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9 主考官

會試由禮部主持,在應天帝都的貢院舉行,主考官均是進士出身的副都御史以上的朝堂重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考試在春天,所以稱爲“春闈大考”,又因發榜時正值杏花開放,所以稱之爲杏榜。

通過會試便是貢士了,第一名稱之爲“會元”。

貢士實際上就是進士,殿試不過是爲了對他們進行合格的區分,選拔出官員等第,賜給他們一個出身罷了。

取得貢士業位,基本上意味着一步登天了,只需等待殿試,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便能實現終極目標—入仕做官了。

殿試則只考策問,且只考一天,日暮交卷。

殿試又分三甲,一甲僅三人,就是熟知的狀元,榜眼和探花,賜進士及第並且立即授職,狀元授翰林修撰,榜眼和探花授翰林編修。

二甲第一稱爲傳臚,賜進士出身;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二甲、三甲進士欲授官必須再經朝考次,擇優選爲庶吉士,餘者分發六部任主事或者分派外地任職。

經過這一級級的科考篩選之後,成功金榜題名之人,必定都是身懷真才實學的才子俊彥,他們將會被授予官職正式踏上官場。

提到科舉制度,就不得不提有史以來最壯觀的1057年科舉考試,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監考陣容吧,在當時那年擔任科舉考試主考官的是歐陽修,擔任科舉考試副考官的是梅堯臣。

而且這兩個人大家都不陌生吧,歐陽修的名氣可是非常的大,他的一篇《醉翁亭記》至今也在被我們學習着。

當時的人們也是稱歐陽修爲文壇領袖,足以證明歐陽修在文壇裡邊的地位了,而梅堯臣呢?是能夠與歐陽修並肩的一個人物,人們也是廣泛的尊稱他爲宋詩的開山祖師。

這僅僅只是監考官,是從監考官的陣容來看,就知道北宋王朝當時對這次考試有多麼重視了。

而參加科舉考試的學子們,質量也是相當的高地,他們的含金量可是相當的足的。

要知道在這次科舉考試中,可是誕生了九位宰相和八位在文壇上留下濃厚一筆的大學者們。

說起北宋,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蘇軾的大名吧,蘇東坡可以說是在北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個人,他的作品也是被廣泛流傳到了今天…

而且從他的作品中,我們也能感受到蘇軾的豪氣,以及他的爲人,所以我們對蘇軾也是具有非常高的評價的…

但是就是在這一年,蘇軾也去參加了科舉考試,而且僅獲得了第四名的成績,令很多人都沒有想到吧,這也就足以證明這一屆的科舉考試有多麼厲害了!

對於當時的科舉考試,他們的考試內容一般都是考一些儒家經義和四書五經之類的東西,所以這就要求考試者們的文章功底要好,而且對儒家經典要有着非常好的理解。

就連蘇軾這樣的大文豪都只獲得了第四名,足以看得出來當時的科舉考試有多麼的激烈了。

那一年的科舉考試是蘇軾和他的弟弟蘇轍一起參加的,他們兩個也都是取得了近進士及第可以說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說當時還有一個小故事,是說蘇軾在殿試的時候贏得了宋仁宗的高度賞識,而歐陽修也覺得他的文章寫得非常好。

本來歐陽修打算把一篇文章排爲第一名,但是他卻誤認爲這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爲了避免閒言碎語,他就把這份卷子等名次向後排了排,但是卻沒想到這正是蘇軾的文章。

但這畢竟只是一個故事,而根據史實的記載,蘇軾當年只獲得了第四名的成績。

其實說起公元1057年的這場科舉考試,出名的人不止還有蘇軾呢,程頤,程顥兩兄弟,大家都知道吧,那可是在歷史書上都有記載的,而且還有蘇轍曾鞏以及曾鞏的弟弟曾布,還有張載。

這些都是一些較爲出名的人物,有一些可能我們沒有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在北宋時期,可是成爲了宰相的。那就是呂惠卿、章惇、王韶、林希等人。

大家都沒有想到吧,這一年的科舉考試居然如此的精彩,不僅差點集齊了唐宋八大家,而且也是爲後世創造出了許多人才,一場考試能出九位宰相,還有八位文學大咖,我想這在我國的歷史上,也是頭一次吧!

大家有沒有一個疑問呢?就連蘇軾都只獲得了第四名的成績,那麼前三名都是誰呢?

那一年的狀元是章衡,榜眼是竇卞,探花是羅愷。能大家對這幾個名字有點陌生,但這三位都是贏得了宋朝皇帝的高度讚賞,雖然名氣不是很大,但都是與蘇軾能夠相提並論的人物。

總的來說,公元1057年的這一次科舉考試也是精彩至極這也是我國科舉制度創建以來的一次巔峰之作了。

說到每屆科舉,總有一個話題繞不開,誰是這屆科舉的主考官?

