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節 帝王之才

“哦?郭援、高幹、呼廚泉已下河東郡?”

黎陽城外的齊軍大營內,蔡吉對於信使帶來的最新戰報顯得頗爲平靜。本來嘛,郭援侵河東是後世史書有明文記錄的事件。雖然這個時空的歷史因蔡吉的亂入發生了變化,但袁紹身死袁尚繼位這一點並沒有發生改變。面對咄咄逼人的曹操,袁尚會按原有歷史派遣郭援、高幹進攻河東郡威脅曹操側翼也不足爲奇。

不過在場的其他齊軍文武可不似蔡吉這般擁有未卜先知的“本領”。此刻耳聽郭援等人在河東郡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連關中的馬騰都已出兵響應,憂心忡忡者有之,幸災樂禍者亦有之。

“河東陷落曹操怕是又要來尋主公借兵借糧。”趙雲低頭說出了自己的擔憂。雖說這次同曹軍合作還算順暢,可趙雲終究還是不想同曹操有太過瓜葛。

而前不久剛與蔡吉會師的高順,更是毫不客氣地揶揄道,“借兵借糧?哼,先讓曹操割讓兩、三座城池當謝禮再說。”

也難怪趙雲和高順會有這等反應,自打曹蔡聯姻之後,蔡吉對曹操的諸多要求可謂是有求必應,要糧給糧,要兵借兵。可饒是如此曹操還是動不動就借朝廷的名義對蔡吉呼呼呵呵,一會兒要賞金,一會兒要工匠。這讓趙雲等人頗爲不滿。在他們看來蔡吉已經是制霸一方的大諸侯,又是朝廷欽封的齊侯。就算曹操是司空,頂着準公爹的身份。也不該如此對待自家主公。

相比趙雲、高順等武將,身爲謀士的辛毗倒是顯得冷靜得多。深知勢必比人強的道理。確實,蔡吉現下已經成爲天下公認的大諸侯,但這並不代表她能替代曹操執掌朝廷。正如當年高祖滅秦在先,卻讓咸陽於項羽。爭霸之人不能計較一時得失,能屈能伸方爲英雄本色。所以辛毗跟着便向蔡吉進言道,“關中一亂曹操怕是會腹背受敵,主上還需早作準備。”

哪知蔡吉卻不以爲意道,“無妨,曹司空自有辦法平定關中之亂。”

辛毗聽蔡吉這麼一說。以爲她也像高順那般想看曹操笑話,不由上前勸說道。“主上,若馬騰與郭援聯手南下,曹操必難抵擋。曹軍一敗,袁尚定會聯手袁熙、高幹等爪牙一同反攻我軍。未免脣亡齒寒,還請主上三思而行。”

“佐治先生誤會也。孤並沒有坐山觀虎鬥之意。”蔡吉擺了擺手道,“孤只是認爲河東郡之亂還不足以打亂曹操陣腳。”

一旁的高覽見蔡吉似乎並沒將郭援放在眼裡,連忙進言道,“主上。恕覽直言。郭援善戰,非等閒之輩。”

蔡吉聽罷環視了一番在場的文武,欣然分析道。“郭援能於半月之內拿下河東郡,自是一員善戰虎將。然則扶風馬騰卻是反覆無常之輩,曹操只需稍稍施壓,其定會倒戈相向。”

“主上何以認爲馬騰是反覆無常之輩?”發出此問的是一直在旁觀察的賈詡。早在初抵東萊之時,郭嘉就曾在私底下向賈詡誇讚蔡吉善於相人。賈詡起先只當郭嘉是在吹捧自家主上,並沒有將這話放在心上。畢竟人的閱歷是受年齡限制的,就算蔡吉再則麼聰慧,也不可能在十幾歲的年紀就能看透他人的脾性。然而在與蔡吉接觸了一段時間之後,賈詡驚訝的發現這位年僅十八歲的女諸侯,竟真像郭嘉說的那樣精通相人之術。她不僅對身邊的文臣武將性子瞭如指掌,甚至還通曉一些未曾見面的諸侯名將的爲人。就像此刻蔡吉對馬騰的評價就深得賈詡贊同。不過賈詡出身涼州自然對同爲涼州人的馬騰有所瞭解。可蔡吉從未去過涼州,亦不曾與馬騰接觸過,她又是如何知曉馬騰爲人的呢?抱着這一疑問,賈詡打算試探一下蔡吉,看看她究竟是善於相人,還是有其他什麼秉異天賦。

面對賈詡的問話,蔡吉在心中稍稍整理了一番後世史書有關馬騰的記述後,便當着衆人的面侃侃而談道,“馬騰,字壽成,馬援後也。靈帝末年起事於西州,後與鎮西將軍韓遂結爲異姓兄弟。始甚相親,後因部曲不和,馬騰不顧兄弟之情發兵襲韓遂。韓遂怒,聚衆回攻馬騰。雙方至此連兵不絕。試想馬騰爲點蠅頭小利都能不顧兄弟情誼偷襲義兄。倘若曹操予以其高官厚祿,其又怎會不倒戈相向?”

