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綢繆 (九)

寧子明自己沒有跟袍澤們一道去剿殺殘敵,而是選擇了佇立在馬上,目送麾下弟兄們的身影遠去。有股劇烈的疼痛,折磨着他的腦仁、太陽穴與額角大筋,令他虛弱得兩眼發黑,全憑一口氣在支撐着,才勉強沒有當衆暈倒。

不是新傷,雖然此刻胯下的戰馬已經被血漿染成了暗紅色,固定在馬鞍上盾牌,也掛滿了破碎的肉塊兒。然而那些全是敵人的,他自己沒受任何傷害。先前的戰鬥中,敵軍始終沒能組織起有效的反抗,常婉淑和韓重贇兩人贈送的親兵,也非常盡職地保護了他,未曾令任何兵器靠近他的身體。

所有痛楚,都起源於後腦勺處那個早已被頭髮遮蓋起來的疤痕。那是當年他被瓦崗山白馬寺衆豪傑們從死人堆兒裡扒出來時,就已經存在的傷口。按照二當家寧採臣和山寨裡的郎中判斷,傷口來自鐵鐗或者狼牙棒的重擊。而最喜歡使用這種粗糙兵器的,便是來自塞外的契丹胡虜!

他原本以爲,疤痕處重新長出了頭髮,就意味着痊癒。卻萬萬沒有想到,就在視野中出現契丹人的一剎那,所有痛苦突然全都去而復返。當用雙腳不停磕打馬鐙的同時,他甚至清晰地感覺到了自己的後腦勺的骨頭在一寸寸炸裂。清晰地感覺到,當年發現有一把鐵鐗從背後砸過來瞬間,這具身體的內心是何等的絕望。

別人有鐵鐗和狼牙棒,自己只有後腦勺。同爲板上之肉,在閉目等死的那一瞬間,皇子和平頭百姓,其實沒有任何區別。

“寧將軍,父母之仇不共戴天,您下令殺光那些胡虜,也是應該……”一名喚作韓豹子的家將走近他,小心翼翼地安慰。

剛纔寧子明忽然策馬加速,簡直把大夥的魂都嚇沒了一半兒。那麼密集的軍陣,萬一他忽然從坐騎上掉下去,或者忽然因爲過分專注於殺人而擋了自家騎兵的去路,結局肯定是粉身碎骨。如果那樣的話,無論是來自韓家的侍衛,還是來自常家的親信,都無顏再於世間立足!

“是啊,寧將軍,想要殺這些雜碎,您何必親自動手?讓弟兄們代勞就是了,好玉不去砸瓦片!”另外一名專門留下來保護他的常姓親兵,也擦着冷汗說道。

剛纔寧子明忽然發飆的場景,令他到現在還心有餘悸。作爲曾經追隨了常思多年的老弟兄,他非常清楚眼前這個年青人對常家的意義。有此人在,劉知遠父子想要想動常思,就會掂量掂量後者被逼到絕境時鋌而走險,起兵“擁立”二皇子的後果。而萬一此人戰死了或者被別的諸侯掠走,以武勝軍目前的規模,隨時都可能被朝廷大軍碾成齏粉。

有道是,響鼓不用重錘。寧子明迅速從兩位家將的話語裡,聽出了抱怨之意。尷尬地笑了笑,喘息着迴應。“謝謝,謝謝豹子,樂叔。只此一次,以後,以後我不會再無辜脫離本陣!我跟他們,可不只是家仇!”

兩位家將愣了愣,剩餘的勸諫話,全都卡在了嗓子眼兒。的確,眼前這位寧將軍,跟契丹人之間,可不只有家仇。後晉就是亡在契丹人之手,而寧將軍的另外一個身份,卻是後晉的二皇子。

殺父之仇,亡國之恨,剛纔換了誰跟小寧將軍易位而處,恐怕也很難保持冷靜。然而,兩位家將卻沒奈何勇氣對寧子明的行爲表示理解。當年在契丹人攻入汴梁之時,整個漢王系將士,全都採取了隔岸觀火的姿態。眼睜睜地看着契丹人在叛軍的引領下殺過了黃河,眼睜睜地看着後晉皇帝石重貴一家成了亡國臣虜。作爲當時大晉國名義上的臣子,他們都犯下了賣主和欺君的雙重大罪。而此刻化名爲寧子明的石延寶,則是他們所有人的債主!

