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逝水 (四)

“啊——”韓晶一直試圖尋找機會提醒寧子明,老太監的話語裡破綻重重,卻沒料到後者忽然就動了手,嚇得尖叫一聲,連連後退。

趙匡胤卻一個箭步竄上前來,先扶住了韓晶,隨即大笑着說道:“殺得好,殺得好!這老東西拿別人當傻子,卻不知道他自己纔是最傻的那個!我要是你,就等過了白溝河再殺了他。讓他小心翼翼伺候你一路,最後依舊做個孤魂野鬼!”

“二弟,不要胡鬧!”只要不上陣廝殺,柴榮就總是一幅不緊不慢模樣,擺擺手,笑着喝止,“有千日抓賊,哪有千日防賊的道理?那老太監已經人老成精,真的跟他一路走到白溝河,咱們兄弟還不知道被他賣了多少回呢!”

“那倒也是,咱們沒辦法日夜都睜着眼睛!”趙匡胤想了想,笑着點頭。然而,很快就又搖了搖頭,快速補充道:“不過還是有些可惜了。此人契丹話說得比大哥你還地道,又熟悉回中原的道路。這麼早就殺了他,咱們等於白白浪費了有一個現成的嚮導!”

“你不去做生意,纔是可惜了呢!”柴榮瞪了他一眼,笑着打趣。隨即將目光轉向已經有些神不守舍的寧子明,低聲安慰:“我原來以爲你會心軟,還琢磨着該如何勸你早做決斷。沒想到卻是小看了你。世伯早就說過,他身邊沒有任何可信之人。而這老東西嘴裡根本沒一句實話,多留着他一天,咱們就多承擔一份風險!”

“小弟明白,小弟剛纔讓大哥和二哥擔心了!”寧子明回過頭,強笑着拱手。

剛纔動手之時,他一心想着不能因爲自己優柔寡斷,連累了兩位哥哥和一位嫂子。而現在,卻忽然發現,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經習慣了用殺戮來解決麻煩。至於這種變化到底是好是壞,放眼四望,卻沒有任何長輩能給他指點。

父親說自己是撿來的,兩個舅舅從去年自己被郭允明劫持到現在,都沒有主動聯繫過一次,想必也是不願受到石家的牽連。而此番南歸,再來遼東還不知道是何年何月!即便自己最終能積攢起來足夠的實力,誰又敢保證父親真的能等那麼久?

“自家兄弟,客氣什麼!”知道寧子明有心結暫時無法解開,柴榮也不多說。笑了笑,轉頭去安排南歸事宜。

有了耶律亦舍主動“送”上門的戰馬和物資,旅途自然變得輕鬆了許多。兄妹四個打扮成販賣馬匹的商人,匯合上郭怒等三名死士,一路繞開爲數不多的關卡和軍寨,只花了十多日光景,就平安抵達了薊州。

再往南走,趕着一大羣軍馬招搖過市就太顯眼了。好在柴榮在此早留下了暗樁,找了個機會偷偷接上頭,將軍馬換成了挽馬和大車,將大車上裝滿甘草、地黃、紅花、黃芪、防風等草原特產藥材,兄妹四個搖身一變,就變成了在當地頗受歡迎的藥材商人。

原本留在檀州、薊州等地收購土產的夥計們,也紛紛趕着車馬前來匯合。商隊越往南走,規模日漸壯大,裡邊的貨物種類也越聚越多。待商隊抵達幽都,也就是遼國的陪都南京附近時,已經看不出任何破綻,包括各類通關手續,都早已通過南樞密院下屬的衙門,辦得一應俱全。

再一次到了自己家門口兒,韓晶心裡好生爲難。想要回家與父母一聚,卻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到趙大哥。想着與趙匡胤雙雙南歸,卻既捨不得父母,又不知道自己這一路上死纏爛打,會不會被未來的公公婆婆看輕賤了,從此永遠冷眼相待。整日間,瞻前顧後,左右爲難,比胳膊上又還了一刀,看起來還要楚楚可憐。

柴榮是過來人,豈能察覺不出韓晶的情緒變化?找了機會,把兄妹四人聚在一起,笑着提議,“二弟,晶娘,你們兩個別嫌我這做哥哥的多嘴。這一路上千裡相送,又千里相隨,瞎子都能看出來你們之間到底是怎麼回事兒。不如干脆就捅破這層窗戶紙,彼此給個痛快話。漢遼雖爲敵國,可國事和家事卻沒必要混爲一談。拋開國事,汴梁趙家和幽州韓家,卻也算得上門當戶對!”

話音未落,韓晶已經羞得掩面而逃。雙腿卻忽然沒了力氣跑得太遠,躲在一棵只有手臂粗細的柳樹後,豎着耳朵偷聽趙匡胤的答案。

“不瞞大哥,我這幾天,一直琢磨着怎麼跟晶娘說!”趙匡胤雖然自詡粗豪,卻也弄了個面紅耳赤。拱了拱手,大聲道:“我,我在像子明這麼大時,家裡,家裡已經給安排了一門親事。姓賀,其父與家父乃生死之交。雖然,雖然賀氏不太合我的意,可,可她過門之後,也,也能做到孝敬公婆,持家有方。所以,所以若是,若是再貪心,恐怕,恐怕就會讓晶娘受許多委屈!”

