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崢嶸 (四)

夕陽不忍看這人間慘劇,終於沉沒於濃煙背後。

沾着血的官靴,在長街上緩緩而行。每一步踏下,黑暗便更加濃郁一分。,每一步踏下,夜幕就又變厚數層。郭允明一步接着一步向前走去,黑暗如同巨獸般,緊隨其後,將街道和院落一尺接一尺吞噬,最終,將整個汴梁城吞沒進墨一般的長夜當中。

幾點鬼火,忽然在無邊的黑暗中跳起,隱隱照出半邊宮牆的顏色。飛龍使後贊,帶着十餘個太監打扮的傢伙,幽魂般穿過宮門,在鬼火般的燈籠指引下,小跑着穿過滿是血跡的長街,在黑暗的最深處,與另外一大團鬼火般的燈籠匯聚在了一起。

“郭大人,陛下請你立刻回宮!”顧不得將呼吸調整均勻,後贊朝着正在燈籠下檢視人頭的郭允明躬身,大聲宣告。

“入宮?這麼晚了,敢問陛下宣郭某入宮所爲何事?”郭允明輕輕皺了皺眉,在問話中,不着痕跡地將“回”字,替換成了入字。

剛剛替皇帝誅殺了顧命大臣史弘肇、楊邠、王章,以及三人麾下的一干“黨羽”,將權柄重新收回於劉家,他自問有資格被宣入內宮議事,而不是像原來一樣繼續跟皇帝不清不楚。

“陛下,陛下……”飛龍使後贊也敏感地意識到“回”和“入”兩個字之間的不同,擦了把臉上的油汗,吞吞吐吐地說道,“陛下,陛下也沒說是什麼事情,想必,想必是見夜色深了,擔心大人的安危吧!”

“陛下相待之恩,微臣沒齒難忘!”郭允明立刻將面孔轉向皇宮,遙遙行禮。隨即,卻又板起了臉,對着後贊大聲說道:“麻煩後大人去跟陛下彙報,就說微臣正在全城追索史、楊等賊的餘孽,實在無暇分身他顧。若非急事,請容微臣明早在紫宸殿當面奏對。”

汴梁宮城原本爲宣武軍節度使府衙,經歷後梁、後唐和後晉三個朝廷的不斷改建,如今規模已經直追唐代的大明宮。裡邊的許多建築物的格局和名字,也從大明宮原封不動的照搬了過來。

此刻郭允明口中的紫宸殿,位於文德殿之內,自是尚書、宰相、樞密使等肱骨重臣小範圍跟皇帝商討朝政的地方,俗稱內閣。自唐初時起,凡是可入紫宸殿奏對者,便被稱稱爲入閣。只要一隻腳踏入此門,無論年齡大人小,爵位高低,身份都比只能在外朝議事的官員顯赫百倍。

所以“紫宸殿”這三個字,在落在了後贊耳朵裡的剎那間,就令此人臉上的油汗滾滾如漿。期期艾艾半晌,才硬着頭皮勸道:“這,這不太好吧!陛下,陛下可是拿,拿大人當作腹心。今天被殺掉的這些亂臣賊子雖然罪不容恕,可陛下終究,終究是,終究是一位有道仁君。這會兒,這會兒心裡頭,心裡頭可能,可能有些難過。需要,需要郭大人您當面開解。”

難得他口齒便給,居然將小皇帝催郭允明回內宮廝混的事情,說得如此冠冕堂皇。令此刻躊躇滿志的郭某人,既滿足了面子,又感覺到了皇帝陛下的迫切需求。於是乎,便又拿起一塊白絹擦了擦手,笑着答應,“也罷,既然陛下宣召,做臣子即便再忙,也不該拖延。你先回去覆命,跟陛下說,微臣隨後就到。”

“是,謝大人!”後贊行了個禮,滿臉感激地迴應。在轉過身的一剎那,臉上的表情卻立刻就變成了輕蔑,‘哼,不過是個賣**的,裝什麼裝?還想入閣,奶奶的,即便陛下再不拿名聲當一回事,你也過不了太后那一關!‘

然而蔑視歸蔑視,表面上,他卻沒勇氣對小皇帝的斷袖分桃之癖說三道四。一溜煙地跑回了皇宮,將郭允明即將奉詔的消息向劉承佑當面彙報。

劉承佑提心吊膽了一整天,此刻正煩躁得難受。聞聽郭允明即將回宮相見,頓時覺得全身上下一片舒爽。重新抖擻起精神,大聲吩咐,“來人,給朕去準備酒宴。朕,朕一會兒,一會兒要跟郭愛卿小酌幾杯,以慶,以慶他爲朕斬除奸佞之功!”

