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2 六相

武順娘得到肯定的回答倒開心了,但李恪卻犯難了。李恪知道的美人詩就那麼幾首,能應景的就更少了。

“到底抄那一首呢?”李恪絞盡腦汁的想着。

忽然一陣清風拂過,武順娘衣袂飄飄,李恪心有所感,想到了一首詩。

李恪不在猶豫,提筆便寫,筆走龍蛇,一眨眼的功夫一首詩便完成了。

輕羅小扇白蘭花,

纖腰玉帶舞天紗。

疑是仙女下凡來,

回眸一笑勝星華。

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她手裡的輕羅小扇就像一朵優雅的白蘭花,她的纖腰上裹着用玉裝飾的錦帶舞動着來自天上的輕紗。

讓人覺得她是來自天上的仙女,而她回眸一笑時的燦爛更勝過繁星的光華。

這首詩寫的是舞女,同時也寫的是美人,此時李恪把它拿來用毫不違和…

這首詩名叫《雜曲歌辭•妾薄命》,出自唐朝詩人武平一之手。

武平一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武則天大家都熟悉吧!

武平一,原名甄,字平一,武則天族孫。武后當權時,下詔讓武平一入仕,但武平一怕捲入是非而遭禍一直不敢去,隱居在嵩山修浮屠法。

從這一點不難看出武平一是一個聰慧之人,果然,李隆基繼位後,武氏宗親遭到清洗,武平一卻安然無恙,後面還應詔入宮,做了起居舍人。

武順娘看着這首小詩喜歡得不行,看向李恪的眼神也越來越迷離…

一炷香的功夫,三個女人,三首詩,三女看着李恪的眼神不僅有濃濃的愛意,還是深深的崇拜。

世事無常,一個人的出現,打破了這溫馨浪漫的氛圍。

此人正是漢王府的管家楊寶山…

“王爺,聽說你又寫詩了?”楊寶山興奮道。

李恪沒好氣道:“怎麼了?本王給三位夫人寫的詩你也想拿去掛在逍遙居招攬客人嗎?”

“嘿嘿…王爺給夫人寫詩,這麼浪漫的愛情故事應當讓更多的長安百姓知道,王妃您覺得呢?”楊寶山笑容滿面道。

楊寶山不愧是老狐狸,輕而易舉就抓住了女人的特性,試問,天底下有那個女人沒有虛榮心呢?

王妃自然也不例外,她巴不得讓天下所有人都知道她有多幸福…

“王爺,妾身覺得楊管家說的不無道理…”蘇婉兒滿臉幸福道。

“虛榮!”李恪無語的憋憋嘴。

“妾身就虛榮了,怎麼了?”

自從爲李恪生下二個孩子,蘇婉兒便越來越傲嬌了,經常給李恪發點小脾氣,李恪寵着她,也從不計較…

李恪拿這娘們沒辦法,心不甘情不願的把三首詩重寫了一遍。

楊寶山對蘇婉兒道了謝,臉笑得像花兒一樣,拿着三首詩便離開了。

很快三首詩便傳遍了整個長安城,李恪又受到了很多妙齡少女和深閨怨婦的崇拜。

芙蓉帳暖渡春霄,暗恨春霄苦短日高起。

一連半個月,李恪不理一切事務,沉迷於美色之中。

直到黑衣衛傳來一則消息,李恪才戀戀不捨的離開了溫柔鄉。

……

奉旨巡狩江南,監察吏治的門下省侍中魏徵終於在十二月底返還長安。

而早在東巡途中,魏徵就已知京中之事,故已早有腹稿在胸,他剛回長安,還未進魏府,一道奏疏便進了太極宮。

分封諸王之事已然擱置,魏徵的這封奏疏自然不是勸諫李世民,而是在意在彈劾,他彈劾的便是中書省中書侍郎顏師古。

中書省中書令一職暫缺,故中書省主事之人便是中書侍郎。

中書侍郎爲兩人,一位身兼太子左庶子的于志寧,二便是顏師古。

但因近來東宮多事,故於志寧奉李世民之命,多在東宮教導太子,少在中書省理事,中書省務便大多交到了顏師古的手中。

此番李世民下分封詔,詔令過中書省,中書省亦可不予加蓋中書省官印,有封駁之權,但中書侍郎顏師古雖文采有餘,但卻膽略不足,竟未行封駁,而是直接加印發去了門下省,確有失職之過。

這封分封詔令門下省予以封駁,就連李世民自己也都將此事擱置,中書省在此事之上的不作爲自然就在無形中被放大了,魏徵的一封彈劾倒也不無道理。

於是乎,一封詔書傳下,顏師古罷中書侍郎之職,轉秘書少監,奉旨校訂古籍去了。

顏師古去修書,他的相位以及在政事堂的席位卻留下了。

政事堂是宰相議事的地方,是協助皇帝統治全國的最高議事機構。

政事堂是唐朝最重要的地方,也是大唐的權利核心。

政事堂一般有六個席位,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各兩個席位,他們是大唐最有權勢的六人,被外人稱之爲大唐六相,是所以大唐官員爲之奮鬥的最高目標。

