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四十四章 臨行下

嶺南諸多被害官員皆是良吏,曹修古之子曹覲在封州多有善政,趙師旦在江山縣政績赫然,官吏不剝削百姓一錢,棄物道上,無人敢取,及喪過江山,江山縣百姓迎之痛哭,祭於路,綿延數百里,康州百姓也多立廟祭之。

趙禎聞之同樣爲之落淚。

國家需要官員,可是良吏太少了,況且犧牲得如此壯烈。

痛惜之下,大肆追封,乃賞其家人。能做到的僅是如此了。

嶺南依然繼續傳來惡噩,賓州知州陳東美棄城,邕州新知州宋克隆到達邕州後,不顧邕州被賊踐踏,不營葺守備,卻縱士卒下諸山寨,殺逃民詐爲獲盜,一級賞錢十緡錢,詐給親兵貼,以僞功求賞。乃儂智高再至,百姓對儂智高反感,對朝廷更反感,便不再配合朝廷防禦。宋克隆無以御賊,再次逃去。

餘靖見賊勢大,不敢敵,於是想出一個笨辦法,招撫邕州各峒儂黃姓酋長,送去銀子,布匹,以及各種貴重的禮物,買動這些酋長,使其不配合儂智高。

聽聞餘靖之策後,有的大臣便提議授儂智高邕桂七州節度使,使其投降。

樑適說了一句話:“若爾,嶺外非朝廷有矣!”

許多大臣還沒有反應過來,鄭朗補充一句:“若爾,嶺外復有一李繼遷矣!”

再有大臣不清楚這一句話含義,要撞牆死了。李繼遷成功與失敗會給宋朝帶來多少影響?儘管陝西守住了,修建大量砦堡花了多少錢?數年西北戰爭死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錢?差一點使宋朝經濟垮臺!一年駐紮在陝西的兵力又在繼續浪費多少錢帛?沒有西夏,靈夏等地還是朝廷羈縻的地區,但性質會變得截然不同。沒有強大的勢力,朝廷僅需駐紮數萬禁兵,便可從容掣肘。從沙州往東開始,一直屬於朝廷羈縻的地方,即便用錢,也能得到大量戰馬,可以組織一支強大的騎兵。若有充足的戰馬,有大量優良的牧監,以宋朝的財力,也可以從容地組織二十萬騎兵。事實在宋朝立國之初,那一點可憐的財力,還使騎兵數量一度達到十五六萬人。所以宋朝瘋狂地打壓李繼遷,然國內王小波動亂,國外有契丹之逼,無暇他顧,最終讓李繼遷成長起來。

南方沒有契丹人。但有一個一直與中原遊離的大理(金大俠的大理過於美化,大理對宋朝不惡,但也不善),敵意濃厚的安南。這幾方勢力若聯起手來,再加上南方複雜的地形。形勢同樣惡劣。

所以趙禎一再地要求餘靖速速平安叛亂,正是擔心這一點。

餘靖卻在磨洋工,趙禎能不焦急萬分?

鄭朗心中卻知道以後宋朝會在南方受到多次危脅,幾年後,蘇茂州蠻反宋,這又是一塊有爭議的地方,原屬宋朝,宋朝沒有管,爲交趾侵吞,接着荊湖南路下溪州蠻反宋。兩年後,梓夔路蠻又攻打宋朝,豐州洞蠻叛宋,火洞蠻攻打邕州。第二年再度有邵州蠻反宋,交趾擾宋,交趾羈縻的甲峒蠻攻宋,蘇茂州蠻再度攻宋。宋朝在收復河湟,交趾正式入侵,隨後茂州蠻反宋,辰沅蠻反宋,瀘州夷反宋,雖經章惇郭逵等人惡戰後好一些,仍一直反反覆覆,侵蝕着這個國家的元氣。

也就是說宋朝得到這麼廣大的地區,然而從湘水往西去,漢人不得入,朝廷每年拿出許多費用安撫一直無用,卻成了宋朝最大的累贅。因此,鄭朗此次南下,雄心勃勃,恩威交用,想將這個最大的麻煩去除,即便不去除,也使之影響減弱。

鄭朗還知道另一件事。

起初儂智高胡亂來的,但在宋朝匆匆忙忙的組織中,也看到宋朝的強大,並且宋朝最強的北軍一直沒有動用,儂智高心中有些膽寒了。在漢奸黃師宓獻策下,儂智高想出進退兩策。一爲退策,利用搶來的財帛厚贈與大理交界處的特磨寨主儂夏誠,準備退路,以便隨時退入大理。又因此地多善馬,休息士卒,借馬教習部下騎戰,候其可用,更圖後舉。一爲進策,若能再度戰勝宋軍,長驅荊湖、江南,並親自寫信給當地實力強大的結洞酋長黃守陵,以授其邕州地換取黃守陵的支持。

