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款曲 (八)

“好,我兒有此雄心,爲父豈有不成全之理?”劉崇聽得又驚又喜,手扶桌案大笑着應允。

做父親的,沒有一個不盼着自家孩子青出於藍。而在麾下衆文武都束手無策之時,自家三兒子卻挺身而出,非但獻上了一個恰當的脫困方略,並且還能主動請纓前去實施!如此智勇雙全的兒子,怎麼可能不令劉崇感到老懷大慰?

“三皇子英明!”“三皇子好有志氣!”“將門當然出虎子!”“我等當爲陛下賀……”帳中大多數文武官員,也對三皇子劉鎬的智慧和勇氣甚爲佩服,紛紛含着笑點頭。

只有主簿衛融,忍不住向前跨了數步,躬身勸阻:“陛下且慢!齊王殿下雖然睿智驍勇,卻從未單獨領過兵。而那鄭仁誨、郭榮、鄭子明等輩,無一不是百戰之將。陛下貿然將齊王派往河北,恐怕……”

“愛卿所言有理!”不待他把話說完,劉崇已經大聲打斷,“然而天下統兵之將,有哪個不是一仗仗打出來的?況且朕派齊王去河北,並非讓他去衝鋒陷陣,而是讓他去協調監督楊重貴、呼延琮和張元衡三個,戮力作戰,不要總是各自爲政!”

“這,是,微臣愚鈍,請陛下見諒!”衛融的眉頭皺了皺,本能地想反駁。然而看到劉崇眼睛裡隱約跳動的殺機,只有自認見識短淺,躬身後退。

“愛卿不必多禮。你先前也是爲了國家着想!”劉崇嘆了口氣,輕輕擺手。

事實上,此刻在他心中,也認爲衛融的話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然而契丹使者在身後催得緊,他本人在澤州城下又被常思堵得寸步難行。所以,將用兵重點轉向河北,幾乎是他現在的唯一選擇。

此外,在很久之前,劉崇就已經開始懷疑,河北戰場之所以打成了僵局,並非是老將鄭仁誨多謀,小將鄭子明勇猛這麼簡單。楊重貴的武藝天下無雙,鄭子明再勇猛也勇猛不過他。而那呼延琮的地盤就來自鄭子明,其女兒也一直跟鄭子明兩個不清不楚……

“末將麾下有一營党項兵,皆爲百戰精銳。雖然不擅長攻城,野外騎戰時卻個個可以一當十!”大將段常心思活,見劉崇嘆氣,還以爲其擔心三皇子劉鎬的安全,上前數步,大聲許諾,“如今陛下遣齊王經略河北,末將願以此營兵馬相贈,以壯齊王行色。”

“末將麾下有兩百兒郎,皆末將親手所整訓。願獻與齊王,助其馬到成功!”大將李休也不甘居於人後,主動出列向劉崇父子“獻寶”。

“末將麾下有……”

“末將……”

“……”

其餘武將見此,也紛紛出列,將麾下嫡系精銳分出一部分,贈給三皇子劉鎬,以免他去了河北時手頭無嫡系兵馬可用。很快,就給劉鎬湊出了三千精銳衛隊,縱使他在戰場上“偶然”有所失誤,也足以憑着這些人的保護全身而退。

連麾下大將都如此肯下血本,作爲父親的劉崇,當然更不會吝嗇。乾脆直接將劉鎬麾下的兵馬補足了兩萬,當衆封其爲徵東大將軍,河北道兵馬大總管,賜天子劍一口。命其立刻趕赴河北,整合督促當地文武百官,一起征討僞周羣醜,復大漢家國之仇!

“多謝父皇!”三皇子劉鎬喜出望外,連連俯。然後以最快度接管了自家父親和衆武將贈與的兵馬,星夜奔河北而去。

大哥劉贇被郭威的人給毒死了,二哥劉鈞剛剛打了一場大敗仗,顏面威望盡失。原本根本沒指望的繼承家業機會,就這樣突然從天而降。作爲所有兄弟中最博學睿智的一個,三皇子劉鎬怎麼可能不去把握?

至於眼下河北戰場的困局,在劉鎬看來,不過是一個笑話而已!早在一個月之前,他就已經從至交好友張元衡的訴苦信中,得知了楊重貴與呼延琮兩個出工不出力的“實情”,只要他本人到了前線之後,將天子劍向外一亮,就不信,還有人敢繼續陽奉陰違,偷奸耍滑!

