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 天可汗

李世民道:“魏、李兩位俱是朝中大臣,飽學之士,你後學之輩若是有何想法大可拿出來向衆卿請教,不得隨意指摘。”

李恪小小年紀朝會之上,倉促之間能有什麼良策,衆臣聽着李世民的話也都只當這是在給李恪臺階下,李恪若是聰明,自認一句“小兒無狀”也就過去了,誰也不會太當回事。

可大殿中的衆臣誰都沒有想到,李世民的臺階是給了,李恪卻並未沿着臺階下去,反倒順着臺階要往上爬。

李恪道:“兒臣確有拙見欲言於父皇,還望父皇指正。”

李世民不知李恪的心思,但看着李恪的樣子,李世民卻莫名覺得可靠,於是道:“我兒但且講來。”

李恪道:“兒臣以爲,我大唐欲穩漠南之地,保北線百年安穩,首當需全突厥各部,順其土俗,置突厥降卒於幽州、靈州一線以北,既能實漠南空虛之地,不使草場荒廢,又能讓突厥各部爲我大唐北線屏障,可謂一舉兩得。其次分頡利、突利故地爲我大唐州郡,另設都督府以爲管轄,再以漢人爲各州首官,突厥人爲輔官,統御各部,如此漠南可定。”

安靜,李恪之言落地,大殿之中出奇地安靜。

方纔的羣臣有多想笑,現在的羣臣便有多訝異,他們很難想象方纔的話竟是從一個少年口中說出。

先遷其民,再分其地,最後各置官員,李恪的話井然有序,條理清晰,隻言片語間竟將漠南國策解了個乾乾淨淨,李恪的話當真是方纔纔想出來的嗎?

誰能想到,方纔還滿口之乎者也,被他們在心中鄙夷的漢王竟能語出驚人,鎮住了滿殿君臣。

莫說是旁人了,就連坐在上首的皇帝李世民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訝色。

不過李恪之言無論可行與否,大殿之中終歸有反對之聲。

片刻的安靜之後,太子舍人褚亮站了出來。

“突厥已降,我大唐若是全據突厥故地,分置州府,恐怕會叫鐵勒、契丹等部心生畏懼,生兔死狐悲之感,不利於我大唐受各部人心,安穩北境。”褚亮出列道。

今日所議,不過是安穩漠南之事,褚亮之言已有吹毛求疵之嫌,不過李恪對褚亮的話倒也並非全無辦法。

不過李恪要麼不出來,現在既已出來了,那他便要一語驚人。

李恪道:“你需知道,父皇非但是我大唐皇帝,更是北方各部的天可汗,突厥既降,我大唐分其地,設州郡又有何不可。”

天可汗!

這還是李世民第一次聽到這個詞,但只這一耳,便深深吸引了他。

李世民要做天下共主,要做千古一帝,還有什麼能比這“天可汗”的名號更能代表着一切的?這三個字的背後就是無盡的威望與臣服。

光是這三個字就足以叫李世民心動不已。

……

“漢王殿下留步,漢王殿下留步。”

李恪剛自兩儀殿出來,走在雲階之上,正欲出宮,卻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陣呼喚聲。

李恪聽到身後有人喚他,便停下了腳步,轉身望去,只見身後一個步履稍顯蹣跚的老人正扶着雲階旁的石階往他靠來。

李恪定睛一眼,來人竟是御史大夫溫彥博。

溫彥博乃是朝中老臣,已年近六旬,獨自一人下這層層雲階小有不便,已顯得有些吃力。

李恪見狀,忙返身向後,伸手扶着正在下階的溫彥博,兩人一同往下慢走。

“方纔溫相可是在喚李恪?”李恪一邊扶着溫彥博,一邊問道。

李恪貴爲皇子,兩人之間李恪爲君,溫彥博爲臣,溫彥博見李恪竟出手扶着自己,手中一亂,忙對李恪道:“殿下乃當朝親王,老臣豈敢叫殿下攙扶。”

溫彥博說着,便想要甩開李恪的手,自己走着。

不過李恪卻笑了笑,繼續抓着溫彥博的手臂道:“此處又無旁人,哪有那般多的君臣之分,在李恪眼中,溫相便是李恪的舊識尊長,別無他意。”

李恪待人謙和,彬彬有禮,連溫彥博一個老邁的臣子尚且關心有加,倒是與方纔在大殿之中的張揚模樣全然不同,彷彿是兩個人一般。

溫彥博與李恪並非初識,兩人在李恪北上爲質之時便在陰山見過,只不過那時李恪還是質子,溫彥博還是剛剛被縱回大唐的臣子。

舊識尊長,溫彥博聽了李恪的話,不由地便想起了四年前,請命北上,將他自突厥換回的謙謙少年,那時的李恪便是如此恭遜有禮,四年之後,李恪還是如此模樣。

溫彥博對李恪笑道:“兩載未見,當年的懵懂少年,如今已風姿綽約,英氣逼人…”

李恪聽得溫彥博之言,也笑道:“溫相也是一樣,精神矍鑠,老當益壯。”

溫彥博聞言,擺了擺手道:“比不得當年了,當年在陰山落下了病根,此時還好些,一到深冬老臣這兩條腿便痠痛難當,幾難自忍。”

