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4 驪山

“君羨,具體說說這勒石記功之事…”李世民不怒自威道。

“啓稟陛下,漢王殿下最開始是鼓勵那些世家大族主動捐款捐糧,甚至還特意邀請他們在逍遙居飽餐了一頓。”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吃飽喝足後,各族族長便紛紛承諾會竭盡全力捐款捐糧,幫助漢王救治災民,沒想到轉眼間這些傢伙就不認賬,捐款捐糧更是扣扣搜搜,敷衍了事,捐款最多的杜家也不過三百貫,像崔家、楊家、元家、盧家、王家這些大家族多則一百來貫,少則才幾十貫,聽說把漢王氣得夠嗆,漢王被逼得沒辦法,纔想出這麼一個勒石記功的辦法。”

“別說,這辦法還真有用,勒石記功一公佈,這些大家族便爭先恐後、絡繹不絕的往漢王府送糧送錢,差點沒把漢王府的門檻踏破!”李順一臉微笑道。

李順本以爲自己說這些會讓李世民心情愉悅,沒想到對方卻面露陰沉,一臉的不開心。

李君羨忐忑的問道:“陛下,現在這些世家大族都紛紛捐款捐糧,你還不滿意嗎?”

“你認爲朕應該滿意嗎?這些世家大族是心甘情願的捐款捐糧嗎?他們是爲了保住自己家族的名聲才迫不得已向恪兒施出援助之手的,這些世家大族表面上憂國憂民,滿口仁義道德,其實不過是一羣自私自利,只爲家族利益,沒有國家大義的蛀蟲渣滓。”

“這樣的家族只要存在一天,朕的江山便永遠不得安穩,在朕有生之年一定要把這些高人一等、指手畫腳的世家大族剷除乾淨…”李世民殺氣騰騰道。

李君羨被滿臉煞氣的李世民嚇得雙腳顫抖,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 ●━━……━━● …

翌日清晨,天剛灰濛濛亮,清冷的空氣吸入氣管彷彿能將臟腑凍結,李恪不由自主的捂住了嘴巴,隨便縮了縮脖子,提了一下衣領。

“啓稟王爺,都已準備妥當,可以出發了!”劉仁軌恭敬道。

隨着一聲“出發”,李恪便在蘇定方和劉仁軌的擁護下,浩浩蕩蕩向驪山進發。

驪山隸屬秦嶺支脈,山勢逶迤,樹木蔥蘢,遠望宛如一匹蒼黛色的駿馬而得名。驪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錦繡,故又名“繡嶺”。

驪山的人文歷史同樣深厚,許多歷史和典故曾經在這裡真實的發生過。周幽王曾爲褒姒一笑導致“烽火戲諸侯,一笑失天下”,周幽王在此建過驪宮,秦始皇時改爲“驪山湯”,漢武帝時擴建爲離宮,再過不久,李世民也曾營建宮殿取名“湯泉宮”,唐玄宗再次擴建取名華清宮。

沿路積雪遍佈,路途不暢,車隊逶迤而行,李恪不耐,便策馬快行,蘇定方和劉仁軌怕李恪有失,急忙跟上。

碗口大的馬蹄踏破路面的冰雪,濺起一蓬蓬的雪霧,天寒刺骨,人馬行進間俱是口鼻噴出濃濃的白霧。

只是李恪心裡卻無半點縱馬疾馳的暢快和愜意。

沿途路過幾處村莊,俱是積雪沒腰房屋傾頹,入耳隱聞哭泣之聲,放眼望去,所見之處一片蕭索,居然無一絲炊煙升起。

這可是大唐最中心的地帶,依然餓殍遍地,李恪心情不由得凝重起來,今年的雪災看來比李恪想象的還要嚴重得多。

李恪俊勒住馬繮,策馬緩行,心情沉重的看着寂靜的村莊,偶爾露出一面的面黃肌瘦的孩童……

“驪山四顧,阿房一炬,當時奢侈今何處?

只見草蕭疏,水縈紆。

至今遺恨迷煙樹,列國周齊秦漢楚。

贏,都變做了土;輸,都變做了土……”

想起前世記住的這首不知道誰做的詩,李恪呢喃着吟出,感慨萬千。

李恪輕嘆一聲,擡起頭來,驪山已經出現在不遠處。

山體自下而上堆積着層層溝壑,雪和山體黑白相間,彷彿是不同的線條交替互切,山因雪有了節奏,因黑白線條有了主動與被動,多處還積着純白的雪,彷彿明暗勾勒得當。

溝壑間的凸凹之處不同程度地折射着的光芒,尤如畫中的高光點,這場雪掛在山上,稀疏有致,構成了雪與山的天意組合,如果這雪厚皚皚的,便成了《沁園春·雪》裡的塬馳臘像,如果是再薄一點,就合了白露凝霜的意境,卻又沒了畫的感覺,頗有一種“青山無墨千年畫,流水無弦萬古琴”的意境。

只是配上這驪山腳下十里無炊煙的淒涼,別有一番蕭索寂寥的意味。

李恪等人沿西繡嶺而上,山路居然很平坦,只是雪很厚,行進間頗費力氣。

早晨山間很靜,風也不大,天也不冷,驪山上的雪錯落有致,山坡上那些骨幹的植物捧着雪,與地面上的雪有了立體畫面,時爾有風吹過,雪又再次飛揚,便有了陽光下飛雪的小景象。

