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

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

討論進行到這個時候,其實已經算是得出結果了。

——從長期角度來看,匈奴單于庭必定會試圖奪回河套!

但在傾巢而出,謀掠河套之前,匈奴人首先要處理一下內部的問題。

要麼,是軍臣鐵血鎮壓,將伊稚斜在內的一種野心家搞定——至少是壓制住。

要麼,就是軍臣背起‘丟失河套’的黑鍋,被某個雄心壯志的攣鞮氏王族奪走大位,匈奴人換一個單于。

總而言之,終歸是要就‘失去河套’一事給出一個交代後,重新擰成一股繩的匈奴人,纔有能力在單于庭的統一調度下,對河套地區發起反撲。

既然是這樣,那漢家在河套地區的應對,也就是顯而易見的了。

——去年,因河套-馬邑戰役,而被派往河套戰場的十數萬大軍,以及數以倍計的運糧民夫、預備役,大部分都可以撤回來了。

這幾十萬人——尤其是作戰編制的十幾萬,除了劉榮爲河套之戰量身定做兩部遂營之外,清一色全都是關中良家子。

軍官以北軍將士作爲骨幹,再以戰前臨時徵召的關中良家子作爲兵員,所組成的、極具漢家特色的‘戰時編制’。

類似這樣的戰時編制,漢家曾打造過很多。

如太祖高皇帝六年,那場發生在平城的漢匈決戰,因輕敵冒進而身陷白登之圍的太祖劉邦,身邊帶着的便是北軍三部校尉、共計六千名將士作爲骨幹,並精編的兩萬精銳先鋒。

太宗皇帝十四年,匈奴老上單于大舉叩邊,自北地一路打到簫關,先鋒遊騎更是出現在甘泉山一帶時,太宗皇帝慌忙徵集的三部長安宿衛營:細柳、霸上、棘門三軍,以及反推匈奴人出邊牆的句注、北地等各路兵馬,也都是這樣的戰時編制。

這樣的編制,有一個極爲明顯的特點。

——漢家在太祖劉邦‘士不教不得徵’的軍隊建設基本綱領下,所具備的超強兵員素養,使得這些從百姓當中臨時徵召的青壯良家子,總能有合格線以上的戰鬥力。

在戰時,只需要一個北軍卒擔任屯長,就可以確保五十個從未上過戰場、從未見過血的關中良家子,具備相當可觀的戰鬥力。

而在戰爭結束之後,這種臨時擴編出來的臨時編制,也往往能極爲絲滑的遣散——良家子們脫下軍袍,回到家重新扛起鋤頭,就又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戶青壯。

對於中央政權而言,這樣的臨時編制,其優、缺點都十分明顯。

優點固然是最大限度節省軍隊維持成本——召之即來,揮之即去,打仗了隨時能有幾十萬大軍,而且戰鬥力還相當不錯!

沒仗打時,卻也根本不用每年幾百上千萬石糧食,去養着這麼一支龐大的軍隊。

但正所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你不願意承擔龐大的軍隊維護成本,就固然無法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能達到職業軍人的水平。

——就這種冬訓幾年,又宿衛長安、衛戍邊疆各實習一年的新兵蛋子,你讓他挽弓搭箭,列陣推進倒是沒問題;

可真要到雙方刀刀見紅的時候,別說是如職業軍人那般,時刻保持冷靜——乃至於冷血了,這些新兵蛋子能不慌,能不走神,就已然是‘前途不可限量’。

對於這種情況,漢家歷代先皇,顯然也有着明確的認知。

比如太祖高皇帝劉邦,就曾在漢匈平城戰役之後,決心組建一支完全脫產,且原則上絕不裁撤、遣散的常備野戰軍。

就像南北兩軍那樣,並不需要在戰爭爆發後臨時徵召,而是維持常備編制,受朝堂中央掌控和供養,只負責操練和作戰的職業化軍隊!