看到儂智高進退有策,黃守陵心動,立運糯米餉儂智高的軍隊。但隨後在餘靖綏靖政策的影響下,黃守陵一直遊離不定,儂智高未能成功。但鄭朗也不承認餘靖是對的,不懂軍事,所以繼續使用宋朝的銀彈政策。而這種政策恰恰是諸蠻膽子越來越大的根本所在!此次去南方,鄭朗一手準備種種先進政策對當地百姓治理,使其生活改善,一手就是拿着一把超大的屠刀。雖然隨後儂智高與黃守陵交惡,併發生激戰,黃守陵利用地利敗之,將儂智高去路堵住。鄭朗卻不喜歡南方有黃守陵這樣強大的酋長存在,正是這些酋長存在,影響着宋朝執政的威信,使其政策不得施,從嶺南到夔州,百姓越來越落後,還遠不及唐朝,只能與漢時相當。

這些情況宋朝君臣仍然不知道,黃守陵雖與儂智高交惡,但持着觀望的態度,暫時未通知餘靖。

但鄭朗一句話足以說明問題了。

若是儂智高發展成李繼遷的規模,宋朝不得不從福建到江西、湖南再次駐紮大量的軍隊,再想一想西方、北方的駐軍,宋朝也不用發展,龐大的軍費拖也將宋朝拖到太平洋去。

並且餘靖隨後還做了一件更蠢的事。

鄭朗已經等不起!

正好江山縣幾萬百姓哭趙師旦喪,給朝廷產生極大的震動,也有了勸說的時機,再次說道:“列子上曾說過一件事。燕國儒者牛缺前去邯鄲,路遇強盜。強盜將他的衣物車馬全部搶走,牛缺便步而走開。神情開開心心,沒有半點憂傷。強盜不解,上去詢問原因。牛缺說君子不因這些身外之物而損害身心道德。盜說賢人也,又說象他這樣的賢人,去拜見趙國君主,一定被重用,重用後必來爲難我們,不如將他殺了。於是追上去將牛缺殺害。燕人聞聽此事,相互聚集說遇見強盜,不能象牛缺那樣。大家接受教訓。一個燕人前去秦國,到了函谷關下再次遇盜。他想起哥哥的勸告,與強盜奮力爭奪,不敵,財物被搶。然後又追上去哀求強盜將財物歸還,強盜說讓你活命很寬大了,還要不停的追我們。我們行蹤已經暴露。既然做了強盜,還講什麼仁義?再次將此燕人殺害。”

列子是一個真實的人物,莊子中多次提到此人。不過《列子》大約多是魏晉時僞造的,由鄭朗歐陽修掀起質疑風后,《列子》開始有人翻案懷疑。不過《呂氏春秋》裡同樣也記載着這件事。能作爲一個論點說明問題。鄭朗又問道:“諸位,換作你們怎麼辦?”

《列子》裡本來舉此例只是說明禍福無常,鄭朗一問,變了性質。

諸位大臣站在殿中,茫然無措。

講道理講不通,反抗又不行,如何?

鄭朗又說道:“還有,夫子遇盜拓,勸說不得,又怎麼辦?”

出自《莊子》,不過宋朝尊崇道家,道家典籍裡一些故事也可以用來舉例。

趙禎想了一會,想不出答案,好奇地問:“鄭卿,當何如?”

“周處除三害,是因爲其本心不惡,有的人惡到一定地步,已經改變不了,只有一法,以更強的力量除之!”

沒有辦法,只有打,其他的方法都是扯蛋的話。就象後來的中國,就是蘇秦張儀在世,能說服倭人不對中國產生覬覦之心?想讓他們服氣,學習劉仁軌吧,不然這個猥瑣的國家始終不會安份。

大殿裡一片寂然。

鄭朗看了看張方平等大臣嘴脣欲張似張,又說道:“陛下,諸位臣工,我主動請命前去南方,是一系列的計劃。不能以我爲首相之位,而產生顧忌。我時任首相,執掌東西兩府,權傾一時,已有四年有餘,御任去地方仍祖宗家法也,不可壞之。”