寧子明卻壓根兒沒想到,自己隨口一句解釋,能引發如此大的誤會。來自頭部的疼痛是如此之強烈,令他根本沒法像正常人一樣思考。後腦勺處的傷其實早就痊癒了,沒有任何暗傷,能在人的腦仁中隱藏七八個月才忽然復發。他相信師父扶搖子的醫術,也相信自己以往對着鏡子檢視傷口時所做出的判斷。真正的痛楚,應該來自他的靈魂深處。那一鐗或者一棒打在後腦勺上瞬間造成的絕望和痛苦,早已經刻在了他的魂魄上,成爲他這輩子都很難擺脫的夢魘。

“也許我真的就是二皇子石延寶。”迷迷糊糊中,他在心中做出推斷。如果不是石延寶,他想不明白腦海裡痛楚、仇恨、恐懼和絕望,到底因何而來。但在同一剎那,他又本能地否認了這個推斷。自己不是石延寶,自己有一萬個證據不是石延寶!石延寶早就不在這個世界上了,石延寶必須承擔的東西,自己一樣都承擔不起!

如果自己不是石延寶,那自己到底是誰?迷迷糊糊中,他發現自己居然飛上了半空,像一個神仙般,俯視着地面上的芸芸衆生。

他看見,兩個少年,一個捧着玉璽,一個捧着厚厚的國書,在一名白鬍子老頭和二十幾名手無寸鐵的男子引領下,一步一拜走向對面黑漆漆的大營。

膝蓋早就被磨破了,額頭也被路上的石子硌的鮮血淋漓。光溜溜的脊背,在正午的太陽底下冒着油汗,三根捆在裸背上的荊條,每一根幾乎都重逾千斤。然而,他們兩個卻不敢停下來,讓人把屈辱的荊條拿掉。也不敢停止叩拜,昂首走進軍營大門。那個姓馮的白鬍子老頭叮囑過,眼下大晉國的國運,都着落在他們兩個身上。如果他們表現得稍有差池,不只是他們兄弟兩個,皇上、皇后,天下萬民都將在劫難逃。

契丹人從大營裡出來了,像看耍猴一樣,看着他們。契丹人留出了一條長長的通道,從軍營門口一直通往中軍大帳。無數剃光了頭頂,後腦勺梳着小辮子的人跑出來看熱鬧,對着他們兩個指指點點。那個白鬍子老頭被另外一夥身穿錦袍的漢人迎了進去,被當成了上賓。而他們兩個,卻必須繼續一步一拜,從軍營門口一直拜到敵將的帥案前。

外無將,內無相,大晉過的唯一希望,就是兩個少年所表現出來的誠意。那個白鬍子老馮頭說得好,精誠所至,木石爲開。契丹人也是人,契丹國主耶律德光也生了跟中原人同樣的心腸。他們只不過是被大晉國的短視激怒了,纔想給大晉以教訓。只要兩位皇子忍辱負重,肯定能取得契丹人的諒解,肯定能帶着一份合約返回汴梁。

他是天底下最有名望,最淵博的讀書人。他的話,應該有可能爲真。

國書被契丹人收下了,玉璽被契丹人笑納了,契丹人很欣賞兩個少年一步一拜的虔誠,卻沒有停下進攻的腳步。當兩個少年的身影再度出現在曠野中時,已經半個月之後。他們和一大堆男人女人,一道被押着向北迤邐而行。他們沒有任何力量反抗,只能被押送到北方成爲契丹貴族的牧羊奴。然而,忽然有一天,押解他們的契丹騎兵,卻在他們背後舉起了狼牙棒和鐵鐗……

“呯!”寧子明看到一個跪地求饒的文官,被契丹人用狼牙棒把腦袋打了個稀爛。他看見一個站立着破口大罵的老人,被契丹人用馬蹄踩成了肉泥。他看見一個倉惶逃命的女子,被契丹人用繩子捆住,拖在馬背後於野地裡狂奔。

一片片血肉隨着戰馬的飛馳從女子的身體上掉下來,將地面上的石頭染得通紅。很快,那名女子的軀幹就徹底消失不見,只剩下了捆在繩子上的兩隻衣袖,在馬尾巴處飄飄蕩蕩,就像一雙蝴蝶的翅膀。

下一個瞬間,他發現自己忽然從天空落向地面,落進了其中一個少年的軀體裡。他拼命邁動雙腿,拼命在曠野裡奔逃,而身背後傳來的馬蹄聲卻越來越清晰,越來卻清晰……

wWW● тTk an● C〇

“寧將軍,寧將軍,你怎麼啦?!”

