五十頃爲標準。

現在姚光啓要將上海縣還田令的標準,降低到二十頃,最終目標是十年內,進一步降低到一頃標準,也就是十畝地爲一家人持有上限。

“他這個是不是有點太激進了?”朱翊鈞覺得姚光啓的標準有點急於求成了,大明現在也就一億三千萬人,一戶人而非每個人只能有十畝地,絕不可能養活一家人。

馮保十分鄭重的說道:“陛下,松江府和其他地方不太一樣,長江的運量幾乎是京杭大運河的八倍有餘了。”

在大明漕糧海運之前,京杭大運河全年的運力只有兩億一千萬斤(約108萬噸),漕糧海運之後,終於徹底釋放了運力,畢竟漕運船要佔四個月的時間,太浪費時間了。

漕糧海運釋放了京杭大運河的運力,在十餘年的時間裡,京杭運河運力開始飛速增長。

在萬曆十四年的年終審計中,京杭運河的運力提升到了六億斤,基本實現了北煤南運,南貨北調、南銀北上的戰略,煤銀對流已經完成了良性循環。

大明殘破的財稅制度,讓沿途鈔關的稅收大多數都留在了地方,爲了把這些稅收,藉着各種合理的名義花出去,對運河進行擴寬、疏浚、道路修繕,就成了沿途地方衙門花錢的最好去向,這麼做,對上對下都能交差。

各個地方衙門,針對航道的擴寬和維護,讓京杭運河的運力穩步提升。

對於沿途地方衙門而言,河道的安定和流暢就是稅,稅就是權,衙門對於運河沿岸各種匪幫,給予了重點整治,治安變得穩定,沿着京杭運河逐漸形成了極爲耀眼的經濟帶。

而萬曆十四年,長江全流域的運力爲京杭運河的八倍,高達四十八億斤,這還是各地鈔關瞞報,大開方便之門給自己的裙帶過關,有大量隱瞞的情況下。

而這四十八億斤的貨物,流向松江府的就佔了近一半,如果北衙是大明的大腦、京杭運河是大動脈,那以松江府爲首的長江流域,就是大明經濟的心臟。

馮保拿出了自己厚重的備忘錄,翻開找了半天,才說道:“姚知縣真的不算激進了,松江海事學堂的學子,前段時間到崑山縣鹿城郊遊,也不知道誰起的頭,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朝廷腐敗,大臣昏庸無能,地方官吏只知道蠅營狗苟,爲了自己的官位,絲毫不顧及百姓死活。”

“一幫學子,便開始下鄉去了。”

“他們去幹啥?朕看看。”朱翊鈞滿是疑惑,伸手拿過了馮保的備忘錄。

馮保一臉無奈的說道:“這些學子要帶着百姓,操戈索田!”

“啊?膽子是真的大。”朱翊鈞眨了眨眼,看了半天,才從備忘錄上,瞭解到了事情的全貌。

上海知縣姚光啓、青浦知縣徐秉正、松江巡撫申時行,真的已經非常保守了,松江府還田令是五十頃以上,可是這些海事學堂的學子們,是極端激進派,認爲這些官吏尸位素餐,學子選擇帶着百姓操戈索田!

得虧是蘇州府太倉州知州反應及時,在這幫人還沒釀出大禍的時候,把他們扭送回了海事學堂,纔沒有造成巨大的動盪,松江上海海事學堂立刻暫停了每年的崑山鹿城荷花行。

這本來是海事學堂拉着學子和蘇州學子的交流會,直接取消了。

當初蘇州府和松江府都奏聞了此事,都說的比較含糊,大概意思就是學子年少輕狂,過於肆意,沒有過分的苛責。

但這些學子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少壯派傾向,年輕力壯、精力充沛、對美好秩序天下大同,仍然堅信的年輕人,就是少壯派,少壯派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有一種時不我與的急躁。

大明皇帝朱翊鈞就是少壯派。

“朕其實主要擔心加倍執行。”朱翊鈞倒是沒有遮掩,二十頃以上皆需要還田,最終到一頃,看起來格外像是在搞倍之,明面上忠君體國,背地裡加倍執行,加劇矛盾和對立情緒,來達到反對政令的目的。

姚光啓玉樹臨風的貴公子,現在臉上那道嚇人的疤,是姚光啓爲了百姓的海帶,跟海寇拼命留下的,的確是一時衝動,他也曾經後悔過,但再來一次,恐怕他還是會那麼做。

那時候姚光啓是個農夫,只不過是在海里種海帶,誰搶他的糧食,他自然要跟對方拼命。

陛下對姚光啓的警惕,多少有點不近人情了。

馮保反思了下,可能平日裡給文臣們上的眼藥有點太多了,以至於陛下如此警惕,反思之後,馮保打算再接再厲。

萬曆十五年二月二日龍擡頭,春雷滾滾陣陣響,京師在陣陣北風之下,下起了濛濛細雨,整個京師一掃春季的霾災,空氣都清新了幾分,近四百萬的丁口,居住京師附近,冬季採暖的煤煙,會讓大明整個京師籠罩在一股嗆人的渾濁之中。

