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3 二子擇師

“蕭僕射此言有理,現在大唐百廢待興,急需治理,所以用‘昭文’二字作年號以示殿下仁義無雙,帶領大唐百姓走向富裕,安居樂業的決心。”孔穎達道。

“非也,安內必先攘外,如果強敵環繞,突厥、高句麗、吐蕃等勢力對大唐虎視眈眈,沒有一支強大的軍隊,如何能夠震懾這些宵小,沒有一個安定的環境,百姓如何能安心生產,怎能安居樂業?所以用‘彰武’二字作年號以示殿下抵抗外辱,保護百姓的決心!”李績朗聲道。

“陛下,老臣覺得‘昭文’和‘彰武’都有失偏頗,還是用‘順德’二字爲好!“封德彝道。

“封僕射此言差矣,‘永昌’二字才最爲合適!”長孫無忌據理力爭道。

“昭文好!”

“彰武好!”

“順德好!”

“永昌好!”

四個年號,各有各的支持者,於是四批人便引經據典的吵了起來,場面好不壯觀。

李世民見再不訓斥,這幫人非得鬧上天不可,就吼道:“如此吵吵鬧鬧,成何體統,你們是不是把這朝堂當成菜市場了?”

李世民一吼,衆人連忙跪下道:“臣等有罪,還望皇上贖罪。”

見大家都安靜下來,李世民才面色和煦道:“四個年號朕都不滿意,朕中意的年號爲’貞觀’二字,衆卿以爲如何?”

衆人心裡直罵娘,你說你都中意了,我們還敢反對嗎,再說你心中已有答案,還讓我們議論什麼呢?當然這些抱怨只能埋藏在心底,作爲臣子,該吹捧的時候還是得吹捧。

長孫無忌立馬道:“還是陛下英明神武,燭照萬里,臣也認爲‘貞觀’二字極好。《易大傳》曰:天地之道,貞觀者也;貞:天地之理主於正;觀:以示人也。兩字表示天地之道,就是要告訴天下臣民皇上所行之事,順應天意。”長孫無忌博纔多學,一番解釋下來,頭頭是道。

“天覆地載之道,以貞得其正,以觀示其功,‘貞觀’二字甚好!”杜如晦贊同道。

見大夥都認同,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既然大夥都沒意見,那年號就定爲貞觀,明年便爲貞觀元年!”

“陛下聖明!”

接着李世民又和衆大臣商量了幾件大事,領進散朝的時候,李世民突然看向李泰和李恪道:“凡皇子封王,當擇一人爲師,以爲教輔,青雀虎頭你們兄弟倆可有心儀的老師?”

李世民之言一出,大殿中一應官員心中的那根弦都一下子緊了起來。

親王師一職起自漢初,由來已久,凡親王師者,無不是親王心腹,親信之人。今日在這殿中,無論誰被點爲李恪和李泰的王師了,都將被與李泰李恪捆綁在一起,榮辱與共。

“兒臣願意拜王珪王大人爲師!”李世民話音剛落,李泰便急不可耐道。

李泰此言一出,李承乾和長孫無忌不由得臉色大變,因爲他們二人清楚的知道王珪此人的厲害。

王珪之前是隱太子李建成手底下第一謀士,知識淵博,老謀深算,機智百出,長孫無忌自問自己在玩陰謀詭計這方面並沒有戰勝對方的把握。

李世民聽到李泰的回答也稍微楞了一下,隨後才微笑着對王珪道:“王愛卿,青雀願意拜你爲師你可願意!”

此時王珪心中早已涌起驚濤駭浪,繞有深意望了李恪一眼,隨後才行禮道:“衛王殿下天資聰穎,才華橫溢,能當其老師是臣的福分。”

李泰聞之不由得一喜,王珪可是他惦記了好久的人才,現在終於得償所願了,這時李恪卻露出了詭秘的一笑。

“既然王愛卿沒意見,那青雀從此以後便麻煩你了!”李世民隨和道。

“陛下客氣了!”王珪恭敬道。

李承乾和長孫無忌見木已成舟,有心阻止,但卻無能爲力,只得乾着急。

李世民見李泰這邊已安排好老師,便把目光轉向另一位愛子,“虎頭,你有心儀的老師沒有?”

李承乾和長孫無忌又一陣緊張,害怕李恪又挑一位厲害的老師。

“兒臣願拜秘書郎岑文本爲師。”李恪擡頭看着李世民,微笑道。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話,一下子愣住了,顯然,他甚至不知岑文本爲何人。

說來也是,岑文本本爲荊州別駕,一個月前才隨李孝恭進京,薦爲秘書郎。秘書郎爲從六品官職,擱在地方也還算是個人物,但在權貴滿地走的長安就顯地很是尋常了,李世民不知此人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李世民雖不知岑文本爲何人,但秘書郎的品級他還是清楚的。

秘書郎只爲從六品,但蜀王師卻爲從三品,與六部尚書也只相差一級,若是貿然任用,恐怕不妥。

李世民對李恪問道:“你是如何識得岑文本的,爲何想要拜他爲師?”

