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風雲 (一)

馬車磷磷,行在路上的人揮汗如雨。

前往定州李家寨的道路年久失修,秋老虎肆虐的天氣,對趕路的人也是極大的折磨。然而,楊重貴一行人卻走得日以繼夜,不到精疲力竭時候,絕不肯停下來耽擱分毫。

李家寨他必須去,不僅僅是爲了救呼延琮一條命,他這次要接的人,此刻也蟄伏在那裡。如果此人有個閃失,好不容易纔安穩了幾天的中原大地,肯定又要颳起一陣血雨腥風。

養子不是親生,可柴榮的這個養子對其養父郭威來說,地位卻非同一般。多少年來,正因爲有他不計辛勞的側身商旅,才令郭威有能力潔身自好,有能力招攬幕賓,有能力賙濟並拉攏同僚。如果他稀裡糊塗死在了外頭,等同於給了郭威當胸一刀。

郭威雖然綽號爲“家雀兒”,卻不是真的家雀兒,不會被人在胸口上戳了刀子,還忍氣吞聲。一旦聽到噩耗,他肯定會立刻從前線回師,親自去捉拿兇手。如此,李守貞等反賊就得到了喘息之機,東山再起。而那些有謀害郭榮嫌疑的人,無論來自哪個勢力,都必將迎接郭威的雷霆一擊。

對於剛剛建立不久的大漢國而言,這絕對是能影響到國運的大難。所以,真正有長遠眼光的人,於公於私,都不會允許這種慘禍發生。所以,身爲大漢第一重臣的史弘肇,專門將前來汴梁覲見皇帝的楊重貴,請到了自己府上。親手將一道迎接郭榮和趙匡胤兩人平安返回汴梁的密令,交到了他手中。

“途經李家寨,會逢李氏強搶民女,乃糾集六十餘義民攻之,一鼓破其寨,奪其兵,釋其女婢,取其多年盤剝劫掠所得撫慰鄉里……”在史弘肇給楊重貴的密令中,對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描述得非常簡單。然而,楊重貴卻能清晰地感覺到,這短短几十個字後面所隱藏的刀光劍影。

一個人的養父是當今大漢國的軍方柱石,跺一跺腳天下震動。另外一個人的父親是新晉的護聖軍都指揮使,在皇帝面前紅得發紫。郭榮和趙匡胤這兩兄弟,眼下無論走到那個州縣,按理說都是地方官員爭相巴結的對象。然而,他們兩個卻隱姓埋名,跑到了太行山腳下,李家寨這種無法無天的地方!並且還帶領幾十名匆匆召集起來的鄉民,與結寨自保的惡霸以性命相搏!這事兒如果誰還敢說正常,天下就不存在“詭異”二字!

更有趣的是,這兩個人拿下了李家寨之後,居然立刻取李有德而代之,將若干鄉勇變成了自己的私兵!從此龜縮於寨子裡,再也不肯向南移動半步!他們沒事兒幹招攬那麼多私兵幹什麼?他們爲什麼不敢繼續向南走了?他們到底在提防着誰?誰又敢對樞密副使的養子和護聖軍都指揮使的長子痛下殺手?他們痛下殺手的緣由又是什麼?誰能從其中獲取利益?誰又在夢中都……

無數個疑問,每一個疑問如果深究其答案,恐怕都會人頭滾滾。楊重貴不是一個喜歡多管閒事的人,然而他卻清楚地知道,自己此番去接郭榮和趙匡胤的任務,未必如表面上一樣輕鬆。他更清楚的知道,如果大半個多月前,郭榮和趙匡胤二人不是果斷收編的聯莊會的私兵,形成了自己的一方勢力的話,恐怕他們二人的腦袋,此刻早就擺在了拒馬河北岸的某個供桌上!

畢竟,殺兩個人和殺一千人,需要的力量和所造成的動靜完全不一樣。前者,即便郭榮和趙匡胤兩人武藝再精熟,派遣四五十名死士也足夠將其拿下了。而攻破總兵力近千,且有高牆保護的聯莊會,恐怕就非出動正規軍不可。

放眼大漢國內,敢偷偷派遣死士襲擊郭、趙二人的,恐怕不下百家。至於敢調動正規軍去進攻郭榮和趙匡胤所藏身的山寨者,估計一個巴掌都能數得出來。而這一巴掌數的地方諸侯,輕易還不會跟郭威結仇。如果結,就是已經下定了決心不死不休,連帶着將遼國和漢國,也一道拖進戰場!

“你真的認爲,那小胖子此刻在李家寨?”見自家丈夫一路上都憂心忡忡,折賽花想替他分擔一些,策馬湊上前,故意壓低了聲音詢問。

“除此之外,我想不出還有會懂得刮骨療毒。當初他如何給韓重贇治傷,可是你我親眼所見!”楊重貴回頭衝着妻子微微一笑,低聲說道。

他知道對方的想法,正如折賽花能看出此時他內心深處的憂慮一樣,夫妻二人,從初次見面那一刻起,就早已心有靈犀。

一個樞密副使和養子,一個護聖軍都指揮使的長子,已經夠份量了。再加上一個前朝帝王血脈,這三個人走在一起,想不引人注目忒不容易!夫妻倆如果不想捲進朝堂內外那些看不見的漩渦,最好的選擇,是揣着明白裝糊塗,像史弘肇那樣,直接忽略某個人的存在。而不是將原本早就該死掉的呼延琮送過去,幫着某個人自證身份!