朱翊鈞在廷議之後,沒有讓內閣大臣解散,而是帶着大臣們前往了北土城,大明皇家理工學院的三期工程已經全部建設結束,大明皇帝要前往參加揭幕,前往北土城,朱翊鈞坐的是小火車,速度不是很快,趙夢佑帶着三輛鐵馬在前面開路掃除隱患。

數十臺小火車,帶着汽笛聲,依次通過了德勝門,朱翊鈞在北土城站下車,看向了東面的理工學院。

“王次輔厲害,朕把這個差事交給次輔,果然沒有錯付。”朱翊鈞帶着一行人抵達了理工學院門前,這是大明第一所高標準的理工院校。

王崇古趕忙俯首說道:“那是陛下銀子給的太多。”

整個三期工程,皇帝本人全額投資,三期工程歷時四年半完成,內帑總共撥款三百六十萬銀籌建,萬曆十四年十二月,由工部完成了驗收,正月十六正式開學,二月初二,終於整飭乾淨,迎來了皇帝前來驗收。

三百六十萬銀,六個先帝皇陵還有十萬銀的剩餘,而整個校園佔地面積爲2100畝地,等同於兩個皇宮大小。

皇家理工學堂設有本副兩科,本就是必修課,必學的內容經學、理學、歷史掌故、諸子百家、算學、格物、地理等七門,副則就是選修課,包括了醫學、算學、農桑、礦產堪輿、測繪、工程、商學、機械製造、通事、天文等等,即七科三十五門。

每名在校學生,必修過關之外,副科必選一門過關。

皇家理工學院的祭酒原來是萬士和,在萬士和致仕之後,祭酒換成了沈鯉。

祭酒之下設有兩名總教習,分管必修和選修,全校設有學堂一百八十間、設有藏經閣一樓、彝倫堂一院專門用於皇帝講學,每年大學堂的祭祀典禮由祭酒司業主持,典禮亦在此處,共有學舍兩千餘間,水房、食堂等雜舍四百餘間。

“一共招錄了九千餘名學子,每年增招兩千五百名。”沈鯉俯首說道:“陛下,兩千五百名學子看起來很多,但是分到三十五個科目裡,就變得極其稀少了,還沒出校門,就被搶走了。”

“陛下,衙門有點搶不過民坊,去年九月,學堂畢業了第一批學子,到衙門裡坐班,免六十銀助學借貸,可民坊提供給學子們年酬就超過了三十銀。”

皇家理工學院的牌額是皇帝親筆御書,而在入門也有一塊臥石,上面寫着:事莫明於有效,論莫定於有證。

站在臥石前,沈鯉彙報了學子的情況,和國子監同等規模的大學堂,看起來很多,但遠遠不夠用。

皇家理工學院去年畢業了一千四百名學子,留校、考格物院的學子僅僅不到四百名,剩下的全被民坊給搶了去,其中會計類的學子,朝廷只留下十人,剩下的七十人,都去民坊、商幫、商行做了賬房先生,做賬房先生,年酬起步就是二十四銀。

人才短缺的問題,十分的嚴重。

今天早上廷議的時候,戶部在文華殿上拍了桌子,質問禮部,說好的二十人打算盤的審計吏員,禮部就給了三個人。

戶部年終審計,人才缺口最大,最起碼缺了二百人,才能按期把審計賬目做完,理工學院好不容易培養了這麼多的賬房,結果全都流入民間,戶部的憤怒可想而知。

戶部本來打算用十五年的時間,打造出一支超過五百人的審計,把大明的賬目好好算明白。

“陛下要不要強令比例留任?”沈鯉低聲說道。

皇帝還沒進門,禮部就給了皇帝一個大難題,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因爲薪酬的問題,很多的學子選擇了走向民間,設立皇家理工學院,解決朝廷人才短缺的目的,沒有有效完成。

沈鯉這意思非常明確,在皇家理工學院推行忠君教育,朝廷挑完,再讓民間挑。

“人不夠就多建點學校,強行留下,也沒那麼個必要。”朱翊鈞搖頭說道:“這種事,強求不得。”

強求的結果,反而是離心離德,願意離開,朱翊鈞只能祝福他們前程似錦,這是個供需問題,從供應上解決問題,纔是根本之法。

強行規定比例,鬧得人心離散,反而失了皇家理工學院的本意。

“理工學院已經修好了,但一年仍要支出二十萬銀,這裡面六萬銀,是學子的膏火費。”沈鯉提醒陛下,不強令比例留任朝廷,最終的結果就是皇帝花費了重金打造,每年花二十萬銀維護,都給別人做了嫁衣。

