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文明進程的落後

後世的足球賽,有一種極度不討球迷歡心的戰果。

——悶平。

所謂悶平,不外乎雙方在整場比賽中,都沒能發起太多有威脅的攻勢,甚至都沒有踢出一場足夠精彩、足夠激烈的比賽;

並且最終比分,定格在了令人如吃了蒼蠅般,爲自己熬夜看球而感到不值的0:0。

這場戰役——準確的說,是馬邑、河套雙向戰役的後半程,便多少有些後世足球賽‘悶平’的意味在其中。

戰役前半段的馬邑戰場,軍臣的單于庭主力猛攻馬邑,漢將程不識確保馬邑不失;

雖然沒有出現明顯改變戰役走向的變故,但好歹也是打的有來有回,戰況激烈。

河套戰場更甚!

在戰役前半段,漢家單方面開闢出第二戰場:北地-河套戰場,並以一場教科書級的閃電戰、奇襲戰,迅速掌握了河套地區!

結合兩個戰場來看,漢家在馬邑明修棧道、咬住單于庭主力,在河套則暗度陳倉,可謂是條理清晰,遊刃有餘。

但到了戰役後半段,戰況就多少有些沉悶了。

——先是馬邑戰場,程不識在北地方面軍得手、河套易主,單于庭急於回援的情況下,極具魄力的決定主動棄守馬邑,試圖以整個代北地區爲誘餌,將單于庭主力硬留下來。

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匈奴單于軍臣在得到馬邑,並掌握趙長城缺口,隨時可以踏足代國腹地、踏足漢家版圖的情況下,卻表現出苦行僧般的堅定意志,毅然決然放棄了這唾手可得的良機,依舊選擇率軍回援河套。

而軍臣臨走時,留在馬邑與程不識對峙的右賢王伊稚斜,無疑也是暴露出了現階段,匈奴作爲一個鬆散遊牧部落聯盟整體,正面臨的一個重大隱患。

——相較於華夏農耕文明,無論是古早期的奴隸制,還是過去數百年來的分封制,亦或是百十年前的秦郡縣制,以及如今漢室的分封、郡縣並行的政體;

只要是華夏農耕文明的政體,就總是比匈奴如今的遊牧文明鬆散部落聯盟,具備更爲高效的調度能力,以及行政效能。

簡單來說,就是中央集權程度,匈奴別說是如今漢室了——便是上千年前,只存在於華夏神話中的夏、商,其中央權威,以及中央統治地位,都絕非如今的匈奴單于所能比。

舉個非常直白的例子;

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進程中,至今爲止,華夏王超雖也偶有亂臣賊子謀逆,但頻率卻非常低。

尤其是在王朝初期,謀逆,更完全就是開國之君兔死狗烹的說辭!

但在草原,政變、刺殺,卻是永恆不滅的主題。

就拿如今漢室的開國之君:太祖劉邦,以及匈奴真正意義上的‘開國之君’:冒頓單于來說;

太祖劉邦自興兵抗秦,到先入咸陽。

從受封漢王,到還定三秦。

再到楚漢爭霸,最終一統天下,即皇帝位,乃至於之後平定異姓諸侯,爲帝七年而崩。

——這長達十二年的時間裡,劉邦唯一一次遇刺,便成爲了華夏民族銘記於史冊的‘貫高案’。

這場針對太祖劉邦,並轟動漢家政壇的行刺案件,最終讓漢家數一數二的藩王:趙王張敖被牽連,並因此失去王爵,貶斥爲侯;

案件參與者,自主謀貫高以下,悉數問斬,明正典刑!

聽着很嚴重吧?

很轟動吧?

嘿;

就這般轟動性的刺殺案,實際上,卻是一樁‘刺殺未遂’的主觀案件!

