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

周辰宇唯一的條件有秀才功名,配一戶平常人家不在話下,可是要跟像郝知府這樣官宦之家對比着實不能看,更何況家裡窮的叮噹響,連平常人家也不一定能看得起,手不能提,活不能幹,靠什麼養活?也養不起舞文弄墨的開銷,所以像周辰宇這樣的人,大多會去私塾教蒙學,要麼給商家及一些大戶人家中做賬房。

可是現在一下子成了知府大人的快婿,對郝知府來說不得不要做決斷了,爲了臉面,也爲了名聲就把景花小姐關了起來。對於熱戀中的男女來說,這比死都難受。每日裡不管是颳風下雨,周辰宇都要去郝家後院隔着高高的圍牆,在牆外看上一眼景花小姐閨房的窗戶,而景花小姐透過窗戶也能看到周公子。幾天後雙方就形成默契,什麼時辰會來“相會”,用書信傳遞着彼此的思念,當某一日景花小姐說像是懷上了孩子後,周公子最也坐不住了,約定三日後私奔,去往距離此地不遠的新開平安鎮,只有去那裡纔能有住所,有工作。就像是在黑夜中的一顆螢火,照亮着這對年輕人的心房... ...。

接下去再來說說自從神木兵犯後,王秋生帶着大兒邱仁、小兒邱禮總算是渡過了最艱難時期,也是用芸娘換來的這袋米生存了下來,在族人的幫助下,去往太原參加來年的鄉試,把二個孩子讓族人照顧着,目前雖然已經到了鄉試之年,卻還有大半年的時光可在太原城複習考試,爭取下半年的秋闈摘桂,只因盤纏不夠,只能寄宿在城內白雲觀中,還好目前距離鄉試還有很長一段時日,如果是臨到了考期,這白雲觀中全住滿了缺銀少錢的考生,就算是這樣,王秋生所帶的銀錢也不夠能涯到考試後,不過在這白雲觀中,能有賺錢的工作,就是給觀中抄寫經書,獲得微薄的報酬,這樣就解決了吃住的問題。

要說古代書生的“進京趕考”,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浪漫豔遇”充斥趕考途中。比如唐朝考生柳毅,進京趕考途中巧遇落難的龍女,將龍女搭救回家,最後與龍女成功牽手。又如明朝考生張君瑞,進京趕考途中邂逅宰相之女崔鶯鶯,一見鍾情,二情相悅,然而鶯鶯母親阻止兩人在一起。張君瑞幫鶯鶯擊退外敵,又考中狀元,終成就美好姻緣。還有明朝浙江考生寧採臣,趕考途中與美麗多情的聶小倩演繹了一場驚險而刺激的愛情大戲……。

然而,上述故事分別出自唐朝小說《柳毅傳》、明朝小說《西廂記》、清朝小說《聊齋志異》,小說而已,都不是真實的。真實版的“進京趕考”,遠遠沒有這麼浪漫和風流。由於古代交通落後,邊遠地區的考生趕往京城少則三月,多則半年,這麼長時間的曉行夜宿,跋山涉水,其路途之艱辛可想而知。總結起來,“進京趕考”的考生至少有三怕。

一怕盤纏耗盡,愁吃愁喝愁住。要知道,從邊遠地區到京城,數千里路程,六七個月的時間,正常的吃、喝、住、交通費與文具購買費已經不菲,還要加上上街玩樂,請朋友吃飯,辦詩會,偶爾進娛樂場所,以及意外生病的花費等,一不小心就會超支,多次超支就會被“淹蹇”在某個地方。

王秋生這一次是去太原鄉試,如果考中來年還要進京會試,又要長途跋涉千里,趕考需要足夠的錢!然而這世上有多少讀書人的家庭是不差錢的呢?能做到盤纏多多益善的家庭有幾個?儘管明朝時期會給邊遠地區的舉子們發20兩左右的路費,但20兩顯然不夠,還是需要自己出大頭。古代戲曲中之所以有許多“公子落難,小姐多情,贈與盤纏,進京趕考”的情節,反映的正是進京趕考途中難以解決的盤纏問題。一方面是因家貧,盤纏不夠,另一方面是因書生們不知節省,花費過度,導致進退兩難,有的客死它鄉。

二怕交通意外,到達不了考場,此時的交通無非爲二種方式,要麼走水路,要麼走陸路。陸路上騎馬、騎驢的安全隱患在於摔傷、骨折。考生們長途趕考,數千裡之遙,一介書生,皮肉嬌嫩,又非善騎者,騎馬着實是一種折磨。若不慎從馬背上摔下來,骨折就難免了。

