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款曲 (五)

“啊,竟然如此,竟然如此!看來是臣小瞧了他!”聞聽此言,耶律屋質先是愣了愣,隨即拍着帳篷的柱子長嘆。天籟小說“那郭威,那郭威果然是個人傑,怪不得中原羣雄願意爲他效力!”

這年頭,能殺人者比比皆是。屠戮一日不斷,動輒滅人九族。而大勝之後,卻能忍住報復之心,不牽連仇人家小者,恐怕普天之下,只有郭威一個!

所以即便身處敵國,耶律屋質也不願掩飾自己對此人的欽佩。並且以能跟此這樣的人做對手而倍感榮耀。

“你先別忙着佩服他,先想想咱們該怎麼辦。”耶律阮的心胸卻遠沒有耶律屋質那樣寬廣,非常不滿地橫了後者一眼,沉聲說道,“早知道郭威如此了得,朕先前就不會下令暫緩南征了。可如今朕的命令已經了出去,各部武士也都解散回家……”

“陛下切不可出爾反爾!”耶律屋質聞言大急,趕緊高聲打斷。“各部長老剛剛安定下來,各部武士也剛剛回到家中,現在重新下令集結兵馬,恐怕半點兒士氣都不會有!”

“朕當然知道不到萬不得已,不可如此!”耶律阮撇了下嘴,冷冷地道:“可你不能跟那些長老們學,只告訴朕這樣不可,那樣不可。總得幫朕想一個解決的辦法!”

“微臣這就想,現在就想!”耶律屋質被說得老臉一紅,低下頭大聲許諾。“微臣,微臣……”

他素來號稱足智多謀,可倉促之間,怎麼可能就拿出一個可動搖敵國根基的良策來?閉着眼睛喃喃好半晌,才猛地吸了口氣,大聲道:“如果想要對付郭威本人,恐怕除了兵南下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可如果僅僅是想給大周朝一個教訓,或者挫一挫郭威君臣的銳氣,微臣,微臣倒是想到一個主意。只是,只是,只是此舉有失光明!”

“有辦法你就說,別管他光明還是黑暗,能解決問題就行!”耶律阮等得心焦,跺了下腳,大聲催促。

“微臣遵命!”耶律屋質稍稍欠了下身,帶着幾分無奈迴應,“微臣聽聞,那個與鄭仁誨、郭榮兩個一道坐鎮河北的鄭子明,有可能姓石,是石重貴的次子!”

“不是可能,是如假包換!”

“那如果陛下勒令石重貴給他寫一封信,命他率部來投……”耶律屋質臉色微紅,硬着頭皮補充。

綁架父親要挾兒子,那是強盜纔會做的事情。而大遼卻是當世第一強國,兵鋒所指,山川迸裂,河流改道。堂堂一個萬乘大國,放着光明正大的招數不用,卻學強盜的下三濫。即便陰謀得逞,也必留下千古笑柄。

“你是說讓石重貴寫信勸他兒子歸順大遼?”耶律阮纔不管什麼笑柄不笑柄,沒等耶律屋質把話說完,兩隻眼睛就已經放射出灼灼的寒光,“好主意,朕先前怎麼沒想到?那石重貴是個軟骨頭,連別人討要他的妃子,他都拱手奉上。朕讓他寫一封信,給他的兒子找一條明路,他想是不敢拒絕!”

“他當然沒膽子拒絕!”耶律屋質揉了下面頰,大聲補充,“但陛下不要給他下令,讓微臣去做這件事。即便,即便將來有人將此事記錄入史冊,也是微臣卑鄙,無損陛下英名!”

耶律阮笑了笑,大咧咧地擺手,“朕纔不在乎讀書人怎麼寫!自古以來,凡能成大事者,必不拘小節。朕,朕不過是讓石重貴寫一封信而已,總比劉邦叫人煮了他老父,然後分他一碗肉湯強!”(注1)

“那倒是,不過還是讓微臣出面爲好!”耶律屋質笑了笑,輕輕搖頭,“微臣出面,不光是爲了維護陛下的名聲,而是讓那鄭子明不至於對陛下懷恨在心。臣觀此人有良將之資,假以時日,必成大器。陛下若能讓他父子團聚,然後再高官厚賞,他日圖謀南國,則帳下又多一條猛犬。”

“好,那就交給你!”耶他律阮恍然大悟,隨即大笑着撫掌。“如果能讓他來降,朕,朕豈止是得了一條猛犬,簡直,簡直就是肋生雙翼!”