僅是一句話,更多的人產生敬重。

四年半的首相,鄭朗聲望達到了巔峰。在宋朝已經形成兩種主流思想,一個是范仲淹的,認爲范仲淹是楷模,思想境界上無人能及,一種是鄭朗,認爲鄭朗對國家兢兢業業的精神,也值得學習。但兩種思想也在碰撞,一種是對思想的要求,務必盡善盡美,太難了,有幾人能達到范仲淹的高度,甚至有人開始進入誤區。一種是對實幹的要求,但也太難了,鄭朗後世的人文精神,這時代無幾人能學習之,恐怕只有趙禎能相提並論,鄭朗帶着BUG的大腦,後來的金手指更是無人能及,又使一些人進入誤區。

總之,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巔峰,學范仲淹就象學李白詩,不可尋。學鄭朗就象學杜甫詩,或者能學其一鱗半爪,但不可能得其全味。不過正是因爲鄭朗的出現,完美的補充了趙禎朝自呂夷簡後實幹的不足,使趙禎朝走向真正的盛世之路。

這一句話說出來,鄭朗也開始邁向聖壇。但還是與范仲淹不同的,范仲淹是崑崙山上的積雪,一塵不染,高不可攀,鄭朗卻是一縷春風,和暖平易近人。

就是這一句,視進退若糞土,若功名如浮雲,使許多大臣感到另一種的淨化。

王舉正忽然說道:“陛下,臣懇請陛下收回臣之前言。”

俺錯了,這樣的大臣不爲宰相,何人爲宰相?

鄭朗搖頭,說:“王中丞,勿須如此,你之進諫,若不用天象言事,直指祖宗家法是對的。請聽我將話說完,我外放後僅是一個知州,雖然朝廷會恩寵,必將臣擱於京師附近。臣不會受流離之苦。然臣深身皇恩,國家之恩,陛下信任,百姓倚賴,豈能求富貴平安爲己求?故臣去南方,比京師附近更能報效國家與君王。故臣再次懇請陛下讓臣去南方。但我在臨行前有兩言。第一言乃是九方皋相馬。秦穆公見伯樂年長,請伯樂推薦善相馬的人,伯樂便推薦了九方皋。秦穆公召見九方皋。託其尋馬,三月後帶回一匹馬。穆公問是什麼樣的馬,九方皋說是一匹黃色的馬。穆公派人取馬。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穆公很不高興,喊來伯樂責問,你介紹那位求馬的人,連馬的顏色與公母都分不清,又怎能鑑別出馬的好壞?伯樂答道,竟到了這種地步,勝過我千萬倍!九方皋看馬只看馬的天賦靈性,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不所視。象九方皋這樣的相馬,有比鑑馬更多的寶貴道理。果然,後來試馬。此馬乃是一匹天下少有的駿馬。諸位,看馬如此,治理國家更需如此。不能看其表面,而要看到其內裡。”

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卻有着很深的寓意。特別是對宋朝的官場,猶如醍醐灌頂。

鄭朗又說道:“但是做人務必低調,狐丘的長者對孫叔敖說,人有三件事能招來怨恨,爵位高了,人們會妒忌,官職大了,君主會猜忌,俸祿厚了,會招來怨仇。孫叔敖答道,我爵位高了,心志就愈低下,我官職大了,便愈加小心,我俸祿厚了,施捨就愈廣泛。依靠這三樣,來避免人們的怨恨,可以嗎?長者說,喏。”

這句話寓意更深。

鄭朗說完後,刻意看了看樑適與龐籍,樑適手段挺厲害的,龐籍也不大好,馬上一走,龐籍無疑爲會首相,可爲了保住地位,做了一些不當做的事,被言臣找到把柄。龐籍一去,朝堂亂了套,再加上剛剛召回來的歐陽修在中間反覆的攪,比賈昌朝執政時更加烏煙瘴氣。又看了一眼狄青,不過狄青不用急,先將狄青在南方拖着,避開那場六塔河風暴,然後再慢慢開解。

但鄭朗越是這樣,趙禎越是捨不得,坐在龍椅上,怔忡的看着大臣。

鄭朗又說道:“陛下,近年來國家漸漸好轉,陛下也有充足的財帛,執行種種惠民的政策,但一個國家的繁榮不僅是富,富而不強,還是不能振奮國人的信心,不能恢復漢唐雄風。適度的在考慮國家財力,百姓壓力下,做一些開拓之舉,乃是強國之道。一個國家又富又強,纔是泱泱大國,不至於侮辱祖先,請陛下恩准臣與狄青南行。”

狄青也站出來說道:“陛下,臣起行伍,非戰伐無以報國,願意得蕃部騎數百,益以禁兵,與鄭相公一道羈賊首至闕下,報效聖恩。”

趙禎連連嘆氣。

鄭朗說去南方比普通的外放有着更強的積極意義,但這一去南方,想想鄭朗龐大的計劃,不知得多少年,才能返回京城。趙禎還是不捨。

龐籍說道:“陛下,要麼讓狄青單獨而行,率軍南下,平定南方?”

