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議和風波

鎮南關一戰,是晚清帝國對歐洲列強絕無僅有的大勝仗,大大鼓舞了中國國內民衆的鬥志和自豪感。各國駐華公使,除了法國公使以外,紛紛對李鴻章表示祝賀。大清國海關總長、英國人赫德還親自跑到天津拍李鴻章的馬屁,道:“自此以後,中國在外交場中,將不再被認爲‘不足道’了。”

中法一戰,李鴻章也意識到了臺灣的重要性,李經述趁機建議李鴻章上奏朝廷,在臺灣設置行省,讓劉銘傳任首任巡撫,慈禧太后准奏。李經述還因戰功,封爲武功將軍,成爲從二品武官,李鴻章讓李經述回京向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謝恩。李經述便讓黃仕林率淮軍回了朝鮮和袁世凱會合,自己和蘇小芸和蘇小玉這對雙胞胎姐妹,先回了天津見李鴻章。

法軍在鎮南關慘敗,戰死兩三千人,消息傳至巴黎,早就對中法戰爭不滿的數千法國民衆,還有士兵家屬,舉行集會遊行,衝到法國國民議會所在的波旁宮,在門前高呼:“費茹理下臺!費茹理下臺!”

歐洲國家在文藝復興後,普遍把國民個人的生命看得至高無上,那些政客們挑起戰爭,卻最怕死人,士兵家屬隨時可以到議會和王宮附近隨便遊行示威,表達民衆的訴求與憤怒,這叫集會自由,這是一國公民所享有由憲法賦予的基本權利之一,當然,在當時的大清國,是不可能有這種自由的,民衆集會便是聚衆滋事,嚴重的可算造反,按照大清律例,是可被抓起來殺頭的。

當時,聚集在波旁宮前的法國民衆越來越多,達到了五六萬人,到了晚上,還沒有散去。法蘭西議會不得不召開緊急會議,法國總理費茹理被要求到國會接受議員公開質詢,有一些民衆代表也應邀參加旁聽。

質詢制度指在國會開會時,國會議員針對內閣的施政方針、施政報告或其他重要事項,可以向內閣總理或者內閣部長提出質問或疑問,可以通過投不信任票彈劾內閣總理和部長高官,成爲議會監督政府的最重要權力。法國總理費茹理對這次質詢會相當重視,他穿着一身黑色燕尾服,打好領結,再次在議會向法國議員們發表了演說:“先生們,這次法蘭西戰敗,都是因爲軍費不夠,我請求各位議員立刻向在越南的法軍支付五千萬法郎,補充軍火,全面向清國宣戰!法蘭西必須徹底征服那個巨大的中華帝國!”

“費茹理,你任命的法軍將領,孤拔和波里也,爲什麼一死一傷?爲什麼法軍面對裝備落後的清軍,會死傷那麼多人?”法國君黨議員喀薩尼亞克站起來大聲質問法國總理費茹理,然後道:“你的內閣,都應該下臺,你們要對國民負責!

議員柏林也說:“費茹理,你應該滾回老家去!”

其他法蘭西議員,也紛紛站起來譴責費茹理,有的還脫了臭皮鞋,就往費茹理頭上扔。法蘭西議會裡吵吵鬧鬧,亂成一團。最後,法國議會以306對149票對費茹裡內閣投了不信任票,法國總理費茹裡宣佈引咎辭職,費茹裡內閣倒臺。

但是,法國國內輿論一片要向大清國全面開戰之聲,當晚法國議會通過了費茹裡提出的向法國在越軍隊追加五千萬法郎軍費的提議。當時,中國駐法公使曾紀澤,也就是曾國藩的二兒子,從法國報紙上看到了法國議會的決議,趕緊發電報回國,電請清政府議和,曾紀澤發電報給總理衙門道:“諒山克,茹相革,刻下若能和,中國極體面,雖稍讓亦和算。似宜趁法新執政初升時速辦。”

曾紀澤光緒四年奉命出使英、法,光緒六年兼任駐俄大臣,在光緒七年他通過反覆與沙俄政府周旋,終於改定了前任使俄大臣崇厚所定約章,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兩岸地區,受到當時世人的交口稱讚。在中法戰爭初期,曾紀澤也是主戰派,爲何鎮南關大捷後他反而積極主張議和?

