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

章子俊帶着美女護衛公上纓、丫鬟雅琴坐船再一次南下,這一路上每到一地,自有當地官府派出一隊官兵護送,多則幾十人人,少則四五人,不日就來到了江陵,作爲六朝古都此時的南京缺少了點霸氣,卻更加繁華,船直接進入秦淮河,就近停靠在定淮門下,在碼頭上,僱了一輛馬車就進城了,首先就去找昔日好友曹衡,想當初曹衡在京時沒少來章府白吃白喝,這一次要好好找補回來,而李鈞比之曹衡跟章子俊來說,關係似乎要遠一些,所以第一站就找曹衡了。

定淮門去往大理寺有很長一段路,等於是橫穿了整個南京城,自從南京作爲了陪都後,這裡就成了一個樂園,街市上商鋪林立,人來人往,足足一個時辰纔到達大理寺,章子俊早就寫好了一張拜帖,讓公上纓遞給了守門差役。

在古代,拜帖起源於漢代,當時是用削平的木條上呈寫姓名、里居等,因而又稱爲“名刺”。造紙術發明以後,拜帖材料漸漸爲紙質所取代。

人們賀年送的“名帖”用紅紙書寫稱爲“紅單帖”,上面寫上姓名送給親朋好友,以示祝賀。派人送的,稱“正帖”。把拜年帖子放在木匣子裡送的,稱爲“拜匣”。被接收人家用紙袋以接帖,上面寫着“接福”。從而成爲民間過年的一大盛事。

像章子俊這樣突然登門造訪,就要先送拜貼爲敬也。這種拜貼的書寫方式就是表明身份,好讓主家明白,比如:爵位+職位+籍貫+姓名+字+敬語+拜 ,說白了,就是通報姓名。

可是章子俊這個拜帖有些不同,按理說應該是這樣寫的。“平安伯前侍講學士懷來衛章子俊敬一拜上。”共十八字,平安伯是表明身份爵位,前侍講學士是曾任最高官職,懷來衛是章子俊的“出身”地,後面就是姓名加上字號。

而此時章子俊遞上的拜帖卻是這樣寫的,“昔日好友懷來衛章子俊敬一拜上曹衡左少卿大人”,省掉了爵位加職位,原因是章子俊本不喜高調,沒有必要驚動南京府衙。

這可把二個門子衙役給看輕了,那衙役一手捋着下巴上黑密的鬍子,一手拿着拜帖看,這不是來找曹大人打秋風的麼?就僵在門口不動作,另一位也湊過來看,也是一樣的表情,像這種拜帖看多了,大理寺衙門裡面那麼多的大人,每天都能收到商人、員外、一些公子哥這樣的拜帖,最可氣的就是一些破落戶前來攀親的,大喊大叫着某某老爺是俺侄兒,某某老爺是俺親家公等等,所以那黑鬍鬚衙役站着沒動是在想,手裡的這張紙是扔了呢,還是遞進去。

公上纓從小在江湖上長大,當然看出緣由,又從腰間挖出一個銀豆子說道:“勞煩差役大哥通報。”

公上纓這樣做完全是下意識,人在江湖上不就是這樣行事的麼?可是在這位差役看來卻不是這樣認爲,看着階下一位年輕公子氣質不凡,穿着卻是很普通,粗布麻衣,一身湖綠秀才服,頭上白色綸巾,看着是一位讀書人,邊上還有一位美人丫鬟到是很養眼,穿着比邊上的這位公子哥好多了,一身的綢緞面,上身是暗紅色小袖衫,下面是白色百折孺裙,提着一個巾包,可面前遞帖的卻是一位看上去很天真的姑娘,長髮盤頭,頭插木簪,一身黑色江湖短打穿着,腳蹬厚底皁靴,束腰也是黑色,卻是紅色綢緞鑲邊,別有一番高貴,看上去很性感又幹練的感覺。

守門衙役就這樣看着面前的三人,在猜,猜想着這位公子哥是什麼身份,說是曹大人的好友,還是昔日好友,必定是一位落第書生,而曹大人高中後爲官,現在這位昔日的落第書生前來攀附曹大人了。不就是這樣嗎?所以就張口說道:“這位小哥,帖子自會送去,現在曹大人外出不在衙內,請回吧。”就想着一語推開了事。大凡前來拜訪的人,聽了這句話,多會轉身而去,可不想公上纓霍閃着大眼睛道:“二位衙役大哥,既然曹大人不在衙內,也就不用通報,就把銀豆子還回來吧。”

是啊,沒毛病,既然要拜訪的人不在,也就不用通報,拿着銀錢就沒道理啊,可是這些差役能把到手的銀子再拿出來嗎?肯定不會啦,先是一愣,隨後就翻臉了,唰唰地拔出了腰刀,作驅趕狀,卻不知公上纓也是一身功夫了得,看到對面拔刀,也就習慣性地把腰間的軟劍給解了出來,動作飛快地只見青光一閃,就把守門差役頭上的紅櫻給切了下來。

這一下可算是桶了馬蜂窩了,這二位差役一看此小妞會功夫,出劍就把頭上的櫻子給切掉了,着實嚇出一身冷汗,隨即一邊連滾帶爬,一邊推開大門跑了進去,一邊口中大喊大叫招呼門內其它守衛。

開玩笑,這是大理寺正衙,誰人大膽包天,想要造反不成,大門外,章子俊看到這一切連呼公上纓快快收起軟劍,一邊招呼公上纓下臺階來,邊上早就有百姓在圍觀了,剛纔這一幕着實驚險,不管在那個朝代,不缺吃瓜羣衆看熱鬧。