考慮到當時的中央財政狀況,這支常備野戰軍的人數,被太祖高皇帝控制在了一萬六千人——各兵種組成總共八校尉的數量級。

而這支漢家歷史上,第一支常備野戰軍,軍名:飛狐。

自創立至今,飛狐將士都堅守在燕、趙之交的飛狐逕,隨時準備充當漢室邊牆的救火隊員。

經年累月的戰鬥經驗,更是讓這支部隊孕育出了獨屬於自己的軍魂,或者說是‘標誌’。

——自初任飛狐都尉令勉開始,飛狐軍上下將帥,都酷愛築京觀!

凡飛狐軍所過之處,但凡有外族存在,就必定會在飛狐軍離開之後,留下一處或大或小,卻必然令人惡寒的京觀。

在飛狐軍這支獨苗的支撐下,漢室邊牆自國祚鼎立至今,雖大小戰火不斷,但總歸是沒出現什麼大漏洞。

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十四年,匈奴人自北地——自漢家版圖西北角突然發動襲擊,遠在漢室版圖東北方向的飛狐軍鞭長莫及,漢家才迎來了第二、第三支,以及後來的常備野戰軍。

說來也是剛好有這個契機。

在邊關告急,匈奴人一度威脅關中,乃至於長安時,太宗孝文皇帝爲了確保長安的安全,一口氣在長安周圍設立三營,以拱衛京都!

戰後,下意識要按照慣例,將這些‘臨時編制’遣散的太宗皇帝,也終於意識到了什麼。

——那一戰,漢家之所以毫無還手之力,匈奴人之所以能直驅而入,自邊關到都城長安如若無人之境;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漢家唯一的常備野戰軍:飛狐軍,因爲距離因素,而沒能及時支援邊牆防線出現漏洞的北地郡。

但凡漢家除東北方向的飛狐軍外,還能有第二支常駐西北方向的常備野戰軍,匈奴人就算是天神下凡,也絕不可能如此順利的兵臨簫關,乃至於讓先鋒部隊火燒甘泉宮。

戰爭雖然結束,但戰爭需要覆盤,問題需要總結;

而總結出來的所有結論,都指向一個迫切的需求。

——漢家,迫切需要擁有第二支,乃至第三支、第四支飛狐軍!

倒不是說在燕、趙之交的飛狐逕,再分別設立幾支常備野戰軍;

而是漢室需要有更多的常備野戰軍——更多的由脫產職業軍人,所組成的常設編制部隊。

於是,太宗孝文皇帝拍板決定:戰爭爆發後,臨時設立的、拱衛長安的三營:細柳營、霸上軍、棘門軍,無限期擱置遣散進程。

換而言之,就是委婉的將這三支臨時編制,轉變爲了漢家繼飛狐軍之後,第二、第三、第四支常備野戰軍。

之所以是‘無限期擱置遣散’而非‘改編爲常備野戰軍’——之所以這麼委婉,是由於這三支部隊,與飛狐軍有一個極爲關鍵的不同。

飛狐軍的第一任都尉,是令勉。

此人乃太祖高皇帝所任命,且在擔任飛狐都尉的同時,爲飛狐軍贏得了‘默認兼車騎將軍銜’的超然地位。

如今的飛狐軍,無論是從行軍佈陣,還是整個軍隊的操演模式——乃至於那極具個人特色的變態愛好:築京觀,都帶有極爲鮮明的‘令勉特色’。

但飛狐軍上下,從來沒有一個人會說:飛狐軍,是令都尉、令車騎的軍隊;

從來不會有人覺得,令勉的子孫後代,就更有資格擔任飛狐都尉、更有資格‘繼承’飛狐軍。

——自創立那日起,飛狐軍便定下了‘唯纔是舉’的基調!

