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勁草 (八)

大遼的國力蒸蒸日上,而中原北方地區已經連續換了三個朝廷,江南還有四五個國家,俱是一蟹不如一蟹!

大遼百姓日子過得安穩,而中原各國的百姓卻是朝不保夕。

大遼眼下雖然以契丹人爲貴,除了兩個韓家之外,‘漢臣不得與聞軍國要事!’但隨着“授田令”下,契丹人與漢人之間的界限,必將越來越模糊……

當契丹人與其他各族不再涇渭分明之時,大遼國就不再只是契丹人的大遼。而是名副其實的天下正朔!

都說時勢造英雄,事實上,要成爲英雄,就必然要懂得把握利用時勢。

既然此刻和此後若干年,氣運俱在大遼而不在中原。身在大遼的“有識之士”不豁出去搏上一回,更待何時?

搏成了,就是開國功臣,名標凌煙。

數百年後,人們只會記得王猛功蓋諸葛,誰會在乎前秦也是五胡之一,曾殺得中原各地血流成河?(注1)

聰明人都擅長權衡利弊,韓德馨無疑是當今幽州最聰明的幾個年青人之一。

聰明人的勇氣,往往也會與他所能看到的收益成正比。

當想到大遼必將成爲天下正朔,一統九州,自己側身期間是何等之幸時,四下裡的風雪立刻好像就變小了,白毛風也不再冷得直扎骨髓。

“多謝世兄點撥!”狠狠揉了幾下臉上的凍瘡,他拱起手,挺直了身體說道。眼神、表情和動作,都是無比的鄭重。

這回,韓倬沒再跟他多客氣。先是挺直了身體受了他的禮,然後又笑着補充道:“賢弟高才,有些事情其實不必愚兄多嘴,你自己早晚都能看得清楚。只是愚兄比你癡長几歲,又僥倖佔了旁觀者的便宜罷了。馬將軍先前立功心切,沒仔細瞭解對手詳情。幸好有你在,咱們現在過去提醒他一聲還來得及!”

“願聽世兄吩咐!”既然已經打定的主意要搏一回,韓德馨也就不計較先前所受到的冷遇了,點點頭,大聲表態。

“你們哥倆且隨我來!”事關生死,記室參軍韓倬不多囉嗦,跟耶律赤犬和韓德馨兩兄弟招了招手,直接帶着二人趕往隊伍的正前方。

隊伍的正前方,副都指揮使馬延煦,此刻正爲自家先前過分低估了任務的難度而發愁。見韓倬帶着耶律赤犬和韓德馨兩兄弟前來幫忙,心中大喜。趕緊擺出一幅禮賢下士的面孔,請三位幫忙者給自己指點迷津。

“關鍵是別再讓他們打了伏擊!咱們對這一帶地形不熟,雪又下個沒完!”耶律赤犬並不擅長軍略,只能根據自家戰敗的教訓,如實總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眼下最難的是,我等對李家寨的實力毫無瞭解,只知道他們半年前還是一羣結寨自保的鄉勇。其他武備、訓練、軍心、士氣,寨牆高矮等方面,都兩眼一抹黑。”韓德馨倒是很盡職,想了想,小心翼翼地補充。“所以當務之急,不是儘快趕到李家寨,而是想辦法找一些當地的官吏和百姓,從他們嘴裡瞭解對手的詳情。”

“既然半年前還是鄉勇,經歷的戰事就不會太多!”韓倬眼光比其他兩人高了不止一點半點,立刻從韓德馨所提供的消息中,找出了對手的一處重要破綻。“兵器、鎧甲之類,都相對容易補充,但戰場經驗,卻必須一步步來。缺乏經驗,則其韌性就難免不足。打順風仗可以,萬一受到些挫折,便會士氣大降。所以,我等不必急於求勝,穩紮穩打,反到更容易拖垮他們!”

