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中華帝國

張作霖聽說自己的副官遲保田中彈,心很痛,搖搖頭,他對田七鳳道:“愛?我們的愛??那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象罷了。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請你不要把它想成一個人的事情。你一直在感情的漩渦裡不可自拔,把自己和我都折磨得疲憊不堪。”

“折磨?”田七鳳說:“我原來以爲真正愛一個人不是佔有,是付出,是讓你過得幸福。我一直覺得自己真心付出,對這份感情沒有瑕疵。但是,直到今天要失去你,我才明白,我不能失去你。否則,我沒法活了!”

張作霖不爲所動,說:“你要俺說多少遍?所謂愛,是兩個人的事。愛情的悲劇,大抵是一廂情願的苦果。須知兩情相悅,才能執子之手。不考慮別人的感受。一味將自己的慾望以愛的名義,強加在另一個人身上,不僅束縛別人,也枷鎖了自己。這樣的愛,是自私的表現。一個人的愛情,如果也能算真正的愛情的話,那它大抵就是世界上最卑微的,最沒有意義,最無恥的愛情。”

田七鳳對張作霖這一番話很震驚,冷笑道:“你說我自私?你說我無恥?”

張作霖回答說:“俺是說,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愛情裡沒有痛苦,沒有淚水。一個人的愛情,你可以叫它慾望,喜歡,但那不是愛情。在愛情中,不會有人如此傷害對方。”

田七鳳說:“我傷害了你?我那麼愛你,難道我錯了嗎?我們曾經那些共生死的日子,你忘了嗎?在俄國,你替我擋子彈,那不是愛嗎?我愛你,這有錯嗎?”

張作霖說:“曾經?再美好的事情,也只是曾經。會過去的。愛情本身沒有錯,錯的只是你愛錯了人而已,俺們不合適,就算你再意不平、心難定也要果斷地分道揚鑣,不要傻傻地一次次重蹈覆轍。俺們是兄弟!俺不能愛你,如果結婚,你讓小六子他長大了以後會怎麼看他爹?”

田七鳳說:“藉口,你說的都是藉口!你根本不懂愛情!你會後悔的!”

張作霖輕聲說:“請別說我不懂愛情,我只是不愛你而已。”他這句話聲音很小,但田七鳳聽得清清楚楚。

不一會,張府門前來了一隊穿着黑色制服的警察,領頭的小頭目是年輕的張宗昌,遲保田被子彈擊中後,送到醫院,還好只是失血過多,保住了性命。警察們很快上前逮捕田七鳳,張作霖跟警察的小頭目張宗昌打招呼,說:“沒出性命就好。七鳳兄弟現在看起來犯迷糊,你們要善待她。”

田七鳳說:“我不要你管。”

張宗昌笑嘻嘻走了過來,對張作霖說:“放心吧,俺心裡有數。對了,張大人,俺也姓張,以後還請大人多多關照。”

張作霖問張宗昌道:“你叫什麼?哪裡人?”

張宗昌說:“俺叫張宗昌,山東人。”

張作霖點點頭,說:“後會有期!”

當日的婚宴,經過田七鳳這麼一鬧,很不愉快,賓客們也早早就散了。洞房之夜,張作霖掀了盧玉春的蓋頭,握住她的小手,一臉愧疚對盧玉春說:“玉春,真是對不起你。今天本是你我大喜的日子,卻鬧成這樣。”

年輕的盧玉春微微一笑,說:“沒事,愛情,終歸是厚重的東西。緣分像疾馳的風,相比‘人生若只如初見’,我更喜歡‘繁華落盡見真淳’。人世間不可挽回的東西很多,譬如對一個人的感覺。愛情尺度的拿捏,天分極高之人才可掌握得尚到火候,鬆則一瀉千里,緊則反彈傷到自己。七鳳她不明白,世界遼闊,因緣流轉,先要學會愛自己,才能成全感情的涅磐。一念執着,才釀成今日之悲劇。她也挺可憐的,我不怪她。”

