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

第361章 頭可斷,血可流,土地不能讓!

時間彷彿停滯。

御榻之上,劉榮好整以暇的看向殿內,明顯是在等呼延且當的下文。

御階下,呼延且當面上神情風雲變幻,不知是在思索什麼。

而在呼延且當兩側,漢家衆公卿百官也沒閒着——要麼誇張的扣扣耳朵,要麼低頭扣扣指甲縫,幾乎人均一副不耐煩的樣子。

很顯然,匈奴人的籌碼不夠。

承認河南地自此爲漢家所有,割讓北海地作爲漢家的‘飛地’,再加上一匹大宛馬,十個草原沒美人兒;

這籌碼,無論是政治價值還是實際價值,都遠不足以匹配漢家‘我不出兵打你,你就安心去西進吧’的承諾。

說到底,那勞什子大宛馬,若是漢家實在想要,也不是買不到。

——畢竟只有一匹;

若是百八十匹,那或許還無法在匈奴人眼皮子底下,從大宛橫跨草原運過來。

但只是一匹而已;

只要漢家出得起高價,那就有的是膽大包天的胡商,願意爲那百倍暴利拼上一把。

換而言之:那匹大宛馬,僅僅只是個價值不菲,且絕非買不到的商品而已。

而且這匹大宛馬,且不論質量如何、是否適合作爲戰馬——單就是這個數量,就註定其無法爲漢家的馬政建設、馬種培育,做出哪怕一丁半點的貢獻。

若是十幾二匹種馬,外加幾百頭母馬,劉榮或許還能將其往‘戰略物資’的方向去想。

但只有一匹,那就純粹是個外域來的稀罕玩意兒,除了供劉榮賞玩、獵奇之外,便再也沒有其他價值了。

十個草原美女更別提了——連獵奇、稀罕都算不上,完全就是在湊數。

真正對漢家而言有價值、有吸引力的政治條例,其實是前兩條;

但即便是那前兩條,內容價值也實在太低……

“朕嘗聞,賈人易貨,不過漫天要價,坐地還價而已。”

“貴使提出如此離奇的價碼,想必,就是在漫天要價了吧?”

“唔;”

“那接下來,便輪到朕坐地還價了?”

不知沉默了多久,見呼延且當依舊沒有開口的意思,劉榮終還是主動開了口。

一語即出,惹得呼延且當臉色又是肉眼可見的一黑,便見劉榮自顧自從榻上起身,雙手揹負於身後,悠然踱起步來。

一邊踱步,嘴上,也一邊開始給出自己的‘條件’。

“河南地~”

“畢竟已爲我漢家所有,貴主單于割讓也好,不割也罷,終歸已是我漢家的河南地。”

“——又或者說,是我漢家的五原、朔方二郡。”

“即是要割,貴主單于便不妨大方一些——直接割河西地與我漢家;”

“唔,也免得朕再派兵去打。”

“至於北海麼~”

“聽說自冒頓單于至今,北海,都一直是遊牧之民流放囚徒之所。”

“——據說那奸賊中行說,便曾被貴主單于流放北海?”

“我漢家地雖狹,尚得可耕之土數萬裡;”

“一塊流放囚徒的苦寒之地,我漢家,總還是有的……”

說着,劉榮也不由搖頭一笑,又佯做糾結片刻,方緩緩點下頭。

“北海,就換成東海吧。”

“——以鮮卑、烏恆二山爲基,方圓千里之土,自此爲我漢家所有。”

“畢竟再怎麼說,東海地,起碼能和我漢家的燕國接壤,不像那北海,乃萬千裡外的飛地?”