……

三個出主意的人當中,有兩個原本就並非等閒之輩。馬延煦自己能一路做到軍一級的都指揮使,自然也堪稱兵法精通。因此商量了片刻之後,還真給他們商量出一條非常恰當的策略來!那就是,“放慢腳步,遠派斥候,保存體力,穩中求勝”。同時派人去聯絡附近的“朋友”,讓後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還甭說,當真正把李家寨衆鄉勇當作可與自家實力相提並論的對手之後,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不到兩個時辰,撒到大隊人馬周圍五里之外的斥候,就跟一小股來歷不明的隊伍,爆發了一場遭遇戰。憑藉嫺熟的武藝和豐富的廝殺經驗,幽州軍斥候很快就擊敗了這股從雪地裡突然冒出來的敵人,自己所付出的代價,卻不到對方所留下屍體總數的一半兒。只是因爲天色迅速轉暗和地形不熟等原因,才很遺憾地未能將這支敵軍全殲。

當天夜裡,馬延煦又親自帶隊,粉碎了敵軍的劫營企圖。自身傷亡不到三十,卻令對手在營外的雪地裡,又留下了四十餘具屍體。隨後的幾天,四個營頭的幽州軍,以每天不到三十里的速度緩緩前推,每走五里左右就休息一次。始終讓將士們保持着充足的體力,沿途警戒也越盯越緊。結果自然是賞心悅目,非但在幾次斥候戰中,都力壓對方一頭。還連續兩次提前發現了對方的所佈置的陷阱,令其根本未來得及發動,就自行土崩瓦解。

如是又過了兩天,李家寨方面找不到可乘之機,就只好放棄了沿途偷襲的念頭,把斥候的伏兵都撤回了山寨中,準備憑險固守。而大遼國分散在定州各地的“朋友”,也偷偷地派遣家丁,將李家寨那邊的虛實,源源不斷地送到了馬延煦的面前。

“小小的一個軍寨,鄉勇竟然有九百多,真是窮兵黷武!”拿着對手的詳細情報,馬延煦等人喜出望外,一邊命令將士們提高行軍速度,一邊在馬背上大聲探討。

“果然後邊有郭家雀兒的支持,怪不得鎧甲兵器,都不輸於義武軍!”

“還有太行山的山賊跟他們狼狽爲奸。這個倒是需要小心,不過可以告知臨近的打草谷的渤海軍,請他們幫忙威懾太行山賊所盤踞的那幾個寨子,使羣賊不敢輕舉妄動。”

“寨牆只有兩丈左右,寬不到三尺,終究是一夥農民,三尺寬的寨牆能頂什麼用?”

……

越是瞭解對手的情況,衆幽州將士越是對勝利充滿了信心。近二十年來,堂堂正正而戰,在同等兵力情況下,除了契丹人之外,幽州軍還真沒怕過誰。可李家寨那羣土鱉,又怎麼能跟契丹人相提並論?先前之所以能僥倖取勝,不過是憑着其主將對地形的熟悉,外加打了別人一個出其不意而已。

“嗚嗚——”前方有幾個黑影,狂奔而回,一邊跑,一邊將牛角號拼命地吹響。

“怎麼回事?”馬延煦迅速停止對敵情的討論,擡起頭,朝着警報起處正前方眺望。

吹角示警的,是自家所派出去的斥候。因爲下坡地形和積雪的關係,他們幾乎是連滾帶爬一路向下,在身背後,留下了數道純白色的煙塵。

“那邊,看那邊,山頂,山頂——”有人於他耳畔大聲叫嚷,卻是耶律赤犬。此子眼神好,第一個發現了前方三裡之外的山樑上,有一段顏色不對,用手指着那裡,不停地提醒。

“山頂怎麼了!你別一驚一乍的!斥候還沒到呢,當心干擾了馬將軍的判斷!”擔心自家哥哥被馬延煦遷怒,韓德馨搶先一步開口喝斥。

然而,他的目光,卻很快就被凍結在了耶律赤犬的手指頭尖兒上。

不只是他一個,副都指揮使馬延煦、記室參軍韓倬,以及周圍的幕僚和各級軍官,視線全都落在了耶律赤犬手指方向,眼睛一眨不眨,嘴巴張大得可以直接塞進一顆個鵝蛋!

