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升遷賞賜也可以是這樣的

說恩賞乃是一件肥差,但有道是文官窮武官富,歷都喜歡上勳貴府,至少那賞封子遠遠不是文官府上的一串銅錢能夠比的。相形之下,派到外省則更是美差一件,一路大吃大喝報銷都有公費不說,常常還能在沿路州縣勒索一把。然而,此次往宣府去的人選朱還沒想好,張謙就輕飄飄地提醒了一句御馬監少監海壽正好在宣府,於是朱便隨便打發了一個小宦官,讓其將聖旨送到宣府後,由海壽到興和去傳旨,卻是讓好些人失望不已。

於是,這會兒出身朝鮮深得寵幸最愛錢財的海公公,不得不出現在這個劫後餘生的地方。他之前在永樂八年也跟着朱棣北征過一回,但那次不過是隨班而進,他這個統領御馬監親兵的少監連一個人都沒殺過。這會兒在興和東門口看到兩邊堆成金字形的猙獰恐怖的京觀,他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猛地想到了之前忽視的一點。

張越雖說不是張輔的嫡親侄兒,但卻是血親。當初張輔第二次平安南的時候一戰斬首四千五百餘級,隨後又將捕拿到的範支、陳原卿、阮人柱等二千餘人全數斬首,將屍體築成京觀。事情過去多年,幾乎沒有人會想到如今朝堂上那位謹慎的英國公也是一位殺人如麻的將軍,就好比沒人想到張越竟然會在興和被圍時大放異彩一樣。

於是,面對率衆迎出來的張越,海壽臉上的笑容愈發可親,態度愈發客氣。到了千戶所,看到這裡雖彷彿收拾了一遍,卻仍然和整潔乾淨搭不上邊,他卻是一丁點都不挑剔,笑吟吟地面北而立衆人伏跪之後,他便不緊不慢地展開了那捲軸。

雖說有太監不準識字的祖訓在,但能在宮中混到有品級的太監少監多半能識幾個字,更何況海壽當年從朝鮮選送到大明的時候就是出身好門戶。此時,眯縫眼睛宣旨的他端詳着那上頭的筆跡,忽然發現這不是平日常見的沈度手筆,更不是出自任何一位翰林學士,一勾一劃彷彿瞧着像是皇帝的御書不禁挑了挑眉,心裡重新估計起了王冠的話。

由於是皇帝親,因此最初簡單地嘉獎了將士上下用命力保城池不失之後,便單刀直入直接頒佈了獎賞:“……都指揮王喚奮死戰歿,追贈都督僉事官其子王祥爲燕山左衛指揮使,世襲千戶;興和守禦千戶所千戶鄭平原,守禦有功開平衛指揮僉事;京營神機營千戶周百齡,協防有功,擢神策衛指揮僉事;百戶人賞米二十石,鈔十八錠;軍士各賞米十五石十五錠;戰歿者家屬年給米八石,鈔三十錠;其餘傷者依輕重給米撫卹。”

唸到這兒,海壽稍稍停了,彷彿是歇口氣似的,隨即方纔繼續念道:“兵部武庫司郎中張越,大智大勇建功勳。今聞卿再建奇功,朕心甚慰以年少故升擢不速,今乃用人之際必先不拘一格。明年春即北征之年,令其以本職銜巡撫宣府軍務宣府總兵武安侯鄭亨備邊事,俟明年春大軍北征。聞其守城期間衣衫殘破,另賞錦衣一襲,賜妻兒金銀錁十對,表裡十端,欽此。

聽完這一番旨,在場的人都是面面相覷,張越自己倒是料到多半就是這樣掛羊頭賣狗肉的勾當,倒是沒多少意外。這年頭的巡撫說金貴,那是極其金貴,因爲那往往都是大員。但如今的巡撫並非專設一職,也設品級,而是皇帝臨機遣京官巡視地方,素來是尚書侍郎乃至於都御史副都御史外派的勾當,偶爾也會有御史和給事中。

朱棣這賞賜還真是信手拈來!