“寧將軍,寧將軍,來人啊,寧將軍又被血氣給迷失了心神!”

兩名貼身保護他的親兵,終於發現了自家將軍的神情不對。一左一右策馬上前,用胳膊牢牢地架住了他的肩膀。

“啊——!啊,呃!”寧子明尖叫着,從夢魘中硬生生被拉回現實世界。額角、雙鬢和脊背等處,大汗淋漓。疼痛消失了,有股疲憊的感覺卻迅速取代疼痛,籠罩了他的全身。

也許他就是石延寶,否則,剛纔在半空中所看到的畫面,不可能如此詳盡,如此清晰。也許師父扶搖子所說的話是正確的,他從前的記憶不是徹底消失了,而是過於痛苦,過於恐怖,讓他本能地想要忘記,本能地想變成另外一個人去活着,只當那些痛苦的往事都沒有發生!

可即便自己真的就是石延寶,又能怎麼樣?

自己欠了常思父女的救命之恩,也跟常思有約於先,在常家所面臨的危機沒徹底解除之前,不能自行離開。自己眼下名義上是虎翼軍火字三個營頭的都指揮使,事實上,連親兵都是常家和韓家送的,沒有任何可以視爲依仗的嫡系部曲。自己今夜可以下令殺光戰場上的所有契丹人,而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匡贊,還有周圍其他地方諸侯帳下,卻還收留着數以千計的契丹人。燕山南北,剃光了頂門,留着小辮子的契丹人,還有數十萬。他們日夜厲兵秣馬,他們隨時都可能再度橫掃中原……

“寧將軍,您剛纔怎麼了,嚇死小人了!”親兵常樂拍拍胸口,喘息着追問。

“我,我沒事兒。累了,趕了整整一天的路,又繞了這麼大個圈子,我有點撐不住了!”寧子明咧嘴笑了笑,疲憊地迴應。

連現在都無法保證的人,哪裡還有什麼資格去考慮未來?他不僅僅是武勝軍中的一名裨將,而且是常思手中的一粒重要棋子。而棋子的命運,向來不會由自己掌控。越是重要,越難以擺脫下棋者的手心。

“那,那將軍不妨先喝點水,吃點兒乾糧!”明知道寧子明是在敷衍自己,常樂卻不敢戳破。只是順着對方的口風提出建議,“此戰勝負已定。您只要在這裡看熱鬧就行了。犯不着自己再動手。反正敵人的計謀是您第一個識破的,夜襲任務也主要是咱們火字三個營頭執行的。別人搶再多功勞,也大不過您去!”

“是啊,我先歇一會再說!”寧子明又笑了笑,順口答道。

當天發現求救信使身上的破綻,他就用裝病的辦法,阻止了韓重贇立刻發兵。隨即,又和韓重贇、楊光義等人,連夜商量出一條對策,將計就計,故意緩緩行軍,拖延時間。今天蔡公亮被拖得心浮氣躁,找藉口先走一步。韓重贇立刻下令將留下來帶路的其餘幾名信使抓了起來,嚴刑拷打。

在弄清楚了信使和山賊的真實身份之後,大夥原本打算立刻撤兵。又是他,突發奇想,制定出了一個瘋狂而又大膽的方略,抄小路饒到沁陽城的東南方,假冒太行山好漢,殺賊軍一個措手不及。

既然雙方都是山賊,這場戰鬥便成了綠林道上的黑吃黑。就不存在什麼無朝廷旨意帶兵越境的罪名,也不會向朝廷暴露武勝軍的真正實力。而對手的真正東主,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即便最後弄清楚了是誰幹掉了豹騎軍,也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絕不敢承認第一波山賊是他派人假冒,更不敢去向劉知遠告常思的黑狀!

一切進行得都非常順利,迄今爲止,所有戰果和對手的表現,都幾乎在他的預料之中。唯一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就是那段該死的記憶。在他需要的時候怎麼找都找不到,在他不需要的時候,突然又變得如此清晰。

“將軍神算,李守貞這次可是吃了大虧!”見寧子明始終神不守舍,來自韓家的親兵韓豹子,又故意大聲說道。“這一仗,連俘帶殺,至少能幹掉他兩萬人。剩下的即便能逃回去,沒有一年半載整訓,也上不了戰場!”

