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

古代是一個封閉的社會,不管是人口流動還是物資流動相當緩慢,原因是交通閉塞,官府又有戶籍制度,章子俊在平安鎮不管怎麼折騰也不會起多大的風浪,可是平安鎮目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沒有機器靠牲口作爲主要工具的年代,人口就是生產力,平安鎮上的工業園就是一個吞物資的巨口,煤、石英沙、粘土、石灰石、鐵礦石、木材不管什麼都要,這就刺激了許多商隊馬幫的發展,就像是螞蟻搬家,從外縣外府往平安鎮而來,連綿不絕,這些馬幫之間口口相傳,帶動更多的人員加入進來,特別是山西的商隊,有長途的也有短途的,長途運輸都是一些藥材、茶葉、布匹、香料等,而平安鎮往外運出的是農具、刀具、鐵鍋、各式瓦罐瓶裝罐頭、燒酒、玻璃製品、各種各樣的醃製肉食,這麼多的商隊往一個地方運輸,經沿途州府看來還當成是邊關吃緊,朝廷往榆林運送作戰物資。

要想滿足人的基本生存條件,首先就是穿衣吃飯,加上住房,住房目前基本解決了,哪怕是現階段沒有需求,也在不停地建造中,這種像是搭棚子一樣的住房,平時能當倉庫使用,主要存儲糧食及生產出來的各種商品,如果要住人,只要在人字樑處用黃泥坯分隔後,就成了住房,很是方便。目前最重要就是把道路硬化,雨天一身泥,颳風一身土這樣的條件在明朝人看來很正常,可章子俊很不習慣,水泥廠生產出來的水泥除了建房用外,餘下的全部硬化路面了。現在水泥的產量不高,只能慢慢地硬化路面,一天一小塊地在做,從伯爵府正門前開始往兩邊延伸,在古代鋪路要留出馬道,而馬道就是碾壓過的黃土路面,兩邊纔是來回的車道水泥路面,這是在平安鎮內,到鎮外一邊是三米寬的水泥硬化路面,一邊是二米寬的黃泥路面,水泥的產量不足的原因是現有製作規模很小,窯口也不大,燒製生料的原料有限,原料的缺少是因爲運輸跟不上,加上採礦有限,這個跟採煤一樣,做什麼都是用人工去挖、去背。最重要還是資金的缺乏,僱不起更多的人工。

這一年來最亮眼的還是幾個農莊的養殖業,不是規模大,而是把豬、羊、牛這些牲口生出的幼崽,再把這些幼崽讓各家農戶去飼養,到年底農莊回收過來,稱重後付出銀兩,這樣農戶們就能得到現銀,農莊把這些牲口宰殺後供應市場,餘下的進入食品加工廠醃製成各種罐頭,這種醃製肉食銷量很大,主要是因爲鹹,可當成替代鹽的調味品使用,不管做什麼菜,只要加幾片醃肉進去,就能吃到葷腥還能有鹹味。在明朝這樣一個吃鹽很難的社會中,成了食材的奢侈品。有人算過一筆帳,一斤鹽二百四十文,一個醃肉罐頭三百文,如果作爲調味的話一斤鹽一家五口人,吃一個月,那麼一個醃肉罐頭正好也能吃一個月,還能吃到肉,問題是用這種醃肉出來的鹹味,味道很正,很鮮香,而用鹽有點苦澀,這主要是因爲鹽湖中開採出來的鹽沒有經過提純,帶有許多的雜質及其他礦物質。

此時明朝最好的鹽在四川的大巴山中,產量不大,基本供應給皇族及一些大戶人家,其它地方的鹽都需要提純,包括海鹽全是煮出來的。可是官府採鹽沒有經過深加工,老百姓也就直接食用了,也沒有人在鹽上動腦筋是因爲提純後鹽會變少,作爲販鹽的商人更加不會去做,恨不得在鹽裡摻沙子來增加重量。

目前對章子俊來說有一個無底洞需要去填,鍊鐵廠產出的鐵,用於造槍炮,除了一隻爐窯用鐵礦鍊鐵外,另一隻小高爐把一些鐵器回收重煉,這些鐵器就是原本在榆林堡及魚河堡上的鐵炮,加上一些廢舊的兵器,但凡是鐵器全部重煉,有些是從廬州帶過來的,也有在宣府保衛戰中繳獲來的,還有一些是回收過來的廢鐵料,把朝廷分配過來的火槍及破舊的衣甲,這些材料經過重煉後可以製造 槍管和炮管所需,而用鐵礦石煉出來的鐵只能做鍋具、農具使用,因爲礦石純度不高,要去除裡面的雜質變成可用的“鋼”成本太高。

章子俊問王侃道:“目前能出多少槍管及炮管?”王侃回道:“一共煉了七爐,能製作出一千六百支槍管,剩下的製作出五門炮管,就沒有鐵了。”

