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

不管是燒製“水泥”還是玻璃及一些陶瓷用品,這些明朝人的工匠只需要瞭解了整個工藝流程和要求,很快就破解了其中的“奧秘”,比如在瓷器窯爐提高爐溫上,明朝工匠自有一套辦法,能讓窯爐溫度達到一千三百度,結合章子俊的高爐側室迴轉熱風后,使爐溫達到一千七百度左右,這就爲鍊鋼及燒製玻璃成爲了可能,這一切利用焦炭來提高爐溫起到了關鍵作用,焦炭早在宋元時期就已掌握了煉焦技術並使用焦炭了,此時的焦炭只是用來燒製瓷器及玻璃,是的,在明朝玻璃可不是沒有,就是數量稀少,從元朝就有利用焦炭提高爐溫製作玻璃,可是當初只是煉出了許多玻璃疙瘩,用這些玻璃塊做一些掛件、裝飾用的油燈底座,因爲透明度不是很高,沒有做成透光的平板玻璃。

“燋炭”一一詞最早出現在元人撰寫的《元代畫塑記》一書中,例如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畫大天源延聖寺佛像等所用物料中,有“水和炭九萬七幹七百六十三斤,燋炭七百斤”。明代,也稱焦炭爲“燋炭”。就在天順元年,英宗皇帝在一則額派物料的文告中,除列有“木炭、煤砟”等外,還列有“燋炭”,這說明燋炭已成爲朝廷向全國各地徵辦的物品。

爲了能提高爐溫,自有大明工匠在採煤區煉製焦炭出售,位於山東淄博市博山大街北頭,這裡自然資源非常豐富,尤以煤爲大宗,所產之煤“其臭者,煉爲礁以煮玻璃”。這裡“製造玻璃所用的原料和作爲燃料的焦炭,均爲附近山中所產。”從“元末明初”起,已成規模”。

目前明代的玻璃製品全是作爲裝飾之用,首飾爲最,原因就是燒製玻璃時,沒有添加“澄清劑” 這些玻璃只是呈半透明狀,還帶有各種雜質顏色,章子俊的辦法是用石膏來做“澄清劑”,石膏就是硫酸鈣,也是製作水泥中的添加物,另外還有明礬,又名芒硝,也稱爲硫酸鈉,當然古代沒有這種化學名稱,除了這些外還加了瑩石粉,妥妥地一個複合類“澄清劑” ,原因很是苦逼,玻璃要做的好透明度高,就要用到許多在這個時代沒有的添加劑,光澄清劑主要有白砒、氧化銻、硝酸鈉、硝酸銨、二氧化鈰等。這些從哪裡去弄,只能添加一些近似的原料,燒製出來的玻璃中比沒有添加澄清劑的好一點,透明度高一點,有時也會得到透明度很高的出來。

慢慢來,先做到有,對於這些要求需要時間去研究改進,只要制定出要求,相信明朝工匠的智慧。

對於古人的智慧,從不懷疑,所缺少的就是想像,可章子俊很明白這方面“想像”因爲“以前”見過。

目前在鍊鐵作坊中,姜鐵匠帶領着一個兒子,二個學徒正在“研究”章子俊畫的一張車架圖紙,是的,有了“水泥”路面,就要有配套的驢馬車,當前民間所使用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車馬。當然,所謂的車馬並不侷限於馬,還有牛、驢等動物的加入。在沒有機器的時代背景下,善於行走的動物成爲了明代人的代步工具及裝運貨物的工具。

在沒有穿越前,章子俊聽信網上傳言,主要講中華古文明全面落後於歐洲古文明,其中一個論據便是中國古代造不出四輪馬車。這一點在網上流毒很深,以至於那些異時空作者把主角送回古代後所做的事中必有一件:造出四輪馬車且受到古人廣泛歡迎。

說是古代沒有四輪馬車是因爲做不出轉向架,所以明朝沒有四輪馬車,其實不但有,還很“先進”,就是太過笨重,這種四輪馬車早在宋代就有,"大車有四輪和二輪之分,其四輪車可載五十石,由馬或騾牽引運行,或十二匹,或十匹,八匹馬騾不等" 因爲笨重,所以行駛速度慢,這種運輸工具的缺陷:"凡大車行程,遇河亦止,遇山亦止,遇曲徑小路亦止。四輪車對地形要求很高,在古代,馬的價格比牛貴得多,牛的力氣確實更大。但馬的用途卻比牛多,可以騎乘,馱貨,拉車更具靈活性。特別是速度比牛快,在運輸商品價值比較高的紡織品、藥材、茶葉等"輕貨"時,用馬車很有優勢。而牛車更爲普遍,用來運輸而體積大,對速度不那麼看重的糧食等貨物。

目前京城的馬價平均爲二十兩,而牛僅爲五到六兩。由"八匹到十二匹"馬或騾牽引的四輪車,運費有多麼昂貴可想而知,能負擔這種高昂運價的商人,一定是要爭分奪秒,比競爭對手早一日到達目的地,才能把手頭的商品賣出高價。

牛車載重高,但速度慢一般適合不講求效率的商業運輸,還有就是農民使用比較多,拉糧食作物或是裝運石料磚瓦等。

所以說相比兩輪馬車來說,四輪馬車不是沒有,而是用途不方便,影響明代四輪馬車的普及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幾個:

