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

要買下楊家的整個莊園讓章子俊很爲難,目前的章府已經過戶給了章子哲,最說了不在京爲官,要一個莊園做什麼,要買也是章子哲買纔對,可這些年來,章府投入一直很大,一下子也拿不出一大筆銀錢買地,當初是伯爵府,隨後被貶了取消了伯爵,那些依附過來的人家現在什麼都不是,好在章子哲有舉人功名,才撐起了這個家,加上章子俊在朝爲官,所以少了不少麻煩事,也就不想擴大,目前的地夠多了,養活了上千人,如果再擴大的話,勢必又要增加人口,就章二寶的能力也管不過來,最後還是拒絕了楊家小姐的請求勸慰道:“楊尚書致仕回老家,其實不用把此處賣掉,可以留下人看管經營着,每年多少也有個產出,可補貼咸寧老家。陝西苦害,萬一那邊待不住了,全族搬來也能住下,通州挨着京城的皇城根,交通便利比陝西可要好太多了… … 。”

話說太監郭文自南京還路過沛縣,對沛縣知縣馬時中供張不時有怒,遂綁馬時中之子拷掠,馬時中之子不勝楚苦,跳河自殺,馬時中趕來相救,呼冤不止,郭文更加惱怒,令脫馬時中衣服,摯之以行。縣民甚憤,繞船大呼,郭文怒叱,衆皆不退,郭文竟使家奴擊殺二人。

方士僧道已經讓明朝社會出現了亂像,又有宦官橫行無道,對於這一些,章子俊早就知悉,這是成化年最黑暗的時期,整個朝廷幾乎可以說是腐朽不堪,一派烏煙瘴氣,要是一直這樣搞法,估計大明王朝一百多年也就關門破產了。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亂象呢?

其一,萬貴妃得勢在後宮耀武揚威,連皇后都被她踩在腳下,獨霸後宮。按理說,萬妃獨霸後宮,再怎麼興風作浪,始終是皇帝的家事,似乎對國家大事產生不了太大的影響,但正所謂家事國事天下事,整個國家都是皇帝的,皇帝的家事自然也成了國家大事,而隨着萬妃的得寵,後宮的亂象也開始逐步波及到了朝政。

首先是朝中大臣。萬妃的得勢,給了朝中一些大臣可趁之機,這些人既沒有心懷天下的胸襟,也沒有憂國憂民的情懷,他們當官純粹就是爲了升官發財,因此,他們爲了博得升遷,開始大力巴結逢迎萬妃,溜鬚拍馬,無所不用其極,尤其是以當時的萬安最爲無恥,原本和萬貴妃八竿子打不着,只因爲都姓萬,被他七整八弄,竟然和萬貴妃成爲了親戚,成功攀上萬貴妃這棵大樹,最終,他也如願以償,成功擠走英宗皇帝朱祁鎮的託孤大臣商輅、李賢等人,成爲了朝廷首輔。正所謂以上率下,連首輔大人都是如此,下面就更不用說了,有了首輔大人的“光榮榜樣”,底下這些官員也大力投機鑽研,而這些人上來之後,什麼都幹、就是不幹好事,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貪污的貪污,受賄的受賄,搞得朝廷上下是烏煙瘴氣。

其二,宦官、妖僧、妖道。宦官當中以汪直和李孜省爲代表,汪直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監丞,卻靠着巴結萬貴妃,將萬貴妃哄得心花怒放的,沒多久就得以火速上升,並在他的軟磨硬泡和萬貴妃的煽風點火之下,還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特務機構—西廠,西廠創立後,汪直爲了儘快樹立起威信,和東廠分庭抗禮,“東廠管得了的我要管,管不了的更要管”,開始大量製造冤假錯案,搞得百官人人自危。

而李孜省則帶領着自己手底下那一大幫妖僧、妖道們,藉着替皇帝煉製丹藥的名義,中飽私囊,貪污成風,連皇帝的私房錢都被他們掏之一空,還美其名曰替皇帝採購煉丹原材料,搞得皇帝有氣都沒地出,也算是貪出了風格、貪出了水平!