俗話說,初生牛犢不怕虎。此時此刻的劉鎬,可是比初生牛犢還要“勇敢”十倍。花費了小半個月時間,以減員近一成的代價抵達了前線之後,稍作休息,便吩咐麾下親信擂響了聚將鼓,將楊重貴、呼延琮、張元衡三個,以及三人麾下,級別在指揮使以上的將領全都召集了起來。

楊重貴等人,也早就從提前趕來的信使口中,得知了劉崇委任三皇子劉鎬被委任爲東征軍主帥之事。心中雖然對劉崇此舉有許多困惑,表面上卻不敢怠慢。聽到鼓聲,立刻起身朝新立的中軍帳處趕,不多時,已經在了劉鎬的帥案兩側站了個整整齊齊。

“嗯,不錯,不錯,諸位不愧爲我大漢棟樑!”劉鎬的年齡才二十出頭,卻非裝作一幅老氣橫秋模樣,手捋下頦,微笑點頭。

“多謝齊王盛讚,我等不勝慚愧!”楊重貴和呼延琮互相看了看,無可奈何地帶頭拱手施禮。

“多謝齊王盛讚,我等不勝慚愧!”其餘諸將除了張元衡之外,也僵硬地躬身施禮。對河北的戰事,心中平添幾分絕望。

“殿下,您可來了!”最近兩個多月來終日灰頭土臉張元衡,卻彷彿忽然吃了一籮筐人蔘果般,精神抖擻,氣宇軒昂。不待衆人的話音落下,就搶先出列,大聲說道:“我等日夜苦盼,總算將殿下您給盼來了。那鄭子明、趙匡胤、高懷德等賊日日在山外輪番挑釁,氣焰囂張至極。殿下來了,剛剛將他們一網打盡!”

“哦?”劉鎬眉頭倒豎,雙目之間殺氣四溢,“怎麼個挑釁法?莫非在孤到來之前,爾等已經被打得連還手的力氣都沒有了麼?孤在父皇身邊看到的軍報,可不是這麼說的!楊將軍,軍報都是你親手所擬,你可否給孤做一個說法?”

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黃雀 (四)第五章 迷離 (四)第四章 撲朔 (七)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三章 衆生 (七)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二章 款曲 (五)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迷離 (八)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一章 新春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六章 君王 (七)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五章 逝水 (二)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一章 問道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二章 重逢 (一)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三章 父子(九)第四章 撲朔(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五章 短歌 (一)第一章 傳說 (七)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麋鹿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一章 家國 (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七章 鹿鳴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撲朔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雛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破繭 (一)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虎雛 (七)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章 易鼎 (五)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餘韻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七章 治河 (六)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三章 父子 (八)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治河 (六)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塵緣 (九)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一章 新春 (七)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長纓 (五)第八章 崢嶸 (九)第八章 人心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一章 傳說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三章 衆生(二)第十章 餘韻 (二)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二章 蓬篙 (九)第五章 逝水 (八)第十章 奪帥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五章 逝水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九章 萍末 (十)第六章 紅妝 (四)
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五章 黃雀 (四)第五章 迷離 (四)第四章 撲朔 (七)第八章 雄關 (六)第三章 衆生 (七)第九章 長纓 (九)第二章 款曲 (五)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一章 初見 (二)第五章 迷離 (八)第七章 治河 (三)第五章 黃雀 (七)第三章 颶風 (四)第一章 新春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六章 破繭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九章 萍末 (十二)第六章 君王 (七)第六章 紅妝(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三章 耕耘 (三)第五章 迷離 (四)第五章 逝水 (二)第九章 暗流 (七)第一章 問道 (五)第六章 破繭 (十)第二章 重逢 (一)第九章 奪帥 (八)第七章 勁草 (五)第三章 父子(九)第四章 撲朔(一)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七章 鹿鳴 (七)第五章 短歌 (一)第一章 傳說 (七)第九章 萍末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八章 麋鹿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一章 家國 (二)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三章 收穫 (四)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七章 鹿鳴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三)第二章 蓬篙 (一)第七章 塵緣 (十 補昨天)第八章 人心 (九)第四章 撲朔 (五)第二章 風雲 (三)第四章 虎雛 (一)第九章 暗流 (六)第九章 長纓 (七)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破繭 (一)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一章 傳說 (一)第五章 草谷 (九)第四章 虎雛 (七)第三章 父子 (七)第十章 易鼎 (五)第九章 萍末 (七)第十章 餘韻 (一)第二章 款曲 (十)第六章 綢繆 (三)第七章 治河 (六)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三章 父子 (八)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九章 萍末 (四)第七章 治河 (六)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塵緣 (九)第六章 綢繆 (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八章 烏鵲 (一)第一章 新春 (七)第三章 颶風 (九)第九章 長纓 (五)第八章 崢嶸 (九)第八章 人心 (五)第四章 饕餮 (一)第一章 傳說 (六)第一章 傳說 (三)第七章 塵緣 (三)第三章 衆生(二)第十章 餘韻 (二)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二章 蓬篙 (九)第五章 逝水 (八)第十章 奪帥 (一)第二章 霜刃 (三)第五章 逝水 (九)第十二章 少年 (一)第九章 萍末 (十)第六章 紅妝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