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抉擇 (五)

正如郭威先前所評價,王峻王秀峰爲人桀驁不馴,說話尖酸刻薄,但手底下卻有幾分真本事。在別人都把心思都放在戰場上如何打敗趙延壽的時候,他卻已經將目光放到了千里之外,並且一招就戳向了對手的死穴。

“秀峰老弟果然厲害,如果此計成功,非但趙延壽本人身敗名裂,那些事賊若父的不屑之徒們,恐怕今後也人人自危!”聽完了王秀峰的謀劃,鄭仁誨精神大振。狠狠拍了兩下巴掌,大聲誇讚。

“那是自然。王某謀劃此事之時,所圖就不只是趙延壽一個!”王峻倒是真不謙虛,嘴巴瞬間也撇成了一個八字,與眉毛一上一下,彼此呼應。

“秀峰兄,你……,唉!”對於王峻這種張揚性格,郭威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搖着頭琢磨了片刻,終於還是決定就事論事,“你所謀之計甚妙,然幾個關鍵環節卻都在戰場之外。若是上報到陛下那兒,經有司反覆商議,再交由密諜司去執行。恐怕遠水難解盡渴……”

“哪個說要你先奏明皇上了?”王峻翻了個一大白眼,冷笑着道:“如今之際,朝廷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都跟契丹那邊暗中往來,把此計奏明皇上,就等於直接把你我所圖告訴給了契丹人。況且密諜司剛剛換了李曄執掌,他要是會幹正事,公雞都得生蛋!”

一番話,說得雖然又酸又冷,卻全都是實情。劉知遠的大漢國剛剛建立,六部當中許多重要職位,都留用了前朝的文官。而這些文官們,早在後晉滅亡之時,就已經投降過契丹人一次。所以,絕對不會甘心與劉知遠的大漢朝廷同生共死。在不看好眼前這場戰爭的結果情況下,很多聰明傢伙都暗中與遼國那邊建立了聯繫,以期兵敗後,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和家族平安。

此外,劉知遠與他的正宮皇后李氏算是貧賤夫妻,所以在當了皇帝之後,對妻子的家族格外照顧。明知道很多李氏家族的人能力有限,卻依舊對他們委以重任。這導致原本就運作得不是很順暢的大漢朝廷,愈發舉步維艱。想做任何正事兒,沒有個三五月光景,都根本提不上日程。

身爲樞密副使,兵部尚書,郭威當然知道王峻此刻所說的都是實情。雖然沒有跟後者一道抨擊時政,卻幽幽地嘆了幾口氣,低聲道:“秀峰,陛下也有陛下的難處。前後打了這麼多年仗,有骨氣的讀書人都快死絕種了,哪裡還找得到那麼多既忠誠可靠,又足智多謀的人才來?你我抱怨這些沒用,還是說說,如果不通過朝廷,郭某該怎樣做才能達成你先前所謀吧!”

“嗯,我最近腿受了點寒……”王峻手捋山羊鬍子,顧左右而言他。

“陛下前幾天賜下了一張白熊皮,乃當年渤海國使者所獻。我火氣壯,受不得此物的燥熱熱,剛好轉贈給秀峰兄!”郭威聞絃歌而知雅意,立刻笑呵呵地許諾。

“那還差不多!”王峻心中大悅,笑呵呵地迴應。“可我聽說,白熊皮這東西,跟虎骨、人蔘之類相配,療效纔會更好。”

“虎骨我倒是有一些。”郭威想了想,笑着說道,“人蔘那東西,年份太低的沒啥用,年份高一些的,恐怕此刻不太好找。不過,郭某盡力去給你弄便是。無論多少錢……”

“我說你這郭家雀啊,怎麼就不開竅呢!”聽郭威低下頭任憑自己宰割,王峻反而覺得有些臉上發燙了,擺擺手,大聲打斷,“我不是真的找你討要虎骨和人蔘,我是想提醒你,有個人可以幫到你。人蔘也好,虎骨也罷,在你眼裡萬金難求的東西,對他來說,卻是唾手可得!”

“你是說常思?”郭威頓時一愣,半晌後,輕輕搖頭,“他那邊已經夠累了,這個節骨眼兒上,我半點兒忙都幫不上他……”

“你這老郭,可真是迂腐透頂!”沒等他把話說完,王峻再度高聲打斷。四下看了看周圍沒有第四雙耳朵,又迅速壓低聲音,冷笑着道:“他再不受陛下待見,也是朝廷冊封的澤潞節度使,只要大漢朝廷不倒,天底下哪個敢明着對付他?而小打小鬧的話,甭說澤潞兩地那些堡主寨主不是他的對手,即便太行山上那些悍匪結隊來戰,也是個他送人頭的貨!反倒省得他以後再帶兵入山征剿了!”

