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度量

漢尺的標準查閱到的有兩種記載

1

漢代的度制基本爲

1引=10丈,1丈=10尺

1尺=10寸,1寸=10分

合現在爲:

1引=2310cm=23.10m

1丈=231cm=2.31m

1尺=23.1cm=0.231m

1寸=2.31cm=0.0231m

1分=0.231cm=0.00231m

古人的長度基本單位是“尺”,五尺爲一步,三百步爲一里。漢代一里爲三百六十步,每步六尺,每尺合0.231米,一里約合498.96米,跟現在差不多。

2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1裡=300步,1步=6尺

1引=2340釐米,1丈=234釐米,1尺=23.4釐米,1寸=2.34釐米,1分=0.234釐米

1裡=421.2米,1步=140.4釐米=1.404米

注:這個是三百步的距離計算。

本書中的尺寸參照第一種漢尺,一里三百六十步,約498.96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重量: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29760克,1鈞=7440克,1斤=248克,1兩=15.5克,1銖=0.65克

1石=29.760公斤,1鈞=7.440公斤,1斤=0.248公斤,1兩=0.0155公斤,1銖=0.00065公斤

舊度量衡,十釐等於一分,一分約合0.3125克。

容積:

1斛(石)=10鬥,1鬥=10升,1升=10合,

1合=2龠,1龠=5撮,1撮=4圭

1斛=20000毫升,1鬥=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

1龠=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1石米=17.55公斤,1石穀子=13.5公斤,1石大麥=12公斤

1石米=35.1斤,1石穀子=27斤,1石大麥=24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面積:

東漢1小畝=100步=197.1216㎡,東漢1大畝=240步=473.0918㎡,1畝=666.6667㎡,

1畝=1.4092東漢大畝=3.382東漢小畝,

1東漢小畝=0.4167東漢大畝=0.2906畝,

1東漢大畝=2.4東漢小畝=0.7096畝

(*^__^*)嘻嘻……蔡mm以後會用到,先發上來做個對照。

<a class=" yi-fontcolor" style="font-weight:bold;" href="tsxk.qidian/">????唯一正版《吞噬星空》五一專區 ipad 月票 十億起點幣等你拿! tsxk.qidian

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65節陰謀陽謀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50節在城闕兮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55節互爲犄角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39節同車而行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65節陰謀陽謀安民告示~~~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69節入北海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56節建安朝賀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
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65節陰謀陽謀第三十八節 再起戰雲第二十一節出師之名羅馬人的“中國印象”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二十六節 君臣互信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50節在城闕兮第六十節 黑白洪流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六十二節 靈光一閃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十四節 遼東急件第55節互爲犄角第九十八節 辰韓之稻第34節大戰在即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八十二節 東風起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39節同車而行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五十五節 蜚將沖天第六十七節 尊經閣第二十六節成難久養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九十三節 戰起荊州第三十九節 尊王攘夷第三十五節 特修斯之船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一百五十二節 分封大典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七十四節 志向?職責?第四十節 賽魯班第二十節 帝都潮涌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第十一節 陽奉陰違第一百四十二節 泛舟雲夢澤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三十三節 三韓貢船第十五節不是梁山泊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三十六節 含雷吐火第一百十七節 困獸猶鬥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65節陰謀陽謀安民告示~~~第六十七節 蔡伯起之子?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七節 孤之所欲第一百十一節 奉天子南下第一百二十二節 慷他人之慨第五十七節 鹽業大亨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69節入北海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九十四節 柴桑閱軍第五十八節 兵臨城下第66節天下未平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二十八節 豐西澤會盟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八十四節 試煉之石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八十六節 持續發酵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六節睢水血戰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56節建安朝賀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