張作霖說:“但是我保田兄弟也是傷得冤枉。都怪我當初心太軟,沒有跟她斷絕關係。”

盧玉春倒在張作霖的懷裡,說:“夫君,事已至此,你就別多想了。好好睡吧。”

張作霖點點頭,嘆了一口氣,吹滅了牀頭的紅燭,黑夜再一次降臨。

這件事情轟動一時,但很快就過去了。不久,李經述召集張作霖、王士珍、曹錕、段祺瑞、馮國璋、劉步蟾、鄧世昌等軍隊高級將領到總統府機密會議室開會,商議要把中國陸軍擴充到150萬,並要求軍隊做好打世界大戰的準備。

段祺瑞就坐在李經述對面,一臉疑惑,輕聲問道:“現在世界大環境不和平了嗎?這時候擴軍,會不會增加財政負擔?”

李經述說:“現在中國確認了九州和遠東的領土。但是,因爲沙俄戰敗,塞爾維亞暫時失去了沙俄的庇護,肯定不久就會遭到奧匈帝國的攻擊。德國總理伯恩哈特·馮·比洛公開說,‘德國將要追求陽光下的地盤’。當德國公開宣稱‘追求陽光下的地盤’的時候,那就意味着德國可能向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宣戰。所以我判斷,巴爾幹地區,就成爲世界大戰的導火索。”

劉步蟾說:“確實是這樣的,我去年到德國海軍訪問,德國海軍上將阿爾弗雷德·馮·梯爾皮茨告訴我,德國正在大肆擴充海軍,要不了多久,就能趕上英國海軍。”

李經述說:“諸位,歷史會說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泰西列強爭奪殖民地的歷史,爲了爭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和勢力範圍,西班牙和葡萄牙曾經大戰,葡萄牙和荷蘭作戰,荷蘭與法國對壘,英國則與所有國家交手。我看德國將成爲下一個英國,德國人想把失落的200年時間不顧一切奪回來,我們不能小看了德國人這份決心,以德皇威廉二世的性格,是不撞得頭破血流是不會回頭的。”

徐世昌站起來說:“是的,我們到過德國訪問過。德國工業化完成之後,他們的機器是如此貪吃,每隔幾分鐘就得餵食,不吞進大量的鐵、煤、石油、銅、鉛和其他原料,機器就沒辦法工作,工人就會失業。所以,保證充足的原料供給,就成了德國政府的首要職責,否則,它的國民,就有面臨饑荒的危險。這正是現在德國統一之後真實處境的寫照,也是泰西各國面臨的現實。”

李經述說:“徐大哥說得對。現在各國都在提防德國,他們也會不惜一戰來保衛自己本土和祖先留下的殖民遺產。不過,對照過去三百年的歷史,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德國最大的敵人會是英國。英國一個又一個打敗它的敵人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才登上‘日不落帝國’的寶座,絕對不會輕易把自己的殖民地讓給德國人的。”

馮國璋說:“嗯,我同意大總統的意見,在俾斯麥時代,鑑於統一德意志帝國初立,對殖民地的爭奪較少參與。後來,國內商人勢力興起,要求德國政府爭取海外資源和市場。威廉二世即位後,俾斯麥就被罷,德皇認爲德國殖民地太少,原料產地及商品市場不足,實行‘世界政策’,幾次要求重新劃分全球的勢力範圍。德國人要擴張,他們在世界上幾乎所有地區,都受到英國遼闊的殖民地的阻擋。我聽說德國的報紙上,還罵英國是‘佔着茅坑不拉屎’的自私鬼。英國和德國必有一戰。”

“馮將軍進步不小!”李經述說:“我們中國現在的策略,就是立足亞洲,一手備戰,擴陸軍到150萬,重點發展炮兵、坦克兵,海軍大力發展先進潛艇,一手韜光養晦,等待合適的時機。”

這時,張作霖站起來問:“德國人爲什麼會認定他一定能單槍匹馬打敗英國?”