“至於那大宛馬、草原美人——朕也不爲難貴使;”

“我漢家已得河南爲養馬地,馬,是不缺的。”

“倒是耕牛~”

故意拖了個長音,劉榮又適時皺起了眉頭,低頭掐着手指,‘小聲’計算起來。

“民三千萬口,五百餘萬戶……”

“十戶一牛……”

得出計算結果之後,劉榮又是沉沉一點頭。

側過身,終於再度正對向呼延且當。

“貴使有所不知啊~”

“早在秦時,我諸夏之民,便已經開始以牛挽犁,用於助耕了。”

“只秦亡而漢興,河南地爲遊牧之民竊居,我漢家失此養馬、養牛之地,便是有心牛耕,卻也沒了那許多耕牛。”

“——貴主單于願以良馬相贈,朕心甚慰。”

“但既然漢匈是兄弟之國,那作爲兄長,貴主單于與其送弟弟不缺的東西,倒不如,送一些弟弟用得到,而且是迫切需要的東西。”

“我漢家民三千萬口,五百餘萬戶,若皆行牛耕,至少要十戶共用一牛,才堪堪夠用。”

“十戶一牛,五百餘萬戶,便是五十餘萬頭牛……”

“河南地雖已爲我漢家所有,但河南各部所有的牛、羊、馬匹,我漢家也沒有無償奪走的道理。”

“便是出錢買,也總不能把河南地的牛全買走,搞得各部從此無以爲繼。”

“——蒙父祖餘蔭,朕手裡,也算是有點小錢。”

“拿去河南,當能買下耕牛二十餘萬頭。”

“只牛耕所需之數,足有五十餘萬。”

“餘下三十萬頭,便有勞貴主單于,照顧一下家業艱難的弟弟吧……”

給出自己的‘價碼’之後,劉榮也終於坐回了御榻之上,看似是在愜意的低頭抿水,實則,卻也不忘有意無意,打量起呼延且當的面上神情變化。

——正如劉榮方纔所說:談生意這個東西,其實就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

呼延且當先前給出的價碼,實在有些低的離譜;

而劉榮在此基礎上‘漫天要價’,也確實有些不現實。

雙方都在異想天開,那這筆生意能不能談成,其實就看雙方的意願了。

誰更迫切需要談成這筆生意,誰就要讓利更多;

劉榮顯然不那麼迫切。

倒是呼延且當,或者說是呼延且當所代表的匈奴人……

“河西地,我主單于是絕不可能割讓給皇帝陛下的。”

幾乎不做任何思考,呼延且當便語氣堅定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話說出口,不等劉榮做出反應,便再補充道:“想必皇帝陛下,也知道我大匈奴的先冒頓單于,是如何起於微末的吧?”

“——想當年,漢人還在經歷秦末一統的紛爭時,草原上的唯一霸主,還是東胡人。”

“東胡稱霸,月氏稱雄,而我大匈奴,彼時也只是幕南一個再小不過的部族。”

“頭曼單于無法壯大我匈奴部,甚至不惜將自己最出色的兒子:先冒頓單于送去東胡王庭做質子。”

“在東胡王庭爲質時,先冒頓單于,也可謂受盡折辱。”

“直到成年後回到匈奴部,東胡王依舊不知足——在先後要了頭曼單于的女人、先冒頓單于的愛馬之後,又讓匈奴部將僅有的牧場,大半割給東胡人。”

“頭曼單于礙於東胡兵峰、威勢,打算屈服;”

“於是,先冒頓單于鳴鏑弒父,而後在草原上,留下了那句傳頌至今的名言。”

“——先冒頓單于說:東胡人要我的女人,我給了;”

“東胡人要我的良馬,我也給了;”

“甚至還要我去舔東胡王的腳趾,我爲了部衆安危,也毫不遲疑的舔了。”

“但現在,東胡人要我們的土地,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退讓了。”

“於是,先冒頓單于勵精圖治,迅速壯大了匈奴部,而後先後與東胡、月氏決戰,並就此讓我大匈奴,成爲了草原唯一的霸主……”

呼延且當說着,殿內衆漢官公卿聽着;

就連御榻上的劉榮,都做出一副興致勃勃的姿態,聽呼延且當說起這段匈奴史。

只是暗地裡,劉榮卻也不忘一陣腹誹。

呼延且當口中的這段往事,基本都是真的。

但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極爲關鍵的事實,被呼延且當——或者說是被過去幾十年的歷代匈奴單于,即位刻意的隱瞞了。

始皇一統天下後的那十幾年時間裡,匈奴確實是個草原上,再普通、再尋常不過的小部族。

如今的幕南三駕馬車:折蘭、白羊、樓煩三部,隨便哪個分出一兩成兵力,都能把匈奴部打的跪在地上唱征服。

彼時,‘匈奴王’攣鞮頭曼,幾乎是對草原上的每一個部族都予取予求。

別說是霸主東胡、新銳月氏了;

