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宏圖 (九)

“啊?”鄭子明大吃一驚,趕緊起身,一邊跟着柴榮向外跑,一邊大聲吩咐,“來人,去取我的藥箱和銀針來,還有,還有常用的那個箱子!”

“都有,太醫那邊都有。刀具不要隨身帶,讓人先送到宮門口,交侍衛檢驗後才能使用!”柴榮心裡急得火燒火燎,卻依舊沒忘記提醒鄭子明避嫌,扭過頭,大聲吩咐!

“好,也好!”鄭子明遲疑了一下,用力點頭。

在臨回汴梁的途中,他曾經應柴榮所請,替郭威把過一次脈。當時已經感覺到了此人生機不旺。還特地開了調養和滋補的藥方,請太醫們過目後給郭威按時煎服。本以爲憑着自己的一身絕技,至少能讓郭威再多活上兩三年,誰料連一個月都不到,情況就急轉直下。

可現在,也不是詢問郭威近期爲何沒有按時吃藥的時候。只能跟在柴榮身後跳上了馬背,然後在太子侍衛的保護下,風馳電掣般趕往皇宮。

等兄弟二人來到御書房內,郭威卻已經從昏迷中醒轉,正斜臥在一張臨時搬來的牀榻上,蓋着被子,與馮道、鄭仁誨二人交代近期需要處理的公事。殿前軍都虞侯張永德、禁衛軍都指揮使白文珂、禁衛軍副都指揮使韓重贇、齊國公高行周、魏國公符彥卿,以及趙匡胤、高懷德等若干後起之秀,也係數在場,一個個分坐在牀榻兩旁的胡凳上,滿臉焦急。

鄭子明偷眼望去,只見大周皇帝郭威紅光滿面,目光如電,但額頭上卻隱隱有一股黑氣盤旋不散。頓時心裡就叫了一聲“不好!”。匆忙行過君臣之禮後,*步上前請求給對方切脈。而郭威卻果斷地擺了擺手,大聲拒絕道:“算了,世間哪有不死之人?朕的情況朕自己知道,迴光返照而已。你又不是神仙,難道還能起死回生不成?!”

“這,陛下,末將,末將……”鄭子明自打記憶漸漸恢復以來,憑藉一手高明的醫術,救活了至少上百人。卻從來沒遇到過對死亡看得如此平靜,居然拒絕自己施救的患者。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麼勸纔好。只能將目光轉向柴榮,希望“病人家屬”能說服病人振作起來,切莫再耽擱搶救時間。

然而,還沒等柴榮開口,郭威卻又搶先說道:“你不用看他,朕今天不會聽任何人的。你那方子朕找人看過了,的確可以緩解症狀,讓朕再拖上一年半載再死。但朕硬氣了一輩子,卻不想最後的日子裡,像個癆病鬼一般纏綿病榻!所以,朕就讓人把藥湯都倒了,這些日子一口都沒吃!”

“啊!”話音落下,非但鄭子明大吃一驚,在場其餘所有文武,也全都目瞪口呆。

很明顯,是郭威自己一心求死,才導致今天的油盡燈枯。可以往尋死之人,都是因爲受到的重大打擊,生無可戀。而郭威卻剛剛挫敗了王峻和王殷兩人的聯手逼宮,再度確立了皇位繼承的人選,並趁機重新理順了朝廷內外的秩序,春風得意!

正茫然不知所措間,卻又聽郭威笑了笑,低聲說道:“四年半前朕得知全家被屠的消息,就已經心如死灰。但那時大仇未報,君貴和一衆兄弟也沒有找到出路,所以,朕不敢立刻就死!如今,老兄弟們該安頓的,安頓好了。自己作死的,也死透了。君貴又已經站穩腳跟,在可道和大兄的輔佐下能夠將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朕,朕還有什麼可留戀的?早點去了,也能早些跟青哥、意哥他們團聚。說不定還可以重新投胎,下輩子再全父子之誼!”

“父皇!”柴榮大喊了一聲,噗通跪倒,淚如雨下。作爲義子,他自問這些年來,已經竭盡全力在替義父化解心中失去親人的痛苦,竭盡全力在用新奇事物轉移義父的注意力,卻沒有想到,義父心中的痛苦居然依舊如此之深,深到對皇位和生命都毫不留戀。

“起來,起來,莫哭,君貴,你是個好孩子,爲父,爲父一直以你爲榮!”郭威在牀上欠了下身子,示意衆人將柴榮扶起,“爲父這分基業,交給你,非常放心。你日後一定會做得比爲父還好,重鑄九州,再現漢唐盛世!”