“是!”太監宮女們早就對劉承佑的個人癖好見怪不怪,紛紛答應着,去御膳房傳令。不一會兒,便將數道冷食和珍貴果蔬,呈入了寢宮當中。

郭允明也恰恰趕回,故意沒有換掉染滿人血的罩袍和官靴,帶着滿身殺氣朝着劉承佑躬身行禮,“臣,郭允明參見陛下。恭賀陛下剪除奸佞,重塑朝綱!”

“這,這還不都是愛卿的功勞?”劉承佑絲毫不覺得對方身上的殺氣和血跡礙眼,走上前,一把拉住郭允明的手腕,“咱,咱們之間不用如此客氣。快,你快去換身常服。朕,朕這廂讓人溫了酒等你!”

“微臣,微臣謝陛下鴻恩!”郭允明再度躬身致謝,藉機不動聲色地掙脫出自己的手腕。

劉承佑微微皺眉,心中瞬間涌起了幾分失落。然而,他卻很快就將這股情緒壓了下去,張開雙臂將郭允明抱在懷裡,用極低的聲音在對方耳畔催促,“快,愛卿快去換衣服,朕,朕叫人替你準備了一套蘇綢。是江南人進貢給僞唐昏主專用的,尋常市面上根本買不到。你穿上一定,一定比那李璟倜儻許多!”

“陛下,陛下鴻恩,臣,臣銘刻五內!”郭允明臉色微變,卻不敢再次掙脫。強忍心中厭惡,大聲致謝。

“都說過了,你我之間,不必客氣!”劉承佑終於心滿意足,鬆開胳膊,笑着吩咐:“來人,帶郭愛卿去更衣。”

“遵命!”太監們拖長聲音迴應,隨即像伺候妃嬪般,將郭允明送進了側殿。小心翼翼

換掉了全身內外的衣物,然後又小心翼翼地替此人洗手、淨面,梳頭,傅粉,直到從頭到腳打扮一新,才又將其送回了皇帝面前。

郭允明長得原本就俊俏,燭光下被貢品級的蘇綢一襯,愈發顯得如玉樹臨風。把個劉承佑登時看得眼神發直,腹內百爪撓心,呆愣愣好半晌,才擦了擦嘴角的口水,笑着說道:“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朕,朕先前讀書讀到此處,總覺得古人誇張。如今才知道,古人誠不我欺!”(注1)

“微臣不才,願爲陛下的宋子淵,周公瑾!”郭允明長揖及地,大聲迴應。(注2)

唯恐劉承佑聽不懂,他刻意在宋玉和周瑜兩人的表字之前,加上了姓氏。以期待對方能理解自己從今天起,願意做一個棟樑之臣,而不是後宮玩物的心思。誰料劉承佑的眼神連挪都未曾挪動一下,直勾勾地盯着他露出領口外白皙的脖頸,笑着點頭,“好,好,你想做什麼朕都答應。宋玉和周瑜,哪裡比得上愛卿?來,入座,先跟朕乾了這杯。從今往後,朕與你再也不用看別人的臉色!”

“謝陛下賜!”郭允明心中嘆了口氣,入座拿起酒盞,一飲而盡。

“朕,朕今天一直在擔心你,生怕,生怕你不小心出了事。”劉承佑也把手中的酒水喝乾了,一邊繼續癡癡地盯着郭允明的臉,一邊大聲表白。“其實,其實逃走幾個亂臣賊子,朕一點兒都不在乎。史弘肇都被朕親手給宰了,其他人不過是孤魂野鬼,還能翻起什麼風浪來?朕,朕只擔心你一個!”

“敢勞陛下掛懷,微臣死罪,死罪!”受不了劉承佑餓狼般的目光,郭允明躬下身,大聲迴應。

“都跟你說過,不要跟朕客氣了!”劉承佑根本沒感覺到郭允明隱藏在話語裡的疏遠之意,或者是感覺到了卻故意置之不理,又抓起一盞酒,笑嘻嘻地走向了後者,“來,第二杯讓朕來餵你。在朕心裡,一萬個亂臣餘孽,都比你不上。”

“謝陛下,謝陛下器重!”郭允明想要拒絕,卻又怕劉承佑下不了臺。硬着頭皮在劉承佑手裡吸了一口,然後大聲提醒,“陛下,臣有一事,還請陛下早做定奪!”

