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仕途 (一)

“天福十二年十月末,有大股流寇騷擾懷州,圍攻沁陽!臣懷州刺史劉福祿、衙內軍都指揮使孟有方等,領闔城軍民據城苦戰七日,重挫其銳氣,令其圖謀始終無法得逞。後因賊兵勢大,不得已,乃效古人之舊智,以重金誘得太行山響馬呼延琮出兵,驅虎吞狼。雙方里應外合,陣斬賊寇七千餘,得帳篷千座,革車四十,軍糧三千餘石。餘賊膽喪,被呼延琮協裹而去……”

“呯!”把來自懷州的告捷文書丟在帥案上,大漢皇帝劉知遠手握劍柄,面沉似水。

他是馬上天子,早年間曾經多次身披重甲上陣廝殺,九耳八環大刀下至少躺着上百具屍骸。最近幾年雖然很少親自帶隊衝鋒了,每次重要戰事卻都坐鎮一線,從沒有躲在高牆靜等消息的習慣。因此,震怒之時,身上自然散發出一股濃重的殺氣,令周圍文臣武將,個個低頭看地,誰也不敢輕易吭聲。

其中最爲膽戰心驚的,無疑爲河陽節度使孟景玉。爲了討好劉知遠這位大漢天子,此番出征,他幾乎把領地內所有能戰之兵都給帶了出來,留給自家兒子和親家公刺史劉福祿的,只有數百老弱病殘和若干鄉勇。二人能在流寇的進攻下,守住沁陽城不失,已經是天大的奇蹟了,怎麼可能還反敗爲勝,斬獲無數?

至於重金引誘太行山賊呼延琮出馬,驅虎吞狼,則更是信口胡柴。呼延琮最近一段時間被劉知遠的弟弟,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劉琮與武勝軍節度使常思兩個南北夾擊,殺得節節敗退。連老巢都快保不住了,哪還有能力去近千里外的沁陽去跟別的流寇爭風吃醋?

很顯然,帥案上那份來自懷州的報捷摺子,是劉福祿和孟有方兩個瞎編出來的。這兩個傢伙爲了邀功,居然連大漢皇帝都敢騙。而天子劉知遠偏偏有精通武事,一眼就能將摺子裡的所有貓膩看個洞穿。

“說啊,怎麼都啞巴了?”見麾下的文武們都修煉起了閉口禪,劉知遠臉上的怒意更濃。先有杜重威不服王化,後有常思陽奉陰違,如今更好,居然連兩個名聲不顯,手中兵馬亦不滿千的小字輩,也敢公然編造謊言欺君邀功了。莫非,莫非自己這個大漢天子只是幾天沒殺人,在羣臣眼睛裡,就已經變成軟弱可欺的老糊塗蟲了麼?

依舊沒人願意主動觸這個黴頭,於沁陽守軍一道幹掉了流寇的,肯定不是呼延琮。而被殲滅的流寇,也未必是流寇。

懷州不比澤州和潞州,因爲渡過黃河就抵達了汴梁,所以無論哪個朝代,都不會准許京畿腹地,有這麼大一股土匪存在。太行山中的綠林好漢即便在全盛之時,也只敢縱橫於清濁漳水兩岸,絕對沒膽子主動去攻打靠近汴梁周邊的城池,引火上身。如此算來,敢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對懷州動手,並且能直接殺到沁陽城外的,只可能是某家節度使的私兵。而河陽軍周圍的節度使就那麼幾家,伸出一個巴掌能數得清清楚楚。

“孟景玉!”左等右等等不來羣臣的答覆,劉知遠眼睛裡冒出一股兇光,乾脆直接開始點名。

“末將,末將教子無方,死罪,死罪!”河陽節度使孟景玉立刻噗通跪倒,以頭搶地,嚎啕大哭。“末將,末將是個粗鄙武夫,一心想着殺敵報國,從來沒功夫教導孩子。沒想到,這小畜生趁着微臣外出征戰之時,居然敢,居然敢做出此等欺君之舉來!末將,末將願意明早親自提盾攀城,以死雪恥。只請,只請陛下給末將最後一次機會,讓末將死在兩軍陣前,以報陛下知遇提拔之大恩!”

躲,是躲不過去了,如今之際,他只能期待劉知遠能看在自己此番帶領傾巢之兵前來助戰的份上,給自己留一條活路。否則,明年這個時候,恐怕就是他孟家滿門的忌日!