什麼林胡啊~

屈林啊~

凡是個現在還存在於草原之上,叫得出名字的部族,匈奴部都是當祖宗供着的。

至於匈奴王子:攣鞮冒頓在東胡王庭爲質,也不是個例——再月氏王帳,也同樣有一位攣鞮氏匈奴王子爲質。

準確的說,當時的草原,幾乎每一個像匈奴這樣的弱小部族,都會將王子送去東胡、月氏王廷爲質。

巔峰時,東胡王庭甚至曾組建過一支‘質子萬騎’,盡皆由草原各部送來的質子組成,兵力更是達到驚人的四千人!

而攣鞮冒頓,便曾是這四千質子軍中,再尋常不過的一員。

後來,攣鞮冒頓因成年而回歸部族,因爲在東胡王庭拓寬了視野,而成爲了匈奴部數一數二的佼佼者、傑出才俊。

但從之後,東胡王庭要求匈奴部‘割讓土地’這部分開始,這段歷史就有了極爲刻意的人爲編撰痕跡了。

——無論是東胡、月氏,還是彼時羸弱、渺小的匈奴部,都是遊牧部落文明!

對於遊牧文明而言,哪來的領土?

對於終年逐水草而居,一年能走遍小半個草原的遊牧之民而言,又哪來‘領土’這個概念?

所以,事實是在當年的某個季節,東胡王發現匈奴部正在放牧的那塊草場,今年的水草長勢有點太好了;

而這樣的好草場,不該是有匈奴這樣的小部族所佔據。

於是,東胡王下令匈奴人即刻啓程,去找一個符合自己身份、實力的,差不多點的草場。

那塊優質的草場則讓出來,給那些強大、配得上這塊草場的部族。

這在草原上很常見。

真要說起來,東胡王願意這麼幹,其實都還是在保護匈奴部!

若不然,東胡王直接管都不管,擺出一副‘你們自己商量,我不插手’的架勢,匈奴部就很可能因爲那塊草場,而成爲草原上衆多被殺到滅絕的小部族之一。

隨便一個覬覦這塊草場的強大部族,都能不費吹灰之力,將匈奴人趕盡殺絕。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當時,羸弱不堪的匈奴部,即便只是短暫佔據了一塊自己不配得到的優質草場,也無異於小兒持金於鬧市。

而後,便是那個匈奴歷史上的名場面——冒頓單于鳴鏑弒父,弒殺了打算服從的攣鞮頭曼,並說出了那段‘什麼都可以給,唯獨土地不能讓’的千古名言。

藉着新單于鳴鏑弒父,篡權奪位的氣勢,冒頓掌控下的匈奴部一掃先前羸弱,接連擊敗比自己強大的周邊部族,並通過俘虜、屯兵的方式迅速壯大。

一開始,東胡王庭還沒當回事,權當是一個小部族滅亡前的掙扎,連派人責問都懶得去。

等反應過來,匈奴部在冒頓單于的率領下,居然已經佔據了小半個幕南,成爲了一個並不比月氏遜色多少的黑馬!

於是,草原上新的格局形成:東胡稱霸,月氏、匈奴迅速崛起,三足鼎立。

而發展起來後的匈奴人,之所以沒有遭受東胡王庭的針對,也恰恰是因爲這三足鼎立的格局,讓東胡王庭根本不敢全力對付匈奴人。

一如數百年後,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幾乎是將‘三角形具有穩定性’這一幾何概念,在國家戰略層面的解讀,詮釋的盡善盡美……

按理來說,三足鼎立的大格局形成,但凡不是其中某一方犯傻,這個格局都應該維持很長時間。

但就在草原上‘三足鼎立’的格局形成後不久,一個突然插入的外力,徹底打破了這個三角形的平衡。

——始皇駕崩,二世即立!