李經述回答張作霖說:“誰說德國會單槍匹馬,他們和奧匈帝國肯定會結盟。德國人不像英國人和法國人,他們腦子一根筋,一向不擅長玩政治遊戲,會訴諸武力解決問題。根據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們中國人口現在是五億四千萬,一百五十萬陸軍並不算多,到時候我們可以廢除與泰西各國的不平等條約。”

這時,段祺瑞提出了教會大學的問題,問道:“如果爆發世界大戰,國內的教會大學要不要取締?”

當時,因爲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了信仰自由,洋人的教堂在中國也很多,著名的英國牧師李提摩太還是李經述總統的摯友,所以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很快,很多教會學校也得到中國政府的鼓勵和批准。

在19世紀晚期,西方基督教會開始在中國創辦一些高等教育機構,到了1906年,已蔚爲大觀,教會大學已經遍佈華東、華北、華南、西南各地。有名的教會大學,比如燕京大學、輔仁大學、、聖約翰大學、齊魯大學、金陵女子大學、金陵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福建協和大學、嶺南大學、長沙雅禮大學、湖北文華大學、華西協和大學,歐美的大學都承認學歷。還有中國神父創設的教會大學,比如上海震旦大學,在國內外都有名氣。

李經述說:“很多人說我們中國人無宗教信仰,我看是不準確的。我們中國人信仰先祖,也信很多鬼神,龍王廟、土地神、儒釋道,都應該算。中國民衆的宗教信仰,比較複雜。這些是我們中國人心靈的寄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基督教和教會大學,則是外來文化,不過文化這東西,自由發展比較好,人類的文明相互交流,好的東西,自然深入人心。很多教會學校,不僅教授數、理、化之類的新式科學課程,也講授中國傳統文化,包括《三字經》、《千字文》、《四書》、《五經》等。容閎議長就是美國傳教士布朗從馬禮遜學堂選送到美國學習的。教會學校,尤其是協和的醫科大學,給我們培養了不少醫學人才,就不要干涉了。”

劉步蟾這時也說:“教會大學確實對我國高等教育作出很大貢獻,比如東吳大學的法科,協和醫學院的醫科,這一點應該肯定。不然,別人會說中國人是非不分。而且,這些教會大學的文憑都得到歐美國家承認,有的學校畢業後,可以直接進入美國大學研究生院學習。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才的層次。”

李經述點點頭,說:“我也聽李提摩太講過,教會大學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不少教會大學負責人,都主張教會大學通過吸收中西文化之精華。使之具備明顯的文化傳播功能。今日之中國,對於外來文化吸收之不暇,遑論拒絕。足見西洋文化之輸入,乃爲補救中國文化之不足。人類發明宗教,我想無非是出於三大原因,一是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如果沒有信仰,對於自己的死亡,親人的離去,這種永遠灰飛煙滅的恐懼,將伴隨你一生。二是人心懷有根深蒂固的慾望和暴力衝動,這是人的原始獸性,如果沒有信仰,社會如何更和諧?三是世俗生活中,難免有各種苦,飛來橫禍,生老病死,慾望得不到滿足,宗教則是一種心靈的寄託。信仰自由也已經寫入了共和國的憲法,我們對教會大學不需要打擊。”

張作霖這時站起來嘿嘿一笑,誇讚說:“大總統說得有道理。俺原以爲大總統是武人出身,沒什麼文化,沒想到大總統如此博學多識。”

李經述說:“我只是年少時看了很多書而已。中國的文化和宗教,我想應該多元化、包容爲佳。在印尼殖民地,還有很多伊斯蘭的教徒。我們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宗教自由和多元文化應該是國策。”