鄭朗要離開京城南下,趙禎問何人爲相,鄭朗答道,龐籍足矣。

龐籍能量很大的,得到這條消息,其實在陝西,他與鄭朗不是很合,特別是對待西夏的政策上,多有所衝突,但進入兩府後,兩人合作一直很愉快,所以獻了此諫。不過是發自內心的話,還是以退爲進,只有龐籍自己知道了。

鄭朗搖頭,說道:“南方一行,不僅是平叛,更重要的是治理。狄青前去,大捷指日可待,但治理百姓卻不及臣。且臣一直思付兩廣與湘水流域必須要開發,也付出了心血。必須讓臣前去南方,這是朝廷的後方,後方不安穩,西北怎可平定?”

不但西夏,還有幽雲十六州呢。

若將西夏平定,得到幽雲十六州,銀行與平安監一年爲朝廷增加大量錢帛,還有科學的進步,在學生時恆的帶領下,火炮與黃火藥略略有所進展,是憑空架起的科學技術,難度高,不過早晚這兩樣事物會出現在宋朝。一旦普及,以宋朝的重視內治,想辦法消除黨爭,即便有宋徽宗之流,宋朝也會繼續發展。

世界上沒有永遠存在的國家,但只要宋朝能平安發展三四百年,以宋朝的種種,自己推進科學,一個龐然大物必將出現在世界之林。

南方將是他龐大計劃的重要一環。

趙禎猶豫不決,但南方壞消息繼續源源不斷傳來。儂智高去了邕州後,日夜派人砍伐巨木,大治舟揖,揚言再順鬱水而下,攻取廣州。實際這是一次嚴重的失誤,若是儂智高藉着大勝之威,在邕州安撫百姓,使諸族歸心,再訓練軍隊,布建軍事工事城防,嚴修關卡,宋軍南下會面臨很頭痛的問題。但是沒有,只顧修舟,即使給他一次再攻廣州的機會,廣州當真那麼好攻打的?

但是沒有,不但沒有,爲了修造船隻,在邕州魚肉百姓,使百姓離心。可是宋朝君臣對軍事多不懂,聞聽後十分震恐。又看到餘靖無力平叛,最終同意鄭朗一行。狄青又言賊便於乘高履險,步兵力不能抗,故每戰必敗,願得從西邊蕃部兵自從。

有些大臣再度產生懷疑,北方馬與北方的騎兵,在南方的環境裡,能適應嗎?高若訥說道:“蕃部善射,耐艱苦,上下山如平地,當乘瘴氣(指兩廣大多數地區在冬天瘴氣少)未發時,疾馳破之,必勝之道也。”

趙禎問鄭朗,鄭朗說可,於是從之。乃詔書從鄜延路、環慶路與涇原路選蕃部廣銳軍,曾有戰鬥經驗者五千人,逐路派使臣一員,押赴廣南行營。實際此時五千宋軍遠比史上更有戰鬥力。一是西北兩役大勝,士氣高昂,二是有一千幾百女真人在其中,三是朝廷財政寬裕,賞賜比史上豐厚,士兵積極性高昂,四是鄭朗與狄青在西北頗有威信,聞聽二人南下爲主帥,諸多蕃兵多踊躍參加,幾乎將各個公堂擠破了,五是朝廷得到大量戰馬,組建了十萬騎兵,騎兵數量也遠遠超過史上的宋軍騎兵數量,騎兵兵源多。

史上狄青南下的便是這五千騎兵,再加上兩廣本地的雜牌軍,以及從湖南江西征集的一些土兵,一共三萬一千人,參與歸仁輔之役。

還是這麼多人,鄭朗此行是治理爲主,改變的是崑崙關戰役後的戰事,前面的全部交給狄青,但現在鄭朗沒有說。且考慮到鄭朗的計劃,故朝廷頒旨以鄭朗先前擔任江南西路荊湖南路經略安撫招討使,許以便宜行事。當鄭朗到達嶺南後,此職又化爲兩廣經略安撫招討使,將軍事、民政、財政大權全部抓住。實際還有荊湖北路、梓州路與夔州路,計劃上是六路,但不可能將六路所有大權交給鄭朗的。那麼縱然鄭朗德操無可挑剔,也會惹來天大的麻煩。實際若不是鄭朗此時在諸臣心中上升到一個無可替代的高度,即便擔任此職,也會惹來爭議。畢竟相比於緣邊四路幾個州,無論那兩路,面積廣大,人口諸多,是其數十倍之衆,說句不中聽的,若是鄭朗有野心,割地爲王也可以了。

