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

章子俊本想爲大明做點實事,把一些製造基礎提升一個檔次,隨着規模的擴大,水堆動力的建成,先有後軍都督府調集三千營兵駐防,後又有內官進駐,再有兵部觀政人員數百,加上工部的官員,弄的工坊中,吃閒飯,到處閒溜達,指手畫腳的人越來越多,超過了具體幹活的人數,而這些人一個個還不能說,全把自己當成了老大,背後不是皇上就是內閣或是那個勳戚。

章子俊上書要求內閣收回這些閒散人員,內閣不理,章子俊又上書皇上,皇上也不理,最後章子俊忍無可忍上書通政司,正大光明走程序,上了朝堂奏事。

“啓奏皇上,鍊鐵廠沒法建了,原因是因爲沉官閒職太多了,有些官員,爲了自己午休,規定鐵廠不得在中午開工,有些官員沒事瞎指揮,弄的營作人員不知聽誰的好,所以爲了減少朝廷損失,下官請辭,回翰林院修書。”

開玩笑,營造銀兩花了萬兩,鐵沒出一斤,這就請辭了,朝堂上人,全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作聲不得。

如果換成別人,決不會像章子俊這樣直接朝堂請辭的,都會採用偷偷調離或是拖時間混日子,手中的這個權力能多拿捏一會是一會,章子俊不自覺啊,營造一個鍊鐵廠,還是皇上跟內閣親自擬定的,手中的權力相當大,油水也相當豐富,可章子俊沒這個覺悟啊,根本就沒往這邊去想,因爲章子俊對官位看得比較輕,而朝堂上的人,拼命往上爬,大家看着章子俊平時笑嘻嘻地,都想要來橫插一腳,宮裡內務府的,內閣的,兵部的,工部的,連兵營都督府的也來了。

都御史吳陟道:“陛下,章大人有違皇恩,該治罪。”

章子俊轉身回道:“唉呀,這位大人,你有本事你來,下官讓賢。”

會昌候孫繼宗又急了,出列道:“啓稟皇上,章大人不能走,軍營還得要大炮。”

兵科給事中章鎰出列道:“陛下,章大人這是在要挾,藉口辭官逃避,應該下獄。”

只聽章子俊回道:“請問這位大人,下官有沒有奸你老母?”

兵科給事中章鎰一愣,立馬變臉道:“豈有此理,朝堂之上口吐惡言,非人哉。”

章子俊又問道:“下官有沒有奪你妻兒?”

給事中章鎰哼地一聲,章子俊接着說道:“即沒有奸你老母,又沒有奪你妻兒,你說說,下官跟你有什麼仇怨?”

給事中章鎰漲紅着臉,還是哼地一聲。

章子俊又說,“這位大人,你我既無怨仇爲何要下官下獄?下官今日下獄,你有什麼好處?對朝廷有什麼好處?對大明又有什麼好處?來,來來你說說,說出理由,說出道理下官自請下獄。”

給事中章鎰回道:“你有負皇恩,目無君上,遇事推諉,現又出言輕辱,爲振朝堂風紀,下官參你何錯之有,哼。”

章子俊轉身對坐上朱見深行禮道:“陛下,下官請辭有人要下官下獄,那現在下官不請辭了,要升官,是不是要被砍頭?請辭要下獄,要求升官要砍頭,敢問如何做才能不下獄也不砍頭?”

只聽見有人在竊竊偷笑,都御史吳陟尷尬地道:“章大人,不許胡鬧,這是朝堂。”

章子俊立馬來精神了道:“唉呀喂,這位大人還知道這是朝堂,下官還以爲是在刑部大堂呢?原來朝堂奏事也能定罪的,下官無知,看來這個工部左侍郎真不適合,還是辭了吧。”

這朝堂水深啊,各有各的黨派,其中又有複雜的人際關係穿雜在裡面,難怪內閣成員到目前全在閉目養神,而朱見深也不好下斷語。

目前,朝堂之上至少有萬事不管的勳戚一派,光內閣李賢一派,陳文一派,彭時一派,手下全有衆多官員跟隨,加上新進的萬貴妃一派,後宮分成好幾派,此時又有南北官員之分,各種錯中複雜的關係網,章子俊想,以後要是想在朝堂混,一定要有自己的關係網,要不然就像今天這樣,請辭也不會讓你太平,非得定個什麼罪。

朝堂上現在是鴉雀無聲,想聽這位少年皇上怎麼來應付這件事,而章子俊一點也不自覺,還站在下面喋喋不休道:“陛下,下官新上任爲官,真想爲皇上分憂啊,做出點爲大明有實際的事出來,可惜能力不夠啊,來自各方面的人都想要在鐵廠插一腳,這才讓下官想起了一句話,能做事的人到最後不是被貶就是被砍頭啊,比如於少保,這麼大的功勞,皇上應該爲于謙大人平反啊。”

此話一出,所有人全驚呆了,爲于謙大人平反算是挑明瞭,本來是在私底下悄悄地試探,想不到章子俊今日在朝堂上挑明瞭。

歷朝歷代的新天子登基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天下和平反冤假錯案,這樣可以團結一切團結的力量,彌合社會裂痕,樹立新皇帝英明偉大的形象。

這一點朱見深當然懂,當皇帝之後,也平反了不少冤假錯案。比如老爸朱祁鎮復辟後處理的一批的朱祁鈺即代宗手下一批官員,該平反的平反,該安置的安置;可是在處理名臣于謙時候皇帝犯了難。

按說給於謙平反,還人家一個公道是最迫切也最有意義的事情。但滿朝文武沒有人敢提出來,生怕會惹皇帝不開心。這是爲什麼呢?