身爲駐法公使,曾紀澤在法國多年,對法國的軍事工業、造船技術很熟悉,他明白法國當時畢竟是工業強國,中國可以一戰打敗法國,也可能再戰打敗法國,但絕不可能三戰還打敗法國!曾紀澤“主戰”,剛開始時看到法國政局比較混亂,是爲後來的“和”服務的,而“主戰”是示人以實力,未必啓釁,他與張佩綸等人的主戰不同。

曾紀澤在發回國的電報中還說,法國內閣總理不像中國皇帝,內閣倒臺就是屁大點的事,馬上就會有新內閣上臺,甚至政府關門都沒啥問題,這是很多國人永遠無法理解的事。打贏之後,趕緊議和,兩國都有面子,可以借鎮南關、諒山大捷的籌碼,在外交談判中壓止對方討價還價的無厭索求,實現以戰止戰、以戰促和的戰略意圖。

曾紀澤這封適當時機議和的電報,是曾紀澤對中法兩國軍事實力進行對比,權衡戰爭雙方利弊後提出的明智之舉,也正合李鴻章的心意。因爲這一戰,作爲統籌全局的李鴻章,幾乎把淮軍的老本都賭上了,鎮南關大捷,還有運氣的成分,這仗不能再打了,也沒錢再打了。打仗是要燒錢的,這是那些主戰的清流們永遠不會考慮的問題。中法開戰,中國以廣東海防、福建海防、援臺規越、滇桂借款等名義向匯豐銀行等洋行借外債共計七次,總數約爲庫平銀一千二百六十萬兩。這還是直接用於軍費的數目,如果算上淮軍傷亡要發的撫卹金和損失的戰艦船廠,大清國耗不起了。

於是,協助醇親王處理總理衙門事務的李鴻章,準備將駐法公使曾紀澤的電報上報給慈禧太后,交由朝廷的軍機處議處。

李經述知道在歷史教科書中,中法這一戰,被說成是“中國不敗而敗”,被當成當時清廷腐敗無能的又一罪證,李鴻章和曾紀澤也因此背上漢奸的黑鍋,便勸李鴻章說:“中國戰勝法國,如果此時議和,父親大人恐怕會被國人罵爲漢奸,或者賣國賊!”

李鴻章先是一驚,後微微一笑,道:“世上有很多事,都得明知不可爲而爲之,而且,不要在乎別人說什麼。那些主戰派要打,拿什麼打?向洋人借的庫平銀一千二百六十萬兩,還只是直接用於軍費的數目。別人說愛說什麼,就讓他們說吧,總不能堵住別人的嘴吧。朝廷好比是一座山廟,老夫就是廟裡撞鐘的老和尚呀,在廟裡一天,就得撞一天鐘,凡事但求無愧己心。”

李鴻章便把曾紀澤的電報附在奏章中,上奏軍機處,軍機處報告了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馬上召集禮親王世鐸、戶部尚書額勒和布、閻敬銘,刑部尚書張之萬、工部侍郎孫毓汶五位軍機大臣商議此事。大清國和法國開戰,慈禧太后在佛堂裡燒了幾十注高香,整天提心吊膽,好怕法國人又打到北京城來,此時看了曾紀澤的電報,還有李鴻章向洋行借款一千二百六十萬兩白銀的奏章,主意已定,不管閻敬銘等人如何請求繼續和法國人打,堅持已見,讓光緒皇帝下了一道上諭,讓馮子材等將領從越南撤軍,而且在聖旨最後特別聲明,“停戰撤兵,此事關係重大,倘有違延,朝廷固必嚴懲。”

一時間,國內輿論譁然。當時,越南戰場形勢一片大好,馮子材摩拳擦掌,準備一舉攻佔河內,接到聖旨,前線將士也痛心疾首,不願撤兵。馮子材便上書請戰,請朝廷殺議和者以謝國人!

時任兩江總督、南洋大臣的左宗棠,騎馬一路從南京狂奔趕回京城,向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上奏章,在朝堂上大聲疾呼:“停戰則可,撤兵則萬萬不可”。

慈禧太后心想,自己養老的頤和園還沒錢修呢,不願意再花錢打仗了,主意已定,便駁回左宗棠的請求。偏偏左宗棠,年過七十了,還是那臭牛脾氣,不敢罵慈禧太后,便把氣撒在將曾紀澤電報上奏的李鴻章身上,在朝堂上公開指責李鴻章是“軟骨頭”,批評李鴻章和法國人議和“有傷國體”,碰到大臣便拉過來,也不管人家願不願意聽,大談自己的高見:“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李鴻章纔剛過六十歲,他正準備挽起袖子在洋務上大展拳腳,對左宗棠的惡意攻擊很惱怒。惱怒之餘,李鴻章開始反擊,先是一刀砍斷了左宗棠的左膀——湘軍大將王德榜。李鴻章以王德榜的“定邊軍”在越南潰逃爲由,完全無視他在鎮南關大捷中的重大作用,解除了王德榜的軍權。這件事,也充分說明,在專制官僚體制的大環境中,跟對領導有多重要,一旦大老虎要被打,先死傷的,是跟着大老虎的小老虎;小老虎一旦倒黴,跟在小老虎屁股後面的蒼蠅也在劫難逃!

