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款曲 (七)

此時遼國立國未久,朝氣猶在。雖然內部有許多痼疾,朝堂的運作效率卻還不差。因此,僅僅用了七八天的功夫,就將耶律阮的“警告”,傳達到了劉崇的行營!

正如數年前符彥卿所說,天下任何官職都可以封,唯獨皇帝封不得!作爲主動上門向遼國尋求冊封的“侄皇帝”,劉崇被遼國使者噴了滿臉吐沫之後,根本沒勇氣辯解。立刻吩咐人;擂響了戰鼓,準備親自領軍強攻澤州,寧可戰死於城頭,也不能辜負了“叔父”耶律阮的苦心栽培。

奈何動靜鬧得挺大,結果卻非常差強人意。劉漢軍血戰了兩天一夜,好不容易纔在澤州城正北方向打開了一個突破口,卻現第一道城牆之內,不知道什麼時候居然又多了第二道城牆。而兩個城牆之間,又被若干道小城牆分割開來,彼此互不相通。第一波衝進城內的劉漢勇士,被防守方堵在了一個甚爲狹小的區域內,三面箭如雨下,轉眼間,就傷亡殆盡。

“常思,老子必將你挫骨揚灰!”劉崇看得雙目欲裂,親自帶領着近衛,咆哮而上。還沒等他靠近躺滿了屍體的城牆豁口,猛然間聽到一通鑼響,“噹噹噹噹噹……”。緊跟着,濃煙翻滾,紅星飛濺,卻是常思命人點燃了堆放在城牆豁口內乾柴。將先前被射死在城內的漢軍將士連同沒來得及爬出來的漢軍傷號,盡數付之一炬。

如此一來,先前犧牲了無數性命纔打開的突破口,就徹底宣告報廢。想要再打開第二個突破口,還不知道得拿多少具屍體來換?而更讓劉漢將士感到恐懼的是,肥狐常思那層出不窮的守城花樣。開戰以來,幾乎每隔幾天就換一個新的,每出現一個新的,就令進攻方血流成河!

“常胖子,老子回到太原之後,必誅你九族!”劉知遠被濃煙薰得滿臉是淚,跳着腳,大聲威脅。然而,這些威脅的話,實際上卻不具備任何意義。先,隔着那麼遠的距離,常思未必能聽得見。其次,早在他還做着太上皇美夢之時,肥狐常克功已經將太原城內的直系親屬,大搖大擺地搬去了潞州!

“陛下息怒,常克功是塊滾刀肉。當年在太祖帳下,就以擅長打爛仗而聞名。”還是馬步軍都指揮使張元徽頭腦冷靜,知道繼續惡鬥下去,劉崇絕對討不到任何好處。趕緊舉着盾牌湊上前,大聲提醒。

他的話音剛落,濃煙後,忽然亮起了數道寒光。掠過百十步距離,直奔劉崇的認旗所在。雖然因爲距離和風力的影響,沒有傷到劉崇半根汗毛,卻也把後者嚇得亡魂大冒,冷汗瞬間就淌了滿臉。

“護駕,快護駕!”張元徽也嚇得魂飛天外,一邊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劉崇的胸口,一邊啞着嗓子高喊,“快,護送陛下撤到三百步之外。”

衆將士原本就已經疲憊不堪,全憑一口氣在強撐。猛然聽到有人高喊護駕,還以爲劉崇已經遇刺身死。頓時調轉身形,了瘋般往回跑。足足逃出了五里多遠,纔在劉崇本人的親自招呼下,勉強站穩的腳跟。

如此一來,澤州城外的漢軍,短時間內已經沒有士氣再戰。而遼國的使者卻愈趾高氣昂,從上到下,把劉漢國君臣給挖苦了個體無完膚。

實在被逼無奈,第二天,劉崇只好強打精神,準備拼死一搏。老將張元徽聞聽,立刻含淚跪倒,大聲勸阻道:“陛下,自古以來,都是守城容易攻城難!再繼續強攻下去,甭說一路殺進汴梁,你我君臣能否平安返回太原都未必可知……”

“陛下三思!”

“陛下,軍心已亂。再打下去,恐怕會生變故啊!”

“陛下,弟兄們都是太原兒郎,再打下去,必傷國本啊!”

……

話音未落,衆文武已經跪下了一大片。個個都是雙目含淚,苦苦哀求劉崇不要繼續意氣用事,把兒郎們全都葬送在堅城之下。

“起來,都起來,朕,朕難道不知道,戰死的全是太原兒郎?!”劉崇原本就不是一個硬心腸,見了羣臣們如此,頓時眼淚也淌了滿臉,“可,可如果,如果失去了遼國的支持,咱們,咱們日後拿什麼去抵擋郭威的大軍?”

