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二十七章

八百二十七章 五更

朗心態不可謂不好,也比史上的王安石條件更好。

趙頊不用說,大力支持,連宮中的高滔滔甚至對自己放出口風,若是隱田不好動,直接拿亳州高家開刀,到時候讓高家“意思意思”,替豪門做一個表率,減輕朝廷壓力。

鄭朗未當真,今天能拿高家開刀,明天就會拿更多的頂尖豪門動手,那是亂上添亂。

再說宗室,趙念奴小禮物送個不停,不當真,那不是小禮物,每次出手皆是以千緡,萬緡計算的。鄭朗又借趙念奴的嘴,向宗室放出風聲,宗室馬上就有大麻煩了,宗室子弟越來越多,不解決財政會更困難,一解決宗室何去何從?這不是不講良心的問題,光武皇帝劉秀是一介布衣,先主劉備則是一個賣草鞋的。不用多,再過二三十年,必然有一批宗室必被淘汰出尊貴的行列。趙念奴放出風聲,說鄭朗正在想解決之道。

宗室對鄭朗此次改革未必支持,也未有多少人反對。

回到朝堂,曾公亮與富弼因爲出身問題,對自己此次改革不是太贊成,但默默地配合了。韓絳則是竭力支持,呂公弼態度曖昧不清,也未怎麼反對。張方平回家了,否則張方平算是一個得力助手。趙抃支持得多,反對的少。趙概中立,真正反對的僅有邵亢一個人,還是話語權最小的樞密副使。

三司則是最得力的助手,呂惠卿未到達一定高度,暫時不存在“野望”,與王安石二人成爲自己理財的左膀右臂。

言臣裡,僅有楊繪等少數人與歐陽修走得近,其他言臣要麼中立,要麼支持。壓力並不算大。

至於監察監則是範純仁,就算不支持,也會對自己順從的。

兩制情況也不惡劣,司馬光、呂公著乃是自己學生,錢公鋪乃是自己的粉絲,王珪等人未必太支持,可膽子小,不礙事,馮京等反對的少,支持得多。

但就是累。

不由地又看着王安石,自己擁有多少有利條件?種種金手指讓利,換取一部分的苟和。以前赫赫的政績,以及儒學上的造詣,在天下百姓心中地位,就連許多官員都是自己信徒。

王安石當時有什麼,不知道他是如何支持下來的。

又道:“陛下,臣真的累了,全身心皆累,請允臣休假兩天吧。”

趙頊想要站起來。

他這個情形,僅是中書少數幾人知道。

下面幾千京官紅了眼,攪得烏煙瘴氣,但上面不能亂。因此中書事務繁多,鄭朗這才抱着被子,睡在中書。無奈,一些絕密的文件,總不能拿回家批閱。

趙頊一聽急了,親自來到中書勸慰,讓鄭朗不能太忙碌,別人能倒下來,鄭朗在這時候千萬不能倒下去,否則這個皇帝沒辦法做。鄭朗答了一句話:“陛下,事務太多,其輕則下面怠慢,此次空惹騷動,反不得功。其重,爭議聲更大。主要太亂,未上軌道。一旦到了明年三月,一切就會變好。”

到了三月不能結束,但三月能將兩京路與兩河路,淮南路結束。

若不是鄭朗,後果無法想像。這是多年吏治積累的經驗,並且撰寫儒學時,多講中庸之道,中之道。也就是分寸的拿捏。

不是曾公亮不積極,是他很多時間想幫忙都幫不上去。

僥倖鄭朗身體素質好,就象一個鐵人一樣,坐鎮在中書。現在喊累了,喊了幾次,皇上能不着急嗎?