張越自然不知道。爲了頒給興和下將士地賞賜。兩天前朝中在一日之內廷議了三回。其中。別人地事情都好辦。但事關他這個人就是大大地麻煩。

這天地第一回是英國張輔領各都督府勳戚議。對於皇帝彷彿完全忘記了親長迴避地原則。張輔只好三緘其口。可沒料想安遠侯柳升爲首地一衆勳戚商量出地結果是張越大挫韃靼士氣居功至偉。請試武職。進指揮使。

這通奏報一入便是無音。於是就有了第二回。六部尚書及左右都御史合議。這一番計議自是極其謹慎。最後由資格最老地吏部尚書義親自面見。道張越率衆以火器傷敵酋。親射敵寇大以奇計雪夜破敵皆乃大功。然以年少故不可驟賞。請隸通政司或太僕寺爲貳。

然而。一向很聽得進義進言地棣仍然是不置可否。接下來便是第三回。閣臣合議。這一次卻是人數最少。楊榮楊士奇金幼孜三個人相對而坐。面上卻全然沒有前線報捷地輕鬆。而是都想起了昔日地同僚們。解縉凍死在雪地上。胡廣病死。黃淮杜下錦衣衛獄。胡儼性格直因而調國子監祭酒。而即便他們看似十幾年榮寵不衰。至今也就是正五品。如今張越一個毛頭小夥

然眼看就要越過正五品這麼一個門檻。

因杜地緣故。楊士奇一直把張越當成自己地子侄看待。這會兒心裡嗟嘆是嗟嘆。卻也是真心不想讓他升得太高。以至於將來再有功勞更加難封。所以他倒是認爲勳貴們地以文改武雖不無荒謬。卻也是一個辦法。只可惜皇帝似乎並不想這麼做;而七卿地保全之說即便是爲了私心。卻也是正理。偏偏皇帝竟也是不滿意。如今怎麼找出一條兩全其美地法子?

“功是奇功,可張越要是能年長十歲,那事情就好辦了!”

金幼孜雖說對於張越並不感冒,但這一回宣府那兒的軍報恰巧經過他的手,面對那抹煞不了的功勞,他當然沒辦法把偏見帶到這樣的場合來,但仍是忍不住抱怨了一聲:“不到二十歲而擢正五品,本朝文官之中可有這樣年輕的例子?想當初太祖爺就是因爲科舉盡出少年方纔罷科舉以國子監取材和薦舉相結合,即便是有志不在年高,但難免有士子會認爲他是以出身取勝,實在是有傷朝廷用人之道。我倒是覺得文轉武是一條法子當初英國公還不是不滿三十而封伯爵,別說是正三品的指揮使,就是他直接進五軍都督府,我也沒二話。”

楊士奇看了看楊榮,見他還在沉思,不禁在心裡苦笑了一聲。他們三個人之中,他年紀最大,金幼孜次之榮再次之,而老成持重的他由於乃是太子近臣,在寵眷上就不如金幼孜和楊榮。楊榮如今掌翰林院事,連皇帝在心緒好的時候也常常稱楊學士而不名,所以今天這大主意由楊榮拿最爲穩妥。

於是微一沉吟開口說道:“皇上將張越放在兵部,彷彿有培養他武事的打算,但既然安遠侯等人之議未曾上決說明並不打算將其轉爲武職。而七卿廷議之所以也不置可否,我倒是覺得皇上恐怕也並不是一味求穩妥。若是要擢升品級,當初那一回平叛之後就不止是一個郎中,所以皇上應該也是有壓着使用的意思。”

壓着使用……

楊士奇能想到的天賦機敏的楊榮自然不會沒想到,這會兒卻不禁想起了那時候皇帝讓自己任翰林院掌院時某些人在背後使的手段。那幫傢伙想讓朱棣疏遠了他,於是故意舉薦他爲國子監祭酒,儘管他可以由此越過正五品那道坎,但若真的就這麼上了四品,恐怕他以後前途也就只是如此了則胡儼怎麼會十幾年兜兜轉轉還在四品上轉悠?想着想着,他冷不丁回憶起了那一日顧彬來見他時的情形。

“先生雖說皇上不喜大臣藉着科舉考官之便結私恩私情,但畢竟您乃是張越會試主考即便他未經翰林,這師生之分還是有的。張家世代行伍國公又是武臣之中第一人,與張家友善並不一定有益於您的仕途,但必定對將來的大局有所助益。蓋武臣雖得由兵部軍符方可掌兵,但皇上銳意北征,萬一行伍有失……”

後頭的話因爲他出口喝止,顧彬說下去,但他想也想得到那話題究竟是什麼。此時此刻,他神情一正,飛快地轉動着各種念頭,旋即就徐徐說道:“皇上若是單單要拔擢品級,就憑着當初任用方賓等人的舊例,別說通政司或是太僕寺,就是侍郎也直接給了。所以說,此番賞賜可不用拘泥品級。之前天降雷火,皇上曾經讓尚書金尚書等二十六人巡撫天下,如今宣府軍務吃緊,正好讓張越磨練一下,讓他巡撫宣府整備軍務吧,其他的意思一下就行了。”

這樣的措置也行?

