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 幹仗

“此言大謬,姜子牙不過一漁夫,如果不是周文王破格提拔爲丞相,哪來後面的武王伐紂,一統天下。

商鞅也不過一白丁,如果不過秦孝公破格提拔爲相國,哪來後面的商鞅變法,讓秦國雄於天下,更不會有後來的秦始皇一掃六合,天下歸一。

諸葛亮也不過一村夫,如果不是劉備三顧茅廬,拜爲軍師,哪來的蜀漢王國,三分天下…”岑文本滔滔不絕道。

岑文本是李恪的心腹大臣,自然知道王玄策是李恪的人,在王玄策的升官問題,自然是支持的態度。

“岑大人此言聽起來頗爲道理,但實際上是在偷換概念,房相以上舉得的這些例子都是發生在亂世,亂世用重典,破格提拔個把人才有情可原,但現在的治世,房相用亂世的用人標準來衡量治世,豈不可笑?”褚遂良沉聲道。

“褚大人此言本官同樣不敢苟同,本宮以爲無論是治世還是亂世,人才都是治理國家的基石,都應該提拔重用!”馬周笑道。

馬周也是寒門出生,自然支持寒門。

“本官沒說人才不重要,也沒說人才不能提拔,但這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一下子就連升幾級或者十幾級吧,這樣下去,朝廷不得亂套嗎?”褚遂良冷聲道。

兩撥人誰也說服不了誰,於是便出現了大唐朝廷上喜聞樂見的一幕——幹仗。

唐朝的文官可不是後世宋明時期的文官那樣軟弱…

好像大家一提到古代的文人書生,總會給人以一種固定而刻板的印象,無論他們是金榜題名的幸運兒還是名落孫山的失意者,都是以“文弱”、“手無縛雞之力”的形象深入人心,當然更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之類的嘲諷。

但實際上,這些印象往往以偏概全,在歷史上,更不缺乏既能舞文弄墨,又能馳騁江湖沙場的文人豪傑,尤其是在大唐盛世。

大唐尚武之氣盛行,無論是武將還是文人都是劍不離身。

唐朝作爲封建時代的盛世,其書生們也彰顯了不一樣的氣質風範。

對於他們來說,持劍和提筆一樣都是必備的家常便飯,而宅在家裡搖頭晃腦“兩耳不聞傳聞事”的書呆子習氣是根本不存在的。

他們或縱橫大江南北,遊俠仗義;或投筆從戎,馳騁邊塞。

李白的“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字裡行間則充滿了殺氣騰騰;而王翰的“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則充滿了置生死於度外的不凡氣度。

就連以“山水田園詩”著稱的王維,也能寫下“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樣充滿西域蒼茫色彩的詩句。

而唐朝更是出現了高適、王昌齡、岑參等等從軍入伍,謳歌描繪邊塞軍旅風光的“邊塞詩派”,這在歷朝詩詞流派中更是前所未有的。

更有甚者,出於對軍旅軍功的極力推崇,以致於對自身的文人身份都大膽提出了“否定”。“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就直言不諱的寫道“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詩鬼”李賀更是用“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用這樣氣勢非凡的詩句,充分表現了對軍功的嚮往和對文人的不屑,也許在其作詩之時,都忘記了自己本身也是個著名文人。

所以認爲唐朝文人手無縛雞之力就大錯特錯了,他們下馬能治國安邦,上馬能提刀砍人。

唐朝文人在政見不和的時候,往往是先和對方講道理,道理講不贏就幹仗。

今日也不例外,剛開始他們是因爲對於人才的看法不同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以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爲代表,他們對於人才的意見是,人才可以提拔,但必須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臺階。

一派是以房玄齡、岑文本、馬周等人爲代表,他們對於人才的意見是,只有是人才,就可以破格提拔,即便是一步登天,出將入相也在所不惜。

剛開始兩撥人引經據典,睜得不亦樂乎,隨着時間的推移,兩撥人馬都有點不耐煩了,也不知是誰先動的手…

此人的出手就如同點燃乾柴烈火的那根火柴,一發不可收拾,自然而然便演變成了一場羣毆。

長孫無忌這老小子陰險狡詐且眼疾手快,趁房玄齡不注意一腳就把他踹了一個狗吃屎,房玄齡也不是吃素的,爬起來一個長拳就把長孫無忌的左眼打成了一個熊貓眼。

褚遂良見長孫無忌吃虧,立馬跑上前幫忙,岑文本左腳一伸,褚遂良立馬就被絆倒在地,褚遂良怒不可遏,隨手就把手中的笏板扔向岑文本,正中岑文本鼻尖,岑文本立馬血淚橫飛。

笏板,是古代官員覲見皇帝時手中所持的板子,笏板一般用竹子或象牙做成,最初的作用是記錄皇帝的旨意,防止忘記,就像是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記事本。

紙張普及後,笏板成爲禮儀用品。清朝時,笏板被廢棄使用,這種歷經了千年的大臣專用辦公用品退出歷史舞臺。

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寬3寸,此物件雖然不大,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

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官以上執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員執竹木做的笏。

褚遂良現在是黃門侍郎,從三品官,所以手持的是象牙笏板,自然更重,這一下下去,岑文本的鼻子能不出血嗎?