擇岑文本爲師,李恪自然不是心血來潮,也是經過一番思慮的。

岑文本乃治世名臣,才幹自不必說,他能以一介降臣的身份,在毫無根基、人脈的朝堂官至宰相,他那份權謀和對帝王心思的揣度,便足讓叫李恪愛不釋手。

另一方面,岑文本還沒有發跡,很多人不知道他的能耐,選他當老師也不會被人針對。

李恪此時還特意看了李承乾和長孫無忌一眼,發現他們的確臉色好轉,長孫無忌甚至臉色有一絲古怪,顯然他也不知道岑文本是何許人也。

李恪不急不緩回道:“兒臣前幾日在宮外與岑大人偶遇,一番交談下來只覺得岑大人博古通今,文采斐然,兒臣深爲之折服,故欲拜岑大人爲師,每日聆聽教誨。”

李世民聽了李恪的回答,心中甚慰。

李恪擇師,一不看官位,二不看家世,看的唯學識而已,在李世民的心中,李恪已然與樸實好學掛上了勾。

李泰卻對李恪的選擇嗤之以鼻,岑文本這個名字他連聽都沒有聽過,一個無名之輩能有多大才能,看來這三哥是破罐子破摔,當真放棄了爭奪儲君之位,想到此處他不由得會心一笑。

不過李恪擇師,李世民自也不會草率,李世民對殿中衆臣問道:“衆卿可有知岑文本者。”

534 迷局(二)470 一妻二妾624 太子的拉攏0093 齊聚政事堂605 貞觀十五年0021 釣魚563 早婚早育487 高昌王0061 冤家路窄0184 衛王府謀劃642 王霸之道0091 攤上事了0207 百姓苦511 亂起275 夕陽斜照0072 諫臣魏徵0046 一氣長孫無忌307 陰謀0063 羣毆事件0038 玉如意0178 少女心思505 寸步不讓0205 烤魚338 幷州大都督0044 暴揍長孫衝578 龜茲642 王霸之道374 決戰(六)580 陷入重圍469 喜事434 重耳故事428 破局0031 黑衣衛473 太子發怒0031 黑衣衛241 放手一搏0111 文臣武將0120 後續影響406 學武273 禮部0190 李世民的震驚298 拔河比賽303 決賽481 蠢蠢欲動439 被彈劾532 悲情太子638 儒學0116 府兵制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186 春耕363 大戰475 白熱化363 大戰353 調兵遣將293 又見朝會0174 情竇初開474 寸步不讓408 中秋0140 羽絨服0127 斷句607 挖井0086 東西二市0153 朝會風雲(上)0121 漢王練兵225 肥皂466 武則天0150 立威238 李靖出馬319 追蹤297 演練賽298 拔河比賽329 太子大婚636 算學的重要性0177 蘇府258 選將346 大都督269 凌煙閣第二0109 組建班底291 體育司276 蓄勢待發554 伉儷情深0196 面君0198 精鹽415 未雨綢繆394 出謀劃策0009 宜秋宮0184 衛王府謀劃0176 賜婚469 喜事404 見好就收0136 大雪紛飛464 君臣反對624 太子的拉攏328 古人好馬443 懟368 兩軍對壘467 武順娘0104 年號貞觀0025 暴揍長孫無忌0094 消於無形
534 迷局(二)470 一妻二妾624 太子的拉攏0093 齊聚政事堂605 貞觀十五年0021 釣魚563 早婚早育487 高昌王0061 冤家路窄0184 衛王府謀劃642 王霸之道0091 攤上事了0207 百姓苦511 亂起275 夕陽斜照0072 諫臣魏徵0046 一氣長孫無忌307 陰謀0063 羣毆事件0038 玉如意0178 少女心思505 寸步不讓0205 烤魚338 幷州大都督0044 暴揍長孫衝578 龜茲642 王霸之道374 決戰(六)580 陷入重圍469 喜事434 重耳故事428 破局0031 黑衣衛473 太子發怒0031 黑衣衛241 放手一搏0111 文臣武將0120 後續影響406 學武273 禮部0190 李世民的震驚298 拔河比賽303 決賽481 蠢蠢欲動439 被彈劾532 悲情太子638 儒學0116 府兵制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186 春耕363 大戰475 白熱化363 大戰353 調兵遣將293 又見朝會0174 情竇初開474 寸步不讓408 中秋0140 羽絨服0127 斷句607 挖井0086 東西二市0153 朝會風雲(上)0121 漢王練兵225 肥皂466 武則天0150 立威238 李靖出馬319 追蹤297 演練賽298 拔河比賽329 太子大婚636 算學的重要性0177 蘇府258 選將346 大都督269 凌煙閣第二0109 組建班底291 體育司276 蓄勢待發554 伉儷情深0196 面君0198 精鹽415 未雨綢繆394 出謀劃策0009 宜秋宮0184 衛王府謀劃0176 賜婚469 喜事404 見好就收0136 大雪紛飛464 君臣反對624 太子的拉攏328 古人好馬443 懟368 兩軍對壘467 武順娘0104 年號貞觀0025 暴揍長孫無忌0094 消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