那對郭榮、對趙匡胤、對某個人自己,對夫妻倆,都沒啥好處。唯一得到實惠的是呼延大當家,而後者,還是朝廷的通緝要犯!

“當初韓重贇受傷,是立刻得到了救治。而呼延大當家的傷,卻已經拖了四、五天!”僅憑藉目光的交流,無法讓丈夫做出正確選擇。稍做沉默之後,折賽花又低聲說道。

她不想提那個“神醫”的名字,也不認爲此人真的是個“神醫”,能“生死人而肉白骨”。有些事情,明知道做了對大傢伙都沒好處,就不該固執地去做。無論是出於驕傲,還是出於骨子裡的善良。

對於世家子弟,最不該具備的品質,也許就是善良。更不該爲了心中的一絲閃念,就失去了權衡輕重的能力。爲了救呼延琮便將這麼大因果惹上身,在折賽花看來非常不值。哪怕呼延琮被救活之後,真的能被楊家所用,楊重貴也一樣做的是賠錢買賣,所承擔的風險和所收穫的回報完全不在一個層面。

“對於呼延兄來說,這是唯一的希望!”楊重貴又對妻子笑了笑,也默契地沒提“神醫”的名字,卻將“唯一”兩個字,咬得極重。

對於夫妻兩個,只是值得不值得給自己和身後的家族招惹因果的問題。而對於呼延琮,卻是生和死的區別。雖然以他目前的情況,未必能活着堅持到李家寨。即便能堅持到,也未必就能真的被石小胖子從鬼門關前拉回來。

“大哥……”折賽花咬了咬牙,丹鳳眼裡閃爍着幾絲惱怒。自家丈夫哪裡都好,就是脾氣太執拗了,認定的事情就會一條道堅持到黑,哪怕碰得鼻青臉腫也不知道後悔。

“據我所知,呼延兄做綠林大當家,只是子承父業。”楊重貴第三次笑着搖頭,快速打斷,“並且正因爲有了統一約束,太行羣賊的行徑,才變得不像其他山賊草寇那樣瘋狂。”

他尊重呼延琮,並不僅僅是因爲此人的武藝,而是尊重此人過往的某些行爲。在契丹人攻入汴梁,中原大地徹底失去秩序那段時間裡,四下哀鴻遍野。太行山羣賊的控制地區,反而相對顯得安寧。羣賊們並不比那時的地方官府更無法無天,比起某些士紳鄉賢的行徑,他們甚至算得上正直善良。

“如果是比武之時我射死了他,我絕不會後悔!”搶在妻子組織起新的語言告誡自己之前,楊重貴又低聲補充,“可他既然沒有當場死掉,我就不能見死不救!至於別人的想法,如果他們敢明着來,我也許還會退避一二。可他們既然不敢把齷齪心思擺在明面兒上,我又何必爲了遷就他們的想法,讓自己心裡頭不痛快!相信我,你們折家和我們楊家,能有今天,都不是躲出來的。有時候,咱們越是堂堂正正,別人就越不敢將歪斜心思,打到咱們頭上!”

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長纓 (二)第六章 綢繆 (九)第八章 崢嶸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撲朔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五章 黃雀 (二)第四章 撲朔(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一章 傳說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五章 草谷 (一)第六章 破繭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二章 蓬篙 (五)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一章 傳說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三章 衆生(二)第一章 家國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八章 人心 (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六章 紅妝 (九)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九章 長纓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七章 鹿鳴 (七)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一章 家國 (七)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歸來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四章 饕餮 (七)第五章 黃雀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仕途 (一)第七章 塵緣 (七)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六章 紅妝(六)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七章 勁草 (三)第二章 霜刃 (八)第八章 烏鵲 (五)第七章 塵緣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二章 款曲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二章 風雲 (一)第十章 宏圖 (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二章 蓬篙 (四)第七章 勁草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撲朔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六章 疾風 (四)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章 易鼎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八章 崢嶸 (十)第九章 長纓 (四)第八章 崢嶸 (四)
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六章 紅妝 (二)第二章 款曲 (七)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長纓 (二)第六章 綢繆 (九)第八章 崢嶸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撲朔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五章 黃雀 (二)第四章 撲朔(四)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一章 傳說 (七)第九章 暗流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一章 問道 (二)第五章 草谷 (一)第六章 破繭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七章 治河 (十)第六章 君王 (六)第二章 蓬篙 (五)第八章 雄關 (六)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一章 傳說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三章 衆生(二)第一章 家國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八章 人心 (一)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六章 紅妝 (九)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九章 長纓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七章 鹿鳴 (七)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一章 家國 (七)第七章 仕途 (五)第四章 歸來 (二)第二章 款曲 (十)第四章 饕餮 (七)第五章 黃雀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九章 暗流 (五)第七章 仕途 (一)第七章 塵緣 (七)第三章 抉擇 (四)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六章 紅妝(六)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八章 三生 (六)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七章 勁草 (三)第二章 霜刃 (八)第八章 烏鵲 (五)第七章 塵緣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二章 款曲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二章 風雲 (一)第十章 宏圖 (一)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九章 長纓 (三)第二章 蓬篙 (四)第七章 勁草 (四)第九章 萍末 (二)第四章 撲朔 (五)第四章 耕耘 (六)第四章 虎雛 (二)第二章 款曲 (九)第六章 疾風 (四)第四章 虎狼 (六)第十章 易鼎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七章 塵緣 (二)第七章 仕途 (五)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八章 崢嶸 (十)第九章 長纓 (四)第八章 崢嶸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