事情的經過,大致可以總結爲:太祖劉邦將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二世趙王張敖;

在御駕親征,參與那場導致劉邦身陷白登之圍的漢匈平城戰役後,劉邦自代地撤軍南下,途徑趙國。

本來意氣風發,要和匈奴單于冒頓好生較量一番,卻落得個白登之圍,險些命喪白登山,劉邦自然是滿肚窩火。

剛好就碰到趙王張敖接待自己,劉邦自然是想都沒想,就把火氣都撒在了女婿:趙王張敖身上。

照理來說,作爲漢天子,對一個諸侯——尤其還是具備開國元勳成份的異姓諸侯動輒打、罵,劉邦多少是有些過火了;

但考慮到彼時的張敖,不單是漢家的趙王,同時也是魯元主劉樂的丈夫、劉邦的女婿,被心情不好的老丈人掛落一頓,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女婿就是半個兒啊!

我就算不是你親爹,也是你半個爹;

心情不好,吊你一頓怎麼了?

委屈你了?

張敖顯然對此有着清晰的認知,便也沒將老丈人劉邦的宣泄當回事兒;

只如侍奉老父親般,小心伺候着劉邦,直到劉邦再度起駕,離開趙都邯鄲。

可問題就出在這裡了。

——張敖沒把劉邦的‘折辱’當回事兒,作爲趙國相的貫高,卻莫名生出了‘主辱臣死’的共情!

於是,爲了報答自家大王的知遇之恩,同時也是爲了給張敖‘報仇’,貫高一咬牙一跺腳,做了一個大決定:刺殺劉邦!

說是刺殺,整個方案的制定以及實施,卻草率的如同兒戲。

得知劉邦離開邯鄲之後,並沒有直接離開趙國境內,而是要繼續留一段時日,以肅清叛逃匈奴的韓王信逆黨,貫高當即計上心頭;

先是以趙國相的身份,邀請途徑柏人縣的劉邦,到縣館居住。

然後……

咳咳;

然後,貫高就把召集來的刺客,給藏進了這處縣館的舍壁之中。

這就好比你在房間的衣櫃裡藏了個刺客,然後把目標請到這個房間裡。

劉邦雖然不知道貫高的圖謀,卻也陰差陽錯的表示:柏人縣?

柏人,不就是受迫於人嗎?

朕纔剛在白登山打了個窩囊仗,還去這麼個受迫於人的窩囊地兒作甚?

於是,貫高行刺失敗,並在之後不久被仇家高發……

怎麼說呢~

就很兒戲。

貫高堂堂趙國相,卻像是個義憤填膺的憤青般,莫名其妙恨上了劉邦,要行刺天子聖駕;

然後又兒戲般的佈置了一場刺殺,並被劉邦以兒戲般的理由僥倖躲過。

最終,貫高也兒戲般被告發,並被逮捕歸案……

在最開始,聽說這件發生在漢人地界的‘大案’時,軍臣的世界觀,差點就崩塌了。不是因爲這件大案,裡裡外外都透露出‘兒戲’二字;

而是這樣的事,居然能被漢人稱之爲‘大案’!

這漢人,也太沒見識、太沒見過世面了吧?

要知道在匈奴單于庭,殺手成功進入單于王帳、兇器成功逼近單于三步之內的刺殺,一年就會發生好幾起!

至於那些剛鬧起來就被鎮壓,又或是包圍了王帳,卻沒能踏足王帳內的,更是不知道有多少!

尤其是冒頓單于期間,纔剛強大起來不久,還不具備草原霸主氣質的匈奴部,更是不知有多少人,想要取冒頓單于而代之。

而在這樣高頻率、高強度的刺殺下,類似貫高案那樣的刺殺未遂,在匈奴單于庭,那真真是連一點水花都濺不起來。

假設貫高是匈奴人,當年是行刺冒頓單于失敗,並被仇家告發到了單于庭;

那冒頓單于大概率會一笑而過,並對那個告發者說:拿着沒有證據的事來攻訐仇家,你是覺得我大匈奴的單于,是一個是非不分的蠢貨嗎?

不是因爲冒頓真的很蠢,又或分不清是非對錯;

而是在草原,壓根兒就沒有什麼什麼‘未遂’這一項罪名。

謀反?

起了兵才叫謀反!

政變?

動了手才叫政變!

