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麋鹿 (六)

“有也罷,沒也好,你這毛病都得改改!”楊光義的聲音繼續從耳畔傳來,聽着令人很是不舒服,語調裡卻充滿了坦如假包換的誠,“我輩既然是武將,既然拿起了刀槍搏出身,就不能見不得血。否則,倒黴的就不是自己,還會牽連身邊的人!”

牽連身邊的人!

寧子明心臟輕輕抽搐了一下,臉上露出了幾分痛楚。

楊光義的話顯然有所指,他對此心知肚明。長時間並肩而戰可以使二人之間的袍澤之誼越來越深,卻無法令楊光義對常婉瑩的傾慕減輕分毫。所以,只要發現他的行爲有可能“危害”到常婉瑩將來的安全,楊光義就會毫不客氣地出言敲打。

“你也別嫌我囉嗦!”說了這麼多,卻始終得不到寧子明的迴應,楊光義的聲音越來越冷,“劉知遠的確馬上就要死了,可你的處境未必會比他活着時好多少。劉承佑是個什麼玩意兒你也清楚,他連自家哥哥都能毫不猶豫地害死,即位之後,怎麼可能容得下你?”

“什麼,劉承訓是劉承佑害死的?”這回,寧子明終於被他的話頭勾起了興趣,轉過臉,驚詫地追問。

“不是劉承佑害死的,還能有誰?你後腦勺上捱了一鐵鐗都能活過來,劉承佑年齡比咱們大不了幾歲,又從小練武,怎麼可能被一場風寒就要了小命?”楊光義撇撇嘴,臉上沒有絲毫對大漢國皇家的尊敬,“劉知遠這輩子做過最糊塗的事情,就是在劉承訓病重的時候,把汴梁留守的位置交給了劉承佑,卻偏偏又不肯明說接下來讓誰當太子。以劉承佑的膽大包天再加上郭允明的陰狠歹毒,他們兩個手裡還握着汴梁禁軍的兵馬大權,怎麼可能會准許劉承訓再還陽?隨便買通個太醫,在藥方或者藥料上做些手腳,就能讓劉承訓死得稀裡糊塗!”

“這,這怎麼可能?那,那可是他,一母同生的親哥哥。你,你盡瞎猜!他,他怎麼可能下得了手?”寧子明聽得額頭見汗,瞪圓了眼睛,大聲反駁。

他見過人心的險惡,卻拒絕相信人心居然險惡到如此地步。爲了太子之位,連親生哥哥都要下毒害死。如果換了他跟劉承佑易地而處,他寧願永遠放棄太子之位,甚至放棄自己的半條性命換回自家哥哥痊癒。

他自從昏迷中醒來之後,就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他比世間任何人都渴望着那份骨肉親情。

“你這人,居然也好意思生在帝王家?”被寧子明無辜的眼神看得心裡發虛,楊光義側開頭,繼續撇嘴冷笑,“自古以來,爲了當皇帝,連親孃老子都照樣殺,跟何況是親哥哥?唐太宗還是千古明君呢,玄武門前,還不照樣剁了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

“可,可劉知遠,劉知遠畢竟還會回到汴梁。他,他麾下還有楊邠、王章、郭威和蘇逢吉,大夥不可能都被矇在鼓裡!”明知道楊光義說得有可能是事實,寧子明依舊結結巴巴地反駁。雖然他的語氣和聲調,都越來越虛弱無力。

“不會被矇在鼓裡又能如何?”楊光義又聳聳肩,笑得愈發大聲,“劉知遠就倆兒子,已經死了一個了,還能把活着的也宰了爲死去的報仇?要我看,劉知遠之所以吐一次血就病入膏肓,恐怕十有八九也是被劉承佑給氣的。殺,下不了手。留,每次見到活着的這個,都會想起另外一個的死。每次都心如刀割。所以,還不如趁早閉上眼睛,一了百了!”

“我的確不像是帝王家出來的孩子!”寧子明輕輕嘆了口氣,同時在心裡悄悄的嘀咕。

帝王是真龍天子,帝王的後代是龍子龍孫。龍是仙獸,當然不能以人類的感情衡量,當然不在乎骨肉相殘。而他,卻是個如假包換的凡夫俗子,現在是,過去可能也是。

“你看着吧,劉知遠不死還好,他一死,天下馬上就又要亂起來了!”楊光義的聲音忽然轉低,一邊說,一邊搖頭嘆氣,“劉承佑那混賬東西,也就窩裡頭橫。他阿爺不死,勉強還能鎮住符彥卿、李守貞和侯益這些王八蛋。他阿爺一死,恐怕連高行周都不肯再對大漢朝廷俯首帖耳了。唉,我估計啊,等不到劉知遠下葬,就有人要舉旗造反了!”