武德八年,溫彥博爲幷州道行軍長史,隨幷州道行軍總管張瑾出兵,在太谷兵敗被俘,雖遭頡利嚴刑逼問唐軍虛實,卻依舊不吐半字,因此被惱羞成怒的頡利打入陰山苦寒之地關押,一關便是一年,直到李恪北上方纔得回長安。

那是的溫彥博已經年過五旬,哪裡受的住那般酷寒,以至於留下了病根,每逢天寒雙腿便劇痛難當。

大唐能有今日,離不開這些滿身風骨的老臣,李恪一臉肅穆道:“溫相的腿疾是爲我大唐而患,李恪絕不敢忘。”

溫彥博笑道:“老臣這點小傷豈敢同殿下在突厥所受之苦相比,不說旁的,就連老臣這條命都是殿下給的。”

溫彥博一邊說着,一邊在李恪的攙扶下往階下走去,李恪走的很慢,很細心,沒有絲毫的不耐煩。

李恪雖爲親王,但在他的面前從沒有半點架子,待他至誠。

溫彥博走在石階上,側頭地看了李恪一眼,恍惚間竟彷彿看見了他的幼孫溫翁歸的模樣一般,剎那間,溫彥博看着李恪的眼睛竟有了一種看着自家後輩的溫和與疼愛。

588 漢王遇刺(四)461 曉之以利0131 與民爭利640 據理力爭527 二虎相爭0164 驪山342 殺雞儆猴240 各抒己見0081 岑文本477 塵埃落定0026 《春曉》444 講故事458 分封607 挖井0201 陽春三月0135 高士廉274 定計244 機關算盡242 被迫和談618 殺鬼見血0164 驪山0162 紛紛入轂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0086 東西二市544 造反團伙0118 其樂融融0013 被李淵暴揍358 蘇烈領兵326 脫險561 分頭行動293 又見朝會640 據理力爭0047 李恪又被揍0022 《詠鵝》0211 陌刀0168 玉液瓊漿316 精彩絕倫0069 程咬金520 三國志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216 三月桃花630 孔穎達的埋怨247 鐵骨錚錚307 陰謀627 賓主盡歡604 西域事了470 一妻二妾0013 被李淵暴揍0058 攜美遊街0218 大唐軍神609 威名遠播307 陰謀0018 李恪要捱揍0119 太子黨577 牛李黨爭498 高昌易主0067 自污392 秦瓊病重504 秦懷玉發飆470 一妻二妾417 狩獵233 各懷鬼胎0212 太子府決斷469 喜事0116 府兵制0165 瘟疫481 蠢蠢欲動0074 簡在帝心248 謀定而後動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348 收服諸將0118 其樂融融419 狩獵(三)249 突厥王帳0055 策封羣臣474 寸步不讓0018 李恪要捱揍0193 驚現馬周514 李治的心機317 天字第一號489 河東薛氏397 杜如晦病重491 薛仁貴獻計0196 面君0043 怒髮衝冠352 排兵佈陣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401 出山637 君子六藝0072 諫臣魏徵561 分頭行動624 太子的拉攏0076 褚遂良302 賽後影響(三)295 各方反應0019 被李世民暴揍445 密談506 結仇506 結仇0207 百姓苦
588 漢王遇刺(四)461 曉之以利0131 與民爭利640 據理力爭527 二虎相爭0164 驪山342 殺雞儆猴240 各抒己見0081 岑文本477 塵埃落定0026 《春曉》444 講故事458 分封607 挖井0201 陽春三月0135 高士廉274 定計244 機關算盡242 被迫和談618 殺鬼見血0164 驪山0162 紛紛入轂593 長孫無忌的憂慮0086 東西二市544 造反團伙0118 其樂融融0013 被李淵暴揍358 蘇烈領兵326 脫險561 分頭行動293 又見朝會640 據理力爭0047 李恪又被揍0022 《詠鵝》0211 陌刀0168 玉液瓊漿316 精彩絕倫0069 程咬金520 三國志0064 不給錢就不算賣0216 三月桃花630 孔穎達的埋怨247 鐵骨錚錚307 陰謀627 賓主盡歡604 西域事了470 一妻二妾0013 被李淵暴揍0058 攜美遊街0218 大唐軍神609 威名遠播307 陰謀0018 李恪要捱揍0119 太子黨577 牛李黨爭498 高昌易主0067 自污392 秦瓊病重504 秦懷玉發飆470 一妻二妾417 狩獵233 各懷鬼胎0212 太子府決斷469 喜事0116 府兵制0165 瘟疫481 蠢蠢欲動0074 簡在帝心248 謀定而後動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348 收服諸將0118 其樂融融419 狩獵(三)249 突厥王帳0055 策封羣臣474 寸步不讓0018 李恪要捱揍0193 驚現馬周514 李治的心機317 天字第一號489 河東薛氏397 杜如晦病重491 薛仁貴獻計0196 面君0043 怒髮衝冠352 排兵佈陣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401 出山637 君子六藝0072 諫臣魏徵561 分頭行動624 太子的拉攏0076 褚遂良302 賽後影響(三)295 各方反應0019 被李世民暴揍445 密談506 結仇506 結仇0207 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