對於走水路的考生來說,最怕的是遭遇大風。因爲古代船隻抗風浪能力差,一遇大風浪便如飄飛的樹葉,傾覆者常常有之。比如湖南的舉子們上京應考,便繞不開八百里洞庭湖,洞庭湖往往從4月開始漲水,到七八月份最高,風浪也隨水勢越來越大,成爲躲不開的殺手。史書上記載,考生們途經洞庭湖是“屢遭覆溺”。後又有許多的故事在洞庭湖上遇到了各種神仙的話本,把書生趕考的經歷當成了故事。

三怕疾病纏身,臥牀不起誤科考,讀書人常年伏案苦讀,身體缺乏鍛鍊,在家有親人照顧,倒也無事。一出門經不住風吹雨淋,氣候稍變,便容易惹疾病纏身。這也是在家千日好,出門一日難的寫照。

還有一些其他麻煩,比如遭遇偷竊、打劫、詐騙等類情況,無須一一贅述。總之,進京趕考是件苦差事,不可能像小說所寫的那樣風情浪漫。當然,不排除有一些富家子弟車馬護送進京,一路僕從開道,每過一城則下榻星級酒店,甚至於尋花問柳,四處留情。浪漫是浪漫了,卻算不得真正的書生,這種人也相當少。

而王秋生從神木趕往太原已經是耗費了所有,就爲了能鄉試中博出一個舉子出來,正所謂趕考改變命運,西北苦寒啊。

臨近鄉試太原城內趕考的書生越來越多,頓時人聲鼎沸起來,好在王秋生早到了大半年,雖然住在道觀中,好歹還在城內,要不然現在連個住處也找不到,必定流落街頭。

西北考區錄取人數朝廷有名額的,就因爲早年有南北之爭,前面章回中說過當年的南北考生爲何區分開來,各地的鄉試也一樣,做了劃分,而會試一定得去京城,不管是在雲南,還是在四川,只能進京才行,加上邊遠地方本來考生就少,能在當地考出個秀才、舉子出來,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像王秋生這樣的考生,在神木這樣的邊城中就是有學問的人,可是來到了布政使所在地太原,就不經看了,這一屆考生總有一萬五千多人,而名額卻是一百零七人,可謂是競爭慘烈,這將意味着絕大多數人名落孫山,只剩下太原城內的唱經樓佇立在衆人的熱切眼神裡,見證了學子寒窗苦讀、魚躍龍門的時刻。要知道從秀才成爲舉人後就上了另一個臺階,真正成爲了統治階層一員,在邊關這些地方,舉人可以直接爲官。

哪怕不爲官,在本地也可成爲一方豪主,各種投獻紛至沓來,《范進中舉》就是最好的寫照。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范進原先是一個窮書生,遭到了街坊四鄰以及自己老丈人胡屠戶的譏笑嘲諷。爲了考取功名不惜讓自己的妻子母親餓着肚子,終於,在范進的努力下考到了舉人,讓大家刮目相看,但是因爲不相信這個令人興奮得消息。范進竟然神經錯亂瘋了起來,最終被胡屠戶一巴掌打醒,恢復正常。後來大家包括自己的老丈人對范進的態度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譏笑嘲諷到奉承恭維。

所以能成爲一個舉人對讀書人來說是多麼地不容易,更何況山西本就是學風鼎盛,各地書院遍佈,雖然跟江南沒法比,可是當各地書生彙集時,人數相當可觀。王秋生想要從萬人中脫穎而出談何容易。

當考試後的第十天,發榜揭曉,發榜的前一天,在唱經樓樓上由書吏宣唱第幾名某某、某府、某縣、某生等。隔日黃榜出來時,就是人山人海,可惜的是王秋生未中,下一次鄉試又要三年後,失落的心情難於表達,不得不向生活低頭,家中還有二個小兒等着養活,這一次趕考已經欠下族人銀兩,帶着不多的行裝回轉神木,這就是現實。回神木途經葭州時,碰到了從神木來的一位街坊鄰居張老漢一家,說是要去平安鎮尋事做,討生活,王秋生一聽去平安鎮有事做,還房有地,有這樣的好事也就萌生了新的想法,科舉落榜心情失落,就跟着張老漢一家先去看看平安鎮,碰碰運氣,能不能找個事做,再去神木接兩個小兒也不遲,就這樣來到了平安鎮。

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
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三十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上)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十二章 最幸運的狀元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第一百十五章 千瘡百孔(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三章 瓦刺來襲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零六章 勝芳城瘟疫(三)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一百九十章 一路西北(十)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九十一章 平安伯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