造成這樣的直接原因跟朱見深軟弱的性格有關,很難駕馭朝政,也就是說朱見深沒有什麼能力,連做一個守成之君的能力也欠缺。

軟弱的性格,導致了遇事毫無主見,人云亦云,這讓萬貴妃輕而易舉就死死地抓住了朱見深的軟肋,甚至萬貴妃隨隨便便一陣枕頭風就可以左右大批官員的命運和大批政策的施行。

平心而論,對於萬貴妃的種種行爲和朝政的種種亂象,難道朱見深不知?非也!此時的朱見深只要萬貴妃對他好,就足夠了,早已沒有了揮斥方遒、指點江山的野心,已經成爲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和平主義分子,朝政亂點就亂點,只要國家還能夠正常的運轉,就這麼着吧!只想舒舒服服地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僅此而已!這樣的想法如果放在朝臣當中,說不定就是一位賢臣,可朱見深不是大明的臣子,而是君皇。

朱見深始終不是一個適合當皇帝的人,要當好一個皇帝,不僅要胸懷天下,還需要具備該有的剛毅與決絕,他那軟弱的性格,恰恰是一個皇帝的致命硬傷,是無論如何都駕馭不了朝政的。如果他只是一名太平盛世中的藩王,錦衣玉食,不用理會國家大事,與自己心愛的萬妃你儂我儂,相伴終老,未嘗不是一段佳話。只是生在皇家,不管他願不願意,他的命運早已經註定他要承擔起這份責任,容不得他半點不樂意,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僧道跟宦官相互提點,讓朱見深溺於神仙、佛老、聲色貨利,奇巧淫計,方士李孜省、僧繼曉、太監汪直、尚銘、錢能等被委以重任,權加內閣大臣之上,對政治、軍事、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進行干預,權傾一時,以至造成許多宦官橫行無道,太監郭文案就此爆發。

死了兒子的沛縣知縣馬時中的黴運似乎還沒有到頭,太監郭文回京後命錦衣衛逮馬時中至京,謫降廣西。

還有尚膳監太監出行,有退避稍緩者,太監令人綁懸於牆,鞭笞至死,法司竟不追問。

武成後衛倉副使應時用上言:江西景德鎮燒造御器,用宦官督工,工費濫溢,請罷遣歸,而由諸司管理。皇上竟下其於獄。時內府供應日繁,守備分守中官佈列天下,都以進奉爲名,糜帑納賄,動以鉅萬計。

除了對內這些亂像外,此時在邊關就更亂了,詔命保國公朱永爲平虜將軍,充總兵官,太監汪直監軍,兵部尚書王越提督軍務前往討韃靼亦思馬因。當時延綏鎮守太監張選報韃靼將犯邊,而餘子俊認爲韃靼並無犯邊意,不宜輕易出兵,但王越見陳鉞因徵遼東昇遷得寵而生妒意,遂力勸汪直出兵。

大軍至延綏,王越偵知亦思馬因無犯延綏意,並已西遷至威寧海子,欲以計襲擊,乃勸汪直讓朱永率大軍由南路進,自己與汪直率輕騎順塞垣而西,到榆林會合。行至大同,才告訴汪直敵帳在威寧海子,於是盡選宣大兩鎮兵二萬,出孤店,分數道進,值大風,風雪晦冥,潛行至威寧海子,亦思馬因猶不知,乃掩擊破之,殺其老弱,斬首四百三十餘級,獲馬駝牛羊六千,不至榆林而還。朱永至榆林不見敵,遂無功。

王越以功封威寧伯,歲祿一千二百石,汪直增祿至三百石,升官者達二千九百餘人,被賞者達一萬七千九百餘人。由於汪直、王越的偷襲,韃靼復又擾邊不止,百姓深受其害。十二月,亦思馬因擾大同,汪直、王越、朱永又率軍前往征討。

就這樣反覆刷怪,你來我往,打了大半年王越加太子太傅,朱永爵位世襲。

除了這些人在刷怪打經驗中不斷升級後,韃靼還是時不時地擾大同,亦思馬在邊鎮搶奪也是滿載而歸,明朝失去了大批錢糧而告終。

到了次年,新一輪打怪刷經驗開始了,這一次朱見深詔命王越爲平胡將軍,充總兵官,汪直監督軍務,率京營軍萬人至宣府,防禦擾邊的韃靼亦思馬困。乃至,參將吳儼等已追韃靼至塞外,不意反被包圍,死者過半。

