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磨劍 (五)

很多很多年後,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來,寧彥章才終於明白,大當家吳若甫和一衆叔叔伯伯們,爲什麼提起招安就如此興奮。

沒有人天生喜歡做強盜,也沒有人天生喜歡在刀叢中打滾兒。

他們朝不保夕的日子過得太久,太久了,骨子裡無時無刻不渴望着迴歸寧靜。

他們迫切地想要成爲正常人,讓自己,讓妻兒過上正常人的日子,爲此,他們寧願付出一切,甚至包括生命!

然而,很多事情回過頭來看都很清楚,但身在其中時,眼睛裡卻只有困惑和茫然。

於是,少年小肥就帶着滿臉的困惑,隨着大夥一起去做戰前準備;帶着無數疑問,扛着自己的三把手斧和一杆木柄長矛下了瓦崗山。帶着一肚子茫然,來到一個叫做五丈嶺的陌生地方,與另外遠道而來的數支綠林隊伍匯合在了一起。準備與趙延壽麾下的大軍一決雌雄!

那幾支綠林隊伍規模都比瓦崗寨龐大,人數最少的也有五百出頭。相比之下,只有區區一百**十人的瓦崗寨,就有點兒拿不上臺面了。

好在這路兵馬的臨時都指揮使,由韓重贇的父親韓樸來擔任。此人跟瓦崗寨大當家吳若甫曾經在同一位節度使麾下當過小兵,始終念着幾分香火之情,所以瓦崗寨纔沒讓別人直接給吞併掉,勉強還可以單獨立營。

不過幾位當家人的話事權,難免會大幅降低。對此,都指揮使韓樸也愛莫能助。他是一軍主帥,行事不能有太明顯的偏向性。否則,難免會削弱隊伍的凝聚力。況且這路由數家綠林武裝臨時拼湊出來的人馬,原本就沒多大凝聚力。

“亂成這樣也能打仗?”好歹最近也被二當家寧採臣往肚子裡強行填進去了不少東西,寧彥章眼力節節上漲。看到衆人一盤散沙般模樣,對此番下山作戰的結果,愈發感到懷疑。

但是誰也顧不上解答他的疑問。大當家吳若甫終日都忙着給都指揮使韓樸出謀劃策,很少回瓦崗營。作爲吳若甫的得力臂膀,二當家寧採臣被他舉薦去管理整個大軍的糧草輜重,每天忙得腳不沾地,更沒時間給他指點迷津。從三當家許遠舉往下,其他山寨頭目的眼裡,小肥還是個半大孩子,能管好自己不給別人添亂就已經足夠了。根本沒資格在即將到來的戰事上指手畫腳。

唯一還有時間跟寧彥章說上幾句話的,只剩下了韓重贇。同樣作爲半大孩子,他此番被帶出來的目的,只是歷練。所以在“軍國大事”方面,也沒有多少資格胡亂插嘴。但是相比於小肥,他畢竟消息更爲靈通。因此說出的話乍聽起來,還頗有幾分見地。

“你別老是杞人憂天!”見玩伴終日都緊皺着眉頭,他覺得自己有義務開導上幾句,“來給趙延壽上眼藥的,不止是咱們。楊將軍、閻將軍、向將軍和聶將軍,還有漢王的親弟慕容將軍,此刻也都奉命在汴梁周邊郡縣聚攏隊伍。那趙延壽麾下的兵馬只有兩萬出頭,一下子分成這麼多股,無論哪一股實力都不會太強!”

“那趙延壽又不傻,憑什麼你們想讓他分兵他就分兵?”寧彥章蹲在一塊大石頭旁,把手斧磨得“噌啷、噌啷”做響。

這是他的從昏迷中醒來之後,染上的一個惡習。心裡一緊張,就想把斧子磨亮。通過這種方式,才能讓他自己慢慢恢復寧靜。結果越是緊張時候,就磨得越用力,發出來的聲音就越難聽。以至於很多山寨頭目都忍無可忍,看到他磨斧子就躲得遠遠。