一向做賺錢買賣的陛下,在這件事會賠錢,而且是賠了夫人又折兵的賠錢,大敗虧輸的賠。

膏火,是學子們的生活學業補貼,來自於內帑直接撥款,每名學生一年爲六銀,補貼給學生吃喝生活所用,六銀已經很多了,能買十二石米,也就是一千八百斤米,什麼大胃王也吃不完。

這筆銀子主要用途還是筆墨紙硯書,這些都是極爲昂貴的。

“這辦學校,教育,從財政來看,的確是個賠錢的事兒,而且建的越多,賠的就越多,但培養的人才,讓大明國朝各行各業都有長足的進步,這就夠了。”

“再說了,蒙兀兒國不是送來了留學生嗎?”朱翊鈞笑着說道:“可以填窟窿的。”

賠錢是不可能賠錢的,只能學習下英格蘭的大缺大德,通過壓榨留學生的方式,來填補大明高等學府的虧空。

至於基礎教育的虧空,那就不是通過壓榨留學生能夠解決的,基礎教育是公共事業投入,賠錢也要做的國之長策。

“那就取消膏火爲宜,改爲激勵。”王國光立刻補充道。

吃皇帝的、喝皇帝的,就連學習的地方,都是皇帝自掏腰包修出來的,承了皇帝的恩情,不感恩戴德,一溜煙都奔着高年酬去了。

不如把皇帝給的補貼放到官署的年酬裡去,這樣激勵學子留任更好。

“大司徒,教育的帳不能這麼算,可以額外激勵,爲什麼要砍掉這些膏火呢,那窮民苦力出身學子,如何讀完這四年?”朱翊鈞站在臥石前,仍然不肯改變主意。

學理工的學子,出身頂天就是個寒門,沒有那麼多的餘財,四年的束脩要一百二十銀,即便是皇帝提供了六十銀無息學貸,但六十銀,對寒門、甚至是泥腿子出身的學子,仍然是巨大的負擔。

朱翊鈞也是看到了這一現狀,才每個學子每年給六銀,讓他們好好學習,不必爲生活所困。

張居正往前走了一步說道:“陛下內帑富裕,舉世皆知,對陛下而言,六萬銀不算什麼,可是這斗升恩升米仇,給的太多也不是好事,陛下的恩澤,很容易被當做是理所應當,願意給陛下效命,理當多給點纔是。”

“全都領膏火,看起來人人都有,公平無比,但其實很不公平,對願意報國的學子的不公平。”

“先生所言有理,那就依禮部部議吧。”朱翊鈞思索了片刻,點頭說道:“願意忠君報國,確實應該多分點。”

朱翊鈞認可了張居正的提議,皇帝的恩情還不完,那也得讓學子知道這是皇帝恩情纔對。

具體而言也很簡單,入學詢問是否願意報效朝廷,如果願意則有膏火,領了這份膏火錢,就得給朝廷效命五年,纔可以自決去向。

陪同皇帝一起參觀皇家理工學院的朝臣很多,他們都在小聲議論,這前面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皇帝和大臣,在理工學院門前,討論着什麼,但看起來,最終說服了陛下。

朱翊鈞走進了皇家理工學院,一進門,就是一個藏經樓大廣場,左手邊還有一個正衙鐘鼓樓負責報時。

在藏經樓的右側是大明必修課教學樓,清澤園。

“這就是民間傳聞的崇古樓嗎?”朱翊鈞踩着青石路面走過了廣場,站在清澤園前,仔細打量了下這個中式混凝土結構建築,笑着問道。

“臣羞愧。”王崇古趕忙俯首說道。

皇家理工學院所有的教學樓,都是他設計的,一個回字形樓,主要是爲了所有學堂的採光,一共爲五層,王崇古給它起名爲成賢樓,就是教學樓設計通稿,所有教學樓都可以在這上面增減,但民間普遍叫它崇古樓。

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
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二十三章 刀筆吏所以敗人壞事之法第923章 奸臣是奸,不是蠢!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446章 氪金戰士VS血肉之軀第657章 《抱薪者》和《安全生產》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864章 只有鬥贏了纔有大局!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779章 陛下,此逆賊也!逆賊!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691章 鉅艦,讓蠻夷彬彬有禮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806章 要用自由之火點燃整個泰西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三十四章 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617章 古今征戰,豬的戰術一再被人們成功運用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二十二章 元輔,朕有疑惑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299章 取之於賤儒,用之於賤儒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708章 凍死不折屋,餓死不虜掠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25章 大明律,不保護泰西番夷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47章 以徵虜大將軍的名義宣佈:俺答汗,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