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爲家族而活

想到這裡,章子俊一聲唉呀不好,自己不就是來巡按麼?身旁不就是有御史盯着麼?果然,只聽有人喊道:“敬一,快快下來,胡公子有事商量。”

這是三人組說好的,對外在稱呼上不喊官名,大家直呼表字或姓即可,也是爲了行事方便。

顯然胡靖首先按奈不住,已經換上御史官服,帶着周、楊兩人打開大門走了出去,章子俊跟陶魯一行只能隨後,有幾位膽大的住客米商也跟着章子俊、陶魯一行想看熱鬧跟了出來。

招輝橋上站着王家一行人,王小姐頭戴面紗,邊上是幾位叔伯,身前後一圈家丁護着,因爲站得高,看得遠,就看到了一位朝廷官員順街而來,左右只是帶着二人,這一行三人遠處身後又有許多百姓商賈模樣的人跟着。

對面的姚家也發現了身着官服的胡靖一行,一人正在跟對陣着的姚家管事說着什麼,隨即雙方一個信號,圍在中間打鬥的兩對人,各自散開。衆人全部拿眼盯着這位不速之客。

古人對官府還是很敬畏的,哪怕你是江湖人還是出家人,受宗法制影響極爲深遠的古人,對於光宗耀祖總是極爲癡迷,而光宗耀祖的一個代表,便是做官。只要做了官,那地位自然是要高人一等的,這一點在古代可謂體現的淋漓盡致。在古代那種泛血緣關係下,官員乃是“父母官”,這極爲講究孝道的古代,可見其地位高低。而即使是官員中最低級的縣官,百姓們見了也是要尊稱一聲縣太爺、縣老爺。更何況來者正是身着青袍的大官,說不定就是縣太爺級別,而有人眼尖來者不像是縣太爺一級,甚至更高級別。

對於這些從着冠看身份,古人可謂是爐火純青了,因爲要是沒這點眼力界,早就死的差不多了,除非是深山裡的娃子,足不出戶的鄉下農婦,何況現在這批打鬥中的“江湖人士”,全是見多識廣,跑過三關六碼頭的,連這點眼力界也沒有的話,那就別出來混了。

明朝按顏色大致區分:一品至四品,緋袍(紅色);五品至七品,青袍;八品九品,綠袍。除去顯目的色調外,還有胸前的補子,朝廷對官吏常服作了規定,凡文武官員,不論級別,都必須在袍服的胸前和後背綴一方補子,文官用飛禽,武官用走獸,以示區別。文官一品仙鶴,二品錦雞,三品孔雀,四品雲雁,五品白鷳,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練鵲;風憲官(即御史官)獬廌。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獅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羆,六品獬豸,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顯然來者是文官,身着青袍,而補子卻是少見的獬豸。這個獬豸圖案很少人認得,一般老百姓對衙門中的官員認識最多的七品鸂鶒,八品黃鸝,九品鵪鶉,雜職練鵲。在這些補子上全是一隻鳥,只是姿態不同,可是來者卻是一隻麒麟狀的獬豸,因爲用的紅色較多,很是顯目耀眼。

在官服補子上繡“獬豸”是取材於傳說。在古代傳說中,“獬豸”是龍子之一,是能分辨曲直的瑞獸,有說“似山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說文解字》),有說“神羊,能別曲直”(《漢書·輿服志》)。但都認爲“獬豸”是能“治獄”、“罪疑者”、“別曲直”的神獸。上古皋陶被虞舜任命爲法官時,遇疑難案件無法分別是非曲直,即叫“獬豸”來幫助裁決(《論衡·顯應篇》),因爲它“性忠,見人鬥則不觸直者,聞人論則咋不正者”(《異物志》),“性知有罪,有罪觸,無罪則不觸”。

古人相信“獬豸”能公平判罪斷案,從先秦到明清時代,“獬豸”的形象也就成了公平判斷的象徵,也一直被當作執法監察官員公平正直的象徵。而明代的言官也確實聲明顯赫,在政治舞臺上真正扮演了“獬豸”的角色,在諸多重大問題上,冒死上諫,秉直彈劾。表明了御史等官員作爲執法監察官的性質,御史在古代也被稱爲“豸吏”。

雙方正在打鬥,早就殺紅了眼,有幾位“江湖人士”中刀的倒在一邊,突然間冒出這樣一位大官出來,不管你在江湖上是什麼人,不管你在街坊中是什麼大戶都不想要招惹,因爲此地最高級別的官府只是一隻海馬,所以說姚、王兩家雙方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果來者不是針對自己,就設法拉攏。

自有姚家帶頭管事首先迎了上去,對着胡靖三人行了跪拜之禮,這叫做上門不打笑臉人,用此等大禮,先討個好再說。果然怒氣衝衝的胡靖也不好難爲了,說道:“各位請起,本官要問話。”

