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還得先看看高闕

在長安的劉榮,自然不知道程不識最終作何抉擇,以及做出抉擇的理由。

如果知道,劉榮必定會老懷大慰,再借機好好誇一誇這位‘故太子宮屬臣’當中的佼佼者。

——別忘了;

程不識可是給太子時期的劉榮,做過太子中盾衛呢!

雖然官兒不大,手裡的兵權也談不上多重——滿共就兩千人的太子親衛,其中還有大半是當時,劉榮臨時湊起來準備操練、還未形成戰鬥力的孤兒軍。

但毋庸置疑:劉榮的故太子宮屬官中,混的最好、最順的,當屬程不識。

別看汲黯也出息了——又是六百石的謁者,又是比二千石的謁者僕射,眼下更是貴爲當朝九卿,中二千石!

但比起秩祿僅有二千石,比中二千石差了兩級、中間還差個‘真二千石’的朔方太守程不識,汲黯還真不敢說自己混的更好、官兒更大。

事實上,別說是汲黯了;

如今漢室,除了僅有的幾位大概率能拜相,或至少有希望能染指三公的重臣以外,就沒人敢說自己的未來,會比程不識更加光明。

是;

眼下,程不識僅僅只是個二千石的朔方太守,距離九卿都還差着兩級;

但別忘了。

這,已經是程不識第三次擔任邊郡太守了!

最開始,是北地太守,任上打了漢匈朝那之戰;

而後遷雁門太守,又打了漢匈河套-馬邑戰役的馬邑分戰場。

如今任朔方太守,已經是程不識第三次出任太守。

接連兩次平調,連續三次擔任太守,還都是邊郡太守!

偏偏程不識每到一個地方做太守,就能趕上一場漢匈大戰。

——自當今天子劉榮即位至今,漢匈滿共兩場大戰,都讓程不識給趕上了。

而程不識現在的職務,是朔方太守。

朔方郡,又位於河套地區——甚至是位於河套地區直面匈奴兵峰的北半區域!

不出意外的話,天子榮即位後的第三次漢匈大戰,程不識也仍舊不會缺席。

非但不會缺席,還很可能會成爲前線最高指揮官。

這就有點恐怖了。

——先前兩場大戰,程不識都沒有缺席!

先是朝那之戰,以弱勢兵力守住了朝那塞,將匈奴人直接攔在了國門外!

而且是自有漢以來,史無前例的、第一次見匈奴人的大規模入侵攔在國門外!

而後,河套-馬邑戰役,程不識身處馬邑戰場,雖然斬獲不多,卻也爲河套主戰場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從最終的結果來看,漢家能順利奪回河套,至少有一般的功勞,得給在馬邑戰場拖住單于庭主力的程不識所部。

毫不誇張的說:若不是前兩次大戰,程不識所部的戰果,都與漢家傳統的軍功覈算方式相悖,程不識早就是如今漢室軍方數一數二的大將了。

只要打仗,就必定會派出去統掌大局的那種。

眼下,程不識在軍方的地位其實也差不多。

早些年,將士們一聽到程不識三個字,那就是頭疼二字。

一想到要去程不識麾下,經受殘苛軍法的摧殘,軍士們就總是會想盡一切辦法,爭取不要被分到程不識麾下。

但經過這麼些年——尤其是朝那之戰、河套-馬邑戰役這兩場戰爭,軍中將士們當中,反應過來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雖然在程將軍麾下作戰,那是站着、坐着、躺着都難受,但好歹能活着啊!

活人才能抱怨站着腰痠,躺着腿疼,坐着膈屁股啊!

更別提非但大概率能活着,甚至還能撈到武勳了!

於是,越來越多的軍中將士——尤其是那些不安現狀,有志向做一番‘大事業’的上進青年,開始期望到程不識麾下作戰了。

雖然在軍方高層,曲周侯酈寄、榆侯欒布,乃至故安侯韓頹當等老一代將軍的地位仍舊不可撼動;

但程不識,已然是這三人之下,軍方最拿得出手、地位最高的新生代將領了。

在此基礎上,在肉眼可見的未來,漢匈雙方必然還會圍繞着河套,再爆發至少一場中規模及以上級別的戰役。

等那場戰役結束,程不識但凡不是棄軍而逃、臨陣投敵之類的,不可原諒的原則性大錯,就必定會成爲漢家真正意義上的軍方第一人。

到那時,朔方太守?

說不定當今劉榮,都會搞個河西都護府出來,讓程不識擔任第一任河西都護!

太子班底、潛邸心腹混的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天子榮自也是臉上有光。

對於此番,程不識可能對雄踞休屠澤一帶,打算將漢家當大傻子坑的混邪部採取的措施,劉榮也並不太擔心。

——程不識爲將,向來都主打一個‘穩’字。

而近些年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抨擊程不識‘過於求穩’,很可能會爲了穩而貽誤戰機,再加上任雁門太守期間,和搭班子的雁門都尉郅都共事過一段時間;

如今的程不識,已經在‘求穩’的基礎上,進化出了‘穩中求進’的進階技能。

如果說過去,程不識是無條件、無下限求穩,那如今的程不識,就是在儘可能求穩的基礎上,更大膽的爭取擴大勝利果實。

這樣的程不識,且不說劉榮有多喜歡、有多順眼,起碼此番河西之事,劉榮對程不識,就絕對是放一百個心。

——朕的不敗將軍,必定會做出最正確的抉擇!