“父皇,孩兒不孝,孩兒擔當不起,還請父皇切莫放手,還請父皇再辛苦幾年!”柴榮聽得心如刀割,匍匐着爬到牀邊,拉着郭威的一條胳膊大聲求肯,“父皇,子明,子明的醫術,是孩兒親眼所見,真的能生死人而肉白骨。父皇,求您,求您就讓他給您把把脈吧!來人,把鄭將軍的藥箱和刀具,全都搬進來,還有,還有鏡子和鯨油燈!”

最後一句話,他幾乎是吼着向門外吩咐。衆侍衛聞聽,答應一聲,立刻去取醫療急救用具。郭威見了,也不阻止,只是又笑了笑,伸手摸了下柴榮的頭,低聲道:“何必呢?生死人而肉白骨,那是因爲人心未死。朕的心四年前就已經死了,你又何必平白壞了你義弟的名聲?”

“子明,子明,快救人,救人!”柴榮哪裡肯聽,只是瞪着淚眼大聲催促鄭子明對自己的義父施以妙手。

馮道、鄭仁誨、符彥卿和高行周等人見狀,也含淚上前相勸。都建議郭威不要再固執己見,辜負了太子的一份孝心。郭威聽了,心中不覺一暖,想了想,笑着道:“也罷,那就讓鄭將軍試試他的回春妙手。贏公,大兄,魏公,齊公,你們四個聽好了,無論最後能否給朕續命,都不可怪罪醫者。否則,這天下,今後誰還敢給皇家治病?”

“臣等遵旨!”馮道、鄭仁誨、符彥卿和高行周等人喜出望外,齊齊躬身答應。

趁着鄭子明在侍衛的協助下匆忙準備藥物和器具的時間,郭威衝着柴榮點點頭,又笑着說道:“你目光長遠,心胸開闊,且能慧眼識人,今後應該能做個有道明君。別的事情,爲父就不多囉嗦了,但有一件事,你必須答應。”

“父皇儘管吩咐,甭說一件,一千件都可以,只要您能一天天好起來!”

“你這孩子,到現在還跟爲父提條件!”郭威笑了笑,低聲嗔怪,“好得起來,好不的起來,你都必須答應,給重進一條活路,無論他將來怎麼冒犯於你。”

“這?”柴榮頓時微微一愣,然後用力點頭,“兒臣可以發誓,有生之年,絕不碰重進半根指頭,哪怕他罪在不赦!”

“他只是一個庸才,經過這次的教訓,怎麼可能再犯下不赦之罪?”彷彿看出了柴榮的不情願,郭威又笑了笑,嘆息着補充,“爲父知道,你恨他。恨他利慾薰心,跟王峻等人聯手逼宮。恨他讓爲父病成了這般模樣。可等你到了爲父這般年紀,就會發現,如畫江山也罷,萬貫家財也罷,都比不上身邊還有幾個血脈相連的親人。與其讓你到了老時後悔,爲父還不如提前把話說明白,讓你趁早熄了收拾他的念頭!”

“父皇儘管放心,孩兒一定將重進高官厚祿養起來,對他的孩子也絕不另眼相看!”柴榮自己,也在四年前那場浩劫中失去了全部親人。所以很容易就理解了郭威的想法,再度鄭重點頭。

“那就好,那就好!”郭威終於放了心,疲倦地笑了笑,閉上眼睛養神。不多時,又張開雙目,繼續說道:“想當年,劉知遠、我、還有常克功,兄弟三個許下宏願,誓要結束這七十餘年混亂,重整河山,給自己,給黎民百姓都尋一條活路。只可惜,走着走着,大夥就都變了。劉大哥一心把火要當皇上,當了皇上之後還怕我跟常克功篡他的位。常克功爲了自保和自污,在澤潞兩州刮地三尺。爲父更是不堪,乾脆做了一個擁兵自重的權臣,讓誰想動爲父,都得掂量掂量……”

“陛下,別說這些,別說這些。那件事不怪你,真的不怪你!”沒等柴榮做出反應,常思已經含着淚上前,大聲祈求。“你我都是被逼無奈。你做了皇帝之後,比劉大哥當年好一百倍!”