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不少人都將馬騰視作保漢的忠義之士。認爲他是因爲接了劉協的衣帶詔纔會被曹操所害。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劉協發衣帶詔的時候馬騰還在涼州和韓遂互鬥。曹操殺馬騰更是與衣帶詔事件相差了十多年。事實上真正害死馬騰的並非劉協和衣帶詔,而是他的兒子馬超。建安十二年,曹操向馬騰施壓,迫使其入朝爲官,舉家遷往鄴城,僅留長子馬超代替馬騰統領部隊,屯於原地。然而僅過了兩年,馬超便與韓遂舉兵反曹,身爲人質的馬騰一家亦爲曹操所殺。

當然在場趙雲、高順、辛毗等人並沒有看過《三國演義》,自然也不會爲馬騰是忠是奸的問題同蔡吉展開辯論。相反他們倒是一至認爲偷襲義兄的馬騰確實不可信。而以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貫手段,其必會如蔡吉所言離間馬騰與郭援。正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恐怕此刻一路高歌猛進的郭援尚不知曉,他所面臨的最大敵人並非曹操,而是所謂的盟友馬騰。

賈詡聽完蔡吉一番分析,臉上亦流出了讚許之色。所謂的相人之術,並非是像混吃騙喝的方士那般看人相面,而是能根據一個人的言行舉止來分析判斷其爲人。蔡吉能從馬騰所作所爲中分析出其脾性,進而判斷其,確實堪稱一絕。想來蔡吉之前對其他諸侯的正確判斷也是用的此術。如此絕技讓賈詡不禁想起高祖當年所論的“得天下之道”——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有些人將這句話中的“人”理解爲民心。但賈詡卻知在帝王之術中,這裡的“人”指的是人才。即善於用人者得天下。道理似乎並不複雜,可真正實施起來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爲王者必須先知道什麼人是忠,什麼人是奸,什麼人是君子,什麼人是小人,知道手下文武的爲人性格,如此方能將臣下運用自如。

說白了就是要先有“識人之術”,才能做到“得人者得天下”。可以說識人之術是成就帝王之業的一大關鍵。一個人若沒有識人之術,就算再才華橫溢。再萬夫莫敵,都無法取得最終的勝利。相反一個人若有識人之術。能將有識之士招入麾下運用自如,那哪怕他不學無術,依舊能成就一番霸業。項羽與劉邦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難道眼前這個女子真天生就擁有帝王之才?

賈詡下意識地打量了一番蔡吉,繼而由衷感嘆道,“主上真善於識人。”

“文和先生過獎。”蔡吉謙遜地迴應道。清楚三國人物的平生可算是蔡吉爭霸天下的一大利器。因爲歷史的軌跡或許會因她的介入而改變,但人物的性格爲人卻是固定的。蔡吉正是藉着這一優勢,將帳下的一干文武掌控得服服帖帖。在面對袁紹、曹操等當世梟雄之時,亦是遊刃有餘。但是這一招也並非百試百靈。倘若對方是沒有在史書中出現過的人物。或是記述模糊的人物。蔡吉便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判斷對方爲人與性格。好在大多數沒在史書中出現的人物並不出彩,以蔡吉這些年積累下的閱歷與經驗,也能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但是有一人卻是例外。那就是林飛。

直至今日蔡吉在面對林飛之時,依舊會有一種難以掌控的感覺。那個男子的特性太過模糊,完全不似郭嘉、賈詡等人目標明確。蔡吉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林飛有利用自己振興墨家的意思。如果沒有這一條,她很可能一早就已出手將其除去了。不能掌控的人,就乾脆抹去,這是史書給予蔡吉的教訓。

本着這一原則,蔡吉決定主動出擊,招納更多已知人才爲己所用。所以下一刻她便將話鋒一轉道,“東郡之亂暫且靜觀其變。孤打算明日前往清河拜訪崔琰。”

蔡吉驟然轉換話題,讓在場的文武不約而同地都楞了一下。卻見高順詫異地問道,“主上去清河,黎陽還攻否?”

“圍而不攻。爾等先在魏郡、清河兩郡屯田夏種。”蔡吉果斷地下達了對黎陽城的處置。原來黃河已然進入夏季汛期,連帶着黎陽城的地下水位也上漲了不少。如此一來土遁旗自然是無法繼續挖掘地道。而蔡吉也不想將有限的兵力投入到殘酷的攻城戰中。恰逢眼下是夏種時節,有道是夏種一日早,十日趕不到;夏種前後差一分,每畝少收好多斤。能抓緊時間多種一粒糧都是好過在黎陽城下磨洋工。

“喏。”高順與辛毗雙雙抱拳領命。

一旁的趙雲則向蔡吉問道,“主上可需雲陪同前往清河?”