只要入了飛狐軍,你是誰、什麼身份、家庭背景如何,統統不重要。

唯一能爲你贏得尊重、地位的,是你的實力。

準確的說,是武力。

就拿飛狐軍第一任都尉令勉來說:在太祖高皇帝一朝,那個將星璀璨,名臣如雲、猛將如雨的時代,令勉能成爲漢家第一位野戰軍主將,靠的既不是‘潛邸從龍’的功績,也不是多麼顯赫的背景。

令勉唯一讓劉邦感到滿意、信任的,是那嚴苛到近乎冷血的強硬治軍手段,以及優秀的戰略目光,外加對漢室的絕對忠誠。

而令勉在組建起飛狐軍後,便在內部設立了一個排名榜單。

榜單上的排名內容範疇稍有些複雜;

——弓弩部隊,包含固定姿態固定靶、固定姿態移動靶、衝刺驟停射擊等項目。

材官部隊,有負重、搏跤等項目。

刀盾有劈砍強度、靈敏度等。

騎兵部隊有速度、耐力、騎射等。

以上種種,每一項都有一個排名;

全飛狐軍上下都要參與其中,且有季度、年度考覈。

令勉親自定下規矩:飛狐軍上下,擔任伍長者,必須在至少三個項目中,同時達到前三千二百——即前五分之一的排名。

同理:什長要同時排入三個單項前一千六百名,屯長要排入前三百二十名。

到了曲侯——即百夫長,嚴苛程度更是猛然拔高一個臺階。

在飛狐軍擔任曲侯者,需要同時在三個項目排進前一百六十名,且至多隻允許有兩個項目,排名掉出前三百二十名!

擔任隊率司馬者,需要同時在四個項目中排前三十二名,且至多隻允許其他一個項目,排名掉出前六十四。

飛狐軍麾下八校,八位校尉需要在至少五個項目排名前八!

並且,要在其他所有項目當中排進前十六,不允許有任何一個項目掉出前十六名。

最最關鍵的是:這些榜單排名,並非‘一考定終身’,而是動態考覈。

——飛狐軍內部,每年有四次季度考覈,會就每一個項目,對飛狐軍每一位將士進行考覈、排序。

自伍長以上、都尉令勉本人以下,任何人不滿足職務所要求的標準,即刻降職!

而且並非通俗意義上的降職一級,以儆效尤——而是你降到了哪一級別的標準,就給你降到那一級!

原本是個掌管二千人,與其他七個兄弟並列飛狐軍‘二把手’,地位僅次於令勉本人的校尉,一旦某次考覈不達標,便是直線降爲伍長乃至兵卒,也不是沒有發生過的事!

除此之外,將士們每年也有一次主動要求考覈的機會。

比如你是個卒子,埋頭苦練一段時間,覺得自己有幾個項目進步很大,很有機會衝擊一下伍長的標準,那你就可以申請單獨考覈。

或者,你是個軍官,上一次考覈身體狀況不太好,不小心沒達標降職了,等你調整好身體,你就可以申請考覈,以圖‘官復原職’。

至於你說:令勉這個飛狐都尉,又是什麼考覈標準?

旁人且不說——自飛狐軍設立,一直到令勉物故,前後長達十七年;

漢室天下數千萬人,飛狐軍先後數萬將士——從來沒有第二個人,膽敢覬覦飛狐軍內部榜單上,任何一個項目的第一名!

令勉以身作則,以自身行動告訴了飛狐軍上下,乃至於全天下人:飛狐都尉,就是飛狐軍最強的那個人!

如果做不到,就不配成爲這支虎狼之師的將軍!

這般嚴苛的標準,也一度引發了一些混亂。

——除了令勉,天底下根本沒有第二個變態,能在飛狐軍那個變態窩裡‘面面俱到’,達成六邊形全能戰士的變態成就。

於是,在令勉死後,足足三年都沒能等來一位合格都尉的飛狐都尉內部,最終在太宗孝文皇帝的拍板決定下,將飛狐都尉的考覈要求,從每一項都必須第一,改爲了每一項都要排入前三。

聽起來或許很扯;