而眼下,劉榮的注意力,卻從休屠澤這一局部區域,以及佔據休屠澤的混邪部,擴展到了包括休屠澤在內的整個河西地區,以及包含混邪部在內的所有河西部族。

休屠澤,確實很重要。

其地處河套以西數百里,佔據了這一戰略要地,漢家的軍隊,就能具備隨時從河套西出數百里,並以休屠澤爲中心,向方圓數百里輻射勢力範圍的能力。

再者,爲漢家所掌控的休屠澤,也將成爲漢家在河套以西的大河彼岸,所能依仗的唯一一個戰略支點。

沒有休屠澤,那漢軍將士自河套西出,首先要做的是西渡大河,而後便是就地紮營戒備。

確定沒問題了,才能一點一點往西探索、挪動。

而有了休屠澤,將士們就能在大河對岸,自休屠澤前來的友軍掩護下,安然西渡大河。

渡河之後,也不用就地安營紮寨,防備可能到來的攻擊,而是可以在友軍接應下直接前往休屠澤。

只是沿途注意伏擊即可。

真要說起來,在草原上、在開闊的平原地區搞伏擊,本身就是太監說書——無雞之談。

一眼就能將百里範圍盡收眼底,怎麼伏擊?

兵往哪兒藏?

所以,漢家得到休屠澤之後,休屠澤——或者說是未來的‘休屠要塞’的戰略意義,就會類似於漢室北方的雲中城。

深深插入敵佔區腹地,作爲戰略支點、前哨站!

但休屠澤的重要性,卻也僅限於此了。

——並不是說佔據了休屠澤,漢家就能完全佔據河西地區,又或是扼住河西地區的咽喉了;

而是佔據休屠澤,並以此作爲戰略支點,漢家就能更好地開展對河西地區的謀劃。

無論是政治層面、外交層面,亦或是軍事層面,休屠澤,都將成爲漢家打開河西局面的最佳切入點。

簡而言之:休屠澤,僅僅只是一處極佳的‘射擊點位’;

而漢家要做的,是更輕鬆、更省時省力的掌握河西,也就是‘全殲敵軍’。

況且休屠澤,本就是漢家無論如何都必須要佔據、掌握的地方。

有了這個地方,河西便可圖,且易圖!

沒有這個地方,漢家圖謀河西,就將舉步維艱,事倍功半。

所以,劉榮其實並不很在乎眼下,已經掌控休屠澤的混邪部,究竟是真心實意想納誠,還是拿漢家當怨種騙。

——你給,我就拿;

——你不給,那我就搶!

反正休屠澤,我漢家是勢在必得的。

你識相點,主動給我,朕還能給你牽條狗鏈子,賜你一個‘大漢狗腿子’的身份。

不識相?

什麼休屠部、混邪部——我漢家打誰不是打?

真要說起來,人家休屠部好歹在這兒世代繁衍生息,起碼是本地人;

和周邊部族不說是一衣帶水,也好歹有點鄰里之間的交情。

你混邪部一個外來人,屠殺休屠部,搞得自己在河西一帶聲名狼藉,又雄踞休屠澤,無異於小兒持金於鬧市;

換你混邪部來守休屠澤,我漢家打起來,還真未必就比打休屠部,要費更大力氣。

——人休屠部被打,說不定還有援軍呢!

可換做你混邪部,那來的援軍,只怕就是我漢家的援軍,甚至是新的狗腿子了……

“就算沒有混邪部此番,暴起而屠滅休屠部,最晚明歲開了春,我漢家也是要圖謀休屠澤的。”

“眼下多此一舉,卻也無傷大雅。”

“真正要緊的,還是高闕……”

如是呢喃着,劉榮便站在了那張懸於殿內的巨大堪輿前,目光從河套以西的休屠澤,再次移到了河套以北,僅與河套隔大河而南北向往的高闕。

——過去這幾個月,劉榮但凡是看這張堪輿,便有至少一半的時間,目光是落在高闕之上。

沒辦法;

高闕的戰略位置,實在是太讓人難受了。

百十年前,秦長城軍團同時掌握河套,以及河套北側、大河對岸的高闕時,高闕對秦人而言,自然是從河套地區北出,踏足大河北岸的橋頭堡。

過去這幾十年,匈奴人同時掌握河套、高闕,高闕則成了匈奴人在河套與幕南之間的保險鎖。

就算河套丟了,幕南也無憂。

可眼下,河套、高闕,卻分別爲漢室和匈奴雙方所有。

這下,高闕就成了匈奴人掌控下的幕南地區,自北抑制河套地區,並輻射河西地區的前線要塞。

若漢軍北出河套,那渡河之後,擡頭就是城高牆厚,堅固無比的高闕!