“是啊,李守貞那廝,一直野心勃勃,一直嫌朝廷給他封的地盤太小,麾下兵馬太少。這下好了,將軍您一刀砍了他半條胳膊下來。萬一將來天下有變,他能守住現在的地盤,就已經燒高香了!”來自常家的常樂,也故意大聲說話,以期能振作自家保護對象的精神。

“瞧你倆說的,就好像這是一場滅國之戰般!”寧子明知道二人是出於一番好心,笑了笑,輕輕搖頭。

“不算滅國之戰,也差不多!”見他肯出言迴應,常樂大喜,立刻接過話頭,笑着說道。“更有趣的是,今晚僥倖逃出去的傢伙,未必清楚到底是誰偷襲了他們?一旦李守貞把這筆帳記在了呼延琮那廝身上,呵呵,將軍您就等着看狗咬狗吧。這倆混賬東西,可沒一個省油的燈!”

“一時半會兒可能,但時間長了,李守貞未必找不到真相!”寧子明又搖搖頭,儘量將心中的疲憊與困惑甩到腦後。

即便自己真的是石延寶,眼下襬在首要位置的,也是活着。只有好好活下去,纔有未來。而一個只剩下後腦勺的莽夫,做不了任何事情。

我要活着!

望着越來越明亮的天空,寧子明默默地告訴自己。

“我要活着!”同樣明亮的天空下,蔡公亮咬牙切齒地發誓。

只有活下去,才能將昨夜遇襲的詳細情況,送回河中李帥案頭。只有活下去,才能找武勝軍,找那該死的小狐狸石延寶報仇。

他雖然沒有看清楚偷襲者的面孔,也沒親眼目睹豹騎軍滅亡的整個過程。但是,憑藉戰場上多年摸爬滾打以及平素坑害別人的經驗,他現在就能清楚地推測出,下手者就是武勝軍,就是武勝軍中剛剛組建沒多久的虎翼軍。而主謀,只可能是最初那個假裝胸口中箭,當着自己的面兒昏死過去的寧子明,也就是二皇子石延寶!

現在回頭再看,整個過程就變得一清二楚。韓重贇從開始就沒上當,所謂等寧子明傷勢穩定就發兵,只是一個拖延時間,藉機商量對策的藉口。而他蔡某人,卻被三個乳臭未乾的毛孩子玩弄於掌上。直到聽到寢帳外的馬蹄聲時,居然還在做將對方一股腦全殲的美夢!

虎翼軍鐵騎是從南門衝進大營裡頭來的,而自己勸告周健良派出的前哨,卻去了由澤州山區通往沁陽的東北要道上。該死的韓重贇,分明對沁陽一帶的地形無比熟悉,分明知道每一條通往沁陽的大小通道,卻裝作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清楚,委託蔡某人替他帶路。他麾下的虎翼軍分明以騎兵居多,分明每天趕路百里毫無問題,卻故意裝作體力不支,每天拖拖拉拉只走四十里,撩撥得蔡某人徹底失去了耐性,欺騙得蔡某人徹底失去了戒心!

他小小年紀,怎麼能如此壞?怎麼能如此坑害蔡某?蔡某今生如果不雪此仇,有何面目去見被坑死的那些弟兄?

一邊發着狠,他一邊用仇恨給自己鼓勁。兩條腿卻一刻不停,以最快速度向西行走。身上的衣服,是半個時辰前,從一個讀書人身上扒下來的。懷中的金銀,則來自另外一個看似富戶的宅院。蔡公亮真的不敢相信,沁陽城附近都打成一鍋粥了,居然還有人以爲,躲在家中就能避免災難上門。蔡公亮更不敢相信,那名富戶居然會命令僮僕們乖乖地放下刀,任他搜走家中所有的金銀和兵器。

