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淨塵道人將金盃銀碗前後排列,又從腰間解下五隻小布袋,將袋中之物分別盛在五隻銀碗之中,乃是麻、黍、稷、麥、豆五穀,又在兩隻金盃中分別斟上清茶和酒漿,隨後提筆疾書,連畫五道符咒,一揚手五道符咒飛起空中,圍繞香案緩緩旋轉。
一招手,寶劍飛入手中,清淨道人口中唸唸有詞,每逢頓挫之時便舞幾下寶劍,腳步變換不定,隨意而有章法,一炷香之後連喝五聲“急急如律令”,懸浮於空中的五張紙符無火自燃。
此時香案忽然自行震動起來,器皿與桌面碰撞之聲很是急促,銀碗中的穀米隨之跳動,彷彿煮沸的水一般。淨塵道人見狀臉現緊張之色,仗劍閉目,口中快速唸誦咒語。
片刻後紙符燃盡,震動也隨之停息,淨塵道人睜開眼檢視了一遍香案,見一粒穀米也未曾灑落,這才吁了口氣,已是額頭見汗,臉上緊張之色變成了欣喜,連呼“造化”,順手抓起茶壺一氣喝乾,纔開口道:“老呂,進來罷。”
呂阿四見他神態疲憊,在茶壺中加滿熱水,關切的道:“真人,爲了這孩兒讓您如此勞累,小老兒實在過意不去。”
淨塵道人哈哈一笑道:“爲了我的好徒兒,再累也甘願。老呂,你可知老道作的是什麼法術?”
呂阿四對於玄門道法一竅不通,茫然搖頭道:“小老兒不知。”
淨塵道人一臉得色,就着壺嘴喝了口茶道:“來來來,你坐下,我慢慢說給你聽。”
呂阿四依言坐下,心中也是十分好奇。
淨塵道人一面收拾方纔作法所用之物,一面道:“這叫做‘五鬼運財’,你倒猜猜看這是個什麼法術。”
呂阿四搔頭想了片刻,望了望香案上的金銀器皿道:“只怕是真人用法力請了五隻鬼,讓它們運些金銀財寶來施捨小老兒一家,這些已經夠養活元羅了,真人不必再費心了。”
淨塵道人掂了掂手中的金盃,面色略顯尷尬,嘿嘿一笑道:“這些杯盞是老道……那個……從別處借來的,可不是送給你的。不過你猜的也差不多,老道生平頭一次施此法術,以後亦不會再用,故此醞釀了一個大手筆,誓要將你老呂變成個大大的富翁。不過法術不能馬上應驗,要等,等到時來運轉,富貴自然來。”
呂阿四眉頭微微一皺,心中略感失落,但他爲人老實,不勞而獲那是從未想過,隨即展眉道:“小老兒每日打漁也能養活他們母子,鬼神這東西怕是輕易招惹不得的,真人還是不要費心了罷。”
淨塵道人擺手笑道:“敕令差遣的法術已然完成,你後悔也來不及啦,況且只要老道還活着一天,它們便不敢造次。放心吧,無甚大礙。不說這些了,老道操勞了一天早就餓了,快開飯吧。”
淨塵道人既然如此說,呂阿四雖然心中隱隱有些擔憂,卻也不便多言,當下協助穆氏端菜飯上桌。
吃過晚飯,淨塵道人從懷中摸出一個小瓷瓶,說道:“老呂,這是我的秘製丹藥,給你夫人服下,只需一粒,便可藥到病除。伸手過來。”
呂阿四本打算今日到鎮上賣魚抓藥,怎料遇上了一連串驚喜交加、匪夷所思之事,心繫老妻病情,奈何分身不得。此時聽聞淨塵道人一眼識破老伴病症,並且攜有醫治的靈丹妙藥,心中欣喜萬分,連忙顫抖着伸出雙手去接。
淨塵道人拔開塞子,傾斜瓶口,倒了一粒丹藥在呂阿四手心,將他拉到一旁低聲道:“蛇妖雖已被我收服,但戾氣未除,爲免夜長夢多,只有立即帶回雲峰山去,我這便要告辭了。來日方長,你們多保重吧。”
呂阿四心中甚是不捨,自知挽留無用,含淚道:“真人的大恩大德小老兒無以爲報,真人放心,我和老婆子一定好好撫養元羅。”
淨塵道人點頭道:“如此甚好,日後每年重陽老道都會來看望你們,無需感傷。慈舟老和尚修爲精深,他囑咐你什麼你照做就是了。將孩子給我,臨走前讓我再抱抱。”
穆氏心知淨塵道人是自家的大恩人,主動將呂元羅抱了過來,向淨塵道人啊吧啊吧的說個不停,想是些留客的言語,真誠溢於言表。
穆氏不知蛇妖之事,淨塵道人也不便與她實說,只得託辭婉言謝絕。將呂元羅抱在懷裡逗了一陣,起身告辭,呂阿四夫婦送出門來,磕頭拜別。
呂元羅日間也不知哭了多少回,想來很是睏乏,早已沉沉睡去。呂阿四經日間之事也是心力交瘁,抱着呂元羅早早的便睡了。
半夜忽被一陣嘈雜之聲驚醒,見桌上的油燈兀自亮着,穆氏正坐在牀邊做針線活兒,面帶笑意一絲不苟,桌上放着一頂綢緞小帽和一條開襠小褲,面料雖好卻很是陳舊,正是穆氏剪裁自己年輕時的嫁衣給呂元羅做的小衣小帽。呂阿四不禁一陣心酸。
嘈雜之聲來自門外大路,有腳步聲,有人說話喝罵之聲,也有豬羊牛馬嘶叫之聲,呂阿四這才驚覺,明日便是鎮上集市,外面是些路過的牲口販子。
呂阿四家處於通往鎮上的大路邊上,漁家村的人乃至江對面的商販趕集都要從門口經過。鎮上集市隔五趕六,也就是每隔五天一次集市,約定俗成,循環往復。
呂阿四想到自家既無物可販賣,又無積蓄可購物,明日集市是不必去了,不由得嘆了一口長氣。穆氏見他醒來,歡喜的將手中即將縫製完成的小襖拿給他看。
呂阿四勉強展顏一笑,坐起身來,望了一眼正在熟睡的呂元羅低聲道:“老婆子,明日我將家裡的白馬拉到市上賣了,給孩子置辦幾件像樣的衣服,再買些白麪給孩子吃,你看如何?”
