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抉擇 (九)

“這爺倆,倒是上陣父子兵!”衆文武見說話的是寧採臣,忍不住笑着搖頭。然而笑歸笑,大夥在心裡卻不得不承認,此人的話很有道理。自古以來,官場行賄,肯定都是爲自己而謀。幾曾見過有人四處送禮打點,卻只是爲了將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干者送上高位?

“卑職自打進入節度大人帳下以來,寸功未立卻竊據顯職,每每想起,於心都非常不安。是以,若大人決議用間,卑職願爲大人往塞外一行!”寧採臣四下看了看,隨即再度向常思拱手。

這下,所有人的笑容都凝固在了臉上。華夏自古講究兵行詭道,而用間,則是詭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孫子兵法裡頭,也特別用了單獨的一整篇內容,來探討用間的各種手段。但眼下在場者無論是文官也罷,武將也好,平素談及“用間”,用的都是別人,萬一陰謀敗露,死也死的是別人。從沒有一個,會像寧採臣這樣,甘願親力親爲,以身犯險。

這姓寧的,爲了急着表現,竟然連命都不要了麼?他這樣做,圖的到底是什麼?他怎麼如此自信,去了塞外之後還能夠全身而退?

“叔父——!”只有寧子明,懂得自家四叔到底圖的是什麼,頓時紅了眼睛,啞着嗓子低聲勸阻。

嗟來之食不好吃!自己叔侄兩個,對於常思,對於常思麾下的一衆文武來說,到現在都只能算是累贅。此乃事實,即便常思本人再慷慨,即便韓重贇再努力幫忙,也不會有絲毫改變。而常思的慷慨,終究有個盡頭。其麾下的那些文武爪牙們,也不可能允許常思一而再,再而三的爲了某個素無瓜葛的陌生人,犧牲大夥的共同利益。

所以,叔侄兩個若想在常思麾下真正擁有一席之地,若想遠離前朝皇子的夢魘,唯一的出路就是,早立奇功。此乃亂世,誰活着都不容易,誰都不欠誰的。叔侄倆所立的功勞越大,就越容易證明自身的價值。而叔侄兩個的價值越高,對整個澤潞貢獻越大,也越容易受到周圍衆文武的認可,漸漸不再被視爲外人。

至於更遠的將來,無論寧採臣還是寧子明,此刻恐怕都沒心思去想。飯要一口口去吃,路也要一步步去走。既然生於亂世,既然家族餘蔭半點兒也指望不上,就只能依靠自己,腳踏實地,多幹少說,多努力少做白日夢。

“大人的事情,你個小孩子別多嘴!”是以,寧採臣只用了一個眼神和短短一句話,就將寧子明的勸阻全憋回了肚子內。隨即,又快速將面孔轉向常思,再度躬身施禮,“常公明鑑,卑職今日之所以主動請纓,並非一時衝動,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觀我澤潞,如今武將不過十二三個,文官更是屈指可數。無論哪一個忽然消失不見,恐怕都瞞不過有心人的眼睛。唯獨卑職,初來乍到,從未被外面所關注。而卑職原籍,又正是燕趙故地。對那邊的風土人情,都非常熟悉。”

“嗯——”常思被說得怦然心動,看看寧子明,再看看寧採臣,沉吟着迴應,“以你的見識與手段,如果屈身前往塞外一行的話,的確成功的把握會憑空增添許多。可是……”

對於寧採臣的能力,他當然認可得很。自打將此人收攏到幕府以來,連續交代下去的幾個任務,都被此人乾淨利落地完成。然而,越是如此,常思心裡卻越是警兆大增。總覺得像寧採臣這等文武雙全的人才,絕不該埋沒於瓦崗山白馬寺那夥山賊隊伍裡。萬一此人又像李晚亭那樣是別家諸侯刻意安插在汴梁附近的臥底,自己再不加分辨就對其委以重任的話,那可等同於開門揖盜了!

“卑職願立軍令狀!”沒等常思將拒絕的理由想清楚,寧採臣又躬了一下身,大聲補充。

“寧參軍何必如此!”常思聞聽,臉色大變,趕緊繞過帥案,雙手攙住寧採臣的胳膊,“正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若使只要稍有閃失,就橫加誅戮。老夫麾下早就無人可用了,又怎麼可能與大夥一道走到今天?也罷,此事就交由你去做便是。別提什麼軍令狀,你盡力而爲,無論是成是敗,老夫都等你的消息!”