“你……”柴榮聞聽,立刻開始呲牙,“你怎麼不早說!”。

怪不得自家二弟做什麼事情都乾脆果決,唯獨在晶娘身上拖拖拉拉。原來二人之間,還隔着如此大的一座高山。

這年頭,戰事頻繁,活下來的成年女子是男子的數倍。所以一妻多妾,在民間也非常普遍。但以韓晶的家世身份,肯定不能委屈了做妾。而趙匡胤若是無緣無故休了先前娶的妻子,跟岳父家無法交代不說,其本人的名譽,也會瞬間臭不可聞。

“小弟,小弟一直心裡爲難,所以,所以也拖延至今!”趙匡胤也知道,自己在這件事上,有些對不起人。偷偷朝晶娘藏身的柳樹後掃了一眼,咬着牙補充:“停妻再娶的事情,小弟無論如何都不敢做。所以,所以纔打算回到中原後,立刻跟着大哥去軍中效力。只要馬上博取了功名,便有資格並嫡,只是,只是,只是又要委屈晶娘久等!”

這幾乎是唯一的辦法,按照中唐以來的習俗,只要地位足夠,即便不是王侯,也可以同時娶多個妻子。官方稱之爲並嫡,妻子之間彼此不分大小,生下來的孩子也可以都被視爲嫡出,有平等繼承家業的權力。(注1)

柴榮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當然明白,趙匡胤的想法大有可行之處。看了看已經滿頭是汗的自家二弟,再看看躲在樹後不肯露頭的韓晶,微微一笑,故意板起臉呵斥道:“你想得倒是美,晶娘又不是上輩子欠了你的,憑什麼要眼巴巴地等着你去博取功名?我看,這事兒還是算了吧,你們兩個長痛不如短痛……”

“誰說我不願等了?”一句話沒有說完,韓晶已經從樹後飛身跳出。三步並作兩步“飛”到柴榮面前,指着他的鼻子尖叫,“你又不是他親哥哥,憑什麼給他做主?只要他不負我,我這輩子就跟定了他。甭說等上三年五年,就是等上一輩子,也心甘情願!”

注1:並嫡,是唐代中晚期盛行的一種多妻風俗。不同於傳統的一妻多妾,底層官吏和地方大戶,豪商,也可以像王侯一樣娶多個妻子。近代發現的敦煌唐戶籍中,一男注籍領二妻現象很普遍。已經從貴族蔓延到民間。

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疾風 (六)第四章 撲朔 (九)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撲朔(四)第七章 鹿鳴 (七)第十章 易鼎 (五)第九章 暗流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八章 崢嶸 (九)第九章 萍末 (十)第四章 虎狼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七章 勁草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八章 三生 (一)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一章 初見 (三)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八章 雄關 (三)第三章 耕耘 (一)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五章 短歌(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五章 短歌 (七)第一章 初見 (三)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三章 收穫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五章 草谷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治河 (七)第八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七)第五章 黃雀 (六)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長纓 (五)第三章 收穫 (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烏鵲 (九)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六章 疾風 (六)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三章 抉擇 (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一章 磨劍 (二)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八章 烏鵲 (五)第五章 求索 (四)第六章 帝王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七章 鹿鳴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一章 家國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三章 父子(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七章 塵緣 (二)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七章 塵緣 (六)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二章 蓬篙 (九)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七章 勁草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三章 收穫 (八)第二章 風雲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六章 紅妝 (三)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六章 破繭 (四)
第一章 磨劍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三章 耕耘 (三)第六章 疾風 (六)第四章 撲朔 (九)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九章 萍末 (八)第四章 撲朔(四)第七章 鹿鳴 (七)第十章 易鼎 (五)第九章 暗流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八章 崢嶸 (九)第九章 萍末 (十)第四章 虎狼 (五)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七章 勁草 (二)第二章 重逢 (七)第八章 三生 (一)第九章 長纓 (十一)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一章 初見 (三)第十一章磐石 (八)第八章 雄關 (三)第三章 耕耘 (一)第十章 易鼎 (四)第五章 短歌(四)第九章 萍末 (三)第四章 饕餮 (五)第五章 短歌 (七)第一章 初見 (三)第九章 長纓 (四)第一章 磨劍 (四)第二章 款曲 (十)第二章 蓬篙 (十一)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國難 (一)第四章 虎雛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九章 萍末 (八)第二章 謀殺 (八)第三章 收穫 (八)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五章 草谷 (一)第十章 宏圖 (五)第二章 謀殺 (六)第六章 紅妝(一)第七章 治河 (七)第八章 三生 (二)第九章 萍末 (七)第五章 黃雀 (六)第四章 答案 (六)第九章 長纓 (五)第三章 收穫 (三)第八章 人心 (七)第二章 謀殺 (二)第四章 饕餮 (四)第八章 烏鵲 (九)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六章 疾風 (六)第十一章磐石 (一)第三章 抉擇 (三)第十二章 少年 (七)第一章 磨劍 (二)第一章 新春 (六)第八章 烏鵲 (五)第五章 求索 (四)第六章 帝王 (二)第六章 綢繆 (一)第七章 鹿鳴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五章 迷離 (三)第八章 人心 (六)第一章 家國 (七)第九章 萍末 (一)第六章 紅妝 (三)第三章 父子(九)第七章 仕途 (四)第三章 父子 (二)第七章 塵緣 (二)第十章 宏圖 (四)第七章 塵緣 (六)第四章 饕餮 (一)第二章 蓬篙 (九)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八章 人心 (八)第六章 破繭 (六)第一章 問道 (二)第七章 勁草 (二)第十章 奪帥 (三)第三章 收穫 (八)第二章 風雲 (五)第五章 草谷 (四)第六章 紅妝 (三)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父子 (六)第三章 颶風 (五)第六章 破繭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