“你,你居然還有臉跟朕說知遇之恩?你,你居然還想留幾分身後哀榮?”劉知遠被哭得心頭一軟,緊握在劍柄上的手鬆了鬆,破口大罵。“你做夢!朕麾下有的是忠心耿耿的猛士,朕麾下不需要你這種陰險狡猾的忘恩負義之徒!”

“陛下,末將,末將不知情,不知情啊!”孟景玉被罵得不敢擡頭,只是趴在地上繼續放聲大哭。“末將,末將自己讀書少,字也識不得幾個。能坐上節度使高位,已經是祖墳上冒了青煙。陛下,末將如果想加官進爵,直接就跟您說了。您縱使覺得末將不堪大用,至少,至少也會多賜予末將一些恩澤。末將,末將又何必,又何必弄這種手段,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啊?!”

追隨於劉知遠鞍前馬後這麼多年,他雖然不像史弘肇、郭威等人立下過赫赫之功,也未曾像常思那樣爲了漢王府的將來忍辱負重,但是也從未曾耍滑偷懶,該出十分力氣絕不敢出九分。因此也算得上是一個相當可靠的鷹犬爪牙,與劉知遠彼此之間,君臣之情頗深。

劉知遠的見識、能力、心胸氣度樣樣不缺,唯獨缺乏的,是君王的絕情。見孟景玉哭得如此孬種模樣,更不忍下令將其立刻推出處,斬首示衆。稍稍猶豫了一下,繞過帥案,擡起大腳狠狠朝着此人肩膀上猛踹,“你不知情,不知情你就沒罪了麼?那劉葫蘆是不是你的兒女親家,朕封他做刺史,是不是衝着你的功勞?他和你兒子兩人聯手矇騙於朕,你一句不知情,就想把所有干係摘清,就想繼續做你節度大人?做夢去吧你!朕此番如果放過你,如何面對天下人?!”

“摘不清,所以末將甘願陣前去戰死!”孟景玉被踹得向後倒退數步,一屁股坐倒,抽抽搭搭補充。“只盼末將死後,能馬革裹屍,而不是將頭顱掛在旗杆上,丟人顯眼。”

“你這孬種,上了城,也會墜了我軍威風,朕纔不敢用你!”劉知遠又衝着他身前啐了一口,撇着嘴道。隨即,將頭迅速朝蘇逢吉一轉,沉聲詢問:“蘇卿,給朕按律治他的罪,朕要讓天下人看看,即便是肱骨之臣,犯了重罪,朕也絕不會護短徇私!”

“是!”中書侍郎,檢校刑部尚書蘇逢吉心領神會,上前半步,陪着笑臉迴應,“啓奏陛下,若是對孟將軍施以軍法,微臣絕不敢置喙。而若交於刑部處置此事,則需先問清楚案情的來龍去脈,收集齊了證詞和證據,纔好依律治罪!而倉促之間,僅憑着一份告捷摺子,微臣,微臣只能先判孟將軍一個教子無方,然後讓他繼續在陣前戴罪立功!”

“嗯?!”劉知遠眉頭輕皺,故作不滿之狀。內心深處,卻早已經認可了蘇逢吉的判斷,並且對他如此會揣摩自己的意思讚賞有加。

“啓奏陛下,劉刺史和孟都指揮使雖然有邀功欺君之嫌,然而,上月底二人能力保沁陽不陷落於賊人之手,也是事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王章也看出來劉知遠捨不得讓孟景玉去死,笑着出列,替當事所有人鋪臺階。“依照微臣淺見,陛下不妨一邊讓孟節度繼續軍前效力,一邊派出人手返回沁陽,徹查整個戰事經過。然後是賞是罰,再做定奪!”

“是啊,陛下!沁陽畢竟於汴梁只有一水之隔,萬一沁陽有失,我軍士氣必然會受到影響。所以孟衙內雖然年少貪功,卻也未曾辜負陛下先前的信任!”

“嗯,算得上將門虎子。就是心性差了些,需要好好淬鍊!”

“反正沁陽就在汴梁邊上,只要還在我軍手裡,就折騰不出什麼風浪來。陛下不妨等收拾完了杜重威之後,再去重新追究此事!”

“凡事都有輕重緩急,陛下……”

衆文武七嘴八舌,順着王章的意思,努力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劉知遠雖然肚子裡有餘怒未消,但聽了衆人的話之後,也的確覺得比起確保沁陽城不稀裡糊塗丟掉的結果來,刺史劉葫蘆和衙內孟有方兩個謊報戰功,算不上太大過失。況且這年頭,哪個武將打了勝仗之後,不會往自家臉上塗脂抹粉呢,只要勝利是實實在在的,其他完全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是,刺史劉葫蘆和衙內孟有方二人的過錯,可以暫且不予追究。兩支流寇的來歷,卻必須弄清楚。否則,一旦哪天有人趁自己不備,揮師直撲汴梁。自己這個大漢天子,可就又要步當年唐莊宗李存勖的後塵了!