原本應該被積雪覆蓋,高低起伏的山脊上,突兀地出現了一道巍峨的城牆。

綿延數裡,肉眼看不到頭,被冬日的陽光一照,通體呈亮藍色,絢麗奪目!

注1:王猛,五胡亂華時,前秦的宰相。曾經輔佐苻堅,掃平的各路對手,一統北方,被後世稱爲“功蓋諸葛第一人”。

第七章 塵緣 (七)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七章 鹿鳴 (八)第五章 短歌 (二)第十章 狂風 (四)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章 宏圖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一章 傳說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六章 紅妝(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風雲 (五)第四章 撲朔 (五)第八章 烏鵲 (五)第九章 暗流 (七)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五章 逝水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四章 虎雛 (十)第四章 虎雛 (十)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一章 磨劍 (七)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歸來 (七)第四章 撲朔(四)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五章 逝水 (一)第一章 初見 (一)第二章 蓬篙 (八)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蓬篙 (九)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八章 崢嶸 (四)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八章 雄關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七章 塵緣 (九)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五章 短歌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六章 綢繆 (九)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一章 傳說 (四)第十章 宏圖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八章 烏鵲 (八)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五章 求索 (四)第四章 饕餮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五章 迷離 (一)第二章 風雲 (五)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八章 人心 (一)第四章 撲朔(一)第六章 疾風 (五)第八章 三生 (四)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二章 風雲 (六)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五章 短歌(四)第四章 歸來 (九)第四章 撲朔(四)第十章 宏圖 (九)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歸來 (三)第八章 烏鵲 (八)第五章 求索 (五)第四章 虎狼 (五)第二章 謀殺 (一)
第七章 塵緣 (七)第五章 迷離 (五)第七章 鹿鳴 (八)第五章 短歌 (二)第十章 狂風 (四)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九章 暗流 (四)第十章 宏圖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一章 傳說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六章 紅妝(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風雲 (五)第四章 撲朔 (五)第八章 烏鵲 (五)第九章 暗流 (七)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七章 鹿鳴 (九)第五章 逝水 (四)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一章 初見 (六)第五章 逝水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四章 虎雛 (十)第四章 虎雛 (十)第四章 虎狼 (二)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一章 磨劍 (七)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逝水 (九)第四章 歸來 (七)第四章 撲朔(四)第三章 抉擇 (五)第五章 逝水 (一)第一章 初見 (一)第二章 蓬篙 (八)第二章 蓬篙 (十)第五章 草谷 (一)第二章 蓬篙 (九)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六章 君王 (一)第一章 家國 (三)第八章 崢嶸 (四)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二章 蓬篙 (一)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七章 塵緣 (三)第八章 雄關 (二)第六章 綢繆 (四)第七章 塵緣 (九)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五章 短歌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五)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六章 綢繆 (九)第八章 三生 (六)第一章 傳說 (四)第十章 宏圖 (三)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三章 衆生 (七)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鹿鳴 (二)第八章 烏鵲 (八)第九章 奪帥 (四)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五章 求索 (四)第四章 饕餮 (八)第十一章 磐石 (七)第五章 迷離 (一)第二章 風雲 (五)第七章 塵緣 (八)第六章 綢繆 (一)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八章 人心 (一)第四章 撲朔(一)第六章 疾風 (五)第八章 三生 (四)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二章 風雲 (六)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九章 萍末 (二)第五章 短歌(四)第四章 歸來 (九)第四章 撲朔(四)第十章 宏圖 (九)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四章 歸來 (三)第八章 烏鵲 (八)第五章 求索 (五)第四章 虎狼 (五)第二章 謀殺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