不待郭威出言反駁,他又四下看了看,快速補充,“所以我說,眼下常克功那邊,缺的不是你派兵給他幫忙,事實上,沒有陛下准許,你老郭也派不了一兵一卒。缺的是你幫他找個機會,讓陛下再想起他的諸多好處來!眼下李家把御林軍和密諜司都弄成了一鍋粥,你正好可以藉機讓常思出頭。他常家的生意從廣南一直做到了遼東,隨便往商隊裡安插些可靠人手出得塞去,不比動用密諜司方便百倍?況且那大遼國初立,北樞密院的官員都沒見過什麼世面。在中原餵飽一個縣令的花銷,在那邊足夠餵飽一個尚書!豁出十萬貫錢往下砸,我保證,兩個月之後,整個遼國上下,不會有任何人再說趙延壽一句好話!”

“嘶——!”話音剛落,郭威和鄭仁誨兩個齊齊倒吸冷氣。

契丹貴胄的貪婪與粗鄙,非王峻惡言詆譭,而是大夥親眼所見。蕭翰奉耶律德光之命留守汴梁,這位當朝重臣在位期間沒花多少心思琢磨如何抵抗漢軍的進攻,卻把汴梁城的地皮,硬生生刮低了三尺有餘。這位蕭大王的親信衛隊更甚,偃旗息鼓偷偷撤離到黃河北岸之後,立刻沿途大掠。從金銀細軟到銅盆香爐,一概不忌。連百姓家裡的鐵鍋被他們看到,都要從竈臺上摳下來綁到馬背上帶走。

而當時身爲大遼皇帝的耶律德光,對手下重臣們貪贓枉法之事,也從不約束。李守貞原本資歷、聲望和能力都非常一般,卻憑藉幾分厚禮,就順利謀到天平軍節度使的肥缺。一地諸侯尚且明碼標價,在遼國統治中原這幾個月裡,其他完全依靠行賄而買得官職者,更是車載斗量。

以此類推,按照遼國眼下的官場實情,王峻所言十萬貫砸死趙延壽,絕對非癡人說夢。而十萬貫的銅錢聽起來數額雖然頗爲龐大,卻不夠給五千漢軍將士發半年的軍餉,更甭提滿足這五千人糧草輜重方面開銷了。

想到這兒,郭威再不做任何猶豫。用右拳狠狠砸了一下自己的左手,大聲道,“也罷,郭某就豁出去皮臉來,再去求常克功一遭。大不了,這十萬貫花銷,郭某先欠了他,日後想辦法再慢慢還給他便是!”

“如果能重入朝堂,想必常克功也不會吝嗇這十萬貫臭銅!”王峻驕傲地甩了下衣袖,低聲強調。

這點兒,他就有些想當然了。作爲一個謀士,他能力的確很強。但作爲政客,他的眼光卻遠不及郭威和鄭仁誨這兩個官場老江湖。在數月之前,被踢出朝堂,對常思本人來說的確是場災禍。而現在仔細看了宰相楊邠的下場,遠離朝堂,鎮守地方,卻未必不是福緣。至少,他在地方上可以爲所欲爲,不用像當朝重臣們一樣,每天因爲劉知遠的情緒多變而戰戰兢兢。

不過,郭威和鄭仁誨兩個卻默契地交換了一下目光,誰也沒把心中的想法解釋給王峻聽。只是又順着此人先前的謀劃,將整個陷阱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補充了一些關鍵細節,使得其可行性更高,運作起來更爲順暢。

待把所有事情忙碌完畢,天空中的月亮也就爬上了頭頂。三人看看時候不早,趕緊互相道了個別,各自回去安歇,爲接下來即將進行的惡戰養精蓄銳。

第二天一大早,郭威卻是在所有不當值的將領中第一個爬起來,洗臉用飯,頂盔摜甲,然後點卯升帳,準備列陣迎敵。

那趙延壽昨天后半夜,已經通過自己的特殊渠道,得知郭威將遼國欽差及隨從盡數斬首的消息。無論心裡頭有多不情願,作爲大遼國的南樞密院使,政事令,幽州節度使兼中京留守,他都必須表示出足夠的憤怒。因此待天光一亮,就立刻點起麾下大軍,朝着郭威的營盤所在撲將過來。