臨別之前,蔡公亮將自己遇到的所有人統統殺掉了。此乃亂世,敢殺人者才能生存。而不敢提刀者,只是兩條腿的羔羊。有了衣服和金銀,接下來的路就好走多了。留守懷州的地方兵馬,前一段時間損失甚大,此刻都躲進城裡不敢露頭。沿途那些堡寨裡的莊丁,也被他自己和周健良兩人給殺了個七七八八。沿着腳下的小路繼續走下去,不可能有任何官府和地方兵馬,出來攔阻自己。而只要在太陽完全升起來之前,能再往西南多走二十幾裡。就能抵達黃河岸邊,然後搶一條漁船揚帆而去,徹底逃離生天。

想到回去之後,如何鼓動李守貞興兵報仇。蔡公亮的雙腿愈發有力,踩着雜草叢生的小路,一溜小跑,“噌噌噌,噌噌噌,噌噌噌……”

早年間當斥候的底子還在,最近一段時間雖然縱情聲色,卻也沒耽擱練武。轉眼間,他就又跑出了四五里,回頭看看沒有任何追兵,忍不住心中一陣輕鬆,擡起袖子,輕輕擦抹臉上的油汗。

就在此時,忽然有數道刀光,從身側的灌木中閃起。蔡公亮本能地跳起來躲避,卻驚詫地發現,自己居然身輕如燕,一下子就跳到了半空中。而周圍一草一木,瞬間都變得無比低矮。

“弟兄們,這是一頭肥羊!快,扒衣服,把他身上的細軟全掏出來!趁着兵荒馬亂再幹幾票,然後咱爺們去南方找個富庶之地,吃香喝辣!”有一個意義洋洋的聲音,緊跟着在地面上響起。。

“大當家威武!”

“大當家威武!”

……

蔡公亮驀然垂下目光,看見一具無頭的屍骸緩緩倒地。七八個衣衫破爛的小蟊賊,扯着嗓子大呼小叫,興奮莫名。

第四章 饕餮 (一)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七章 勁草 (三)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三章 颶風 (一)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九章 長纓 (十)第七章 國難 (一)第八章 雄關 (七)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一章 初見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七章 鹿鳴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謀殺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四章 歸來(一)第七章 勁草 (二)第六章 紅妝 (七)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三章 父子 (十)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七章 治河 (五)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六章 綢繆 (五)第十章 易鼎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七章 治河 (六)第八章 雄關 (五)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五章 黃雀 (七)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一章 磨劍 (三)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迷離 (一)第四章 虎狼 (七)第二章 重逢 (六)第七章 仕途 (二)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五章 迷離 (四)第三章 收穫 (五)第八章 烏鵲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四章 饕餮 (六)第五章 草谷 (七)第一章 初見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一章 家國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六章 疾風 (三)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三章 抉擇 (八)第十章 宏圖 (九)第十章 易鼎 (四)第十章 狂風 (七)第九章 長纓 (八)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四章 虎雛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二章 風雲 (二)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父子 (六)第二章 風雲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一章 磨劍 (二)
第四章 饕餮 (一)第三章 收穫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三)第七章 勁草 (三)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三章 颶風 (一)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九章 長纓 (十)第七章 國難 (一)第八章 雄關 (七)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狂風 (七)第一章 初見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七章 鹿鳴 (七)第七章勁草 (七)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一章 初見 (一)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謀殺 (四)第九章 長纓 (七)第十章 奪帥 (一)第四章 歸來(一)第七章 勁草 (二)第六章 紅妝 (七)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三章 父子 (十)第八章 人心 (五)第七章 治河 (五)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一章 新春 (四)第六章 綢繆 (五)第十章 易鼎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四章 答案 (三)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鹿鳴 (二)第七章 治河 (六)第八章 雄關 (五)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五章 黃雀 (七)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一章 磨劍 (三)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父子 (三)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五章 草谷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五章 迷離 (一)第四章 虎狼 (七)第二章 重逢 (六)第七章 仕途 (二)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五章 迷離 (四)第三章 收穫 (五)第八章 烏鵲 (七)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四章 饕餮 (六)第五章 草谷 (七)第一章 初見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六章 紅妝 (七)第八章 人心 (九)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一章 家國 (六)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六章 疾風 (三)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三章 抉擇 (八)第十章 宏圖 (九)第十章 易鼎 (四)第十章 狂風 (七)第九章 長纓 (八)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五章 草谷 (二)第四章 虎雛 (七)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勁草 (一)第二章 風雲 (二)第二章 蓬篙 (三)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父子 (六)第二章 風雲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八章 人心 (七)第一章 磨劍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