“那又如何?”郭威看了他一眼,搖頭苦笑,“兄弟三個,終究還是有始無終!”

隨即,又將目光轉向柴榮、趙匡胤和正在忙碌的鄭子明身上,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君貴,當初爲父聽聞你跟元朗、子明義結金蘭,就立刻想到了後漢高祖,常節度和爲父。我們三個當年沒完成的志向,今後要由你們哥仨兒來繼承了。你們哥仨,將來一定要有始有終,切莫再重蹈我們的覆轍!”

“兒臣時刻牢記於心!”柴榮迅速扭頭看了一眼趙匡胤和鄭子明,大聲許諾。

說話間,鄭子明已經將急救需要用的藥物和各種設施準備停當,隨即,請馮道、鄭仁誨等人都退到了屋外,只把符彥卿、柴榮和趙匡胤三個留下充當幫手,一面用烈酒洗了手,一面將郭威的身體放平,掀開胸前的衣服,先拿銀針刺激穴位,再用手掌反覆按摩活血。

郭威的身體,已經隱隱泛起了暗青色。心跳也時有時無。鄭子明見了,立刻知道自己這次恐怕真的迴天乏力了,只能先偷偷衝柴榮和符彥卿兩個搖了搖頭,然後盡力通過鍼灸和按摩兩種手段相配合,拖延郭威離世的時間。

在他的全力施爲之下,郭威頓時覺得身體輕鬆了不少。閉着眼睛休息了片刻,又笑着問道:“子明,朕這些日子,一直該猶豫如何封賞於你。按理說,你先有治河,救民之奇功,這次又冒死領兵前來救駕,將王峻打了個落花流水,朕,朕怎麼封賞你都不爲過。但,但你先偷偷摸摸將你父親藏了起來,然後又偷偷摸摸替君貴打造了一支蓋世精銳,分明是小瞧了朕的胸襟。朕,朕又不知道該不該罰你,所以,才一直拖延到現在。唉,朕雖然身爲皇帝,但也是一個凡夫俗子。你,你切莫怪朕!”

“末將不敢!”鄭子明的手,輕輕抖了下,然後繼續輕輕在國外胸口附近挪動,不疾不徐。

他自己的事情,自己清楚。如果換了劉知遠當政,恐怕光是將父親藏起來不交給朝廷這個罪名,就足以招來大軍的討伐。而郭威,明知道一個前朝皇帝活在世上,會給他大周帶來怎樣的威脅,從三年多之前到現在,卻始終選擇了不聞不問。這份胸襟,氣度,換了鄭子明自己都未必達得到,如何不令人佩服有加。

正默默地想着,又聽郭威笑了笑,繼續補充道:“念在你以前受過那麼多罪,難免對世人失去了信心的份上,朕就不怪你了!可道,進來替朕擬旨!冠軍大將軍鄭子明屢立奇功,封歸德郡侯,晉輔國大將軍,樞密副使,天雄軍節度使,移鎮鄴都,督辦河北防務!”

“臣領旨!”馮道答應一聲,入內向郭威行禮,然後又匆匆退下。

“末將,末將謝陛下鴻恩!”鄭子明一邊向郭威謝恩,一邊用手加速在後者胸口移動,雙目當中,淚水無聲地流下。

天雄軍節度使,這是郭威起兵清君側之前的職位,也是大周所有地方節鎮當中,權力最重的一個。從此之後,大周的半壁江山,幾乎都交在了他手上。如果他心生惡念,數日之內,就揮師殺到汴梁城外,取柴榮而代之!

感覺到了落在自己胸前的淚水,郭威淡淡一笑,低聲說道:“好了,你別廢力氣了。心死,怎麼可能救得活?讓朕安安生生的走吧,何必勉強拖延那一天半天,平白吃許多苦楚?”