富弼小心地勸道:“行知,真不行,緩一緩吧。”

搞出來那麼多事,能不累嗎?何必急在一時,可以慢慢來的。

“彥國,非是我想緩,船已在人門之中。所有縴夫團結起來用力拉一拉,船就過了人門,緩一緩,彥國,自己想去。”

人門就是三門峽的人門河,鬼門與神門不得過,只能從人門河走,若大的黃河壓縮成三條小河,水勢到此變得湍急。唐朝京城在長安,爲了解決,一是用小船繼續拉縴強過人門,二是於人門下游將貨物卸下來,拉到人門上游重新裝載上船。到了宋朝,因爲都城不在長安,運輸量不大。直到西北戰爭爆發,駐軍增加,三門又再度成了宋朝老大難。

後來將三門的陸道修葺,兩端建造許多倉庫,刻意設置了一個三門發波使管轄三門漕運。這是指從淮南與江南過來的大船。但還有一些黃河上的小船用縴夫拉縴強過人門。

用費肯定比從陸地輾轉後少得多,可其中存在着許多兇險。縴夫從下游處將船往上游拉,走的是兩岸懸空棧道,水勢急的時候,爲了使船拉過去,腰有時候因爲吃力都伏於地面。一旦此時縴夫的力量不夠,或者出現了一些意外,或者某一些攬繩崩斷,那麼一場特大的悲劇就上演了。人力帶不動船的後退力量,船開始後退。縴夫這時若一口氣頂不上,船會飛快的後退,生生將縴夫拉出棧道。這些棧道懸空幾十米,下面就是堅硬的石頭,跌下去必死無疑。或者跌到波濤洶涌的黃河裡,那更慘,屍骨無存!棧道上縴夫下雨點的往下掉,船飛快地後退,水手無法操作,那麼根據水流,正好對着那個砥柱中流撞去。船毀人亡!只要翻船,無論水性再好,在三門那個湍急的河道里,必被暗漩吸下去活活溺死。

宋朝人文化,明確了縴夫數量與船舶載重的比例,事故率比唐朝少,每年還有一些悲劇發生。這個無奈了,比如三峽,比如四川許多湍急的河道,或者比如平安監船舶行駛大海上。

誰能保證不出事呢?

與三門無關,鄭朗乃是一個比喻。很麻煩,但努力一把上去了,也就上去,若這時候鬆懈,不但改制不成功,有可能大家一起身敗名裂,國家還沒有好起來。

鄭朗回家休息。

剛一到家,就倒在牀上,只對崔嫺說了一句粗口:“累得象一條狗在喘粗氣。”

然後就睡着了。

趙頊與高滔滔擔心。

此次改組中,鄭朗做了一件十分苟且的事,未碰曹高向三個家族利益,但實行新的商稅制度,三家利益必然受影響,因此借授課時與高滔滔做了交談。拿兩監契股安撫,也就是給出更多的契股給三個外戚家族,但讓他們也得配合一點。即便受點損失,也不得吵鬧,那邊替你們補上了。作爲宋朝頂尖豪門,你們也得率先做一個表率。

若是史書不認真分析,將鄭朗這次安排記載下來,以後必有人唾罵鄭朗乃是一個實質的封建頭子,明爲救普通老百姓,實質站在權貴的立場。但鄭朗想這樣?

若想改革,這三家那一家都不要動,誰動誰死!

還能說什麼?

得知後,三家主動拿出一些田地,分給百姓,又“如實”上報一些隱田。意思意思,俺們也算是善戶了,因此佔有股契是合乎情理的。

沒有人有本事對比,否則用鄭朗這些退讓的策略,與王安石的怮倔對比,幾乎將所有外戚都得罪了,那一方成功率會更高一點?這也是鄭朗常對幾個學生說的話,能追求理論上的完美,但不能刻意追求真正的完美。一個是理論,一個是真正,定位不同,手段不同,效果也註定不同。

因此全國騷動,高滔滔與曹太后仍沒有對鄭朗產生任何憎恨的感情,反而交口稱讚,此乃是國家忠臣棟樑。這幕後的故事……是沒法說的。聞聽鄭朗累倒了,高滔滔、曹太后與向皇后,還有趙頊皆派中使來鄭家慰問。

鄭朗睡着了。

崔嫺看着幾個中使,央求道:“各位中使,官人難得睡得這麼香,能否讓他多睡一會?”

