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孔穎達

“混賬,我兒詩詞雙絕,書法無雙,一個區區的國子監祭酒如何不能勝任?”李世民不滿道。

“陛下,雖然漢王殿下才華橫溢,但畢竟年輕尚淺…”

“無需多言,去傳旨便是!”李世民打斷李順的話道。

“偌!”

李順見李世民如此堅決,便沒在多言,只得去漢王府傳口諭。

……

本王?國子監祭酒?

李恪接到李世民的口諭一陣懵逼,這父皇也太看得起本王了吧!

國子監祭酒,這是本王能夠勝任的嗎?

“李總管,到底發生了何事,父皇爲何突然要讓孤當國子監祭酒?”李恪疑惑道。

“這…”李順有些爲難,畢竟宦官和親王相交甚密犯忌諱。

“李總管,如果方便的話,還請如實相告,如何不方便,本王絕不勉強…”李恪道。

“其實也沒什麼不能說的,具體什麼原因老奴也不知道,老奴猜測與一本名爲《三字經》的書有關係…”李順道。

李恪聞言,心中大喊,“大意了,《三字經》雖然字數不多,但相比任何一本儒家經典也不逞多讓…不是說好的低調嗎?怎麼不知不覺又浪了!“

“李總管稍等一下,待本王寫一冊推遲的摺子,麻煩總管幫忙一併帶回去…”李恪道。

“王爺請便!”李順道。

須臾,李恪便把摺子寫好交給了李順,李順便告辭離開了漢王府。

待李順離開後,楊寶山疑惑道:“王爺,國子監祭酒雖然官職不大,但卻十分重要,爲何要推遲?”

國子監祭酒就想到於國子監所以學生的老師,古人講究一日爲師終身爲父,可不像現代的師生關係這麼淡泊。

“就是因爲這祭酒的位置太重要,本王纔不得不推遲,因爲太子黨魏王黨那些人是不可能讓本王當這國子監祭酒的,與其到時候被趕下臺。還不如現在就推掉,起碼還能保住一份顏面…”李恪坦然道。

楊寶山立馬便明白,“王爺英明!”

果然不出李恪所料,李世民有意讓李恪當國子監祭酒的消息傳出,朝野一片譁然。

太子黨魏王黨之人更是羣情激奮,紛紛上書言明此事的不妥。

孔穎達更是在聽聞此消息的第一時間趕往了皇宮…

李恪,一乳臭未乾的後生,想和老夫平起平坐,老夫絕不答應。

……

初雪驟停,夕陽斜照,諾大的太極宮沐浴在金黃色的餘暉之中。

寢宮之內,李世民正赤腳坐在榻上,愜意的品着香茗。

廳內傢俱全用雕鏤精細的香梨木,地席鋪以織錦,裝飾的古瓷、掛雕、屏風等物一應俱全,夕陽的光輝透過西邊的窗子照進來,給廳裡的陳設鍍上一層淡淡的金黃。

清淡的茶香隨着茶杯裡氤氳的水汽瀰漫開來,飄蕩在廳內的空間,沁人心脾,令人靜心滌慮、渾然忘憂。

李世民端起白瓷茶杯,輕輕的呷了一口熱茶,任憑滾燙的茶水滑進口腔,品味着香茶征服自己味蕾美妙滋味。

此茶看似簡陋淳樸,飲用過程也不似以往的“茶湯”那般工藝繁複、佐料多樣,但講究卻一點都不少。

水質、水溫、火候、甚至泡茶的茶壺、飲茶的茶杯,每一道工序、每一件器具,都極爲挑剔,絲毫含糊不得,否則沏出的茶水味道總會有些微不同。

而且這種清新雋永的醇洌,比之五味雜陳的“茶湯”猶有過之。

品着沁人心脾的炒茶,對於此茶的發明者李恪,李世民是越來越滿意。

忽然廳外傳來一陣輕快的腳步聲響,須臾,一名內侍走了進來,“啓稟陛下,孔穎達孔祭酒求見!”

李世民聞言,眉頭蹙起,“這孔穎達此時求見,會有何事?”

這孔穎達是他李世民還是秦王時,府裡的十八學士之一,並且此人還是聖人後代,孔子的三十二代孫。

此人勤奮好學,師從大儒劉焯,日誦千言,熟讀經傳,善於詞章,無論是在朝堂上,還是在士林裡,都很有威望,李世民不好不接見。

“宣!”

“偌!”

須臾,孔穎達到來,拱手道:“參見陛下!”

“孔卿不必多禮!”李世民道。

“謝陛下,微臣聽聞陛下有意讓漢王殿下出任國子監祭酒?”孔穎達道。

李世民立馬明白了,這老頭是來找茬的。

“是有這麼回事?孔卿此事有何不妥嗎?”李世民有些不悅道。

“當然不妥,國子監乃我大唐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祭酒非知識淵博、德高望重之人不能勝任…”孔穎達直言不諱道。

“漢王李恪詩詞雙絕,書法無雙,受到所以士林學子的推崇,就任這國子監祭酒之職不是相得益彰嗎?”李世民淡然道。

“漢王殿下學識是不錯,但他畢竟太年輕…”孔穎達寸步不讓道。

“但他著書立說了!”李世民道。

著書立說?孔穎達一陣懵逼!