短短几個月後,二世元年都還沒翻過年關,陳勝吳廣一聲怒吼,大澤鄉起義,天下羣起而反秦。

短短數月之後,關東幾乎完全脫離了秦廷掌控;

驚慌失措之下,二世胡亥、奸臣趙高爲首的秦廷,下令北方長城一線的王離軍團迅速南下,輔佐率軍出關的章邯大軍平定叛亂。

之後,自然就是項羽破釜沉舟,一戰而沒秦廷最後的精銳:長城軍團,並徹底釘上了秦王朝的棺材板。

同一時間,纔剛在幕南站穩腳跟,正盤算着和月氏人結盟,一同對抗霸主東胡的匈奴人,卻被一個天降大禮砸暈了腦袋。

——秦長城軍團回撤時,沒來得及帶走的糧草、軍械等輜重,悉數落入了匈奴人的口袋!

然後,匈奴人不假思索的裝備起青銅劍、青銅弩,繞過與自己實力相差無多的月氏人,直接向霸主東胡發起了挑戰!

東胡人依舊沒當回事。

直到東胡人的石器、骨器,被匈奴人的青銅劍連人帶武器砍碎,東胡人才終於後知後覺的意識到:匈奴人,似乎真的得到了天神庇佑。

連這些原本只應該出現在秦人、燕人、趙人手中的可怕武器,都被天神賜予了曾經,再渺小不過的匈奴人……

第381章 洗牌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50章 單于庭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25章 河西第374章 拍板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41章 處置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98章 陛下口諭!沒寫完第190章 族!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35章 西域!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11章 人才庫?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07章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90章 族!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65章 酷吏?第416章 大棒!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376章 無題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沒寫完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5章 登門賠禮
第381章 洗牌第60章 皇長子?大噴子!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183章 你不賣?我還不吃了呢!第463章 世態炎涼啊第349章 戰略轉變第250章 單于庭第271章 爵酬英雄,祿賜忠臣第425章 河西第374章 拍板第165章 人各有命第313章 文化差異第345章 意料之外的紕漏第400章 燙手山芋第12章 榮,言盡於此第177章 只能教太子,不能幫太子第436章 百官的鄙視第333章 農耕文明的畜牧業第390章 神特麼漢使!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9章 孫兒,當真錯了嗎?第10章 請陛下三思!第225章 母后來了啊第382章 冗餘的禁衛第450章 艱難的抉擇第357章 帝王心術第273章 老太后的肯定第306章 養兵千日第444章 陛下,還真捨得啊?第141章 啥事兒來着?第241章 處置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77章 民女,亦不畏之第339章 武夫當道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168章 這也太擬人了吧?第125章 矯枉,不可不過正!第304章 報仇!雪恨!第252章 英烈之後?第338章 《新則》的第一次實踐第172章 天賦異稟的中山靖王第1章 瞎眼老寡婦第278章 公主,耗子尾汁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3章 丞相失勢第300章 真有意思第330章 盛世的另一面第170章 窮酸好武第182章 你的葬禮,孤親自操辦第98章 陛下口諭!沒寫完第190章 族!第269章 王孫要做的事,還有很多第473章 當代墨鉅子?第322章 去吧,去吧第471章 博望魯班苑第247章 朕,不吝裂土以侯之!第281章 遊牧之民的噩夢第136章 兒行千里第446章 慄氏外戚第74章 怪不得皇長子第335章 西域!第78章 狗,不嫌家貧第113章 李校尉,是要譁變嗎?第215章 由他去,孤自有盤算第411章 人才庫?第118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55章 這一次,是皇帝錯了第207章第26章 皇長子手眼通天?第385章 五月蹛林第437章 御前秘書處第291章 諸王的成長第372章 江都吾弟,見字如面第259章 寬宏大量韓安國第83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第190章 族!第392章 又一年秋第201章 死曾不若匹夫第64章 有話直說吧父皇第465章 酷吏?第416章 大棒!第134章 請父皇稱太子第148章 去哄哄我漢家的‘東帝’第376章 無題第240章 皇祖母,意下如何?第160章 記住這王印之重!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調的一手好作息第233章 皇祖母慢走第112章 番外:黃粱一夢第318章 決戰前夕第285章 曹皇后:又要女人?第200章 恐復爲呂氏!沒寫完第348章 低聲下氣的軍臣第367章 賞善罰惡,賞功罰過第413章 趙禹之怒!第5章 登門賠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