爲了應對接下來的世界大戰,在1907年國慶節來臨之前,李經述還對國內的體制進行了改革。梁啓超建議將第二共和國更名爲中華帝國,在憲法中明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政策,他宣稱“帝國是對領土非常遼闊,統治或支配民族衆多,擁有極大的國際影響力的強大國家的通稱。如羅馬帝國、大英帝國等。不一定是實行君主制而擁有殖民地或恣意向外擴張的國家。中國現在橫跨歐亞大陸,擁有近160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已經具備了稱帝國的實力。”

在國會討論時,有一部分人反對,大多數人贊同梁啓超這一建議,李經述也表示贊同,投票在國會以627票高票通過,超過三分之二的議員投贊成票。另外,憲法規定總統是帝國的元首,同時是帝國海陸空總司令。在緊急情況下,總統有權解散國民議會。總統提名內閣總理,內閣總理在一個月內組織責任內閣。在經濟上,實行自由市場,出臺反壟斷法,保障自由競爭。在文化上,實行包容、開放的多元文化,吸收人類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取消一切文化審查機構。內閣總理盛宣懷還對政府機構進行了大部制改革,取消與合併了很多部委,精兵簡政,簡政放權,比如把教育部和科技部、文化部合併,成爲教科文化部,新成立了知識產權部。

李經述的目標,是在發生的世界大戰時,中華帝國擁有陸軍150萬人,包括一個坦克軍團,擁有坦克100輛,海軍戰艦噸位27萬噸,各類先進潛艇100餘艘,空軍擁有飛機二十架,實力稱霸亞洲,綜合實力和大英帝國、德意志帝國相差無幾,這樣,中國纔有機會從英國手裡奪下新加坡、馬拉西亞、還有印度等,吞併澳大利亞,中華帝國纔會名副其實!

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章 光緒選妃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3章 百科全書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7章 特大旱災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8章 坑日本人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
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62章 梁啓超遇刺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5章 妹妹的婚事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5章 李鴻章的苦衷第229章 從卑微到偉大第187章 斯大林奪權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章 光緒選妃第18章 中日大戰(中)第181章 莫斯科起義第148章 臥底張作霖第257章 放開輿論監督第104章 反清又如何?第27章 醇親王病逝第33章 海上霸權第150章 戰爭動員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3章 百科全書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205章 德國的陰謀第41章 首富的末日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71章 中國的拿破崙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42章 張之洞的抉擇第27章 慈禧的權欲第101章 消滅日本海軍(1)第26章 權力與女人(3)第166章 出兵南洋第136章 新政改革第35章 暗殺計劃(1)第28章 特斯拉交流電第4章 洞房花燭夜第193章 世界經濟危機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102章 消滅日本海軍(2)第115章 恭親王的遺言第143章 遠征古巴第32章 李鴻章復出第124章 聯邦共和國第219章 推銷坦克第24章 權力與女人(1)第142章 開始訓政第43章 朝鮮甲申政變第266章 花花公子第38章 報館被打砸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14章 搞掉翁同龢(下)第199章 攻下錫金第246章 墮落的歐洲第232章 大中華的野心第38章 獵熊行動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29章 君主立憲第144章 西班牙投降第218章 希特勒的戰爭(2)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7章 特大旱災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20章 直隸提督第155章 金融戰爭第250章 楊翠喜妓案(2)第25章 南方有佳人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261章 袁克文案(1)第57章 辦北洋大學堂第119章 滿漢之爭第167章 中英結盟第8章 坑日本人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06章 當山東巡撫第157章 殘暴的沙皇第12章 最牛軍火商第10章 奪取菲律賓(1)第254章 魯迅的“三把火”第24章 胡雪巖的生意經第158章 殲滅俄軍第189章 打擊斯大林第17章 中日大戰(上)第46章 北洋武備學堂第23章 美人摘花第13章 回國走仕途第178章 中華帝國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90章 奪取敖德薩第240章 最後的海戰(1)第1章 李鴻章的兒子第267章 國強民富第110章 招安大刀會第3章 傳統的婚俗第156章 流血星期日第39章 與日本開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