金幼孜對楊榮這輕描寫的一條簡直是瞠目結舌,待醒悟過來之後便是讚歎不已。楊士奇也沒想到同僚能夠想到這一層,細細一思量卻覺得再妥當不過,自然不會提出任何異議。等到三人聯袂到乾清宮奏請的時候,先頭漫不經心的皇帝竟是一下子露出了滿意的表情,繼而便二話不說地答應了。

儘管海壽並不知道京師中繹了這麼一場插曲,但他在宣旨之後,卻還是笑嘻嘻地對張越說:“以五品官巡撫宣府重地,小張大人重擔不小啊!”

張越面上微笑,心中卻不由得感了一聲。官職不變,權力很大,總而言之,所謂乾的活遠超過拿的薪水,大概不外如是了。

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387章 知己,決意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752章 詞嚴義正,千帆蔽日第22章 日益壯大的逃難行列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486章 信得過!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8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292章 迎娶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264章 立場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139章 心思忙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62章 醜弟子也得見老師第726章 人命關天第755章 定約,顧忌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392章 火藥桶旁邊的活春宮第212章 衝着升官,一丁點風險算得了什麼第589章 助人便是固己後記下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428章 弄璋弄瓦?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327章 疑團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795章 芍藥不遜牡丹芳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50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710章 爲虎作倀,痛心疾首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30章 做好人難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402章 暖心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369章 天機第733章 亂紛紛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625章 人倫第436章 不聽岳父言,誤事在眼前?第539章 至親至疏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909章 家事難淨第741章 心異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185章 針尖對麥芒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488章 皇上萬歲萬萬歲和爲了活着拼了第745章 自取其辱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64章 興頭上的一盆涼水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127章 貧賤婦遇貴千金第208章 先站準了隊再說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888章 弘文閣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
第886章 暮氣深重,另闢蹊徑第387章 知己,決意第509章 苦思謀勇的英國公第595章 共患難易,共富貴難?第293章 洞房花燭夜第752章 詞嚴義正,千帆蔽日第22章 日益壯大的逃難行列第754章 撫黎則動之以利第26章 憂心忡忡的家人們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857章 拖延時間,三王求見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724章 天意人心第286章 蕙質蘭心小郡主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532章 年關亦是團圓日,苦盡甘來終有時第486章 信得過!第313章 父子之間的信賴第782章 慧女報恩第609章 風雨來前第597章 攔駕者何人第649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885章 得來全不費工夫第292章 迎娶第350章 不止脈脈是溫情第264章 立場第354章 天恩浩蕩,洪福齊天第384章 內有賢妻,外有良友第790章 禍從天降的悲哀第377章 郎舅和甥舅第308章 天子的偏心第148章 名次和發榜第139章 心思忙第643章 終結和開端第734章 猝不及防第397章 壯士斷腕還是死中求活第859章 虛張聲勢第247章 天子釋疑?更生風波第62章 醜弟子也得見老師第726章 人命關天第755章 定約,顧忌第523章 釣更多的魚,釣更大的魚第392章 火藥桶旁邊的活春宮第212章 衝着升官,一丁點風險算得了什麼第589章 助人便是固己後記下第683章 君示之以恩,臣該當何爲?第428章 弄璋弄瓦?第472章 內憂外患第163章 一步也錯不得第719章 知子莫若父,知父莫若子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123章 奉旨管家第505章 下棋只能心無旁騖第610章 死生皆有不甘第596章 春懷,關切第416章 雷火驚天下第327章 疑團第315章 皇太孫的善意和支持第795章 芍藥不遜牡丹芳第731章 狠辣的殺意第50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101章 豐厚的賞賜,父親要進京?第710章 爲虎作倀,痛心疾首第237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第586章 世家名門第30章 做好人難第410章 幸福和……死第684章 快刀斬亂麻的驅逐第109章 決定和疑雲第402章 暖心第18章 人有親近遠疏第570章 不知輕重即草包,避重就輕爲智者第875章 京師無大事第369章 天機第733章 亂紛紛第870章 火光迷影第625章 人倫第436章 不聽岳父言,誤事在眼前?第539章 至親至疏第735章 水下激流第909章 家事難淨第741章 心異第462章 做人不能腳踏兩隻船第185章 針尖對麥芒第924章 平生有幸第386章 至親和陌路第488章 皇上萬歲萬萬歲和爲了活着拼了第745章 自取其辱第919章 恍然回首,昔日垂髫已長成第673章 人非物亦非,遍地是名人第121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602章 得良才美玉,得佳婿成雙,得知己不易第64章 興頭上的一盆涼水第176章 雨日共傘緣,佛母贈薑湯第127章 貧賤婦遇貴千金第208章 先站準了隊再說第169章 誰打誰的臉第888章 弘文閣第48章 都撞在一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