這是趙禎對鄭朗的補償,信任,也是鄭朗的計劃需要。再授狄青爲宣徽南院使、荊湖南、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賊盜事,廣南諸將佐皆受鄭朗與狄青節制,若孫沔與餘靖分路討擊,亦各聽沔指揮。也就是劃分了幾名主帥的權利,一是鄭朗,過後是狄青,然後是孫沔,最後纔是餘靖。老餘做得不好,讓趙禎失望了。

詔書下達,陝西五千騎兵迅速組建向廣南疾奔,也宣佈一個時代的暫時落幕。京城百姓聽聞後,先是感慨,然後是留戀萬分。鄭朗執政這四年多時間,給大家帶來太多太多的富足、希望。甚至許多文人將這幾年比喻文景之治、貞觀之治。但老百姓不知道,鄭朗一行,會遠離朝堂很長時間,以爲鄭朗平定儂智高後,還能回來,所以雖留戀,但留戀的氣氛不濃厚。就在這時候,鄭州忽然傳出一則消息……

PS:諸位,每天忙着拜年喝酒,只能在夜裡與早晨抽空碼一章,大約再過兩天恢復正常更新,這幾天僅一更,道歉則個。RQ

四百十七章 渾沌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四百七十一章 怒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第266章 淨第156章 交接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五百七十五章 理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221章 處女地(三)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128章 中(中)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九百零三章 融合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21章 詩社(四)第340章 難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第30章 後生第256章 呂夷簡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八百章 光暗五百四十章 太傅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257章 菜刀第294章 排陣(上)第87章 潔字(上)第333章 西風烈(上)七百九十七章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四百十七章 渾沌七百九十章 強橫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九百章 逆轉中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91章 爲官大道第19章 詩社(二)第337章 窟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75章 興趣第69章 王老虎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09章 懸壁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4章 三疊陽春第276章 請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187章 第二抓·求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298章 失信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第141章 問一(三)第339章 放巴士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八百章 光暗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303章 殺雞(中)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
四百十七章 渾沌五百二十四章 絕密下五百六十六章 遠大的心四百七十一章 怒四百二十二章 定川寨中八百五十八章 剋星下九百二十一章 林花謝了春紅五百九十七章 科學的力量上第266章 淨第156章 交接八百三十一章 文武三院八百七十三章 河湟六五百七十五章 理四百零五章 在風中一六百七十章 猴子上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七百八十章 皇子上八百八十九章 大會戰一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五百三十九章 各有主意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七百零五章 擒龍下第221章 處女地(三)第134章 小媳婦,你牛(上)第128章 中(中)八百四十八章 幫手四百六十六章 大計劃八八百三十二章 西進九百零三章 融合七百八十五章 小重山三七百二十四章 營救一六百二十章 耳光與棗子下第21章 詩社(四)第340章 難第226章 遠大的心(上)第30章 後生第256章 呂夷簡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四百二十四章 風騷的石頭第355章 從瞎氈開始(三)八百章 光暗五百四十章 太傅三百九十四章 金箭六百零六章 首相四三百九十三章 打臉第167章 最牛的學生(三)九百零二章 孟明視四百十六章 授徒弟六百二十四章 相見五百三十三章 騎士禮七百三十三章 問好九百十六章 風雪大斗拔谷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六百五十五章 桂州學七百七十九章 成長第257章 菜刀第294章 排陣(上)第87章 潔字(上)第333章 西風烈(上)七百九十七章七百十九章 很冷很暖一第322章 金剛經的秘密(下)四百十七章 渾沌七百九十章 強橫四百十七章 渾沌第107章 天外飛仙(上)五百五十九章 十萬火急九百章 逆轉中七百零七章 趙禎心第91章 爲官大道第19章 詩社(二)第337章 窟六百四十五章 平安符第175章 興趣第69章 王老虎四百六十一章 大計劃三三百八十章 太子絞肉機九八百七十章 河湟三第109章 懸壁七百零三章 七千平方公里的口袋上第209章 大三元(五)第24章 三疊陽春第276章 請五百四十九章 膽大包天第153章 八大王,你無恥(下)第187章 第二抓·求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第298章 失信第150章 才子的可怕第141章 問一(三)第339章 放巴士四百五十一章 第一聲六百九十三章 民與兵下七百五十一章 私心八百九十九章 逆轉上八百章 光暗五百九十五章 爲難第303章 殺雞(中)三百七十五章 太子絞肉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