幾個中使面面相覷,最後點頭,回宮稟報。

曹太后嘆息道:“頊兒,此乃仁宗之功也,替你留下一個忠臣。”

老太太好心換來回報,趙頊對她十分尊敬。但老太太心中總有些怒氣,乃是對趙曙的怒氣,因此經常對趙頊說趙禎如何如何的。

趙頊只是唏噓,說道:“大母,娘娘,孩兒想去鄭府看一看鄭卿。”

鄭朗教育終於看到成果,至少趙頊現在明白,就是做皇帝的,也不能欲所欲爲。想做昏君,無所謂了,胡來就是。想做好皇上,就得象仁宗一樣,做一個苦逼的皇帝。

高滔滔道:“行。”

下面的爭議聲,高滔滔也不是不知道,而且知道得更多,甚至鄭朗很早就預測到這場爭執,斷言最少持續三年時間。但實際到來之時,換那一個人都有壓力的。兒子去看一看,也是代表着一種支持。

趙頊來到鄭家時,還有三個客人。

趙念奴聽到外面的風傳,來到鄭家,對鄭朗說道:“要麼,將作坊裡的分紅交給國家吧。”

要那麼多錢幹嘛?

她是這樣想的,但不是,幾十年後,她與三個小妹妹的孩子枝開葉散,後代越來越多,這筆錢就會很寶貴了。

鄭朗一邊洗臉一邊說:“不用,你那點錢放在國家身上,用在哪裡?”

“要麼讓中書用來賑濟?”

“更不妥,”鄭朗斬釘截鐵地說。在慈善會手中,還能將這些錢帛用在貧困百姓身上,若是讓國家來主持,不但會增加冗官冗吏,即便在宋朝,也必然會有官員用這些錢包養郭美美。具體原因鄭朗不說,又道:“奴奴,慈善會做得很好,其實已經替我解決了很多壓力。”

至少慈善會是鄭朗發起的,作坊也是鄭朗一手籌辦的,僅是今年,還沒有到元旦,慈善款項就達到七百多萬緡,幾乎使全國一半地區的大量貧困戶受益。無論是捐款人或者受款人,這批人無疑對鄭朗會十分支持。一方面扭轉不了大勢,多方多面,就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不然自己壓力會更大。

鄭朗將毛巾掛在架子上,趙念奴過來替鄭朗梳頭,即便到現在,兩人能呆在一起的辰光並不多,每當趙念奴來,一家人自動迴避,甚至崔嫺帶着江杏兒在外室聊天,替他們打掩護。

只能如此,想再進一步,那是不可能的。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司馬光與王安石一道前來拜訪,趙念奴迴避了。兩人爲鄭朗提議文彥博發生了爭執,司馬光認爲是好的,王安石認爲是自找麻煩。

鄭朗問王安石道:“爲什麼說是自找麻煩?”

“改制後,困難重重,若將文彥博召回,必然會對鄭公掣肘,困難更大。”

鄭朗又看着司馬光,司馬光道:“我認爲非也,許多人已經暗暗隱晦指鄭公排除異己,用人唯親。故鄭公先將歐陽永叔召回京城,現在爭議多,再度將文公召回,連文公也用了,便不能說鄭公用人乃是唯親。雖有麻煩,若背上用人唯親的罪責,對改制會更不利。鄭公,我還想到另一點,雖文公與韓公一度默契,但文公非是韓公,韓公與歐陽永叔同掌東府,一旦二人同時返回朝堂,對鄭公改制必會產生極大的妨礙。且韓公……韓公性格強橫,非是文公,文公心機深,可爲人並不強橫,進入東府有掣肘,但不會產生明面的嚴重爭執。又,因六塔河之案,歐陽永叔與文公有一些矛盾,兩人不會緊密的聯手。故我認爲鄭公召回文公乃是對的。”

兩人有各自的策重點,因此意見不一。

來到宋朝後,鄭朗很慎重。以前寫書時認爲主角穿越,可以欲所欲爲,大開王八之氣。實際非也,不到宋朝不知道,來了後才知道有多難。自己用功度不能稱爲天下第一,也是天下罕見的,還有一個若大的硬盤在腦海裡配合自己大開金手指。但實際呢?