“啊?那,那常,常公呢,他會不會造反?或者,屆時,屆時,他,他會站在哪一邊?”寧子明額頭上汗珠滾滾,擡起手用力抹了一把,小聲追問。

“我哪裡知道啊!”楊光義也擡手抹了下額頭,有氣無力地迴應。“師父的心思,我向來猜不到。你要想提前做些準備,不如去問韓大哥。他可比我聰明得多!”

“那就算了,問了又如何?”寧子明笑了笑,用力撥轉了坐騎。

有些事,糊塗着恐怕比弄清楚更好。他的命是常克功從劉知遠父子手裡硬搶下來的,他與常婉瑩兩個私下裡有白首之約。最近一段時間,他帶虎翼軍火字三個營頭,一直在爲常家東征西討。即便不算上前朝二皇子這個扎眼的身份,他這輩子也早就跟常家脫不開干係了。所以,常克功的選擇,就是他的選擇,問清楚了也沒用,只是讓自己徒增煩惱而已。

懷着重重心事,他強打精神去整頓隊伍,撫卹傷亡。手下的幾個指揮使和都將們個個都是老行伍,發現自家主將神色不對,便不敢多過來煩他,按照各自的經驗,倒也將各項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

待韓重贇率領主力趕到,處置完了俘虜。大軍退出戰場,貼着太行山的西側丘陵地帶,迤邐向北開拔。沿途中,凡是看到那些膽敢負隅頑抗的堡寨,立刻強行掃滅。將匪首和大小頭目梟首示衆,將嘍囉全部遣散回家。

太行山羣匪幾個月前剛剛吃過一場敗仗,眼下最驍勇善戰的內營兵馬又被常思和劉崇兩個人給堵在了井陘關一帶無法出頭,因此,留在外圍的堡寨雖然數量不少,卻誰都不是虎翼營的對手,直被殺得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而寧子明身爲虎翼軍中的一員大將,無論殺心夠不夠旺盛,也着實幹掉了不少悍匪,立下了不少功勞。

這一日,剛剛結束了一場強度不大的戰鬥,寧子明正在親兵的伺候下更換衣甲。忽然間,有個陌生面孔的百人將走上前來。先對着他深深施了個禮,然後舉起手中的令箭,朗聲說道:“啓稟寧將軍,我家寧參軍奉命解遞一批糧草輜重給虎翼軍,已經到了四十里外的楊家嶺,唯恐途中有閃失,有請韓將軍或者是您派兵馬前去接應!”

“寧參軍,是寧,寧二叔麼?他怎麼來了?你稍等,我,我這就去,我親自帶兵去接他!”寧子明聞聽,先是微微一愣,隨即滿臉狂喜。推開身邊的親信,立刻去召集兵馬。

常思麾下只有兩個姓寧的,一個就是他,另外一個自然是瓦崗二當家寧採臣。後者數月前奉命深入虎穴,讓寧子明無時無刻不擔着心。此刻忽然聞聽寧二叔平安返回,還押着糧草輜重前來交割,怎麼可能不親自前去接應?

須臾之後,一個營頭的弟兄集結完畢。寧子明抖動繮繩,帶着大夥匆匆出發。一路上馬不停蹄,很快,就看到了打着武勝軍旗號的輜重車隊。數以千計的大車,在曠野裡圍成了一個巨大的營盤。無數兵丁和民壯手持刀矛,立於大車之後,將臨時營盤防備得潑水不透。

“也就是二叔,即便明知此處距離虎翼軍已經不遠,卻仍然如此小心謹慎!”寧子明心中暗自讚歎了一聲,主動拉住了坐騎,命令麾下的指揮使帶着隊伍原地下馬休息,然後自己徒步進營拜見長輩。

沒等走到中軍帳門口,寧採臣已經主動迎了出來。遠遠地,就停穩腳步,肅立拱手,“卑職奉命爲大軍押運糧草,卻勞寧將軍親自前來迎接,真是慚愧,慚愧!”

“二叔,您何必這麼說?”寧子明聞聽,心裡立刻浮起了幾分酸澀。三步並作兩步衝到對方面前,屈膝下拜。“我這條命都是您給的,您如果覺得我哪裡做得不妥當,打也好,罵也好,千萬不要說這種生分的話,我,我真的承受不起!”

“孩子話!這是軍中,咱們得先談公事,再論私交!”寧採臣雙手托住他的胳膊,大聲駁斥。隨即,側過頭,對着左右一干文武下屬說道,“你們幾個,也都別都愣着。趕緊去準備,等寧將軍和他麾下的弟兄歇息好了,咱們立刻就繼續趕路!早點把糧草輜重跟韓將軍當面交割清楚,也好早點兒回潞州覆命!”

