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收穫 (四)

楊無敵是楊無敵,麟州是麟州。

在一大堆或真或假的話裡,唯獨這一句最讓寧子明印象深刻。

楊重貴和呼延琮二人惺惺相惜,楊重貴爲了救呼延琮一命不計較代價,呼延琮也可以放心大膽地把自己的性命和前途都交託給楊重貴。但楊重貴身後的麟州楊家和呼延琮,卻沒這份交情!

所以,雖然隱約看清楚了呼延琮的留退路之舉,寧子明卻不覺得這種行爲有什麼不對,相反,在內心深處,他倒是更加欣賞這位呼延大當家,有勇有謀,任何情況下頭腦都能保持清醒。

因爲寧子明自己,現在面臨的某些情況,與呼延大當家,也有幾分類似。

他曾經跟柴榮同生共死,他相信柴榮不會辜負自己,他自己這輩子也不會辜負柴榮。但是,他跟柴榮背後的郭家,卻沒任何交情。

他之所以主動提出來自己留在李家寨,一方面是由於捨不得寨子裡那支親手訓練出來的隊伍,另外一方面,何嘗沒存着給自己留條退路的心思?

如果他冒冒失失地跟隨柴榮去了郭威那裡,而郭威並不想爲他提供庇護。非但柴榮會非常難做,他自身的安全,也將徹底失去保障。而留在李家寨,非但可以真正擁有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力量,而且讓柴榮與郭威父子兩個之間,也有了轉圜的餘地。

如果郭威不願意爲了幫助他而引起小皇帝猜忌,只要柴榮偷偷送一道消息來,他立即就可以帶領聯莊會的人馬躲向澤州。如果郭威肯看在柴榮的份上給提供他一點幫助,他自然也不吝於讓手中這支兵馬成爲郭家勢力在河北的一個觸角。

經歷了那麼多的風雨,如今的寧子明,早已經不是當初那個一片白紙般的寧小肥。當初稍顯肥胖的身軀,不知不覺間,已經變得非常魁梧偉岸。當初那顆曾經單純的心臟,也早就被磨出了七竅玲瓏孔。雖然,每一個玲瓏孔的形成,都伴隨着鮮血淋漓。

“你可以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卻必須知道自己準備去哪?”當晚一個人獨處之時,寧子明對着跳動的燈光,幽幽地說道。

菜油燈很暗,將少年人身影投在剛剛塗抹過白堊粉的牆壁上,高大而又神秘。

第二天早晨醒來,照例是先要去操練一個半時辰的兵馬,然後趕在下午醫館開始接診之前,處理聯莊會和李家寨的日常事務。

知道呼延琮傷愈回山之後,楊重貴也很快就會護送着大哥柴榮和二哥趙匡胤離開,寧子明就儘量一個人把莊子裡的大事兒和小事兒全獨自承擔起來,而不是再去勞煩大哥和二哥。

柴榮和趙匡胤兩個,也都分得出輕重,非但不在乎老三大權獨攬,反而主動退居幕後,只是在寧子明實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才偷偷指點一二。

如此一來,寧子明每天雖然忙得腳不沾地,在聯莊會和李家寨的威望,卻是與日俱增。對日常軍務和政務的熟練程度,也是突飛猛進。大多數情況下,聯莊會的日常事務,他只需要三言兩語,就能處理得井井有條。偶爾遇到以一些相對複雜的情況,稍作斟酌之後,也能解決得八九不離十。

柴榮見此,便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必要再於李家寨做任何耽擱了。跟楊重貴商量之後,決定下一個黃道吉日,就啓程返回汴梁。臨出發之前的告別宴上,又特地派人請來了定縣縣令孫山列席,當着一衆地方鄉賢的面兒,端起酒杯笑着告誡道:“過去你不清楚我們三兄弟的來歷,我們也沒來得及自報家門。所以彼此之間有什麼誤會,責任也不完全在你。咱們從今天開始,這些誤會就都一筆勾銷了,雙方都不要再提。但我家三弟留在這裡練兵,卻是受了家父的委託。所以,能行方便處,還請孫大人多行方便。家父做事向來恩怨分明,絕對不會辜負地方上的任何善意!”

“應該的,應該的,郭樞密終日爲國操勞,我等能替他老人家做一些事情,乃是應盡之責,豈敢談什麼回報?!”縣令孫山正愁攀不上郭威這條大粗腿,聽柴榮說得認真,立刻放下酒盞,拱着手連聲答應,“非但下官自己,家叔父也曾經說過,他非常佩服令尊爲國爲民的胸懷,願意追隨在老大人鞍前馬後。”

“當真?”柴榮的眉毛迅速向上一跳,目光瞬間明亮如電。

縣令孫山被看得彷彿全身**,從頭到腳藏不住任何東西。頓時額頭見汗,將腰桿又多彎下去數度,結結巴巴地補充道:“下官,下官豈敢在這種事情上撒謊。萬一傳錯了話,即便郭樞密使他老人家大度,懶得追究。家,家叔也肯定饒不了下官。公子您放心,家叔父雖然出身寒微,卻言出必踐。只要我孫家還在定州一天,三爺的事情,就是我孫家的事情,無論要人,還是要錢,我孫家都絕不含糊!”

