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

章子俊的烏鴉嘴已經弄的滿朝皆知,想想以前換太子,說是泰山地動,再想想李孜省那個午門外的高臺,結果真的雷劈,如今說是邊關整個榆林要成爲第二個荊襄。

如果延綏地區真是這樣的話,外虜加上內賊,足以撼動大明根基。

原本在章子俊的記憶中,窯洞、腰鼓、剪紙、信天游、黃土高原......如今卻是滿目黃土,加上連年的戰亂、惡劣的環境、貧瘠的土壤,積沙及城,四望黃沙,乾旱貧瘠。

榆林西部與甘肅、寧夏連接,南部則是黃土高原的腹地,溝壑縱橫,樑峁起伏如麥穗。榆林中部,橫亙萬里長城,大致分隔了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

要把榆林的十數萬軍民能自給自足,依靠朝廷的糧餉顯然是不夠的,所以章子俊開始了自救,提出了“閒時爲農,戰時爲兵,多種草木,多種糧,多生孩子,多養羊的口號。”

當章子俊得知在神木堡附近發現有大量的煤,有些直接露在地表上時,一拍腦門道:“哎呀呀,到是忘了,此地還有豐富的礦產可以開挖,特別是那個叫什麼來着,想了許久纔回過味來,長慶油田啊,據說就在慶陽縣有個叫長慶橋的地方,不是有地底下冒出黑黑的東西嗎?”

想到這裡,就調集了一隊軍士,前往慶陽而去,可是此時卻無人知道有地方冒“黑黑的泥水”的地方在哪裡,因爲根本就沒有長慶橋這個地方。

章子俊也不急,派人慢慢尋找,在延綏地區朝廷已經在開採煤了,還有鐵礦,石灰石,而且此地的煤品質很好,既然有朝廷在此地開礦,想必也有窯爐,當章子俊瞭解了眼前的窯爐時,直接搖頭,都是一些土製小窯爐,每天出產的生鐵料也就幾百斤,因爲鐵礦石的品相不是很好,都是一些磷鐵礦、褐鐵礦和赤鐵礦三種,平均含鐵量爲30%,煉出來的鐵在章子俊眼中全是鐵渣子。

目前皇上把魚河堡爲平安鎮,當章子俊來到平安鎮後,才知道只是一個屯堡,明正統二年,巡撫郭傅置魚河寨於九股水。成化十一年,餘子俊置今城,撤魚兒河軍守之。明代有“黑土圪墶”等名稱,是宋明以來北方重要的堡寨,依託榆林衛,作爲邊防、屯兵之所。

堡內屯兵七百餘,有副將魏安德把守,實兵三百,餘下是屯兵家屬。從地理形來看,魚河堡西側爲榆溪河與無定河的交匯處,東據白虎山,其城歲設在平川,但也是易守難攻。

魚河堡北可援榆林,南可障綏米,扼榆林、綏德之交通咽喉,有明一代便成爲了蒙古與明王朝的必爭之地。

章子俊這一下苦逼了,皇上又是恢復平安伯,又是把此地改名爲平安鎮,又是從內庫撥給自己一萬兩銀,實是讓我來守邊,實在是“用心良苦”,封一個“平安伯”守住榆林,真是好買賣。

這就是帝王心術,別看朱見深一付你好我好大家好,可是對待守邊及內部平亂上還是很拼命的,尤其是西南一帶叛亂不斷,征討廣西瑤族的叛亂,狠下死手,最後涉及到百萬人生機的叛亂平復了下來。 接着荊襄之地的毛裡孩叛亂,也是一樣。還讓汪直幾乎剿滅了當時的女真族部落。

而此時的章子俊面對這樣的一個局面,已經無話可說了,知道西北苦寒,卻不知道此地是這樣的光景,首先得把住家營造好,這一次從廬州搬家前來,已不是隻有十幾口,而是二百多人,需要大半年才能到達,全部家人及跟隨的佃戶,傭人這些家眷的親戚,在廬州的鍊鐵作坊幾位師傅、各種“機器”傢什等,還有營造玻璃的幾戶人家才能到齊。

在這些“家人”還沒有來之前,就得把平安府建起來,皇上的一萬銀兩就是建府用的。

首先就是圈地,既然已經把魚河堡改成了平安鎮,那麼整個三岔河谷範圍全不是平安伯的私人領地,包括當前駐守在此地堡內屯兵七百餘人,而副將魏安德也成了平安伯的家將。

好在這裡是無定河及榆溪河的交匯處,上萬年來兩河夾帶着大量黃土而下,把無定河下游兩岸沖積成了一片平地,現有魚河堡城“周圍凡三裡三百步,樓鋪一十五座。馬、騾250匹。爲了更好地提高魚河堡的防禦能力,章子俊決定將魚河堡城牆加高至三丈,擴建成一個磚砌牌牆垛口。有此要塞擋住,下游的平安府邸才能安全,首先就是要把七百多人的生活安排妥當,把這些會手藝活的人做調查,有打鐵的、做豆腐的、會木匠手藝的,會算賬的,會認字的統統招募成爲平安伯的長工,古代社會就是這樣,這些平時吃了上頓沒下頓的軍戶,聽說往後成了平安伯的佃戶了,個個興高采烈起來,等於是有了依靠,也就不會餓肚子了,隨即章子俊的“三板斧”也就實施了。