原本的大唐六相: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中書左侍郎顏師古,中書右侍郎于志寧,門下省侍中魏徵,門下省檢校侍中李綱。

現在顏師古被彈劾,被迫離職,他留下的相位自然成了各大勢力爭搶的目標。

李恪爲了更好的規劃,梳理了一下朝廷的局勢以及勢力範圍。

尚書省: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尚書左丞王珪。

中書省:中書左侍郎顏師古(離職)、中書省右侍郎于志寧、中書舍人岑文本。

門下省:門下省侍中魏徵、門下省檢校侍中李綱、黃門侍郎褚遂良。

御史臺:御史大夫溫彥博、御史中丞劉洎。

吏部:尚書侯君集。

戶部:尚書馬周。

禮部:尚書溫大有。

兵部:尚書李績。

刑部:尚書杜楚客。

工部:尚書韋挺。

大理寺:大理寺卿孫伏伽、少卿狄知遜。

從這份名單中就不難看出太子黨李承乾的勢力最大,尚書右僕射長孫無忌、中書省右侍郎于志寧、門下省檢校侍中李綱、黃門侍郎褚遂良是他的鐵桿支持者。

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兵部尚書李績尊崇禮法,都偏向李承乾…

禮法有云: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李承乾既是嫡子又是長子,他們不支持他支持誰?

320 來去如風238 李靖出馬0135 高士廉0008 跳繩375 頡利求和0159 安置賑民611 裝神弄鬼294 事成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351 刀兵再起0152 朔望朝參0107 酒樓開業0206 組建新軍346 大都督348 收服諸將323 暴躁的太子544 造反團伙476 針鋒相對248 謀定而後動276 蓄勢待發252 嶺南馮家475 白熱化493 薛仁貴初戰0208 奏章0139 長樂公主278 彈劾0006 奇人馬周0128 標點符號373 決戰(五)0214 蘇定方360 大軍壓境406 學武453 不愧名相326 脫險535 迷局(三)0209 馬蹄鐵0037 獻禮0154 朝會風雲(下)458 分封374 決戰(六)295 各方反應381 《六軍鏡》0045 真相大白0053 登基大典605 貞觀十五年543 太子的危機643 赴宴0098 塵埃落定618 殺鬼見血561 分頭行動0069 程咬金349 掌控都督府0089 滿江紅401 出山0055 策封羣臣0111 文臣武將0135 高士廉332 漢王大婚335 洞房花燭夜375 頡利求和0089 滿江紅279 爭論294 事成0131 與民爭利437 行刺0086 東西二市0215 千牛衛578 龜茲0129 以德報怨519 噩夢449 歐陽詢323 暴躁的太子550 呼之欲出405 診治秦瓊0114 得償所願528 和親陷阱506 結仇0194 暗棋243 各方反應270 密談0205 烤魚246 李恪的憂慮0070 房謀杜斷613 盡得關中民心0044 暴揍長孫衝547 報復234 突厥犯闕0146 雪災611 裝神弄鬼0100 大都督308 各自謀劃588 漢王遇刺(四)0167 獻禮231 頡利可汗0075 鋒芒畢露453 不愧名相0141 入宮0079 神人467 武順娘606 抗旱
320 來去如風238 李靖出馬0135 高士廉0008 跳繩375 頡利求和0159 安置賑民611 裝神弄鬼294 事成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351 刀兵再起0152 朔望朝參0107 酒樓開業0206 組建新軍346 大都督348 收服諸將323 暴躁的太子544 造反團伙476 針鋒相對248 謀定而後動276 蓄勢待發252 嶺南馮家475 白熱化493 薛仁貴初戰0208 奏章0139 長樂公主278 彈劾0006 奇人馬周0128 標點符號373 決戰(五)0214 蘇定方360 大軍壓境406 學武453 不愧名相326 脫險535 迷局(三)0209 馬蹄鐵0037 獻禮0154 朝會風雲(下)458 分封374 決戰(六)295 各方反應381 《六軍鏡》0045 真相大白0053 登基大典605 貞觀十五年543 太子的危機643 赴宴0098 塵埃落定618 殺鬼見血561 分頭行動0069 程咬金349 掌控都督府0089 滿江紅401 出山0055 策封羣臣0111 文臣武將0135 高士廉332 漢王大婚335 洞房花燭夜375 頡利求和0089 滿江紅279 爭論294 事成0131 與民爭利437 行刺0086 東西二市0215 千牛衛578 龜茲0129 以德報怨519 噩夢449 歐陽詢323 暴躁的太子550 呼之欲出405 診治秦瓊0114 得償所願528 和親陷阱506 結仇0194 暗棋243 各方反應270 密談0205 烤魚246 李恪的憂慮0070 房謀杜斷613 盡得關中民心0044 暴揍長孫衝547 報復234 突厥犯闕0146 雪災611 裝神弄鬼0100 大都督308 各自謀劃588 漢王遇刺(四)0167 獻禮231 頡利可汗0075 鋒芒畢露453 不愧名相0141 入宮0079 神人467 武順娘606 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