著書立說,可是一個文人畢生的最高成就!

既能將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又能避免滿腹才華不因生命的終結而湮滅,更能得到世人的承認,在汪洋歷史中給自己留一個名留青史的地位。

可著書是那麼容易的事情麼?

錦繡文采、堅毅性情、士林的支持、雕版的鉅額靡費……

讓大多數文人望而卻步。

“立說”,更是難如登天。

漢王殿下,剛二十出頭,便能著書立說?

這絕不可能!

孔穎達忽然想起前段時間傳得沸沸揚揚的《三國演義》,難道陛下所言漢王的著書立說,便是這《三國演義》。

“陛下,漢王殿下所著的《三國演義》雖然有一定的歷史價值,但它畢竟只是野史小說,遠遠達不到著書立說的程度…”

“不是《三國演義》,是《三字經》”李世民打斷道。

“《三字經》?敢問陛下這《三字經》又是何書?”孔穎達疑惑道。

李世民知道這孔穎達是個死腦筋,不讓他心服口服,他肯定不會善罷甘休,於是隨手便把寫有三字經的書遞給了孔穎達。

孔穎達接過此書,翻開第一頁,映入眼簾的第一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孔穎達不由自主的產生好感,因爲這“人之初,性本善”,是他儒家中心思想。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惡”。

633 漢王解惑0022 《詠鵝》568 《三字經》0217 桃之夭夭0192 蜂窩煤0237 噩耗572 堆雪人424 世子秦懷玉0084 拜師452 爭執496 搶功541 撥亂反正0096 三喜臨門403 妙手回春345 議事562 孫神醫開講啦434 重耳故事376 兵不厭詐236 後知後覺0077 王珪327 天子怒0178 少女心思0211 陌刀0204 漁者樂水0091 攤上事了622 桃花朵朵開470 一妻二妾577 牛李黨爭0072 諫臣魏徵397 杜如晦病重0052 謀定而後動246 李恪的憂慮293 又見朝會230 突厥異動605 貞觀十五年0055 策封羣臣353 調兵遣將645 憤然離席617 上朝396 勸告463 計成0129 以德報怨0116 府兵制381 《六軍鏡》400 藥王0104 年號貞觀0002 決定奪嫡643 赴宴243 各方反應0121 漢王練兵0041 太極宮351 刀兵再起305 演練賽結束469 喜事229 母子情深534 迷局(二)279 爭論0057 醉臥美人膝421 席君買(二)570 狄仁傑383 班師回朝(二)0119 太子黨508 挑撥250 初露鋒芒314 決賽開始429 貞觀七年638 儒學315 隱太子餘黨636 算學的重要性598 翻臉0082 上官儀0116 府兵制283 李淵暴怒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464 君臣反對0067 自污0131 與民爭利591 兵圍長孫府498 高昌易主380 戰後影響645 憤然離席0115 各方反應243 各方反應0141 入宮334 漢王大婚(三)0121 漢王練兵590 幕後黑手0157 楚王籌劃559 掙扎的太子0206 組建新軍502 縱兵劫掠265 得理不饒人637 君子六藝0179 五姓七望0190 李世民的震驚393 英雄遲暮306 運動會479 王謝袁蕭295 各方反應497 侯君集的疑惑
633 漢王解惑0022 《詠鵝》568 《三字經》0217 桃之夭夭0192 蜂窩煤0237 噩耗572 堆雪人424 世子秦懷玉0084 拜師452 爭執496 搶功541 撥亂反正0096 三喜臨門403 妙手回春345 議事562 孫神醫開講啦434 重耳故事376 兵不厭詐236 後知後覺0077 王珪327 天子怒0178 少女心思0211 陌刀0204 漁者樂水0091 攤上事了622 桃花朵朵開470 一妻二妾577 牛李黨爭0072 諫臣魏徵397 杜如晦病重0052 謀定而後動246 李恪的憂慮293 又見朝會230 突厥異動605 貞觀十五年0055 策封羣臣353 調兵遣將645 憤然離席617 上朝396 勸告463 計成0129 以德報怨0116 府兵制381 《六軍鏡》400 藥王0104 年號貞觀0002 決定奪嫡643 赴宴243 各方反應0121 漢王練兵0041 太極宮351 刀兵再起305 演練賽結束469 喜事229 母子情深534 迷局(二)279 爭論0057 醉臥美人膝421 席君買(二)570 狄仁傑383 班師回朝(二)0119 太子黨508 挑撥250 初露鋒芒314 決賽開始429 貞觀七年638 儒學315 隱太子餘黨636 算學的重要性598 翻臉0082 上官儀0116 府兵制283 李淵暴怒290 大唐第一屆冬季運動會的設想464 君臣反對0067 自污0131 與民爭利591 兵圍長孫府498 高昌易主380 戰後影響645 憤然離席0115 各方反應243 各方反應0141 入宮334 漢王大婚(三)0121 漢王練兵590 幕後黑手0157 楚王籌劃559 掙扎的太子0206 組建新軍502 縱兵劫掠265 得理不饒人637 君子六藝0179 五姓七望0190 李世民的震驚393 英雄遲暮306 運動會479 王謝袁蕭295 各方反應497 侯君集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