“多謝常公信任,寧某必不相負!”寧採臣又退開了半步,肅立拱手。

這次,常思沒有客氣,站直了身體受了他一禮,然後大笑着補充道:“老夫先前正愁派去的人若是職位太低了,做事時難免就會畏首畏腳。如今有你主動請纓,倒也省卻了許多麻煩。這樣吧,老夫也給你交個實底兒,免得你有什麼後顧之憂。”

說着話,他用短粗的手指遙遙向寧子明一點,當着所有人的面,鄭重強調:“老夫當年在汴梁,曾經受他家長輩看顧頗多。所以當初即便沒有兩個孩子胡鬧,也不會眼睜睜地看着他被人送上絕路!而從今往後,他就與王守忠、楊光義等人一樣,是老夫的臂膀腹心。只要還在老夫麾下一天,老夫就定然要護得他周全!”

“多謝常公!”跟聰明人打交道就是省力氣,寧採臣如願以償,第三次躬身道謝。

“不客氣,老夫乃生意人出身,這輩子,就沒做過虧本買賣。相信跟你們叔侄這一樁,也是同樣!”常思笑着側了下身體,然後點手叫過幾個心腹幕僚,命令他們帶着寧採臣去熟悉情況,做出發前的最後準備。

衆文武目送寧採臣的身影由後門處消失,或是羨慕,或是欽佩,或是感慨,每一張面孔上的表情都不盡相同。但是有一點,大夥卻都從常思先前的話語裡聽清楚了,寧子明不是外人。

即便他先前是,從這一刻起,也不是了!大夥也不能再故意排斥他,打壓他,將他當作累贅和負擔。否則,以常思的護短性子,被發現之後,恐怕會有數不清的麻煩。

“好了,郭家雀委託的事情,已經有專人去做了。接下來,咱們把心思都收回來,放到自家的身上。”常思返回帥案後,用手指輕輕敲了敲案子表面兒,大聲說道。

金絲楠木做的帥案,被他硬生生用手指關節,敲出了木魚般的節奏。衆文武的神情頓時一凜,紛紛將心思收回來,將目光轉向自家主帥所在。

“老夫,嗯哼!”常思清了清嗓子,繼續大聲說道,“老夫是澤潞節度使,潞州如今已經被老夫強力剷平了。但澤州卻還分文未動。眼看着就要入秋,若是再耽擱下去……”

“末將願領軍去澤州一行!”

“大人且在潞州城內安坐,此等小事,末將願意效勞!”

“末將願立軍令狀!”

“卑職也願意!”

“我去!”

“卑職去!”

……

受到先前寧採臣之舉的鼓勵,衆文武紛紛出列,摩拳擦掌,爭先恐後。

相對而言,澤州的情況,比潞州這邊要簡單許多。至少地方團練還在發揮着作用,不像潞州這邊,已經從根子上爛了個精光。此外,當日潞州城外之戰傳開後,地方鄉賢和豪強們,已經知道自己即將面對的是何等一個狠人。有勇氣繼續死扛到底的,恐怕與當初相比,已經十不存一!

所以,無論是從回報常思知遇之恩角度,還是建功立業角度,大夥都不願意居於他人之後。都想着親自帶兵去橫掃澤州,在太行山之西,黃河之北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留下自己的赫赫威名。

“對付一羣堡主寨主,用不到牛刀殺雞!”常思的目光快速從衆人臉上掃過,忽然收起笑容,做了一個出人預料的決定,“韓重贇,你可敢替老夫一行!”

“末將求之不得!”韓重贇聞言大喜,立刻竄了出來,躬身領命。

“穩重一些,雖然你要對付的是一羣烏合之衆,卻也別疏忽大意,被人家害得陰溝裡翻了船!”常思輕輕瞪了他一眼,鄭重叮囑。

“末將明白,末將定然將大人的話牢記於心!”韓重贇的身體微微一顫,大聲保證。

“楊光義,你去給韓重贇做副將。”常思滿意地點了點頭,略作斟酌,繼續調兵遣將,“寧子明,你也跟着去。此番由韓重贇做主將,楊光義和你做他的左膀右臂。如果連這點小事兒都辦不利索的話,你們三個就全都不用回來了。找個山頭,自己去落草爲寇便好。老夫麾下,可養不起任何廢人!”