“什麼事情不能留到明天再說?”劉承佑火熱的心臟,頓時被潑了一瓢冷水。皺緊眉頭,大聲抱怨,“朕都爲你擔心一整天了,你就不能讓朕開心一會兒?”

“微臣知罪,但此事關係到你我生死,所以不得不盡早啓奏!”郭允明心裡打了個哆嗦,趕緊後退半步,躬身謝罪。

“算了,你說吧!”劉承佑心中頓時又涌起了幾分不忍,擺擺手,氣哼哼地吩咐。“朕什麼時候真的怪罪過你?”

“謝陛下!”郭允明心中偷偷嘆了口氣,大聲致謝。隨即,站直身體,鄭重補充:“在微臣的原本謀劃中,誅殺史弘肇和楊邠兩賊之後,開封府的人馬應該立刻出動,將郭威的家人全部生擒。以此作爲人質要挾郭賊,即便不能令其束手就縛,也可以在兩軍交戰時殺其全家,亂其心神……”

劉承佑根本聽不懂郭允明在說什麼,只是想早點兒結束這個無聊的話題,擺擺手,大聲打斷:“此事朕已經知道了。劉銖嗜殺成性,朕光想着他跟史弘肇有舊怨,卻忘記了他殺紅了眼睛之後就會不管不顧!如今朕還留他有用,你就不要再怪他了。等日後江山安穩下來,朕,朕肯定會狠狠責罰他一頓,替愛卿出了今天這口惡氣!”

“微臣,微臣多謝陛下!”郭允明再度偷偷嘆氣,又給劉承佑道過了謝,然後繼續耐着性子補充,“已死之人不能復生,微臣也就不敢再怪罪劉銖無謀了。然家人一死,郭賊便徹底了無牽掛。消息只要傳到鄴都,其必將率領麾下將士鋌而走險!”

“噢,這個,朕已經按照你的安排,下旨召兩個叔父帶兵入衛。”劉承佑不願意在“無關緊要”的事情多浪費腦子,笑了笑,隨口大聲迴應。

他的兩個叔父,河東節度使劉崇和泰寧軍節度使慕容彥超,都是一等一的良將。麾下兵卒也稱得上是勁旅。如果能奉命入衛,聯手對付郭威,未必就不能將後者一戰成擒。

然而,前提是,兩位皇叔都肯奉詔。慕容彥超如何反應郭允明不敢推測,但是他卻堅信,劉崇未必肯替小皇帝賣命。首先,此人在劉知遠去世時,就曾經蠢蠢欲動,全憑着史弘肇和郭威兩個的聯手打壓,才勉強偃旗息鼓。其次,從今天聶文進帶兵圍攻史弘肇府邸時,劉崇家中奴僕的反應上看,史、劉兩家的關係,恐怕不只是左鄰右舍那麼簡單。很可能雙方早已在暗中勾結,只是還未來得及將陰謀付諸實施而已。

“兩位皇叔都是當世名將,如果他們能及時帶兵入衛,定會讓郭賊碰個頭破血流!”好歹做了這麼長時間的官兒,論繞着彎子說話的本事,郭允明可一點兒不比外邊的大臣差。稍作斟酌,便向劉承佑婉轉表達出了自己的擔憂,“然而太原與汴梁之間,還隔着澤潞二州。澤潞節度使常思與郭威兩個相交莫逆,萬一他提兵擋住河東節度使的去路,恐怕太原兵馬,未必能趕在郭賊殺到之前入衛汴梁!”

“嘶……”聽到此處,小皇帝劉承佑心中的**終於稍稍降了一些溫度,沉吟了片刻,低聲道:“的確,那常思老賊跟郭賊很可能會狼狽爲奸。那樣的話,咱們該怎麼辦?你別賣關子,直接給朕出個主意便是!”

“如今之計,只能先驅虎吞狼!”郭允明早就猜到劉承佑會把事情全推給自己,假裝很爲難地思索了片刻,然後緩緩給出了自己早就預備好的答案,“符彥卿前些日子試圖將女兒嫁入郭家,卻被郭威婉拒,心中不可能不覺得屈辱。陛下可以給符彥卿一道聖旨,命其率部剿滅郭賊。只要他肯奉旨,郭賊就會被絆在黃河之北,輕易到不了汴梁!”