雙方俱是有備而戰,因此戰鬥剛一開始,就迅速進入了白熱狀態。郭威所統帶的漢軍精銳,憑藉大量的長弓硬弩,給遼軍造成了巨大的殺傷。而趙延壽所部的遼國燕軍,也憑藉快馬長刀,一次次衝動漢軍的陣腳,壓得漢軍不斷退後調整,每一次後退,都是血流成河。

“郭家雀今天沒吃飽飯?!”大遼安國軍指揮使劉鐸猛地拉住坐騎,看着一百多步外的郭字戰旗,遲疑着說道。

印象裡,郭威絕對是劉知遠帳下數一數二的良將,雖然不似史弘肇那樣勇冠三軍,但無論是排兵佈陣,還是臨敵應變,都有其獨到之處。而今天,此公卻明顯有些心不在焉,幾度都被自己這邊抓住了破綻,打得手忙腳亂。

還沒等他從身邊的謀士口中得到迴應,忽然間,自家的騎兵隊伍裡,爆發出一陣驚天動地的吶喊,“倒了,倒了,郭家雀的戰馬倒了!殺啊,莫走了漢賊郭威!”

“殺啊,殺郭家雀,替欽差大人報仇!”周圍的遼國騎兵蜂涌而上,唯恐慢了半步,功勞被別人搶走。

“殺郭家雀,殺郭家雀!”人喊馬嘶聲中,郭威的帥旗倒卷,位於戰場中央的漢軍潮水般後退,丟棄的旌旗、兵器和各類輜重,扔得滿地都是!

第十章 餘韻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二章 霜刃 (七)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五章 求索 (三)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三章 父子 (七)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一章 磨劍 (五)第一章 傳說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二章 霜刃 (二)第四章 撲朔 (三)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一章 初見 (六)第三章 父子 (十)第九章 奪帥 (九)第七章 塵緣 (四)第十章 易鼎 (六)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耕耘 (六)第二章 謀殺 (六)第四章 歸來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一章 問道 (七)第六章 紅妝(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六章 綢繆 (九)第四章 虎雛 (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八章 崢嶸 (四)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四章 答案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九)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家國 (一)第十章 宏圖 (三)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八章 崢嶸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歸來 (八)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三章 颶風 (六)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治河 (二)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一章 家國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八章 雄關 (五)第三章 抉擇 (九)第五章 草谷 (一)第一章 傳說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四章 答案 (一)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紅妝(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八章 崢嶸 (六)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二章 霜刃 (一)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八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二章 風雲 (一)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
第十章 餘韻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二章 霜刃 (七)第四章 饕餮 (八)第五章 求索 (三)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三章 父子 (七)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一章 磨劍 (五)第一章 傳說 (六)第十二章 少年 (十六)第二章 重逢 (三)第九章 長纓 (六)第二章 霜刃 (二)第四章 撲朔 (三)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三章 耕耘 (一)第一章 初見 (六)第三章 父子 (十)第九章 奪帥 (九)第七章 塵緣 (四)第十章 易鼎 (六)第二章 重逢 (七)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耕耘 (六)第二章 謀殺 (六)第四章 歸來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一章 問道 (七)第六章 紅妝(六)第二章 款曲 (三)第六章 綢繆 (九)第四章 虎雛 (一)第三章 抉擇 (八)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一章 初見 (六)第八章 崢嶸 (四)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四章 答案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九)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八章 烏鵲 (八)第七章 國難 (八)第七章 勁草 (二)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家國 (一)第十章 宏圖 (三)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雛 (一)第八章 崢嶸 (五)第八章 崢嶸 (十)第二章 蓬篙 (二)第四章 歸來 (八)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三章 颶風 (六)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七章 治河 (二)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三章 抉擇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八章 麋鹿 (六)第一章 家國 (五)第二章 款曲 (三)第四章 歸來 (七)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一章 家國 (五)第八章 雄關 (五)第三章 抉擇 (九)第五章 草谷 (一)第一章 傳說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四章 答案 (一)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紅妝(八)第二章 重逢 (四)第七章 治河 (一)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七章 仕途 (五)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八章 崢嶸 (六)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二章 霜刃 (一)第五章 求索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八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二章 風雲 (一)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九章 萍末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