不一會大門洞開,從裡面涌出一班衙役,手裡拿着水火棍,可是到了門外一看圍着好多人,臺階下面有一位身穿秀才服的年輕人,一手拿着一把摺扇,一手拿着一支筆,正靠着一個美人丫鬟的背在書寫,不一會就寫好了,手拿着紙用口吹了吹,指着剛纔的那個黑鬍子衙役說道:“這位官差,這是學生的拜帖,麻煩通報一下。”

其它的衙役原本是想出來打刁民鬧事的,一看這架勢好像不對啊,紛紛止住了腳步看究竟,門口圍了好多看熱鬧的百姓,沒人鬧事啊,此時從門內走出一人,看樣子是一位管事的人物,衙役們自覺地退到兩邊,只見此人頭戴一頂氈帽,顯然就是這班衙役的頭,只聽氈帽衙役說道:“何人在此聚衆鬧事啊。”章子俊一邊搖着扇子,一邊回道:“這位差官大人,這是學生的拜貼,請麻煩通報一聲。”

自有邊上的衙役接過紙條一看,又遞給了氈帽衙役,那衙役接過拜貼一看,“昔日好友懷來衛章子俊敬一拜上曹衡左少卿大人”,這氈帽衙役又在深思了,過了好一會說道:“剛纔誰大喊大叫說是有人要打進衙門裡來啊。”

黑鬍子衙役連忙指着臺階下喊道:“就是他,他,她,是她。”最後指着公上纓,而公上纓此時正偎依章子俊身邊,一手挽着手說道:“相公,衙門裡面的人好凶哦,我們還是回去吧。”

看到這一切可把氈帽衙役給氣的說道:“你是說,是這小女子要打進衙門來?”這一問之下,黑鬍子衙役就開始支支吾吾說不清了,如果在這樣多的人面前說,這小女子要討回銀子,還被削了頭盔上的櫻子,自個的臉面算是丟大發了。

現在氈帽衙役算是看清了,肯定是黑鬍子衙役又在搗鬼,也就不想糾結此事,隨手把拜貼遞給邊上的一名差辦道:“去,給曹大人送去。”隨後揮揮手大喊道:“散了散了,大家散了。”說完轉身進門去了,那些手拿水火棍的衙役也跟着進入。

不一會兒,就看到曹衡不顧形象,風風火火地從裡面奔跑出來,手裡還拿着剛纔遞進去的拜帖,一邊跑一邊大喊道:“敬一賢弟,敬一賢弟啊,可把某想死了,哈哈哈… ...。”

這樣的瘋魔狀,把剛纔進門的那班衙役看驚了。從來沒見過左少卿大人這樣不顧形象,大理寺左少卿官軼正四品,掌駁正獄案及重囚復訊工作。相當於省級監察廳廳長。

曹衡真的是高興,幾年前在京時跟章子俊的關係比較好,雖不是同年,比章子俊早幾年出仕,可這樣的經歷過程卻是一起渡過的,不是同年勝似同年啊,再有就是兩人的私人關係也很近,現在章子俊是平安伯爵,還掛着都察院副都御史職,又是京官,比之在南京的官自漲一級。

都察院副都御史本就是正三品,加上又是伯爵,又是京官,就目前在整個南京來說屬於大佬級別了,這就是曹衡在京城的後臺啊,目前大理寺中,原本把曹衡看輕的人,全想着要巴結了,想不到曹少卿平時不顯山不露水,原來在京城是有後臺的,可是章子俊低調,不想用這些官職來唬人,總覺的這些官職在這樣一個社會中,是一個生存的特權,而不是跟明朝人那樣是爲了家族的延續興旺,光宗耀祖,要留下身後名等等,這就是一個穿越者跟古人的最大區別。

另一大區別就是對物質的佔有慾,古人對家產、田地、銀錢、絲綢、美女等都有極大地佔有慾望,有權有勢後,就大興土木營造超越規制的住宅,兼併土地,藏銀於地下,廣羅美女,這就是認知不同。可是在章子俊眼中,這些好像很不值錢,原因在於見識不同,反而是目前常見的各種原材料如糧食、鐵器、煤炭、木材、人力等很是看重,因爲有了這些原材料後,就能發展出自己認爲需要的東西。

對於一個人來說,最低的需求能吃飽飯,大多數人就在能不能吃飽飯的階段苦苦掙扎,所以糧食就是基礎,吃飽飯了就得穿暖,吃飽穿暖後就得娶妻生子,繁衍後代,這就是目前所有人的追求,真正能做學問搞研究的卻寥落星辰。章子俊空有五百年後的知識及眼界,想要發揮出來,卻無處發揮跟大多數人一樣,爲吃飽飯在努力,浪費了大好時光,這一次罷官後,頂着個平安伯的頭銜就想着回去經營自己的產業,爲後代留下點什麼,也爲這個大明留下點什麼。

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
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六十六章 多事之秋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九章 章子俊爲了生計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七十五章 眼界真的很重要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五十一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上)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三十六章 果然被捉婿.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濟寧州第七十八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下)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四十三章 英宗改元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二百三十六章 新建爾林兔鎮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一百五十四章 商輅致仕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百四十二章 交戰(下)第二百三十一章 神木王秋生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三十五章 這屆鄉試有人徇私第一百九十三章 衍聖公第一百十一章 歲數大了都喜歡做媒第二百二十一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四)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零五章 宣府之戰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八十六章 一路西北(六)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六十三章 事情鬧大了(下)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十七章 詩會百態(五)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五十九章 廣而告之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九十七章 明朝市井鄉村第二百零八章 建府平安鎮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一百四十四章 爭權(三)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六十七章 小日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京城幺蛾子(下)第二百二十四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七)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五章 兩敗俱傷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七十七章 觀念不同,理念就不同(上)第五十八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六)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一百零五章 勝芳城瘟疫(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