“准奏!准奏!愛卿馬上就可以替朕擬旨。樞密院和中書省的印信,剛剛被收回了放在朕這裡!”劉承佑頓時覺得心裡一鬆,高興地連連揮手。

“還請陛下也給高行周父子也下一道聖旨,命他們提兵黃河之上,讓郭賊片甲無法渡河!”郭允明拱拱手,繼續大聲補充。

“准奏!准奏!”劉承佑毫不猶豫,大聲答應。彷彿郭允明纔是劉漢江山的主人,自己只是一個正在拼命討好主人的太監。

“定州防禦使、莫州節度使、瀛洲節度使還有滄州防禦使那邊,也請陛下給他們分別賜一道聖旨,讓他們出兵牽制郭賊側後!”郭允明也不客氣,將準備調動的兵將一一列出。

“準,準!”劉承佑連連點頭,忽然,卻又瞪圓了眼睛,大聲詢問,“滄州防禦使?愛卿,愛卿可是說那石家無賴子?他,他是郭威老賊一手扶持起來的,豈肯服從朕的調遣?”

“陛下莫非忘記此子派人在汴梁上下打點的事情了?”郭允明笑容一冷,滿臉惡毒,“臣曾經勸陛下就假裝上了他的當,不再視他爲心腹之患。現在,正是陛下將計就計之時。只要聖旨送到了滄州,無論他肯不肯奉詔,郭威都會對他生出防範之心。而他感覺到郭威的猜忌,想必也會給自己留點兒自保的本錢,不肯再出全力替郭賊赴湯蹈火。如此,等同於陛下用一紙詔書,就廢掉了郭賊的一路爪牙。如此一本萬利之事,陛下又何樂而不爲之?”

注1: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此語出自《孟子》。子都是春秋第一美男子,深受鄭莊公寵愛。後世便以子都代指美男。

注2:宋玉,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以文采風流而著稱,在政治方面,其實也很有建樹。曾經勸楚國的國君聯合趙國共同抗擊秦兵。在當時楚國的大臣裡,難得地預見了六國如不聯合,便會相繼覆滅的悲哀前景。

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九章 暗流 (三)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七章 國難 (二)第一章 問道 (七)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一章 家國 (七)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君王 (四)第三章 颶風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二章 風雲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塵緣 (三)第四章 虎雛 (八)第三章 颶風 (二)第五章 短歌(四)第二章 蓬篙 (四)第四章 虎狼 (七)第八章 人心 (四)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七章 塵緣 (四)第三章 抉擇 (五)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七章 國難 (七)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勁草 (三)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一章 初見 (五)第八章 三生 (六)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三章 抉擇 (四)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疾風 (二)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破繭 (十)第二章 霜刃 (二)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三章 收穫 (八)第一章 傳說 (七)第四章 虎雛 (六)第八章 雄關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一章 傳說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十章 宏圖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六章 帝王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三章 收穫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七章 鹿鳴 (四)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一章 家國 (六)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九章 長纓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六章 綢繆 (九)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八章 崢嶸 (一)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章 狂風 (一)
第九章 萍末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九章 暗流 (三)第八章 麋鹿 (四)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七章 鹿鳴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七章 國難 (二)第一章 問道 (七)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一章 家國 (七)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萍末 (四)第六章 君王 (四)第三章 颶風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二章 風雲 (二)第九章 萍末 (八)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塵緣 (三)第四章 虎雛 (八)第三章 颶風 (二)第五章 短歌(四)第二章 蓬篙 (四)第四章 虎狼 (七)第八章 人心 (四)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答案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七章 塵緣 (四)第三章 抉擇 (五)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章 狂風 (一)第七章 國難 (七)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勁草 (三)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一章 初見 (五)第八章 三生 (六)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三章 抉擇 (四)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疾風 (二)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迷離 (六)第六章 破繭 (十)第二章 霜刃 (二)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三章 收穫 (八)第一章 傳說 (七)第四章 虎雛 (六)第八章 雄關 (二)第二章 霜刃 (一)第六章 綢繆 (六)第八章 人心 (六)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一章 傳說 (六)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十章 宏圖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六章 帝王 (二)第四章 虎狼 (二)第五章 短歌 (七)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三章 收穫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九章 暗流 (六)第七章 鹿鳴 (四)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十章 餘韻 (三)第七章 鹿鳴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一章 家國 (六)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九章 長纓 (一)第九章 長纓 (九)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六章 綢繆 (九)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八章 崢嶸 (一)第三章 颶風 (五)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章 狂風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