被斧子聲刺激得牙酸,韓重贇皺了皺眉頭,耐着性子解釋:“你說得沒錯,趙延壽不傻,肯定知道分兵會影響戰鬥力。問題是,他現在身爲別人的狗,繩子握在主人手裡邊。耶律德光下令他儘快剪除各地匪患,結果他出兵兩個多月,土匪沒剿滅幾支,卻連距離汴梁城百十里遠的地方都烽煙處處了。他如果再不緊不慢,由着性子跟咱們慢慢耗,耶律德光能不砍了他的腦袋麼?”(注1)

這就是給異族做走狗的代價,永遠不會受到信任,無論什麼事情,都不可能不考慮頭頂上主人的態度。稍不小心,便會身首異處。並且無論下場多麼悽慘,都得不到半點兒同情。

然而只要是狗,就都會咬人,特別是其被逼入窮巷的時候。寧彥章雖然贊同韓重贇的大部分見解,卻依舊不看好自家所在隊伍的前途。將第一把斧子從石頭上拿起來,用手指撫了撫明亮如新的利刃,繼續低聲說道:“即便人數上咱們不吃虧,但想打贏,恐怕也不那麼容易吧!這麼多山寨聚集在一起,平時爲了吃飯喝水都會打上一架。連你阿爺親自出馬都鎮不住他們。真要是拉上了戰場,誰保證大夥一定就齊心協力?!”

“你這人怎麼老漲別人志氣?!”韓重贇被他問得臉色一紅,梗着脖子反問。“難道你就不想早點兒把契丹狗趕走?早點兒救萬民於水火?”

回答他的是一陣刺耳地“噌啷、噌啷”,寧彥章低下頭,開始磨第二把斧子。這是他最後的依仗,絕對馬虎不得。二當家寧叔這一段時間始終逼着他在讀書寫字上痛下功夫,但也沒忘了督促他練武。並且反覆灌輸給了他一個道理,凡事不能總指望別人。在亂世當中,最可靠的東西就是手裡的兵器,只要兵器沒放下,就有繼續活着的希望。

越是沉默以應,有時給對方造成的壓力就越大。很快,韓重贇就敗下陣來,咬了咬牙,主動透漏,“唉,你別磨了,快煩死人了。我只跟你說,你可千萬別告訴其他人,包括寧二當家也別告訴!我阿爺那邊,肯定還有後招。但具體是什麼,我就不清楚了。你別多問,也別瞎擔心,反正咱們肯定能贏就是!”

“那好吧!”寧彥章將第二把手斧舉起來,用左手的拇指在利刃上反覆摩擦。“希望韓將軍旗開得勝!”

說罷,將第二把斧子往身邊一擺。順手又撿起了第三把,按在了石塊上,“噌啷、噌啷”,磨得火星四濺。

“你......”韓重贇雙手掩住耳朵,落荒而逃。

望着此人狼狽的身影,寧彥章臉上涌起了一抹溫暖的笑意。剛纔一直是韓重贇自己在說,他可沒答應此人要絕對保守秘密。韓重贇乃將門虎子,胸懷大志,要救萬民於水火。而他小肥卻是強盜的兒子,此刻只想着先救自己,救自己身邊的人,讓大夥不至於稀裡糊塗地就丟了性命。

當天晚上,他就將探聽來的消息,悄悄告訴給寧採臣。本以爲對方會大吃一驚,誰料後者聽了他的話,卻只是微笑着搖了搖頭。然後擡起手來拍了下他的肩膀,低聲說道:“韓重贇是個實在人,值得一交。你以後別老對人家耍小心眼兒!至於後招,韓將軍當然會有!他也是老行伍了,怎麼會把希望全寄託在咱們這夥烏合之衆身上!”

提起“烏合之衆”四個字,他的眼神頓時就是一暗。但很快,就被另外一種光亮的色彩給取代,說出來的話也變得愈發輕鬆,“韓將軍答應過吳老大和我,等打完了這仗,就送你去太原。漢王劉知遠在太原辦了一家學堂,請了很多名士執教。你這個年紀,剛好還滿足入學的門檻兒!”