“嗯。叫上曹丕。”蔡吉點了點頭道。段娥眉已經被她派去鄴城出差,趙雲自然是又成了最佳保鏢人選。

“主上爲何要帶上曹丕?”趙雲不解地問道。這倒並不是說趙雲討厭曹丕。事實上曹丕在馳援官渡時表現出的仁孝還是挺讓趙雲感動的。只是對方終究是曹操的兒子,讓其一直跟在蔡吉身邊,總讓趙雲等人有些放心不下。在他看來與其讓曹丕在齊營裡轉悠,還是將其送去東萊嚴加看管的好。

哪知蔡吉卻不假思索地迴應說,“崔琰乃當世鴻儒,精通論語、韓詩,曹丕隨行能替孤對答一二。”

蔡吉極沒操節的回答,讓在場的一干文武尷尬得沉默了半晌。但衆人也知自家主公十三歲喪父淪爲孤女,成爲郡守之後又忙於公務忙於征戰,沒有時間好好學習也不足爲奇。卻見辛毗率先打破沉默,向蔡吉提議道,“毗對論語、韓詩略通一二,不如由毗隨行?”

其實並非蔡吉不學無術。所謂韓詩是指漢初燕人韓嬰所傳授的《詩經》。韓詩於漢文帝時立爲博士,成爲官學,西漢時與魯詩、齊詩並稱三家詩。可是此三家詩在戰亂中逐漸失傳,流傳於後世的是在漢朝並不主流的毛詩。即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詩經》。《論語》的情況也一樣,後世流行的是錢穆的《論語新解》、程樹德的《論語集釋》。大衆點還有《于丹論語心得》。至於漢朝流傳後世的版本則是何晏的《論語集解》。當然眼下這位何公子還在龍口抄書泡妞,沒時間出書。也就是說蔡吉在後世所接觸的國學體系與漢儒是有衝突的。而在治學方面也並非越新就越真理。一個新的看法往往會引來無休止的辯論與考據。一心想的是廣納人才爲己所用的蔡吉,實在是不想同漢朝的儒林起衝突。更沒精力去同那些老學究多加爭論。

蔡吉此番拜訪崔琰一來是爲了招納人才。須知崔琰三國曆史上著名的德高望重之士,其文武全才,品格高尚,善識人才。後人更是稱讚他,“清河崔琰,天性堅剛;虯髯虎目,鐵石心腸;奸邪辟易,聲節顯昂;忠於漢主,千古名揚!”二來則是想借由崔琰牽線同冀州本地的世家拉上關係。畢竟齊軍初來乍到,沒有當地世家豪強的協助是很難在冀州站穩腳跟。其實蔡吉本來是想通過田豐來與冀州世家聯繫的。但是田豐在龍口已然表態,他不會輔佐蔡吉對付袁氏。

在這等情況下帶年少的曹丕,好過帶已經成名的辛毗。再怎麼說蔡吉都是以晚輩的身份去拜訪崔琰,順便討教一二,又不是去打擂臺,比誰對《論語》、《詩經》更瞭解。於是她當即擺擺手道,“佐治公務繁忙。此等小事無需佐治出面。”

————————

關於世家問題,叫着要將世家斬草除根的書友可以歇歇了。殺光世家,那豪強要不要殺?殺光豪強,那地主呢?世家豪強的同族呢?別說殺一儆百喲。許貢的門客都能爲許貢報仇。你滅人本家,其他族人不找你算賬纔怪。當時北方總共纔多少人口,都殺乾淨了,難道遷烏桓、鮮卑之類的異族填中原?曹操貌似這麼做了,結果加速了遊牧民族內遷的速度。我朝是歷代對世家最趕盡殺絕的一朝,結果三十年不到世家就又站起來了。違反社會規律的東西真是要不得。(未完待續)

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47節積善道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69節入北海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44節李大人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43節人情債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64節鏖戰之夜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42節中秋祭月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33節一將難求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45節復仇之火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五節得虎子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九十五節 磨刀霍霍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40節蒙面男子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
第七十五節 風起蓬萊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四十三節 諸侯出巡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十九節 前塵往事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十節 蜀郡張鬆第三十三節 開科取士第四節 東萊見聞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十六節 對症下藥第47節積善道第五十六節 請君入甕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69節入北海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三十四節 故技重施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五十五節 捷報頻傳第五十四節 接風之宴第44節李大人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43節人情債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四十一節 臥龍初吟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四十二節 遊說長沙第二十節 鹽屯之策第八十一節 與子同袍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2卷青州之鵬第76節互惠互利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九十七節 兩遼定局第二十一節 初登龍口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64節鏖戰之夜第十三節 大將軍第六十二節 戰錦西下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42節中秋祭月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五十七節 蝶翅飛揚第六十九節 財神到第38節說曹操曹操到第二十九節 本初稱帝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33節一將難求第六十二節 萬人敵第一百零六節 說客魯肅第七十五節 敵中有我第七十七節 白狼之盟第45節復仇之火第二十二節 講武學院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六十八節 她是蔡吉第八十七節 不驕不謅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八十六節 黃河之上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五節得虎子第六節 徐州特使第九十五節 磨刀霍霍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八十一節 父子情深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一百十五節 莽夫一回第一百三十三節 閒坐對弈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八十七節 鷸乎?蚌乎?漁翁乎?第一百二十六節 衆望所歸白娘子殺人事件(中)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二十五節 兵圍下邳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40節蒙面男子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九十八節 一杯羹第五十七節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