在當地,若是母親奶量不足,通常以麪糊作爲嬰孩的主食,調製麪糊的原料有很多種,粗細有別,其中當屬小麥面最佳。小麥秋種冬長,春秀夏實,具四時中和之氣,故爲五穀之貴,小麥研磨的麪粉亦最爲精細。
穆氏聞言呆了片刻,濁淚滾滾而落,連連搖頭,情緒甚是激動,手上比劃不停,嘴上不住說話。
家中白馬年老眼瞎,想來也賣不出好價錢,且已懷孕很長時間了,養了七八年,感情又深,畢竟也十分捨不得,思來想去心中大軟,只得嘆氣作罷。
第二日天還未亮便有人來敲門,乃是幾名江外來的商販,道是遠道而來口中乾渴前來討水喝,呂阿四欣然答應,泡了些茶水給他們。
過了小半個時辰,又來了一撥,到了巳時已有四五撥路人前來討水喝。呂阿四心中一動,想起慈舟大師臨行前的話來,心想在家門口安一口水缸供過路人解渴那也是與人方便,行善積德,又想有些人腸胃不好喝了生水只怕會壞肚子,不如干脆搭一個涼棚預備茶水供路人來回歇腳。
跟穆氏一說,穆氏也欣然贊同,呂阿四立即着手搭建茶棚,也不出江了,白馬也關在廄中飼餵,夫婦兩人齊心協力忙活了三天,終於將茶棚搭好了。籬笆作牆,茅草爲頂,砌了個土竈,擺上家裡閒置的桌凳和茶碗茶壺,下個集市之日便可向路人大開方便之門。
第四日上蘇家所借器物歸還期限已到,呂阿四用添置香火的錢在村中屠戶家買了個豬頭,替蘇家到龍王洞歸還碗碟,答謝神恩。八件器物中,小碗乃由良玉製成,成色品相具足,蘇富貴識得珍貴,心生貪念故意隱匿。
呂阿四當時並未告知蘇富貴龍王爺顯靈饋贈之事,唯恐蘇家上下因“忘了”歸還小碗而惶恐不安,從龍王洞回來後刻意到蘇家相告。
蘇富貴得知後驚喜交加,破天荒的留他在家裡吃了晚飯,並親自坐陪,添置香火的錢多給了兩倍。
呂阿四抱回呂元羅的當天漁家村很多漁民都看見了,知道呂家撿了個棄嬰,也見到了清淨道人和慈舟大師,知道呂阿四結交了兩位世外高人。
許多村民紛紛前來窺探,見呂家還是原來的呂家,依然家徒四壁,心中雖感好奇,卻也並沒有刮目相看,對這對殘疾夫婦一如既往的平淡。在大多數人看來,既然未因此得到任何好處和實惠,那便是認識皇帝也枉然。
蘇家身爲漁家村第一大戶,蘇富貴平日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此次卻與別人不同,知道一僧一道均爲有道高人,便藉着看望嬰兒的由頭親自登門。送了些精細之物,還說要給呂元羅請個奶孃,又或抱到家裡由蘇棲鳳之母親自哺乳。呂阿四自問高攀不起,便也沒有過多的放在心上。
這一日又逢集市,呂阿四早早便來到茶棚忙活,掛起幌子,燒水泡茶,招呼路人飲茶小憩,各路商販過去了一撥又一撥。衆人皆以爲他設鋪擺攤乃是爲了生計,臨走時紛紛要付茶錢,呂阿四一一謝絕,說明與人方便的初衷。
報答上天恩賜也好,爲呂元羅積德也罷,爲行路人提供方便無論如何都是件善事,雖然有些勞累,呂阿四心中卻很是高興。
外來商客由於路途較遠,唯有早去早回,日近巳時,大路上已無行人,呂阿四坐在茶棚外清洗茶碗,以備下午客商回返之用,忽聽大榕樹樹葉沙沙作響,緊接着微風拂面飄來絲絲涼意,大好的天氣竟然下起毛毛細雨來。
呂阿四舉目四顧,只見四面仍是晴空萬里,連雲彩也沒有一片,唯獨村中央上方有一團濛濛水汽,正自緩緩向自家所在方向移來。細雨正是來自這團水汽,範圍不過三四丈方圓,低垂而恬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