“末將遵命!”楊光義根本沒聽常思後半句話說的是什麼,興高采烈地答應。

“末將必不辱命!”寧子明臉色微紅,拱着手承諾。依舊略顯肥胖的身體,這一刻站得筆直。

“嗯!”常思欣慰地看了看三人,胖胖的老臉上,涌動着一絲神秘的光芒,“那就下去準備,早日出發,老夫在這裡恭候你們的佳音!”

是虎是犬,終究要放出籠子之後才能知道。一隻獵狗再賣力,到頭來也難保不會被主人下了湯鍋。而一頭老虎的話,無論誰想打他皮毛和血肉的主意,也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家本事有幾斤幾兩。

這是自己給石家的回報!想當年,明知道自己是劉知遠故意留在汴梁的眼線和說客,石敬瑭和石重貴父子,卻都耐住了性子沒動自己分毫。

常家是整個河東都數得着的老字號,常某人做生意素來也講究公平,當日受石家多少恩,如今就原封不動還到他的後代身上。至於這個後代今後能走到哪一步,那就看他自己本事和福緣了。當年常某人就欠了石家這麼一丁點兒,也不會憑空再多付出分毫。

……

‘也罷,老夫就算爲子孫後人積福了。否則,即便老夫今日勉強得了江山,三代之內,子孫也必然成爲他人砧上之肉!又何苦來哉?!’同一時間,千里之外,老狼符彥卿猛然坐直了身體,將手果斷地探向令箭,“來人,給老夫擂鼓聚將。老夫要親領大軍,馳援鄴都。與郭家雀一道,給那杜重威致命一擊!”

第八章 雄關 (二)第三章 抉擇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奪帥 (四)第四章 饕餮 (六)第十章 餘韻 (一)第四章 饕餮 (七)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七章 勁草 (四)第四章 虎雛 (一)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八章 烏鵲 (九)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二章 款曲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二章 蓬篙 (三)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七章 治河 (一)第五章 黃雀 (七)第二章 謀殺 (八)第八章 崢嶸 (一)第四章 答案 (六)第五章 逝水 (八)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三章 父子 (十)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父子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六章 帝王 (五)第一章 傳說 (九)第四章 饕餮 (五)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五章 草谷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七章 國難 (七)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烏鵲 (五)第二章 款曲 (一)第八章 人心 (六)第六章 綢繆 (四)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塵緣 (九)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五章 草谷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重逢 (八)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二章 重逢 (六)第五章 短歌 (五)第六章 綢繆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家國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五章 迷離 (七)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六章 紅妝(一)第二章 霜刃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迷離 (七)第七章 仕途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六章 紅妝 (二)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一章 問道 (一)第二章 霜刃 (六)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七章 治河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穫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一章 磨劍 (七)第八章 三生 (三)
第八章 雄關 (二)第三章 抉擇 (五)第六章 紅妝 (五)第九章 萍末 (八)第六章 破繭 (七) 補2號拖欠第九章 奪帥 (四)第四章 饕餮 (六)第十章 餘韻 (一)第四章 饕餮 (七)第十章 易鼎 (八)第七章 勁草 (四)第四章 虎雛 (一)第四章 答案 (一)第三章 抉擇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四)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款曲 (六)第八章 烏鵲 (九)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二章 款曲 (一)第八章 崢嶸 (三)第二章 蓬篙 (三)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七章 治河 (一)第五章 黃雀 (七)第二章 謀殺 (八)第八章 崢嶸 (一)第四章 答案 (六)第五章 逝水 (八)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三章 父子 (十)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父子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六章 帝王 (五)第一章 傳說 (九)第四章 饕餮 (五)第四章 答案 (五)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五章 草谷 (八)第八章 雄關 (二)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二章 蓬篙 (七)第七章 國難 (七)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烏鵲 (五)第二章 款曲 (一)第八章 人心 (六)第六章 綢繆 (四)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塵緣 (九)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五章 草谷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一章 磨劍 (三)第七章 仕途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重逢 (八)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二章 重逢 (六)第五章 短歌 (五)第六章 綢繆 (七)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家國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五章 迷離 (七)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六章 紅妝(一)第二章 霜刃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迷離 (七)第七章 仕途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六章 紅妝 (二)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一章 問道 (一)第二章 霜刃 (六)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七章 治河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八)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二章 重逢 (五)第三章 收穫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三章 耕耘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一章 磨劍 (七)第八章 三生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