“那朕就依諸位之見,暫且把孟景玉的腦袋,寄放在他自己的脖子上!”想到這兒,劉知遠皺了下眉頭,低聲做出最後決斷。

“謝陛下,謝陛下隆恩。末將,末將待班師之後,一定親自審問那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畜生,給您,給滿朝文武一個交代!”孟景玉立刻又拜伏於地,不停地叩頭。

“記住,朕是念在你昔日功勞上,才放過你一次。你太奶奶的甭想着,還有第二次!”劉知遠瞪了孟景玉一眼,惡狠狠地補充。

“末將知道,末將絕不會有第二次。否則,末將就自己割了自己的腦袋!”孟景玉又用力磕了三個頭,當衆賭咒發誓。

在這個糙人身上,劉知遠不想再浪費太多時間。用力揮了下手,沉聲道:“滾下去挑選精銳吧,明日攻城,你部來打第頭陣。朕不用你親自持刀登城,但你這次,也得給朕看看你的真本事!”

“得令!”孟景玉大叫一聲,連滾帶爬地退了下去。望着他的背影搖搖頭,劉知遠再度將目光投向王章,“沁陽乃腹心之地,居然也有流寇敢來襲擾,這讓朕這個大漢天子顏面何在?你身爲宰相,你告訴朕,朕需要如何做,才能將這兩夥流寇的真實身份挖出來?斬草除根!”

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一章 傳說 (一)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雛 (七)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答案 (四)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六章 破繭 (八)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一章 新春 (六)第四章 饕餮 (八)第九章 暗流 (五)第九章 暗流 (二)第五章 迷離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七章 塵緣 (六)第二章 款曲 (八)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五章 草谷 (八)第十章 奪帥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三章 颶風 (一)第二章 蓬篙 (九)第八章 烏鵲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一章 家國 (一)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六章 君王 (八)第五章 迷離 (八)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二章 款曲 (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五章 求索 (七)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二章 款曲 (十)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二章 款曲 (八)第四章 虎雛 (四)第四章 答案 (五)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七章 塵緣 (四)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塵緣 (二)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五章 草谷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國難 (八)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七章 治河 (五)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六章 破繭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四章 耕耘 (五)第二章 蓬篙 (五)第十章 狂風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七章 治河 (四)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八章 雄關 (四)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九章 長纓 (二)第七章 勁草 (四)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七章 塵緣 (八)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一章 家國 (七)第九章 萍末 (十)
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一章 傳說 (一)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雛 (七)第四章 歸來 (二)第四章 答案 (四)第二章 霜刃 (九)第三章 父子 (六)第六章 破繭 (八)第八章 麋鹿 (三)第一章 新春 (六)第四章 饕餮 (八)第九章 暗流 (五)第九章 暗流 (二)第五章 迷離 (二)第九章 長纓 (五)第七章 塵緣 (六)第二章 款曲 (八)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一章 新春 (五)第五章 草谷 (八)第十章 奪帥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三章 颶風 (一)第二章 蓬篙 (九)第八章 烏鵲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一章 家國 (一)第三章 抉擇 (二)第一章 磨劍 (八)第六章 君王 (八)第五章 迷離 (八)第二章 重逢 (三)第二章 霜刃 (三)第二章 款曲 (一)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八章 麋鹿 (二)第六章 帝王 (二)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五章 求索 (七)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八章 崢嶸 (一)第八章 人心 (二)第五章 求索 (一)第九章 奪帥 (五)第二章 款曲 (十)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二章 款曲 (八)第四章 虎雛 (四)第四章 答案 (五)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六章 破繭 (三)(補30號病假)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七章 塵緣 (四)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塵緣 (二)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五章 草谷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十章 易鼎 (一)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人心 (二)第七章 國難 (八)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紅妝 (四)第七章 治河 (五)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六章 破繭 (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四章 耕耘 (五)第二章 蓬篙 (五)第十章 狂風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七章 治河 (四)第一章 傳說 (九)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八章 雄關 (四)第四章 耕耘 (五)第四章 虎狼 (八)第八章 三生 (二)第六章 破繭 (十)第九章 長纓 (二)第七章 勁草 (四)第七章 勁草 (五)第五章 短歌 (九)第七章 塵緣 (八)第七章 鹿鳴 (八)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三章 收穫 (二)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一章 家國 (七)第九章 萍末 (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