說罷,不待柴榮等人勸,自行翻了個身,擺脫了鄭子明的雙手,將胸口朝向了牆壁。“君貴,爲父吝嗇了一輩子,死去之後,你切莫鋪張浪費,違了我的本心。擇吉地立墓,將我跟你姑母,還有青哥他們幾個合葬就行了。墓前立一石碑,告訴世人,爲父習慣於節儉,死後也不會有珍寶相伴。紙衣,瓦棺,棺旁在放一幅鎧甲,一杆長矛足夠。馮道和鄭仁誨都是宰相之材,年紀卻比爲父都長,想必也輔佐不了你幾天。今後,內政可用範質和王溥,武事,武事多多依仗你的兩個結拜兄弟和潘美、抱一。若是能光復燕雲十六州,就在朕墓前點三柱香。若是能一統九州,就給朕再多燒一幅輿圖,朕即便在九泉之下,也一定會大醉一場。切記,切記!”

說罷,無論柴榮等人如何苦勸,再也不肯讓鄭子明施救。

當夜,大頭兵出身的皇帝郭威,崩於御書房。臨終之前,念念不忘當初跟劉知遠、常思三人發下的宏願,收復燕雲,重塑九州山河!

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九章 奪帥 (六)第三章 收穫 (七)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七章 塵緣 (九)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一章 新春 (四)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八章 崢嶸 (一)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三章 衆生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一章 初見 (一)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七章 國難 (四)第九章 長纓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七章 塵緣 (二)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七章 勁草 (六)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一章 家國 (七)第五章 短歌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烏鵲 (七)第三章 颶風 (九)第六章 破繭 (一)第九章 萍末 (九)第二章 風雲 (八)第八章 雄關第六章 帝王(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七章 塵緣 (三)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二章 謀殺 (七)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五章 草谷 (一)第十章 狂風 (六)第六章 綢繆 (二)第十章 宏圖 (三)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二章 蓬篙 (四)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四章 虎狼 (九)第一章 家國 (六)第二章 霜刃 (八)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一章 家國 (二)第十章 狂風 (六)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虎狼 (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十章 易鼎 (七)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六章 疾風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十章 宏圖 (三)第三章 抉擇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三章 父子 (四)第四章 虎狼 (五)第四章 虎雛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八章 雄關第七章 勁草 (三)第六章 破繭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塵緣 (九)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狂風 (八)第五章 穀草谷 (三)
第五章 短歌 (三)第七章 鹿鳴 (三)第四章 撲朔 (二)第十二章 少年 (十)第九章 奪帥 (六)第三章 收穫 (七)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七章 塵緣 (九)第四章 虎狼 (五)第一章 家國 (二)第六章 君王 (八)第一章 新春 (四)第九章 長纓 (三)第八章 崢嶸 (一)第七章 國難 (六)第三章 衆生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一章 初見 (一)第四章 歸來 (七)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七章 國難 (四)第九章 長纓 (五)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七章 塵緣 (二)第二章 謀殺 (二)第七章 勁草 (六)第八章 人心 (四)第一章 家國 (七)第五章 短歌 (五)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三章 颶風(十一)第八章 烏鵲 (七)第三章 颶風 (九)第六章 破繭 (一)第九章 萍末 (九)第二章 風雲 (八)第八章 雄關第六章 帝王(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七章 塵緣 (三)第五章 求索 (四)第二章 謀殺 (七)第九章 長纓 (二)第五章 求索 (七)第五章 草谷 (一)第十章 狂風 (六)第六章 綢繆 (二)第十章 宏圖 (三)第八章 烏鵲 (六)第六章 君王 (六)第十二章 少年 (五)第二章 蓬篙 (四)第二章 謀殺 (一)第七章 國難 (八)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七章 仕途 (六)第四章 虎狼 (九)第一章 家國 (六)第二章 霜刃 (八)第三章 颶風 (十二)第十章 易鼎 (九)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一章 家國 (二)第十章 狂風 (六)第五章 短歌 (三)第二章 霜刃 (五)第七章 鹿鳴 (九)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五章 逝水 (二)第七章 鹿鳴 (六)第七章 仕途 (五)第十章 狂風 (六)第四章 虎狼 (七)第八章 人心 (十)第十章 易鼎 (七)第一章 新春 (一)第六章 疾風 (二)第十章 宏圖 (九)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十章 宏圖 (三)第三章 抉擇 (三)第五章 短歌 (六)第九章 萍末 (五)第三章 父子 (四)第四章 虎狼 (五)第四章 虎雛 (一)第二章 款曲 (十三)第八章 雄關第七章 勁草 (三)第六章 破繭 (五)第九章 血與水 (四)第七章 塵緣 (九)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八)第十章 狂風 (八)第五章 穀草谷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