第一,這個地帶商貿是否發達,是否有大量價值高昂的商品需要運輸。像地廣人稀的山西陝西就不合適了。

第二,地形以平原爲主,道路情況好。而大明西南地區全是山區丘陵就沒指望了。

第三,不存在可替代的水路運輸,在江南水網發達,河道縱橫也就沒必要用了。

第四,馬匹獲取成本不能太高。就目前的馬價,想用也用不起。

最後只有商貿相對發達,地勢又平坦,又缺乏水運的華北平原,四輪馬車纔有用武之地。

不過作爲每一個地方上的短途運輸,只要道路條件好,四輪馬車大有發展前途。至於技術問題不是問題,明朝的四輪馬車不光有轉向裝置,還有避震裝置。

章子俊就是要把現有的車架,不管是四輪的還是兩輪的,全部要求輕量化,特別是在車軸部分加上“土製軸承”,所不同之處在於車輪轉動時車軸是不轉動的,而現在明朝的馬車爲了簡便,在民間大部分兩個車輪用車軸串在一起時,連同車軸一起轉動,這樣連接車架時直接在車架上有凹槽,車軸轉動時就在車架的凹槽中磨檫,如果不加油的話發出吱吱呀呀的磨檫聲,而這一切要求車架下面的木製大梁特別粗大,還要用很重的硬木,有錢的大戶人家,則採用兩頭穿車輪的裝置,車軸不動,輪子轉動這樣的方式,輪子跟車軸之間因沒有“軸承”,同樣阻力很大。

在這裡就要用明朝的專用詞來描寫整輛車的各種主要部件。

轅——車廂前架牲畜的木杆,另一端與軸相連接。轅亦被成爲輈,“馬車稱輈,牛車稱轅;單根稱輈,兩根雖裝在馬車上,亦多稱轅”,可曲可直。

衡——車轅前端的橫木,便於使拉車的牲畜始終在一個水平線上前行。

軛——駕車時正好卡在牲口脖子上的部件,雙軛裝在衡上,以衡與轅的交叉點爲中心,分別固定在左右兩段的中間。軛一般爲人字形,底部兩端向外捲曲,方便固定在馬頸處。

鑾——純粹的青銅裝飾,也稱鑾鈴。內部的銅丸會在馬車行進中發出響聲,《詩.大雅.韓奕》中就有“百兩彭彭,八鑾鏘鏘”( 百輛車隊鬧攘攘,串串鑾鈴響叮噹)的記載。

伏兔——由於軸和轅是十字交叉連接在一起,轅的一端置於軸的正中心,轅本身的厚度會使得軫和輿放在上面時很難固定,容易晃動。古人爲了讓車廂部分平穩地放置,於是在軸的兩側放置兩塊伏兔(厚度與軸直徑相當),墊出一個水平面。

軫——輿的底座和架子,由四根方木組成,有點類似現在的牀架。古人會用皮條等編織成網狀繃在軫上,彷彿繃牀,上面再放置墊子,褥子一類。不但舒適,還能緩震,減輕車載疾駛或磕碰時造成的顛簸。

軸——一根大圓木,負責承擔車載的重量,兩頭穿車輪。軸中間粗,兩頭細,在車輛行駛過程中,車輪轉動,車軸則不轉動,而是跟車體固定在一起。

輪——圓形,安在車軸上可以轉動使車行進。通常用火烤木料後輮成弧形拼接而成。

轂——車輪中心的圓木,呈紡錘型,中有圓孔,使軸可以穿過,表面有一圈榫眼,用來插輻條。爲了保持行車平穩,防止轉彎時車輛側翻,轂一般會做的很長,來提供足夠的支撐面,有時還會在外面套一個金屬套。

輻——也稱輻條,車輪中一根根的木條,可支撐輪圈。

軎——車軸兩頭的圓形金屬套,防止輪子在轉動時飛出。

轄——車軸兩頭垂直穿入軎的金屬條,防止軎脫落。

看看,古代的馬車構造,絕對能亮瞎雙眼,在這裡還沒有說到各種裝飾物件,光一輛馬車的基本構造,所用到的各種配件就會有幾十種,現在章子俊的圖紙上只是做了改進,利用鐵器來替代木製,想把車看上去更加輕盈,特別是車輪部分減少重量和阻力。

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序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序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
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十三章 各奔前程第七十九章 士大夫的氣節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五章 門達弄權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九十二章 統計伯府人丁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三十章 香消玉隕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六十八章 笑死人的筵講(中)第二百四十三章 爾林兔保衛戰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零七章 勝芳城瘟疫(四)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摟錢搞福利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二百三十四章 練軍備戰第二百十八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一)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序章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八十三章 京師饑荒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九十八章 築城爲了自保第九十六章 第二次罷職離任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六十八章 兩宮尊號之爭序章第一百五十五章 白馬寺夜話(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九十四章 魯王府的往事第二百二十三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六)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一百零二章 勝芳城械鬥(下)第十五章 詩會百態(三)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四十七章 定親酒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六十二章 事情鬧大了(上)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