當時,清流派也大造輿論,讓李鴻章背黑鍋,將李鴻章與法國議和貼上“投降”、“賣國”的標籤。在香港西醫書院讀書的學生孫文,這時已經十九歲,他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很氣憤,在宿舍對他的同學道:“打贏了也議和,打敗了也議和,滿清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呀!總有一天,我會把滿洲韃虜都趕出中國。”他的同學們於是給他起了個外號,叫孫大炮,就是說他愛吹牛的意思。

李經述意識到,要改變中華民族受盡列強欺侮凌辱的命運,非推翻清朝統治不可,不過在時機成熟之前,他還要在體制內歷練自己,積攢足夠的力量,也得維護李鴻章。見當時的社會輿論多對李鴻章不利,他便去《華報》的報館找容雪,想把議和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在《華報》上刊登,用真相引導國內民衆理性看待中國與法國議和這件事。

當時,李經述和容雪已經有一段時間未見。容雪也長成十八九歲的大姑娘家了。不過在報館的大堂見到李經述,容雪還是很興奮,笑顏如綻放的水仙,像一個小姑娘,撲到李經述的懷裡,和他行西洋的貼面禮,道:“好久不見,都想你了!”

李經述頭一次遇到漂亮姑娘這麼主動熱情,撲到自己懷裡,還說想自己,心裡高興。他們都留過洋,對這種親暱的禮節,沒當回事,但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這舉動實在是太放得開了。

蘇小芸臉都紅了,而妹妹蘇小玉則咳嗽了兩聲,對李經述道:“李公子,大庭廣衆之下,你注意點影響吧,這裡很多人呢,我們也在看着呢。”

容雪這時才注意到李經述身後跟着兩位漂亮姑娘,她們雖然一身男兒打扮,但看得出來,她們是長得很漂亮的姑娘家,臉色一沉,問李經述道:“這兩位姑娘是?”

《穿越1879》最新章節由雲起書院首發,最新最火最快網絡小說首發地!(本站提供:傳統翻頁、瀑布閱讀兩種模式,可在設置中選擇)

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8章 坑日本人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54章 奪取庫頁島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40章 五國聯軍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245章 絞死斯大林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2章 盧漢鐵路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252章 京城首虎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
第54章 琉球特區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244章 北京和會第14章 初見袁世凱第13章 搞掉翁同龢(上)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51章 擺平朝鮮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8章 坑日本人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171章 分裂日本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28章 民主亂象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33章 海上霸權第220章 德國的大訂單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207章 中國的備戰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154章 奪取庫頁島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108章 讓子彈飛第33章 臺灣保衛戰(1)第216章 凡爾登絞肉機第118章 廢黜光緒(下)第11章 龍興集團第221章 西線無戰事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173章 日本本土淪陷第112章 殺一品大員?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25章 殺破十萬旗軍第251章 楊翠喜妓案(3)第9章 愛迪生破產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231章 中國的勝利第140章 五國聯軍第9章 大移民計劃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34章 臺灣保衛戰(2)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14章 康有爲的政變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85章 分裂沙俄第99章 廣島之戰(1)第32章 慶親王上位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31章 大敗法軍第228章 中美強硬聲明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245章 絞死斯大林第201章 戰神蔡鍔第18章 試驗重機槍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172章 中國海權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126章 第一共和國第12章 盧漢鐵路第44章 袁世凱平亂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21章 開辦魚雷專業第209章 列日要塞大戰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55章 研發中國潛艇第152章 血洗俄城(下)第256章 何爲強國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137章 日本首相被砍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252章 京城首虎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123章 戰敗德軍第268章 愛情這東西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第122章 控制京城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164章 幹掉法國艦隊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69章 袁克定摔殘第153章 收回海參崴第116章 廢黜光緒(上)第40章 與日本開戰(2)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19章 中日大戰(下)第235章 權力的遊戲第163章 收回法租界第225章 德國海軍的密碼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