“那郭某,就先代家父謝謝孫節度,謝謝縣令大人了!”柴榮放下酒盞,退後半步,鄭重給孫山還禮。

對於孫山這個沒有脊樑骨的縣令,他可以隨便敲打拿捏。然而涉及到站在孫山背後的義武軍節度使孫方諫,他卻必須給與足夠的尊敬。雖然跟義父郭威相比,孫方諫僅僅相當於皓月前的一隻螢火蟲。但是螢火蟲聚集得足夠多時,照樣能夠令月光黯然失色。

能不花任何代價爲義父郭威拉一個盟友,柴榮絕不會蠢到將其變成敵人!能花費一些代價搭上郭威的線,縣令孫山也不會蠢到去計較柴榮的態度爲何前後大相徑庭。如此,雙方倒是很快就達成了共識:放棄前嫌,着眼於將來。

以前派人追殺三兄弟和放任“山賊”攻打李家寨諸事,無論是孫家參與也好,沒參與也罷,郭威都不會再計較了。今後義武軍上下,會對鄭子明的聯莊會,在力所能及範圍之內,提供最大的支持,並且對內對外,都與郭樞密使共同進退。

而大漢樞密副使郭威,則會在必要時刻,在朝堂上爲孫方諫,爲義武軍直言,力陳他們的處境艱難和對朝廷的耿耿忠心。讓皇帝陛下知道,遠在千里之外,還有這樣一羣人以身許國。當然了,遇到升遷、擴軍、調撥器械等小事兒,也請朝廷念在義武軍上下的都忠心可嘉的份上,多少給一點點兒甜頭。

第五章 逝水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十章 宏圖 (六)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二章 霜刃 (二)第六章 綢繆 (九)第六章 破繭 (八)第四章 耕耘 (四)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傳說 (一)第六章 紅妝 (四)第六章 紅妝(一)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八章 崢嶸 (三)第一章 新春 (三)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求索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七章 勁草 (二)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饕餮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一章 傳說 (六)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鹿鳴 (九)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八章 三生 (五)第四章 虎雛 (九)第四章 虎狼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一章 磨劍 (一)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三章 颶風(七)第四章 歸來(五)第五章 逝水 (六)第九章 奪帥 (九)第七章 國難 (一)第十章 宏圖 (七)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五章 迷離 (二)第四章 饕餮 (二)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六章 綢繆 (五)第八章 烏鵲 (六)第五章 黃雀 (三)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六章 帝王 (二)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三章 衆生(二)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六章 帝王 (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五章 迷離 (七)第四章 虎雛 (四)第六章 疾風 (二)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一章 傳說 (八)第七章 勁草 (八)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章 狂風 (五)第四章 虎雛 (十)第七章 勁草 (二)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五章 迷離 (三)第四章 撲朔 (九)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三章 抉擇 (五)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謀殺 (八)第八章 雄關 (四)第十章 易鼎 (七)第七章 治河 (五)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四章 歸來(五)第四章 饕餮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章 狂風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二章 霜刃 (三)
第五章 逝水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十章 宏圖 (六)第五章 求索 (一)第二章 霜刃 (二)第六章 綢繆 (九)第六章 破繭 (八)第四章 耕耘 (四)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一章 傳說 (一)第六章 紅妝 (四)第六章 紅妝(一)第四章 饕餮 (三)第八章 崢嶸 (三)第一章 新春 (三)第八章 人心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求索 (一)第三章 父子 (八)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七章 勁草 (二)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三章 收穫 (一)第四章 饕餮 (四)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五章 逝水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一章 傳說 (六)第一章 傳說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八章 人心 (三)第三章 衆生(二)第七章 鹿鳴 (九)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二章 少年 (十一)第三章 颶風 (五)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八章 三生 (五)第四章 虎雛 (九)第四章 虎狼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一章 磨劍 (一)第六章 帝王 (四)第三章 颶風(七)第四章 歸來(五)第五章 逝水 (六)第九章 奪帥 (九)第七章 國難 (一)第十章 宏圖 (七)第十章 狂風 (四)第五章 迷離 (二)第四章 饕餮 (二)第二章 風雲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六章 綢繆 (五)第八章 烏鵲 (六)第五章 黃雀 (三)第八章 麋鹿 (六)第六章 帝王 (二)第六章 紅妝 (七)第一章 磨劍 (一)第三章 衆生(二)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六章 帝王 (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二章 蓬篙 (一)第五章 迷離 (七)第四章 虎雛 (四)第六章 疾風 (二)第五章 短歌 (二)第三章 父子 (八)第一章 傳說 (八)第七章 勁草 (八)第八章 人心 (九)第十章 狂風 (五)第四章 虎雛 (十)第七章 勁草 (二)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五章 迷離 (三)第四章 撲朔 (九)第五章 求索 (三)第三章 抉擇 (五)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九章 萍末 (三)第二章 謀殺 (八)第八章 雄關 (四)第十章 易鼎 (七)第七章 治河 (五)第五章 逝水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四章 歸來(五)第四章 饕餮 (六)第五章 逝水 (三)第八章 三生 (七)第十章 狂風 (四)第九章 萍末 (十一)第二章 霜刃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