不到宋朝,不知道這些牛人有多猛,例如張方平,將書翻一翻,就能立即複述一大半,這種超強的記憶力,就是放在後世,又有幾個人能辦到?不但張方平一個人,有很多頂尖士大夫都有這種記憶力,例大蘇,例王安石與司馬光,例如歐陽修,不要說各自的智慧。就憑這一點,若沒硬盤過來,就難以縱橫朝堂。

最簡單的,若是沒有這種記憶力,談話時刻意旁徵博引,如何應對?難不成跑到崇文館書海里狂翻一通,花幾天時間找出一句話來歷,再來對答,然後再去找?

再說各自的想法。

實際大多數大臣沒有那麼壞,只是他們的堅持己見,辦成了壞事情。無論是司馬光,或是王安石、範純仁與呂公著、嚴榮,皆成了自己最得力的助手。故外界有一些議論聲,可其中苦處誰人能知。比如司馬光與王安石,至今仍有一大半意見不合。僅是爲了協調他們二人的思想,自己死了多少腦細胞。不然這兩大猛人,很快就窩裡鬥了。

一看到他們,鄭朗心中就幸慶,幸好帶着硬盤來穿,否則什麼都不要想。乖乖地將家眷往江南搬吧。

讓他們喝茶,同時說道:“介甫說得沒錯,君實說得也沒錯。文彥博回到朝堂,必對我改制產生妨礙。但是無奈之,之前我未來中書時,就想過三次退讓,換取民間反對的風頭。第一次乃是作監,第三次還是作監,第二次就是文彥博。會產生妨礙,但因用了文彥博,大家就不能對我用人產生質疑。人都用不起來了,如何改制?若改制不成功,後面的怎麼進行?韓琦說我五年得償欠負,那是不可能的。我說十年,若僅是欠負,十年足矣。但不僅是欠負,還有其他。”

用錢的地方很多,那場大旱得花多少錢,才能使鄭俠不會出現?

未來還有河湟之爭,還打算平滅西夏。現在不是平滅西夏的時候,但秉常長大後與梁氏發生衝突,那次機會再不把握的話,以後就沒有平滅西夏的機會。這個時間不會太久,僅十幾年矣。當然,鄭朗也不可能等太久,若過了二十幾年,自己七十幾歲,還有精力主持國政?

欠負,旱災,平滅西夏河湟,想要國家不產生壓力,最少準備七億緡錢的盈餘。如果想收復幽雲十六州,與契丹進行曠日持久的大型戰役,還不知得花多少錢帛。

能不急嗎?

這個沒有必要說的。

只是含糊地道:“未來會發生很多事,調節之道是不能解決了,因此我採用此下策。但也不能稱爲下策,任何大型改革,想不流血與產生動盪是不可能成功的。史書多譏商鞅變法,遭到五馬分屍的下場。君實,介甫,可你們認真的想一下,若沒有商鞅變法,秦國會不會強大起來?當然,我也不想落得商鞅那樣的下場,祖宗法制不殺士大夫,更不可能出現士大夫流血事件來震懾百姓。因此,逼迫兩千餘名京官,讓他們下去,使他們在下面將整個腐朽的基層催毀。破了,就能立了。這個時間不能太長,我也等不及,明年年底要看到成效,後年年底要必須使國家走向正確的軌道。”

“後年?”

“必須後年,今年財政虧空是謂必然。到了明年,必須着手裁兵,裁兵必然產生大量安置費用,明年財政仍有壓力。所以說是後年。後年成功了,財政象重現嘉祐皇祐時光,縱然文彥博與韓琦聯手,我也不懼也。若不成功,君實,介甫,你們乘早將家人遷於江南吧。”

“遷於江南?”

“契丹墮落,北方更兇狠的蕃部必然興起,我朝此次脫變不成功,必然也象契丹那樣墮落,那時我朝必被北方催毀,遷移於江南避禍。包括諸多士大夫家族,外戚世家豪門,全部受到波連。你們家與我家更不可倖免。爲子孫計,只好遷於江南避禍。”鄭朗嚴肅地說。

就包括現在的頂尖豪門文家。

文家世代爲官宦世家,每一朝一代皆出了許多頂尖的士大夫。不僅是文家,還有三槐王家,真定韓家,洛陽種家,府州折家等這些文武大臣世家,一起會波及。

比如文家,因北宋滅亡,不得不逃到廬州與世代聯親的包家住在一起,以至形成一個包家莊與文集。但那是在廬州,江淮的核心所在,宋金拉鋸戰,文家後人在那時會過着什麼樣的生活?