“微臣遵旨!”耶律屋質躬身,行禮。然後卻不忙着派人去營州威逼石重貴寫信,而是收起笑容,繼續低聲提醒道:“但陛下對此事也別報太大希望。石重貴雖然骨頭軟,可那鄭子明,卻是從小經歷過許多磨難的,未必會接到他父親的信,就乖乖率兵來投。”

“那,那就別怪朕宰了他父親!”耶律阮臉上的興奮,瞬間就轉換成了惡毒,咬着牙,低聲狠。

“那倒不必,您只需要將石重貴的親筆信內容,通過細作之口散佈到汴梁即可!”耶律屋質對殺人不太感興趣,笑呵呵地獻上了另外一個挑撥離間之計。

“你是說,讓郭威對他起疑心?”耶律阮又是微微一愣,眼睛亮得就像半夜裡滾動的鬼火。

“不光是讓郭威對他起疑心,而且讓某些人,看到可乘之機!”耶律屋質笑了笑,紅着臉點頭。

這條計過於陰損,嚴重有違他的良知和平素處事之道。然而對手既然身在敵國,他也不得不硬下心腸,“先,即便鄭子明對他父親的親筆信置之不理,郭威也會懷疑,一個連親孃老子都不要的人,是否值得信任。其次,如果郭威罷了他的兵權,等同於自斷一指。如果郭威假裝沒有看見,繼續對其信任有加。某些對郭威不滿的人,便會悄悄向鄭子明身邊聚集。日後鄭子明的威望越高,那些人的野心就會越大。待到鄭子明的威望高至一定地步,便會有人利用其前朝皇子的身份,攔路以黃袍相奉,屆時……”

“那鄭子明即便不想造反,也只能造反了。”耶律阮接過話頭,興奮地揮舞拳頭,將帳篷壁砸得“咚咚”作響,“讓那郭威後悔莫急,讓那郭威自食其果!”

注1:見於史記。項羽打敗了劉邦,抓了其老爹威脅劉邦,如果不投降,就煮了劉邦老爹。劉邦回答,“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七章 國難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六章 疾風 (二)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迷離 (三)第二章 重逢 (一)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七章 國難 (五)第四章 饕餮 (三)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一章 磨劍 (五)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紅妝 (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霜刃 (五)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七章 塵緣 (七)第六章 帝王 (六)第一章 新春 (七)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六章 君王 (二)第四章 虎雛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六章 破繭 (八)第三章 衆生 (三)第六章 君王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紅妝(一)第四章 虎狼 (八)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六章 紅妝(六)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一章 初見 (六)第二章 霜刃 (五)第十章 易鼎 (九)第七章 鹿鳴 (二)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八章 崢嶸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六章 紅妝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款曲 (二)第三章 父子 (十)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二章 款曲 (八)第十章 宏圖 (一)第八章 雄關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五章 迷離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崢嶸 (九)第一章 傳說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七章 國難 (二)第十章 狂風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黃雀 (七)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章 易鼎 (二)第十章 宏圖 (八)第一章 初見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八章 崢嶸 (六)第八章 人心 (十)第四章 撲朔 (二)第五章 草谷 (一)第四章 撲朔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三章 抉擇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四章 歸來 (四)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款曲 (三)
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七章 國難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六章 疾風 (二)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雄關 (四)第五章 迷離 (三)第二章 重逢 (一)第四章 耕耘 (四)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八章 雄關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七章 國難 (五)第四章 饕餮 (三)第十章 宏圖 (九)第一章 磨劍 (五)第一章 家國 (六)第六章 紅妝 (七)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二章 霜刃 (五)第八章 人心 (十一)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三章 父子 (五)第七章 塵緣 (七)第六章 帝王 (六)第一章 新春 (七)第八章 人心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六章 君王 (二)第四章 虎雛 (八)第四章 虎雛 (十)第六章 破繭 (八)第三章 衆生 (三)第六章 君王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五章 求索 (七)第七章 仕途 (五)第六章 紅妝(一)第四章 虎狼 (八)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治河 (一)第六章 紅妝(六)第七章 國難 (六)第五章 短歌 (一)第八章 崢嶸 (十)第一章 初見 (六)第二章 霜刃 (五)第十章 易鼎 (九)第七章 鹿鳴 (二)第四章 虎狼 (六)第八章 崢嶸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六章 紅妝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款曲 (二)第三章 父子 (十)第十章 易鼎 (三)第二章 款曲 (八)第十章 宏圖 (一)第八章 雄關 (二)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五章 迷離 (一)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八章 崢嶸 (九)第一章 傳說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颶風 (二)第七章 國難 (二)第十章 狂風 (四)第四章 饕餮 (四)第五章 黃雀 (七)第十章 易鼎 (八)第十章 易鼎 (二)第十章 宏圖 (八)第一章 初見 (二)第四章 歸來(一)第六章 君王 (六)第八章 崢嶸 (六)第八章 人心 (十)第四章 撲朔 (二)第五章 草谷 (一)第四章 撲朔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三章 抉擇 (四)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四章 歸來 (四)第五章 黃雀 (二)第二章 款曲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