路過一條峽谷,谷中有湖。

湖面因爲有活水注入,並未結冰,中心部位沒有積雪,湖面澄明如鏡面,折射着各個方向的光芒,湖邊的小路旁,一株株臘梅樹開滿黃花,花氣四溢。

已是嚴冬,昨夜一夜北風,梅花盛開。

此地便是李恪的目的地,災民棚舍區。

沿着湖的四周,全是破爛不堪的棚舍,有人要問這些棚舍爲什麼要建在湖的四周,其實道理很簡單,因爲人要生活離不開水。

這些棚舍都是由一些破舊門板、木板、竹竿等物搭出骨架,然後再掛上破布簾等物遮風擋雪,放眼看去亂七八糟,臨亂不堪。

一個個面黃肌瘦的災民在棚舍裡瑟瑟發抖,一是因爲冷的,二是因爲餓的,之前的章節也有介紹,大唐跟我們現代的飲食習慣不一樣,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日兩餐,大唐的平常人家早上是不吃飯的,就更別說這些災民了。

眼尖的一個災民發現李恪等人的到來,立馬驚喜的大喊道:“漢王恩公來看我們來了,大家快出來迎接!”

隨着他這一聲吶喊,所以的災民都被驚動了,都不約而同的向李恪這邊跑來。

578 龜茲611 裝神弄鬼575 儒法之爭0125 李泰拜訪334 漢王大婚(三)0095 儲君之位378 楊政道328 古人好馬554 伉儷情深599 西域捷報0195 上達天聽467 武順娘379 大獲全勝332 漢王大婚627 賓主盡歡298 拔河比賽266 河間郡王0084 拜師399 勸諫0191 火鍋0042 李孝恭446 插秧393 英雄遲暮0040 機智如妖372 決戰(四)438 後續499 決策0189 春景494 生擒644 元家0210 大功告成424 世子秦懷玉510 稱心579 薛仁貴的謀略236 後知後覺0046 一氣長孫無忌479 王謝袁蕭438 後續474 寸步不讓367 斬將0079 神人0073 初唐四名相627 賓主盡歡422 席君買(三)0100 大都督641 儒法並用0175 有女名婉0062 將近酒0109 組建班底0114 得償所願492 騎兵的優勢0218 大唐軍神351 刀兵再起304 天子看球407 晉陽公主299 足球比賽0086 東西二市513 晉王大婚336 洞房花燭夜(二)0126 君子遠庖廚642 王霸之道0191 火鍋448 刀兵再起263 何爲律法0003 韜光養晦0054 新皇登基582 龜茲國形勢644 元家0152 朔望朝參261 豆腐腦264 借題發揮356 會面436 晉陽公主476 針鋒相對434 重耳故事0053 登基大典477 塵埃落定240 各抒己見620 油鍋洗手588 漢王遇刺(四)479 王謝袁蕭304 天子看球262 路遇惡奴566 武媚孃的心思545 李元昌264 借題發揮443 懟617 上朝515 迎親616 魏徵病重0170 上元節334 漢王大婚(三)498 高昌易主304 天子看球602 儒墨之爭437 行刺415 未雨綢繆321 入宮342 殺雞儆猴351 刀兵再起
578 龜茲611 裝神弄鬼575 儒法之爭0125 李泰拜訪334 漢王大婚(三)0095 儲君之位378 楊政道328 古人好馬554 伉儷情深599 西域捷報0195 上達天聽467 武順娘379 大獲全勝332 漢王大婚627 賓主盡歡298 拔河比賽266 河間郡王0084 拜師399 勸諫0191 火鍋0042 李孝恭446 插秧393 英雄遲暮0040 機智如妖372 決戰(四)438 後續499 決策0189 春景494 生擒644 元家0210 大功告成424 世子秦懷玉510 稱心579 薛仁貴的謀略236 後知後覺0046 一氣長孫無忌479 王謝袁蕭438 後續474 寸步不讓367 斬將0079 神人0073 初唐四名相627 賓主盡歡422 席君買(三)0100 大都督641 儒法並用0175 有女名婉0062 將近酒0109 組建班底0114 得償所願492 騎兵的優勢0218 大唐軍神351 刀兵再起304 天子看球407 晉陽公主299 足球比賽0086 東西二市513 晉王大婚336 洞房花燭夜(二)0126 君子遠庖廚642 王霸之道0191 火鍋448 刀兵再起263 何爲律法0003 韜光養晦0054 新皇登基582 龜茲國形勢644 元家0152 朔望朝參261 豆腐腦264 借題發揮356 會面436 晉陽公主476 針鋒相對434 重耳故事0053 登基大典477 塵埃落定240 各抒己見620 油鍋洗手588 漢王遇刺(四)479 王謝袁蕭304 天子看球262 路遇惡奴566 武媚孃的心思545 李元昌264 借題發揮443 懟617 上朝515 迎親616 魏徵病重0170 上元節334 漢王大婚(三)498 高昌易主304 天子看球602 儒墨之爭437 行刺415 未雨綢繆321 入宮342 殺雞儆猴351 刀兵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