這一邊站在橋上的王家,卻是二話不說,隨着王小姐轉身回去了。王家的離開,這一場原本約好的打鬥也就隨即四散。章子俊跟陶魯兩人相視一眼,望着王家離去的方向陶魯說道:“看來王家還是識大體的,不說話、不解釋就是一種姿態。”

而胡靖正被姚家一幫人給圍住,聽取事態的起因,姚家指責王家用藥把姚家的幾口水井投毒,目前姚府中已有多人臥牀不起,在外運糧的護糧的商隊中人,全部病到了,有幾人目前生死攸關,去跟王家討要說法,王家還不認賬。這纔有了這次械鬥。

最後姚家的姚雍急急趕來,請胡靖移駕姚府下榻,這麼大的官怎麼能住在客棧呢,非要去姚府按排接風洗塵宴,對着姚府的熱情胡靖也是無奈了,既然自己身份突顯,也就沒必要藏着了,回頭望向章子俊跟陶魯一邊,此時章子俊附耳着陶魯道:“陶大人自隨姚大人去,本官還要在客棧隱藏身份… … ”意思是說,我們分成兩組,事情沒有弄清楚前要中立,如果我們一行先去了姚家,對王家是不是很不公平,這兩家全是上有大佬撐着,得罪不起啊,在這個饑荒之年,弄不好鬧出一場官場大地震出來,不管是哪一方,所牽涉到的官員衆多,風險太高,我到是沒什麼,可陶大人年事已高,萬一鬧出三長二短出來,晚節不保啊,身後事保不住啊。

陶魯當然很是明白,人老成精了,幾十年的官可不是白當的,早就想到了這一層,細聲回道:“敬一啊,老夫什麼地方也不去,就住在客棧裡面,姚家就讓胡大人去吧,這樣公平。”

章子俊一聽內心大罵,老狐狸啊,想萬事不沾,不惹麻煩,可想想胡靖暴露了身份,自己跟陶魯在暗處還是有用處的,也不計較了,就讓陶大人身邊的老管家去跟御史胡靖傳話。

一夜無話,第二天章子俊隻身前往王家一探究竟,公上纓不放心要跟去,被章子俊勸住了,這種牽連到官場上的事,越少人知曉越好,免的節外生枝,讓公上纓跟雅琴在客棧等候,就這樣章子俊獨自一人,身穿一身湖綠色書生服,手中一把摺扇,直奔招輝橋而去。

很快就來到了王府大院門外,因爲很好認,周圍除了王府大院的高大磚瓦結構的大房外,餘下周邊全是小門小戶,柴門籬笆牆,這就是等級啊,只要一人朝中爲官,等級就比普通百姓不一樣了,連大門也可設三級臺階,身份的體顯在每一個方方面面。而一般人家,哪怕再有錢,弄個三級臺階試試,妥妥地僭越之罪。

章子俊也不磨嘰,擡手就啪大門上的獸首環,一會就見門縫中傳出一聲道:“大清早的何人在此。”

章子俊也不答話,又啪了兩下,這才見大門開了一條縫,從門縫裡伸出一個腦袋出來,藉着門廊口傳進來的光亮,看到眼前一人,書生打扮,神情淡然,手中拿着一個名貼道:“京城章子俊前來拜會你家家主,這是學生名貼,快快通報。”

那人一看,原來是一位書生,也就放下了提防,伸手拿着名貼道:“知曉了,不過現時還早,家主還沒起牀。”說完就把大門卟嗵給關上了。

這個門房有個性,也不容來人說明,就把人拒之門外了,要是官府的大門,守門的這樣對待是平常,可這是一般人家,不就是大門修的比常人大一些麼?隨即章子俊不是用手敲門獸環了,而是用腳直接踢了,咚咚咚三下。

再說那門房拿着名貼打算先放在門房,再等到午時把名帖給家主,嘴裡還嘟嚷着,這種名貼天天不知道要收多少,不是來打秋風的就是來認親的,只聽到身後傳來踢門聲。火氣就上來了,回身又開了條門縫伸頭對着門外大喊道:“小子,別不知好歹,跟你說了下午再來。”

章子俊可不想把時間浪費在門房處,上前一腳就頂住了大門,就把門房的頭給夾住了,那門房一時吃痛,哇哇亂叫起來,章子俊用手拍了拍門房的臉道:“跟你說了,帶上學生的名貼,快去給你家家主,要是誤事看你家主怎麼處罰你。”說完腳一鬆,那夾緊的門才鬆開。此時聽到門內有人在呼喊,顯然是引起了另外傭人的主意,看那門房一邊用手摸着脖子,一邊往裡跑去。

而章子俊背轉着身,等待王家派人出來,因爲名貼上寫的是都察院的名貼,也就是說此時門外來人正是都察院副都御史章子俊。

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
第三十四章 鄉試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八十四章 一路西北(四)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五十四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二)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一百二十章 千瘡百孔(七)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二十八章 榜下捉婿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三十二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下)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六十九章 笑死人的筵講(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