武將們見文官們打成一團,不僅不上前阻止,還在一旁幸災樂禍,評頭論足,玩得不亦樂乎,這其中就數程咬金和尉遲恭最爲活躍。

看見房玄齡被長孫無忌偷襲,二人便如同評論員開始了點評。

尉遲恭同仇敵愾道:“這長孫無忌不愧有“長孫陰人”稱號,這也太不講武德了吧,怎麼能搞偷襲呢?”

程咬金卻一本正經道:“大老黑,虧你還帶兵打仗這麼多年,連兵不厭詐都不知道,偷襲只是手段,最重要的是看結果,只要結果是好的,誰會在乎你使用了什麼手段?”

343 各方角逐532 悲情太子309 準備274 定計0070 房謀杜斷537 太子黑化456 西征高昌414 武則天出現569 士族壟斷教育598 翻臉0168 玉液瓊漿404 見好就收0210 大功告成399 勸諫509 計成0074 簡在帝心0146 雪災0216 三月桃花639 平衡之道325 遇刺0086 東西二市0073 初唐四名相0107 酒樓開業634 徇私舞弊541 撥亂反正448 刀兵再起311 比賽開始601 幹仗322 出宮364 契苾何力324 三省吾身0082 上官儀259 塵埃落定0203 入夢0126 君子遠庖廚0107 酒樓開業308 各自謀劃0215 千牛衛528 和親陷阱0031 黑衣衛331 元宵458 分封542 李泰的表演0150 立威377 傳國玉璽0095 儲君之位641 儒法並用357 軍議0102 宗正寺455 文成公主452 爭執0137 火爐0011 李淵443 懟407 晉陽公主576 李世民的無奈272 李唐皇室592 交鋒261 豆腐腦0097 早朝538 撲朔迷離0041 太極宮261 豆腐腦311 比賽開始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294 事成0115 各方反應223 殺豬菜623 以不變應萬變567 武媚孃的幸福500 兵臨城下426 梟雄老矣419 狩獵(三)468 漢王納妾337 洞房花燭夜(三)0012 長孫無垢0122 軍歌嘹亮388 慶功宴0099 漢王445 密談560 太子漢王聯手0013 被李淵暴揍262 路遇惡奴328 古人好馬329 太子大婚406 學武0142 一胖毀所以367 斬將620 油鍋洗手333 漢王大婚(二)501 高昌亡228 高陽公主449 歐陽詢0013 被李淵暴揍422 席君買(三)0038 玉如意0142 一胖毀所以332 漢王大婚284 大獲全勝492 騎兵的優勢
343 各方角逐532 悲情太子309 準備274 定計0070 房謀杜斷537 太子黑化456 西征高昌414 武則天出現569 士族壟斷教育598 翻臉0168 玉液瓊漿404 見好就收0210 大功告成399 勸諫509 計成0074 簡在帝心0146 雪災0216 三月桃花639 平衡之道325 遇刺0086 東西二市0073 初唐四名相0107 酒樓開業634 徇私舞弊541 撥亂反正448 刀兵再起311 比賽開始601 幹仗322 出宮364 契苾何力324 三省吾身0082 上官儀259 塵埃落定0203 入夢0126 君子遠庖廚0107 酒樓開業308 各自謀劃0215 千牛衛528 和親陷阱0031 黑衣衛331 元宵458 分封542 李泰的表演0150 立威377 傳國玉璽0095 儲君之位641 儒法並用357 軍議0102 宗正寺455 文成公主452 爭執0137 火爐0011 李淵443 懟407 晉陽公主576 李世民的無奈272 李唐皇室592 交鋒261 豆腐腦0097 早朝538 撲朔迷離0041 太極宮261 豆腐腦311 比賽開始549 事出反常必有妖294 事成0115 各方反應223 殺豬菜623 以不變應萬變567 武媚孃的幸福500 兵臨城下426 梟雄老矣419 狩獵(三)468 漢王納妾337 洞房花燭夜(三)0012 長孫無垢0122 軍歌嘹亮388 慶功宴0099 漢王445 密談560 太子漢王聯手0013 被李淵暴揍262 路遇惡奴328 古人好馬329 太子大婚406 學武0142 一胖毀所以367 斬將620 油鍋洗手333 漢王大婚(二)501 高昌亡228 高陽公主449 歐陽詢0013 被李淵暴揍422 席君買(三)0038 玉如意0142 一胖毀所以332 漢王大婚284 大獲全勝492 騎兵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