那也沒辦法了,只能先把手中的材料先用上再說了,餘下再慢慢想辦法,軍隊上的裝備不能再等了,因爲明年將會有一場作戰。起因是居庸關、古北口地震,韃靼亦思馬因重新入居河套。逼的戶部尚書餘子俊造戰車,大同、宣府地多平曠,寇至車戰爲宜,大概萬人爲一軍,用車五百餘輛,每輛用步軍十人,行則縱以爲陣,止則橫以爲營,車間用鹿角榨塞其闕,乞敕工部運生熟銅鐵至邊,大同造一千,宣府五百。朱見深以爲此爲守邊長久之策,準其議。但後來試用即死數人,終歸於廢。韃靼乘勢佔領了河套大部地區,也威脅到了榆林地區,所以章子俊要把火槍火炮先造出來,到時來一個驚人之舉,把進入河套地區的韃靼幾個部落全部掃平,以往是韃靼進入中原搶人搶糧食,章子俊要反過來去搶韃靼的羊羣和馬匹,讓進攻大同的韃靼沒有後方,自然就會退兵。

反正現在京城亂的很,朝廷根本無暇顧及像榆林這樣的邊關地方了,自從調汪直南京御馬監,再貶爲南京奉御後,太監尚銘領東廠,專事勒索,被朱見深發覺,貶黜。可是僧繼曉由宦官樑芳引進,有寵,受賜美女、金寶無數,又建寺興工役,逼遷居民。朝中大臣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由刑部員外郎林俊請斬繼曉以謝天下,焉:“僧繼曉以妖言惑衆,竭有用之財,供無益之費,工役不息,人怨日興,當斬其以謝天下。縱繼曉爲惡者樑芳也,其引用邪佞,排斥忠良,數年之間,祖宗百餘年之府藏毀之將盡,比之汪直、尚銘有過之而無不及。今內至朝臣,外到市井百姓,皆痛心災心之死,莫不欲食芳與繼曉之肉,而最終不敢以此言進於上者,實惜官畏死之故,而我不忍畏罪不言,怕的是誤了祖宗大業。朱見深一看,什麼?這些大臣們又想讓自己不痛快了,當場就翻臉了,把林俊一夥被捕下獄。下林俊於錦衣衛獄拷訊。後軍都督府經歷張黻上疏論救說:今三邊未靖,四方災旱,軍民愁苦萬狀。凡心中懷憂者都怕皇上不能盡聞,爲臣不敢盡言。今林俊上言反而得罪,以言爲戒恐不是朝廷的福氣吧。朱見深又爲之怒,亦下之於獄,並且想斬殺二人。

反正現在朝中在雞飛狗跳,連南京也覆上言說:天地纔有一罈,祖宗只有一廟,而佛竟至千餘寺,一寺立而移民數百家,花內帑數十萬。人都知此事之非而不說,只有林俊說之;人都知林俊之是而不說,只有張黻說之。而今都置之於法,使人皆以爲言爲犯諱之事,假設再有奸邪誤國,皇上如何知道呢?

最後朱見深怕引起文官們的不滿,命將林、張各杖三十,摘林俊雲南姚州判官,張黻雲南師宗州知州。這一場風波一直要延續到明年才慢慢平息。韃靼就是趁着這個機會侵佔了河套大片地區。

而章子俊就是在憋着一股勁,等韃靼在河套養肥了,再下手,到時不管朝廷怎麼看,首先把能搶到的牲口,人員全部趕進榆林再說。

因爲明年秋後還有一件大事要發生,陝西、山西、河南發生大旱災。特別是陝西連年大旱,餓死之人滿路皆是,有人氣還未絕,已被人割食。餓死者不可數計,父棄其子,夫賣其妻,甚至有全家聚哭投河而死者。所以章子俊要出去搶,目標就是這些在河套的韃靼部落,今年就是關鍵的一年,多屯積糧食,其它地方就管不着了,依靠無定河首先保證榆林到綏德一線豐衣足食爲先。

所以章子俊很看重今年的糧食收成,既然這裡的土壤很適合土豆的生長,就大面積地種植,餘下纔是小麥及秫米、小米之類的,盡最大的能力囤積糧食,爲明年秋後從陝西、山西逃難過來的饑民做準備,平安鎮不是缺少人口嗎?這就是一個好機會啊,到時必定會有幾萬人口入駐此地作準備。做這樣事就交代給了顧麟,可是顧麟很是不解,難道伯爺有未卜先知的本事?章子俊說道:“顧大人不必生疑,我也是看天象看出來的,明年必定是一個大旱之災啊,其實看看無定河中的水也在減少,這旱災怕是已近在眼前了,所以說今年起就要抗旱了,多修造一些水車,儘量把農田能澆上水。

還有多建造棚屋,先可以堆放糧食,到時饑民來時也能作爲安家之所,這種棚屋盡力多造些,那可是上萬的人口,起碼也的建造二百多間棚屋,一排三十間,就沿着平安大道兩邊上,往榆林方向延伸,因爲平安大道距榆西河有大片的沿河農田需要人手去耕種,到時把這些饑民組織起來,就能自行地耕作,也不能光靠救濟,讓他們自己有產出才能度過饑荒。”

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
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八十八章 硬着頭皮做醫生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一百七十九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十)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幺蛾子(上)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一百三十四章 前路(下)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七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三)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四十六章 大明版水泥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二十章 改造生活質量(上)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七十二章 引起爭議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路西北(九)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一百十七章 千瘡百孔(四)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五十五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三)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一百零九章 勝芳城瘟疫(六)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二百三十八章 搶時間種糧食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