從兵士衝鋒陷陣、將帥運籌帷幄的角度上來說,這種考覈要求似乎也很不科學。

但這就是飛狐軍。

你可以空降,可以被朝堂一紙詔書,便派來飛狐軍擔任都尉。

可你若是滿足不了考覈要求,那就算全天下都認你這個飛狐都尉,唯獨飛狐軍上下,沒有一個人會認。

這,就是漢家第一支完全脫產,完全職業化、精銳化的常備野戰軍。

受到了初代將軍:令勉的深刻影響,但從來都沒有脫離長安中央——尤其是劉漢天子的掌控。

就連令勉的親兒子,也無法憑藉血脈而得到優待;

——自加入飛狐軍至今,過了足足十五年,令勉留下的那個獨子,也依舊還在伍長-什長之間反覆橫跳,從不曾靠近飛狐軍核心決策層。

反觀細柳營?

霸上軍?

棘門軍?

細柳營不用說——都敢對太宗孝文皇帝,說出‘周將軍有令,營內不得乘車’這等倒反天罡的話,儼然成了老周家的私兵!

也就是細柳營戰鬥力高,太宗皇帝又大方,容得下週亞夫這麼個莽夫。

換做劉榮——不用‘換做’,當今劉榮,早就容不下‘只知周將軍,不識漢天子’的細柳營了。

霸上軍、棘門軍情況雖好些,卻也好不到哪去。

兩位初代將軍的影響,使得這兩隻名義上的常備野戰軍,受到了太多個人、勢力的影響,根本無法稱之爲:漢室的軍隊。

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87章 揍他丫的!剛落腳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34章 草原王第315章 活該!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歇一天第84章 上架感言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147章 好小子!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4章 表叔,慎言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52章 博望苑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25章 河西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歇一天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11章 人才庫?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48章 墨家?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73章 統籌會?第311章 幽冥第268章 削藩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63章 人心啊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343章 考校第441章 迭代!第162章 記住了?第3章 左膀右臂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3章 家宴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21章 老兵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81章 天下皆反?
第309章 武夫當國!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187章 揍他丫的!剛落腳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334章 草原王第315章 活該!第262章 殺人放火金腰帶?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467章 麻煩了啊第166章 內帑夠不夠?不夠再加上國庫!第350章 常備野戰軍歇一天第84章 上架感言第58章 我有卵子!第276章 嫁爲天子婦,爲漢椒房主第147章 好小子!第124章 太祖劉邦,好慘一男的第260章 拆分內史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39章 降維打擊?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218章 天子啓的異常第344章 天賦這個東西,藏都藏不住第451章 穩有穩的好處第54章 表叔,慎言第98章 陛下口諭!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152章 博望苑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314章 郅中郎,尚勇武否?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425章 河西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312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103章 父皇,不妨拭目以待歇一天第209章 不至黃泉,不復相見矣第411章 人才庫?第117章 寡人是在頒王詔!第448章 墨家?第110章 吾不愛一人以謝天下!第184章 少府怎麼說?要不要合夥?第223章 請太子主持大局!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101章 即刻拿下!第310章 郅都,沒有擔當啊第28章 給你臉了是不?第219章 萬石君?機器人!第111章 寡人已爲東帝,尚何誰拜?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27章 故安侯保重第265章 來啊!互相傷害啊!第213章 加冠大婚第158章 試試就逝世!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323章 鬥智鬥勇?第42章 好你個申屠嘉第405章 輿論鼎沸?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237章 高爐鍊鋼第174章 周亞夫,你不高興啊?第194章 必須找到樑王叔!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185章 孤方以睡覺爲事,無暇見婦人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373章 統籌會?第311章 幽冥第268章 削藩第427章 百年大計第301章 就先這樣吧第189章 阿武啊阿武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263章 人心啊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394章 ‘那’個男人第343章 考校第441章 迭代!第162章 記住了?第3章 左膀右臂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第127章 父死子繼,可歌可泣第396章 天翻地覆第393章 新的秩序第224章 就是綁,也把太后給孤綁來!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13章 家宴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21章 老兵第245章 速至演武堂儀事!第81章 天下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