打下高闕,自然就能野望高闕北側的幕南草原。

但打下高闕有多難,真的很難用語言來形容。

——踏足河對岸便是要塞,而且渡河過程中,對岸要塞也不會袖手旁觀,輕則箭羽侵擾,重則半渡而擊!

類似格局的軍事要塞,漢家也有一個。

函谷關。

函谷關有多難打,高闕便也容易不到哪裡去。

最要命的是:高闕的存在,不單能讓匈奴人確保幕南無虞、漢軍無法從河套向北威脅幕南;

與此同時,對於自河套西出的漢軍,高闕也同樣能採取必要的掣肘措施。

因爲高闕在河對岸、在河套以‘外’;

河西,也同樣如此。

河套地區的漢軍將士,無論是北上踏足幕南,還是西進踏足河西,都需要先渡河。

但高闕的匈奴人想染指河西,卻只需要沿着大河沿岸繞一段路。

聽上去沒什麼區別——不過是渡河與否的問題;

但在軍事層面,尤其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渡河,本身就是一場豪賭。

賭贏了,不過是渡河成功,安全抵達河對面。

可一旦賭輸了,被敵方半渡而擊,那全軍潰散都是輕的。

所以,高闕的存在,不單抵擋了漢軍向北、對幕南地區的軍事威脅,也同樣遏制了漢家向西,向河西地區擴張勢力的圖謀。

只要高闕還在,那漢家就不可能放着高闕不管,去專心致志的圖謀河西。

但凡是要在河西地區進行軍事行動,漢家都必須派出第二路軍隊!

佯攻也好、牽制也罷——總歸是要把駐守高闕的匈奴人拖住,使其無暇他顧,尤其是無暇兼顧河西。

明白了這些,就不難發現此刻,劉榮看向高闕的平靜目光中,究竟暗含着怎樣的驚濤駭浪了。

——高闕!

——擺在漢家西、北兩個方向上,唯一一塊難啃的骨頭!

啃下這塊骨頭,進則幕南無王庭,退,亦河西走廊通!

然若不先啃下高闕,則匈奴人幕南無憂,河西也能隨時插上一腳。

即便先後於朝那、河套之戰戰敗,匈奴單于庭在草原的號召力、威懾力,也依舊是朽木未倒。

都不用匈奴人真的大軍壓境,進抵河西——僅僅只需要一塊單于信物,三二單于使者,河西地區的絕大多數部族,也依舊不改違抗單于庭的命令。

所以,此時的河西,程不識在考慮休屠澤;

但在長安,劉榮卻在想:要想把河西完全吃下,那首當其衝的,便是高闕……

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31章 面聖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11章 幽冥第5章 登門賠禮婚假第180章 田叔好膽!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411章 人才庫?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56章 母親啊母親請假條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31章 面聖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8章 秦老匠第315章 活該!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9章 執棋者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36章 下一步第406章 傻了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41章 迭代!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8章 秦老匠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7章 且瞧着吧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07章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62章 記住了?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238章 宗祠第408章 開科!取士!我再改改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66章 點將!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88章 藍圖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227章 開戰!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30章 人才啊第335章 西域!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8章 秦老匠第99章 十日?!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
第114章 有意思,真有意思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38章 新的秩序第431章 面聖第197章 兒,捨命相陪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311章 幽冥第5章 登門賠禮婚假第180章 田叔好膽!明天開始恢復更新第411章 人才庫?第244章 邊牆有變?!第56章 母親啊母親請假條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69章 年少不可得之物第431章 面聖第104章 拉了一坨大的第82章 屠龍勇士第38章 秦老匠第315章 活該!第462章 不是蠢,就是壞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9章 執棋者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228章 皇祖母覺得,這是鹿是馬啊?第157章 區區中郎將而已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8章 皇祖母,誤會了第286章 老劉家的男人吶第274章 漢家,不能只有一個程不識第319章 得隴望蜀?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45章 申屠嘉:當年還是太年輕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397章 嗨,年關將近嘛第210章 樑王死的好啊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31章 妥協的藝術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15章 儒家的真面目?第167章 老儒安敢?!第346章 天不遂人願第336章 下一步第406章 傻了吧?第176章 孤,也太不是東西了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11章 故安侯留步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441章 迭代!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07章 四兩撥千斤第342章 平城往事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377章 圍三缺一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38章 秦老匠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472章 墨家的覆滅歷程第37章 且瞧着吧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68章 權宜之計第447章 快刀斬亂麻第207章第358章 攻守易型啦第162章 記住了?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238章 宗祠第408章 開科!取士!我再改改第188章 皇帝,殺了我兒子!第294章 五月已過!第466章 點將!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258章 朕,錯了嗎?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64章 國之爪牙,戰克之將第388章 藍圖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227章 開戰!第423章 曹皇后的手腕第430章 人才啊第335章 西域!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89章 閹庶安敢欺我?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38章 秦老匠第99章 十日?!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383章 大刀闊斧第91章 最大最大的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