“二叔——!”有股暖流,瞬間淌過寧彥章胸口。望着兩鬢已經開始發白的寧採臣,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激。

“你甭指望總賴在我身邊!”寧採臣卻故意裝作不懂得他此刻的心情,笑着打趣,“男人麼,早晚都得自己出去經風雨見世面。況且仗總有打完的那一天,馬背上可以打天下,卻不可以治天下。到那時,二叔就要看你的本事了。如果你做了宰相或者刺史,造化萬民,二叔也覺得榮光!”

頓了頓,他又笑着補充,“好了,咱們不說這些。你只管好好下去睡覺,別整天操心大人的事情。有我們幾個在,還輪不到你一個小毛孩子來瞎操心!”

說着話,將手又搭在寧彥章的肩膀上,把少年人緩緩推出軍帳之外,“去睡,快去,養足了精神,準備跟韓重贇一道長見識。對了,真到了上戰場那一天,記得千萬要緊跟在韓少爺身後。虎再心腸毒,終歸不會連自己的兒子也吃掉!”

說着話,手上又微微加了一把子力,將小肥推開。隨即,迅速從裡邊關好了帳門。再也不給少年人爭論去不去太原的機會。

“二叔......”寧彥章踉蹌幾步,緩緩回頭。山風呼嘯,他卻覺得今晚的空氣中充滿了溫暖。“我一定!”手指在退邊握緊,他緩緩許下承諾!

注1:正史上,劉知遠舉兵之後,顧忌到契丹人的強大戰鬥力,始終避免跟耶律德光正面相抗。而是廣邀天下豪傑,採用類似於後世“人民戰爭”的手段,將契丹人硬生生給拖得失去了統治中原的信心,倉惶撤離。不久,甘心爲奴的趙延壽失去利用價值,被殺。

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五章 迷離 (三)第十章 宏圖 (四)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章 宏圖 (一)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二章 風雲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五章 黃雀 (四)第六章 紅妝(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六章 綢繆 (九)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八章 烏鵲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三生 (三)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八章 人心 (五)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傳說 (六)第八章 雄關 (二)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八章 崢嶸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一章 傳說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一章 磨劍 (二)第六章 破繭 (二)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章 易鼎 (三)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七章 鹿鳴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麋鹿 (四)第四章 撲朔 (三)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霜刃 (八)第九章 奪帥 (七)第一章 磨劍 (六)第四章 虎狼 (九)第五章 黃雀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六章 紅妝 (七)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二章 風雲 (七)第四章 撲朔 (九)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六章 紅妝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三章 抉擇 (九)第四章 撲朔 (八)第八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君王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一章 初見 (五)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紅妝 (三)第六章 紅妝(一)第五章 短歌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一章 磨劍 (八)第四章 撲朔 (六)
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五章 迷離 (三)第十章 宏圖 (四)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章 宏圖 (一)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二章 風雲 (四)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五章 黃雀 (四)第六章 紅妝(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四章 虎雛 (七)第六章 綢繆 (九)第五章 逝水 (九)第八章 烏鵲 (二)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八章 三生 (三)第七章 仕途 (二)第一章 新春 (四)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八章 人心 (五)第二章 蓬篙 (九)第一章 傳說 (六)第八章 雄關 (二)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八章 崢嶸 (四)第二章 風雲 (八)第四章 歸來 (九)第一章 傳說 (八)第八章 烏鵲 (九)第一章 磨劍 (二)第六章 破繭 (二)第五章 逝水 (二)第十章 易鼎 (三)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一)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七章 鹿鳴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七章 國難 (三)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八章 麋鹿 (四)第四章 撲朔 (三)第九章 暗流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三章 耕耘 (二)第二章 霜刃 (八)第九章 奪帥 (七)第一章 磨劍 (六)第四章 虎狼 (九)第五章 黃雀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七章 鹿鳴 (二)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六章 紅妝 (七)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二章 風雲 (七)第四章 撲朔 (九)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六章 紅妝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虎狼 (三)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三章 抉擇 (九)第四章 撲朔 (八)第八章 三生 (一)第六章 君王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二章 蓬篙 (六)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一章 初見 (五)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紅妝 (三)第六章 紅妝(一)第五章 短歌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五章 逝水 (九)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一章 磨劍 (八)第四章 撲朔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