“這……”勸阻聲頓時嘎然而止,衆文武一個個紅着臉,低着頭,無言以對。

他們當中,大多數人其實都不贊成劉崇向耶律阮稱侄,以換取契丹人支持的做法。可不這樣做,光憑着太原一地,絕對擋不住郭威的傾國之兵。所以,當初劉崇決定向遼國稱臣之時,他們心裡雖然感到屈辱,卻誰也沒有勇氣站出來阻止。如今遼國皇帝耶律阮的使者,對劉漢國君臣百般刁難,他們也沒有勇氣,勸說劉崇跟對方一刀兩斷。

“父皇何必爲此煩惱?那遼國上使只是嫌我漢軍戰績差,又不是嫌我漢軍遲遲打不下澤州?”就在衆人束手無策之際,中軍帳門口,卻響起了一個宏亮的聲音。如同雛鷹初鳴,頓時讓所有人精神爲之一振。

“鎬兒,你怎麼來了?”劉崇猛地從帥案後站起,大步流星迎向了來人,“誰叫你來的,戰場上,刀箭無眼。萬一……”

“孩兒特地前來替父皇分憂!”來人站穩身形,肅立拱手,“常思乃百戰老將,經營澤潞多年,佔據地利人和。父皇越是急着將其拿下,恐怕越容易被他有機可乘。而河北,領兵的卻是老朽鄭仁誨和新丁鄭子明,父皇只要遣一員良將,令楊重貴、張元衡和呼延琮三人齊心協力,必能打破眼前僵局!”

“嘶——”劉崇倒吸一口冷氣,看着眼前的三兒子劉鎬,又驚又喜。

“這?”衆文武皺着眉,紛紛交頭接耳。

如果鄭仁誨和鄭子明兩個,真的像三皇子劉鎬說的那樣好對付。楊重貴早就將他們挫骨揚灰了,絕不會直到現在還毫無建樹。然而,將重點戰場,從河東轉移至河北,卻未必不是一個良策。

先,深州、冀州和鎮州,不久之前都曾經遭受過戰火,特別是深州,去年冬天還曾經落到過契丹人手裡,城牆破敗不堪,城上的防禦設施都被洗劫一空,根本沒來得及重新補充配置。

其次,鄭仁誨和鄭子明兩個再難對付,也不會比常思難對付。況且河北戰場上的漢軍士氣尚可,不會像河東這邊,早已經瀕臨崩潰的邊緣。

“孩兒不才,願替父出征,將那兩個鄭賊的頭顱,獻於闕下!”沒等衆人將思路完全理順,三皇子劉鎬已經再度主動請纓,“請父皇給孩兒一個立功機會,報效您的養育之恩!”

第一章 初見 (四)第十章 餘韻 (一)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五章 逝水 (八)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烽火 (一)第十章 狂風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抉擇 (五)第八章 人心 (八)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七章 塵緣 (五)第七章 鹿鳴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七章 勁草 (二)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奪帥 (六)第五章 逝水 (一)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撲朔 (三)第九章 長纓 (七)第八章 人心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章 奪帥 (一)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烏鵲 (一)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八章 崢嶸 (三)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七章勁草 (七)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一章 問道 (六)第四章 歸來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二章 款曲 (一)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長纓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七章 鹿鳴 (四)第六章 綢繆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章 易鼎 (六)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求索 (五)引子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九章 奪帥 (五)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三章 颶風 (九)第七章 勁草 (四)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一章 傳說(五)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耕耘 (五)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七章 塵緣 (八)第四章 虎狼 (五)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二章 謀殺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二章 蓬篙 (三)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霜刃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八章 烏鵲 (三)
第一章 初見 (四)第十章 餘韻 (一)第一章 新春 (二)第五章 逝水 (八)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烽火 (一)第十章 狂風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六章 綢繆 (九)第三章 抉擇 (五)第八章 人心 (八)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七章 塵緣 (五)第七章 鹿鳴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七章 勁草 (二)第二章 蓬篙 (六)第九章 奪帥 (六)第五章 逝水 (一)第六章 紅妝 (九)第四章 撲朔 (三)第九章 長纓 (七)第八章 人心 (一)第八章 雄關 (三)第十章 奪帥 (一)第六章 疾風 (三)第八章 烏鵲 (一)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八章 崢嶸 (三)第九章 長纓 (八)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七章勁草 (七)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一章 問道 (六)第四章 歸來 (八)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二章 款曲 (一)第九章 長纓 (七)第三章 衆生(二)第九章 長纓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七章 鹿鳴 (四)第六章 綢繆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十章 易鼎 (六)第三章 耕耘 (一)第五章 求索 (五)引子第八章 三生 (八)補上週五拖欠第九章 奪帥 (五)第四章 撲朔(一)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二章 蓬篙 (二)第一章 傳說 (九)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三章 颶風 (九)第七章 勁草 (四)第九章 萍末 (六)第一章 傳說(五)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耕耘 (五)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重逢 (四)第二章 重逢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七章 塵緣 (八)第四章 虎狼 (五)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二章 謀殺 (六)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二章 蓬篙 (二)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二章 蓬篙 (三)第九章 暗流 (六)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七章 塵緣 (九)第二章 霜刃 (一)第十章 餘韻 (二)第七章 塵緣 (七)第八章 烏鵲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