一是建磚瓦作坊,在無定河邊上選一個黃土樑挖窯洞,這個窯洞可不是住人,而是燒磚用,所以在一個黃土樑上開了許多窯口,裡面相通,在窯洞上面還打了許多的小洞,這是在燒磚瓦時加煤的入口,要在這些窯洞裡面全部放上黃泥磚坯後,就把窯口封死,用煤燒出來的磚塊硬度很高,在無定河邊上修造了一架大水車,用於攪拌泥土製成磚坯。接下去磚的需求量很大,不得不花精力去打造一個制磚燒磚的“工廠”。

七百多人,不分男女老少,全部要爲平安伯出工出力,後然聽說這些磚是爲了修建屯堡內的住房後,就什麼也不用再說了,都自願自覺地參於進來了。

這裡的住房以窯洞爲主,選一個土樑挖個洞就是家了,而章子俊是把窯洞面用磚砌成,保證每家每戶都有一間,高一丈,寬一丈,深二丈,最也不用彎腰進門了,也不用挖地窩子了,有了主心骨了,幹活就有了方向,以前七百多人是一盤散沙,各管各地盤算着小心思,因爲章子俊就是東家,不服從東家的指派就會被驅逐,在這樣一個苦寒之地,一家一戶是很難生存的。

二是種糧食,兩河邊上的土地還算好,缺少的就是灌溉工具,現在這裡的所有田地都成了平安伯府了,章子俊就讓木匠製作提水水車,大力種植土豆,玉米,番薯,加上現有的粟米,高粱,小麥這些作物,確保堡內的人吃飯問題。

三是建造伯爵府及修路,章子俊也不講究什麼富麗堂皇,實用就行,選址就在五百年後的魚河茆鎮的位置,在這裡茆溝水流經無定河,依水而建,地方夠大,本想入鄉隨俗建窯洞的,可是還是修築磚瓦房實在,在這裡就別講究排場了,修什麼花園之類,造幾排平房,能住下一家人,圍合一起,外圍砌一堵高牆就算是伯爵府了。

自從魚河堡設立平安鎮後,朝廷新任的地方官也就到任了,來了一個知事,一個照磨,知事是處理地方各種事物的,而照磨是監查百官的,很明顯這是朝廷安插進來管理地方事務的,有監督平安伯的意圖,雖然這二個官職都是正九品,職位不高,卻讓章子俊很不舒服,朝廷對誰都不放心,目前在這裡又沒有人口,除了魚河堡內的這些軍戶外,滿目荒涼,方圓沒什麼人家村落,可是讓章子俊想不到的是,短短不到一年內,這裡將成爲一個繁茂的集鎮。

地方官員到任“平安鎮”,首先拜會眼前這位平安伯,又是延綏巡撫,朝廷對這個任命有點奇怪,一個伯爺還是巡撫,在整個官制上來說不倫不類。章子俊這個平安伯就是一個最末等的縣伯,從朱見深把章子俊放到魚河堡起就很明白了,縣伯的爵位所對應的職位就是奉國將軍,屬三品。可是延綏巡撫卻是從二品,妥妥的朝廷大員。

知事邱駿,山西運城人氏,天順二年考取秀才,後進入監學,五年後被派往無水縣任典史,這一次任平安鎮知事,在官階上升了一級,一個縣的典史爲從九品,知事是正九品,知事爲出守列郡,稱爲權知某府或某州或某縣事,這位邱駿位出守縣事,所以爲正九品,如果是某府某州的話,就是從八品,所以同爲知事,地方不同級別也就會不同。

另一位是照磨姚尚喜,山東日照人士,成化四年監生,在商洛州衙任吏目從九品,這一次調任到“平安鎮”任照磨爲正九品,也算是升了一級,所以這二位到來後,看到的只是一個三裡的土堡,十幾間樓鋪後就傻眼了,二人不約而同來抱平安伯的大腿,只有平安伯才能調動手中可伶的資源,在土堡內就有許多從戰場上“繳獲”來的戰利品,還有許多的驢馬,手中又有朝廷撥付的銀子、糧食、布匹等物,不去抱這樣的大腿,難道去喝西北風不成,目前連個住所也沒有。

姚照磨討好地說道:“伯爺啊,這個伯爵府這樣營造差矣!所謂震東兌西,離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東北巽東南。”

章子俊一聽問道:“姚大人懂得堪輿之術?”

姚尚喜回道:“懂一點點,伯爵府的大門爲正南,因前面是無定河,所以財源不聚,跟河水一樣流走,所以要改成向東爲大門,正所謂”紫氣東來“也,南爲陽,可以開成幾排窗戶,這樣的話就會無礙。”

章子俊一聽很有道理,不要小瞧古人的風水學,自從穿越到了明朝後,章子俊的內心對玄學、風水這些還是信爲好,要不來自己怎麼會穿越到了五百年後呢?有些事情很玄妙,用科學去解釋未必能通。

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序章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
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下)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四十一章 奪門之變(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序章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八十六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上)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一章 傳說中的桃花運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二百十五章 丫鬟就是一種商品第二百四十一章 交戰(中)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一章 五百年後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二十五章 夜宿桃花岕第一百八十七章 一路西北(七)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二十九章 糊塗縣令糊塗案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八十二章 愉快地品嚐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三十七章 辦私塾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