是年冬,汪直、王越以寇已退請班師,朱見深不準。當時憎惡汪直的人把陳鉞、王越說成是汪直的兩把鉞。宮中擅演滑稽戲的中官阿醜有一天在朱見深面前模仿醉人互相謾罵,有人喊皇帝駕到了,他照樣罵;有人喊汪太監到了,他趕快避開,說:因爲現在的人只知有汪太監。他又摹仿汪直的樣子,拿着兩把鉞到皇帝面前,別人問他這算什麼,他說:我帶兵就靠着這兩把鉞,問他什麼鉞,說是王越與陳鉞。朱見深聽了笑笑,對汪直的事才稍稍有所瞭解。但朝臣們這時仍然沒有敢公開揭發汪直的。恰逢東廠太監尚銘抓到了大賊,被厚賞。汪直非常嫉妒,惱恨尚銘事先不告訴他。尚銘是由汪直推薦的,勢力不及汪直,所以非常害怕汪直會陷害他,於是他收集了由汪直泄露出來的宮中的秘密奏告朱見深,並大量揭發汪直、王越互相勾結的情況,朱見深對汪直纔開始有些疏遠。

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序章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
第一百十二章 生米煮成熟飯的重要性第二百二十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三)第六十四章 惠難夫妻第八十九章 古代的外科郎中第四十九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下)第一百九十一章 官場失意情場得意第一百七十六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七)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路西北(二)第一百二十六章 古人懂得感恩第六十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八)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路西北(一)第一百四十章 官官相護第二百三十七章 尹龍之獄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第一百十章 浮生若夢,爲歡幾何第二十五章 院試(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一百六十七章 笑死人的筵講(上)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五章 東華門外唱名一百四十九章 用歪招收買人心第十八章 詩會百態(六)第二百零一章 明朝不缺清官第一百三十三章 前路(上)第二十六章 院試(下)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四十六章 要求去外地工作第十九章 詩會百態(七)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八十章 改進火 槍第六十九章 這樣的日子第八十四章 全是爲了活命(上)第二十九章 案首過年第二百十七章 千里風雪投奔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二百二十九章 廬州後遺症第一百四十一章 新官上任第一案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路西北(五)第一百四十七章 明朝第一條水泥路第十三章 詩會百態(一)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見色起意第一百二十一章 第三次罷官第四十章 奪門之變(上)第一百五十章 有人狀告章子俊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二百十九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二)序章第七十六章 萬貴妃後宮弄權,章子俊被貶回家第九十九章 中央巡視組(上)第七章 分析時局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五十二章 大明月報翰林出品(下)第一百六十章 廬江山水竒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百零四章 大明邊關,明長城第一百四十三章 爭權(二)第七十三章 語不驚人誓不休第一百七十四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五)第一百十九章 千瘡百孔(六)第一百五十一章 章子俊的經濟學第二百十四章 中秋佳節團圓時第五十九章 又是一場腥風血雨(七)第二百十一章 首戰走馬樑(下)第一百章 中央巡視組(下)第三十一章 落第秀才的白日夢(中)第二百四十章 交戰(上)第一百七十三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四)第一百二十七章 該規劃自己了第四章 土木之變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五十八章 荊襄流民第一百七十七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八)第十六章 詩會百態(四)第一百三十七章 裝做不知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第一百零一章 勝芳城械鬥(上)第一百三十一章 錦溪鎮上的鬧劇(上)第十一章 明朝府試(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爭權(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麒麟山上的太湖強盜第二百二十五章 米脂的婆姨綏德的漢(八)第九十四章 鍊鐵廠的炮第一百五十六章 白馬寺夜話(下)第二百十六章 廬州模式行不通第二十四章 送別第二百零三章 宦官不全是反面角色(下)第四十八章 上任後的騷操作(上)第七十四章 章子俊不幹了第七十章 皇上廢后第二十七章 美好生活需要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