首先於謙是英宗的大臣,在打敗瓦剌迎接英宗回國後,于謙不但沒有主張讓英宗復辟,而且還沒有阻止代宗朱祁鈺,以至於英宗回國被監禁起來,過了八年豬狗不如的囚徒生活。

其次,當年代宗朱祁鈺代替英宗即位的時候,大家有言在先,那就是英宗的兒子依舊是太子,朱祁鈺退休後英宗兒子接班。但後來朱祁鈺毀約,廢除了太子,當時于謙非但沒有阻攔皇帝,還表示同意。而那個被廢的太子不是別人,正是現在的皇帝朱見深。

裡面這麼複雜的恩怨,大家要是要求給於謙平反,那就等於在打皇上的臉,自討沒趣。所以誰也不敢哪壺不開提哪壺,談論給於謙平反了。

屁股決定了立場,大家吃的是朱見深的,穿的是朱見深的,領的是朱見深的薪水,沒有必要爲了一個毫不相干的死人,把自己錦繡前程和身家性命搭進去給於謙陪葬。

其實大家都想錯了,章子俊知道歷史,這就是穿越者的金手指,于謙的事雖然百官沒有提出來,但最後還是平反了。平反的操作者不是別人,正是朱見深本人。

在去年上疏爲于謙鳴不平的監察御史趙敔所奏可見,此前陳循、俞士悅等已先後“遇蒙恩宥”,而這時的于謙非但沒有得到一句公道話,反而是“于謙黨”依舊在榜示天下。甚至就在成化朝爲朱祁鎮修實錄的過程中,還有人意圖抹黑于謙——“或謂少保于謙之死,當著其不軌”。

現在已過了一年,章子俊只是順水推舟,朱見深心裡明白,于謙功勞蓋世是一方面,另外人家于謙真要是在景泰年間想對自己不利,還是非常容易實施的,能活到現在,未必不是受到了于謙的保護。就差一個勇氣了,今日在朝堂之上,有人遞給了一個臺階,登時朱見深來精神了,開口說道:“章愛卿說的正是,招回所有鐵廠無關人員進駐,全部招回,往後人事不受吏部,由章愛卿委任才能駐鐵廠,包括工部人員。

“朕在青宮稔聞謙冤,蓋謙實有安社稷之功,而濫受無辜之慘,比之同時駢首就戮者,其冤尤甚。所司其悉如御史言亟行之。

命諭祭故少保兵部尚書于謙,復其子冕爲府軍前衛副千戶,于謙的諡號由禮部商議報請內閣。”

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
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十章 真正的食用鹽第八十七章 小人物亡命天涯(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全部拉下水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二十一章 改造生活質量(下)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五十六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四)第一百九十六章 孔府家宴第七十一章 大明第二家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九十章 又被賴上了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七十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腐朽生活第二百零六章 已無話可說了第三十九章 偶遇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四十四章 丁丑科會試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八章 景泰元年第一百十三章 跟劉翊有關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五十七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五)第二百零七章 規劃很重要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六十一章 古人的智慧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三十六章 易儲風波引出驚天之語第二百三十五章 成化年西北大 饑荒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理寺的鬧劇第一百十八章 千瘡百孔(五)第二百三十三章 朝廷中的混亂第一百三十八章 公上纓怒殺焦海熊(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二百章 趁亂尿遁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二百二十二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五)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九)第九十三章 大生產第三十八章 古人也約會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二百三十章 綏德知府郝淵之第四十二章 不想做神棍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十章 首戰走馬樑(中)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零九章 首戰走馬樑(上)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二百零二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上)第二百二十八章 興醫辦學堂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九十八章 理學之爭(中)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一百七十五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六)第八十五章 全是爲了活命(下)第一百九十五章 曲阜見聞第十二章 明朝府試(下)第十四章 詩會百態(二)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二百二十七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十)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第一百九十七章 理學之爭(上)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八十章 閉門深談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六章 碰到個大官第一百零八章 勝芳城瘟疫(五)第一百十六章 千瘡百孔(三)第一百零四章 勝芳城瘟疫(一)第五十章 文人的心思看不懂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十二章 神木被困(上)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六十六章 被吏部招回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方爭鬥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十四章 千瘡百孔(一)第八十一章 朝堂驚譁第二章 備戰備荒爲村民第一百四十五章 明朝版招商引資第九十五章 一炮糜爛十里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七十一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