至於什麼密謀啊、暗中勾結啊之類——除非有過分完整的人證、物證組成證據鏈,否則,統一歸爲誣陷!

在過去,草原遊牧之民,一向爲此而感到自豪。

因爲在草原人看來,這意味着相較於漢人的敏感、膽小、謹小慎微,遊牧之民處理類似事件的方式,才更像是一個強者。

——要刺殺我,那你放馬過來!

——若是真被你殺了,那就合該你來做這單于!

——連你這麼個扒菜都收拾不了,我也就沒臉做這匈奴大單于了!

但經過這場戰役——尤其是馬邑戰場,由右賢王伊稚斜接手之後的進展,草原遊牧之民才終於發現:這一切,並非是因爲漢人更加怯懦、敏感,遊牧之民更加勇敢、強大;

而是因爲漢人,極其重視中央權威、帝王威儀,對於任何可能威脅統治基礎的不穩定因素,都秉承寧錯殺、不放過的原則,堅決要把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

所以,漢人不是沒有挑戰帝王權威的‘勇敢者’;

而是這些勇敢者,早在隱約表露出野心的時候,就已經被扼殺在了搖籃之中!

具體到貫高案,也絕非漢人不是小題大做,區區一個行刺未遂的貫高案,就達到了需要記載於史冊之上的程度;

而是在漢人眼中,那般嚴防死守之下,居然還能出一個貫高這樣的逆賊,是一件令人非常震驚的事!

反觀匈奴,情況卻是截然相反。

毫不誇張的說:就伊稚斜這麼個人,若是放在中原任何一個華夏王朝,別說是繼續保留貴族身份,乃至於政治影響力及兵權了。

便是裝瘋賣傻,也大概率騙不過‘陰險狡詐’的漢人帝王!

但在匈奴,伊稚斜卻是右賢王。

是默認掌握幕南地區,地位僅次於單于軍臣、左賢王於單,且手握實權,就連軍臣也要忌憚三分的單于大位第二順位繼承人。

——伊稚斜都還算好的!

至少伊稚斜,和‘兄長’軍臣,以及侄子於單一樣,同出於匈奴王族:攣鞮氏;

打來打去,爭來爭去,也不過是攣鞮氏內部的爭權奪利;

但在如今的草原上,還有許多和伊稚斜一樣,對單于庭離心離德、暗懷鬼胎,隨時準備暴起發難的‘外人’。

或許是羌人;

或許是月氏人。

可能是且林部;

可能是金山部。

可能是四大氏族:呼延氏、蘭氏等;

甚至可能是單于庭仰賴的三駕馬車:折蘭、白羊、樓煩三部。

——草原上的主旋律,從來都不是安寧,而是亙古不變的動盪!

一個又一個霸主,如春雨後的水草般,長出一茬又一茬,也被牛羊吃掉一茬又一茬。

沒人知道明天的草原,究竟是烏孫人稱霸,還是月氏人稱王。

便是被流放遠東的東胡餘孽:烏恆、鮮卑,也同樣可能是未來,草原尚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勢力!

而現在,這些隨時可能取代匈奴,成爲草原新霸主的野心家,卻恰恰藏在這個名爲‘匈奴’的遊牧文明鬆散部落聯盟內部。

他們依附於匈奴單于庭;

他們臣服於匈奴單于庭;

他們向單于庭效忠;

他們爲單于庭戰鬥。

但與此同時,他們,也時刻在等待着那一天。

等待單于庭虛弱、老邁,並無力鎮壓草原的那一天。

一如百十年前,他們歸附於東胡王廷的先祖;

亦或是數十年前,他們歸附於月氏王帳的父兄……

總體而言:此戰,將匈奴這個名爲‘帝國’,實爲部落聯盟體的遊牧政權,其內部結構最大的隱患顯露無疑。

無論是馬邑戰場,右賢王伊稚斜出工不出力;