古代的主考官,即''高考命題組'',他們由哪些人組成呢?一般鄉試主副考官兩人,同考官4人,提調一人,還有其他官員。會試由京師禮部主持,主考官一人,副考官3人,另有同考官十八房房官,及各種執事官。

當然科舉的主考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職務,非常人能夠擔任。

主副考官的任命,嚴格而謹慎,均由皇帝指定。主考官操持“衡文選士”之權,“主持風雅”,對官員而言,是宦途中莫大的榮耀。

當然,更關鍵的是,如果出任考官,這一屆所取中的舉人,都會成爲你的徒子門生,作爲正兒八經的“親老師”,你的話他們一輩子都不能違抗。

通過締結師生紐帶,考官的關係網越來越密集,政治資源也越來越豐富。

如果李恪不是庶出皇子,主考官這個位置他肯定會搶破頭!

因爲這就意味着本次科舉的所有學生理論上都將成爲主考官的“學生”,在拉幫結派舞弊營私的朝局中搶奪了一大批優質兵力。這些學生只消得有那麼一兩個日後功成業就,就足以讓主考官受用不盡。

0102 宗正寺523 初唐四傑0090 闖大禍了0121 漢王練兵607 挖井375 頡利求和222 豬肉580 陷入重圍0186 春耕281 黨爭303 決賽0022 《詠鵝》358 蘇烈領兵435 修行宮273 禮部603 游擊戰術585 漢王遇刺0218 大唐軍神379 大獲全勝285 平安無事0007 一羣小蘿莉271 韓王343 各方角逐0059 舊時玩伴0022 《詠鵝》568 《三字經》0218 大唐軍神337 洞房花燭夜(三)0047 李恪又被揍291 體育司526 三國迷375 頡利求和0046 一氣長孫無忌487 高昌王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019 被李世民暴揍506 結仇0202 放風箏554 伉儷情深305 演練賽結束0038 玉如意0019 被李世民暴揍400 藥王0144 世家0011 李淵0059 舊時玩伴363 大戰0160 殺雞儆猴0103 漢王府0146 雪災526 三國迷604 西域事了226 甘油0050 封德彝0117 人才濟濟292 計劃449 歐陽詢0032 十二時辰516 太原王氏633 漢王解惑0136 大雪紛飛635 數學0166 春節0154 朝會風雲(下)241 放手一搏253 長安商會390 慶功宴(三)471 美人詩342 殺雞儆猴389 慶功宴(二)261 豆腐腦535 迷局(三)364 契苾何力611 裝神弄鬼369 決戰0014 母子談心623 以不變應萬變327 天子怒534 迷局(二)411 偶遇285 平安無事0194 暗棋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344 算計348 收服諸將0068 李恪二次被揍531 弱秦之計428 破局0101 長幼有序0047 李恪又被揍483 李世民的懷疑352 排兵佈陣304 天子看球573 國子監祭酒542 李泰的表演566 武媚孃的心思347 借題發揮395 天可汗263 何爲律法483 李世民的懷疑
0102 宗正寺523 初唐四傑0090 闖大禍了0121 漢王練兵607 挖井375 頡利求和222 豬肉580 陷入重圍0186 春耕281 黨爭303 決賽0022 《詠鵝》358 蘇烈領兵435 修行宮273 禮部603 游擊戰術585 漢王遇刺0218 大唐軍神379 大獲全勝285 平安無事0007 一羣小蘿莉271 韓王343 各方角逐0059 舊時玩伴0022 《詠鵝》568 《三字經》0218 大唐軍神337 洞房花燭夜(三)0047 李恪又被揍291 體育司526 三國迷375 頡利求和0046 一氣長孫無忌487 高昌王0039 長孫無垢的憂慮0019 被李世民暴揍506 結仇0202 放風箏554 伉儷情深305 演練賽結束0038 玉如意0019 被李世民暴揍400 藥王0144 世家0011 李淵0059 舊時玩伴363 大戰0160 殺雞儆猴0103 漢王府0146 雪災526 三國迷604 西域事了226 甘油0050 封德彝0117 人才濟濟292 計劃449 歐陽詢0032 十二時辰516 太原王氏633 漢王解惑0136 大雪紛飛635 數學0166 春節0154 朝會風雲(下)241 放手一搏253 長安商會390 慶功宴(三)471 美人詩342 殺雞儆猴389 慶功宴(二)261 豆腐腦535 迷局(三)364 契苾何力611 裝神弄鬼369 決戰0014 母子談心623 以不變應萬變327 天子怒534 迷局(二)411 偶遇285 平安無事0194 暗棋553 優柔寡斷的太子344 算計348 收服諸將0068 李恪二次被揍531 弱秦之計428 破局0101 長幼有序0047 李恪又被揍483 李世民的懷疑352 排兵佈陣304 天子看球573 國子監祭酒542 李泰的表演566 武媚孃的心思347 借題發揮395 天可汗263 何爲律法483 李世民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