“是!”衆文武下屬不敢耽擱,答應着匆匆離去。

寧採臣這才鬆開了手,繼續大聲跟寧子明寒暄,“將軍遠道而來,想必也是累了。且進我的臨時營帳內喝杯清茶解解乏,然後咱們立刻就可以出發。”

“二叔……”寧子明聽了,心中好不適應。剛要再說上幾句,猛然間,卻看見寧採臣衝着自己接連眨了幾下眼睛。已經到了嘴邊上的話,立刻憋了回去。點點頭,大步跟隨對方走進了軍帳。

到了此刻,四下已經再無第三雙耳朵。寧採臣才徹底變回了原來的模樣,拉着寧子明的手,低聲解釋道:“剛纔不是二叔故意拿話擠兌你,乃是周圍眼睛太多太雜。我這次主動請纓押運糧草前來,原本就不合規矩。所以在外人面前,就一定要裝做公事公辦的模樣!”

“二叔,您剛纔嚇死我了!”寧子明聞聽,心中的難過頓時煙消雲散。擡起頭,望着對方的眼睛低聲迴應,“我的姓氏是您給的,命也是您救的。如果連您都主動跟我疏遠了,那我,我……”

說着話,他想起自己孤苦伶仃的事實,心中頓時又是一陣酸楚。

“別說這種傻話了,叔一直拿你當自己的孩子!只是,只是有時候,必須裝得跟你關係遠一些,纔好替你多解決掉一些麻煩!”多日不見,寧採臣心裡頭,此刻也是波濤洶涌。然而,他卻強迫自己冷靜下來,用極低的聲音快速:“況且,你也不是沒有親人還活在世上,我這次北去替常克功行反間計,打聽到一個消息,你,你父皇還活着。”

“什麼?”寧子明如聞霹靂,被震得接連倒退出四五步,直到後背已經頂上了帳篷壁,才艱難地停了下來。一雙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寧採臣,臉色蒼白,身體搖搖欲墜!

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衆生 (五)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二章 款曲 (六)第四章 饕餮 (八)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八章 人心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二章 款曲 (三)第十章 宏圖 (七)第九章 奪帥 (六)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七章 仕途 (二)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四章 歸來 (十)第九章 長纓 (一)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八章 崢嶸 (八)第三章 收穫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三章 颶風 (五)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謀殺 (八)第十章 狂風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二章 重逢 (三)第四章 耕耘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六章 破繭 (五)第四章 答案 (二)引子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風雲 (二)第六章 綢繆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七章勁草 (七)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一章 問道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一章 傳說 (六)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七章 鹿鳴 (六)第九章 奪帥 (七)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四章 虎雛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三章 收穫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五章 逝水 (五)第五章 迷離 (一)第五章 短歌 (九)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奪帥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四章 虎雛 (五)第七章 塵緣 (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四章 答案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八章 人心 (五)第十章 宏圖 (八)第四章 虎狼 (一)第十章 宏圖 (五)
第八章 崢嶸 (二)第三章 衆生 (五)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五章 黃雀 (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二章 款曲 (六)第四章 饕餮 (八)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六章 帝王 (四)第八章 人心 (二)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二章 款曲 (三)第十章 宏圖 (七)第九章 奪帥 (六)第三章 颶風 (十)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七章 仕途 (二)第八章 麋鹿 (一)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四章 歸來 (十)第九章 長纓 (一)第四章 耕耘 (六)第十章 宏圖 (五)第八章 崢嶸 (八)第三章 收穫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三章 颶風 (五)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謀殺 (八)第十章 狂風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二章 重逢 (三)第四章 耕耘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奪帥 (四)第六章 破繭 (五)第四章 答案 (二)引子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風雲 (二)第六章 綢繆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七章勁草 (七)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萍末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三章 抉擇 (六)第一章 問道 (三)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五章 黃雀 (二)第一章 傳說 (六)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一章 家國 (二)第七章 鹿鳴 (六)第九章 奪帥 (七)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萍末 (四)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三章 父子 (七)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四章 虎雛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七章 國難 (三)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三章 收穫 (五)第五章 草谷 (七)第五章 逝水 (五)第五章 迷離 (一)第五章 短歌 (九)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七章 仕途 (一)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奪帥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四章 虎雛 (五)第七章 塵緣 (二)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四章 答案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八章 人心 (五)第十章 宏圖 (八)第四章 虎狼 (一)第十章 宏圖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