最可笑的是,鄭朗此次改制成功,不僅國家脫變,同樣這些士大夫家族也會受益,但就是沒有人去想過。

又說道:“我建議召文彥博乃是良苦用心,你們不用爭執了。治平三年間乃是朝廷最黑暗的時光,皇帝即位,頗有作爲。不過積貧積弱已久,弊端積重難返。天還未亮,儘管啓明星已經升起,可這個長長的冬季裡,五更時分仍然很黑暗,能不能迎來光明,就看明後年關健的兩年,明後年之關健則是在眼下。眼下順利過渡,紅日就會從宋朝大地上再度升起。爲了迎來天明,做一些謙讓,有何不可呢?”

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123章 去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264章 悲絲(下)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76章 最要得第79章 擋箭牌第225章 法輪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323章 返京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281章 依(下)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五百十七章 請使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279章 天下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第94章 講仁(二)第612章 賢相(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九百二十四章 踏五百十三章 衣服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52章 在路上(八)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七百九十七章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02章 殺雞(上)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307章 鄭體第157章 準備第171章 走鋼絲(中)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62章 召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145章 唱和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312章 刎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第232章 割(一)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62章 召見第305章 疑問品第157章 準備第118章 大人物(下)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第62章 召見第207章 大三元(三)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21章 詩社(四)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43章 號角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253章 鬥法(三)第186章 第二抓·抓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103章 大家(下)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
九百十一章 崩潰第123章 去八百三十九章 最強弓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五百六十七章 何人爲首相四百九十一章 慶曆士風第264章 悲絲(下)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第76章 最要得第79章 擋箭牌第225章 法輪七百六十二章 大單第323章 返京六百五十一章 崑崙關上六百九十二章 民與兵上第281章 依(下)第45章 花之戰·鬥百花五百十七章 請使五百零三章 老大四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第279章 天下七百二十五章 營救二八百十一章 老師救朕五百零二章 老大三第94章 講仁(二)第612章 賢相(上)四百零七章 在風中三第27章 偶爾壞一回(下)六百六十章 裴行儉九百二十八章 雪大結局四九百二十四章 踏五百十三章 衣服五百八十三章 坑第352章 在路上(八)六百八十七章 安眠香三百九十章 阿干城五八百二十三章 冰火七百九十七章第24章 三疊陽春第302章 殺雞(上)四百二十三章 定川寨下第348章 在路上(四)四百五十九章 大計劃一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八百零八章 鱷魚的眼淚上六百五十四章 特磨道第307章 鄭體第157章 準備第171章 走鋼絲(中)六百八十八章 行路難四百六十三章 大計劃五七百八十七章 小重山五第62章 召見七百八十八章 小重山六第145章 唱和三百七十章 天都天窟中八百六十七章 無間道五百二十三章 絕上第311章 色賴有一第312章 刎第218章 找朋友(下)第112章 可愛貴、賤道寧(上)第232章 割(一)七百六十四章 和約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62章 召見第305章 疑問品第157章 準備第118章 大人物(下)七百三十六章 其實不重要中六百零九章 首相七四百七十三章 新政第26章 偶爾壞一回(上)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第62章 召見第207章 大三元(三)三百七十二章 太子絞肉機一第133章 神秘女郎第365章 君子,君王的兒子(二)四百七十八章 降上第132章 小皇帝又要使壞了第21章 詩社(四)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第243章 號角八百七十七章 河湟十第253章 鬥法(三)第186章 第二抓·抓五百三十五章 索字第103章 大家(下)七百二十九章 情怯下五百五十五章 賭約第311章 色賴有一六百三十三章 皇佑之治五四百五十二章 負作用五百七十九章 紅顏六百五十章 蘇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