還是河套戰場,各部族爭相投誠於漢軍北地方面軍,都將這一個血淋淋的事實,擺在了匈奴單于庭面前。

——在漢人的健全制度下,匈奴無論是政權核心:單于庭,還是賴以鎮壓草原的雙頭鷹政策、四儲八柱,都稚嫩青澀的好似幼兒的玩具。

這一次,還只是一個陽奉陰違的右賢王,以及幾個臨陣倒戈的河套部族;

若是這個問題不解決,那以後,恐怕就會是樓煩、白羊等三駕馬車,乃至於單于庭本部了……

當然,這都是匈奴人需要頭疼的問題。

對於漢家而言,馬邑-河套戰役,基本已經宣告結束。

——馬邑戰場,匈奴人雖然暫時佔據了馬邑,但至多冬十一月前,佔據馬邑的匈奴人,就必定會退回草原。

而在河套戰場,漢家已經正式頒下政令:設立朔方郡。

對此,回援河套的單于庭主力,只能在和河套隔大河相望的高闕無能狂怒,卻又無可奈何。

戰爭還沒有正式結束,但後續,也絕不可能再有變數!

如此一來,擺在長安朝堂面前的,便是戰後事宜的準備工作了。

什麼,傷殘、陣亡將士的撫卹啦~

有功將士的封賞啦之類。

尤其是河套戰場——一個開疆拓土之功,可謂是讓整個長安朝堂,都從上到下的感到血脈噴張!

只可惜,真正能吃到這口肉的人,此刻絕不可能在長安……

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30章 人才啊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35章 西域!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87章 商賈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24章 試探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32章 策問第9章 執棋者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58章 難啊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47章 好小子!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07章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24章 試探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68章 削藩第425章 河西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68章 削藩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66章 點將!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162章 記住了?第3章 左膀右臂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34章 草原王第9章 執棋者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435章 稅第351章 新軍!第449章 戰鼓擂回家晚了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81章 洗牌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35章 稅
第442章 和平分手第430章 人才啊第249章 北地騎士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6章 私人訂製版陷阱第267章 宗親凋敝第7章 此事,急不得第335章 西域!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387章 商賈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73章 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24章 試探第230章 小說家言第429章 朕吶,又要搞事情啦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32章 策問第9章 執棋者第389章 進退兩難第458章 難啊第92章 出師不利第147章 好小子!第87章 兄弟如手足第143章 又來一個摳門兒的第123章 樑王,好大的威風啊?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163章 哪兒都有你館陶主!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352章 一步到位第56章 母親啊母親第239章 敞開天窗說亮話第391章 這個可以有!第207章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324章 試探第25章 別這麼看我啊第268章 削藩第425章 河西第22章 漢家臣?法家士?第422章 爲人父的奇妙感覺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360章 風水輪流轉吶第414章 各學派的顧慮第137章 攻守易型啦!第121章 周亞夫:我功勞太大了第283章 戰略準備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329章 一步到位的茂陵邑!第270章 朕,要給程不識封侯!第364章 赳赳老秦第33章 父皇教的好啊第445章 爲後世開先例第65章 朕覺得不對勁!第242章 細柳射聲,霸上拄盾第67章 老四也是做兄長的人第234章 進退兩難吶第106章 天子啓的怒火第268章 削藩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70章 朕弟,何等英雄!第403章 穿越者的覺悟第461章 朕意已決!第428章 唯纔是舉?第466章 點將!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460章 戰略格局第256章 死灰復燃第71章 父皇,糊塗了!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162章 記住了?第3章 左膀右臂第130章 太尉周亞夫之禍?第288章 圖窮匕見第334章 草原王第9章 執棋者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47章 見錢眼開的少府第109章 劉濞老賊!第95章 盛名之下,斷無虛士第332章 不驕不躁,兩條腿走路第459章 不一樣,很不一樣第435章 稅第351章 新軍!第449章 戰鼓擂回家晚了第457章 高闕,關乎漢家國運!第204章 慄氏明智?好小衆的字眼第132章 龍鳳爭鳴(上)第96章 誅晁錯,清君側!第408章 開科!取士!第381章 洗牌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55章 只朕如此,後世之君弗從第469章 開花結果第420章 新的怪物誕生了第435章 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