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疾風 (五)

“阿巴亥,阿巴亥——!”一名契丹十將,哭喊着放棄自己的對手,飛奔過來跟鄭子明拼命。

都頭死了,自己逃回去也沒法活。除非殺掉眼前這個漢人大官,拿着他的首級也許纔可能逃脫一劫。

“來得好!”鄭子明大聲斷喝,揮鞭格擋。粗重的鋼鞭正中下落的刀刃,“噹啷”一聲,將鋼刀格得倒崩而回,刀刃處出現了一個嬰兒拳頭大缺口。

“啊————”那契丹十將被刀柄處傳來的巨力,震的虎口出血,手臂發木。大聲尖叫着倉惶後退,鄭子明一個跨步追上去,鋼鞭掛着風聲迅速下砸,“噹啷——”

又是一聲巨響,契丹十將橫起來招架的鋼刀,被直接砸成了兩段。上半段飛得不知去向,下半段歪歪扭扭像一片受潮變形的爛木板。

“嗚——”沒等契丹十將從震驚中緩過神,幽藍色的鋼鞭掛着風聲又至,泰山壓頂,正對他的面門。

“阿巴亥,阿巴亥——!”契丹十將尖叫着雙手舉起半截鋼刀招架,用盡了吃奶的力氣,才勉強接下了這一記猛砸。兩隻胳膊被震得又疼又麻,瞬間失去了控制。一雙膝蓋也跪在了雪裡,大腿小腿不停地哆嗦。

“嗚——”鄭子明看都不看,上前又是兜頭一鞭。“噹啷!”變了形的半截鋼刀被砸得火光四射,契丹十將口鼻冒血,人又瞬間矮下了半截。沒等他緩過一口氣來,汪藍色的鋼鞭再度砸下,依舊是那記簡簡單單的泰山壓頂,“噹啷!”最後半截鋼刀也被砸得四分五裂,鋼鞭餘勢未盡,砸在契丹十將垂下的頭顱上,將後腦勺砸得四分五裂。

“阿巴亥——!”又一名契丹武士哭喊撲向鄭子明,試圖給他的同伴復仇。沒等他跑進鄭子明身側十步之內,潘美忽然大叫一聲,“我來!”挺槍疾刺。搶在所有袍澤做出反應之前,將此人堵了個結結實實。

“這個是我的,誰也不準搶!”他大叫着,用自己平素最不喜歡的腔調,向周圍發出警告。手中長纓橫掃直刺,與契丹武士戰做了一團。

瘋病是可以傳染的,最初的病根兒肯定來自鄭子明身上。潘美知道自己此時此刻徹底喪失了儒將的風度,也知道今天即便自己贏得再漂亮,結果也是形象盡毀。但是,這樣做真過癮,真他孃的過癮!

“愣着幹什麼,抄傢伙上啊!”不知道是誰喊了一嗓子,將周圍所有人的鬥志徹底點燃。衆堡主、寨主、莊頭們,紛紛舉起了兵器,衝入了戰場中央。隨便找到一個契丹武士,擡手就是一刀。全然不顧再拿捏身份,也不考慮這種痛打落水狗的行爲,是否有損自家形象。

他們不在乎!他們只想好好廝殺一場。原來瘋狂真的是可以傳染的,原來熱血沸騰的感覺居然是如此之美妙。

你感覺不到任何恐懼,也感覺不到任何寒冷。身上的鎧甲徹底失去份量,手中的兵器也變得靈活無比。每一次出手都是絕招,每一次應對都恰到好處。平素根本做不出來的動作,在此刻變得輕而易舉。平素至少需要一兩息時間才能做出的反應,此時只需要短短一個剎那。而對面那個傳說中身經百戰、殺人無數的契丹武士,全然變成了一隻弱雞。動作緩慢,步履踉蹌,招數生硬呆板可笑。

“殺!”刀落,血流如瀑。

“殺!”槍橫,一具屍體被挑上半空。兩眼圓睜,暗黃色的臉上寫滿了恐慌。

一個接一個契丹武士被砍倒、刺翻,衆堡主、寨主們越戰越勇。在槍兵們的全力配合下,大夥兒如同砍瓜切菜般,輕鬆地就將所有活着的契丹武士盡數全殲。有人意猶未盡,拎着血淋淋的兵器,撲向了正在逃跑的幽州軍和契丹雜兵,從背後追上他們,將他們一個接一個砍翻在地。有人則快速奔向了先前的羽箭覆蓋區域,或者將手伸向了六神無主的戰馬,或者將兵器刺向了翻滾掙扎的傷兵。

無論是正在逃跑的幽州軍,契丹雜兵,還是中箭失去逃命能力的契丹武士,此時此刻,都沒有任何勇氣反抗。看到閃着寒光的兵器朝自己刺來,他們或者哭喊着跪在雪地裡,大聲求饒。或者將眼睛一閉,任人宰割。此時此刻,誰也看不出來,他們曾經隸屬於一支號稱百戰百勝的遼國精銳。此時此刻,誰也想象不到,最近小半個月,他們曾經將方圓數百里的大漢國兵馬,壓得不敢露頭!

“這羣契丹強盜,居然也有今天!”陶大春拉着肩高超過六尺半的戰馬,氣喘噓噓地左顧右盼。(注1)

礙於心中的堅持,他沒有參與對遼國潰兵和傷兵的追殺,只是以最快速度,抓住了幾匹失去主人的戰馬,以免它們落到不識貨的人手裡,或者因爲受到過度驚嚇而逃進雪野活活凍死。

“胸無正氣者,何以言勇?”潘美牽着另外三匹良駒,含笑搖頭。發泄完了心中的衝動之後,他又恢復了平素那種斯斯文文模樣,彷彿剛纔呼和酣戰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自己生下來就被抱走的雙胞胎兄弟一般。

“正是!”陶大春對他說法十分贊同,笑着附和。目光落在潘美繳獲的戰馬之上,卻又輕輕皺起了眉頭,“這裡邊有一匹應該是將領的坐騎?官兒還不小?你抓到此人了,還是割了他的首級?”

“沒!”潘美愣了愣,用力搖頭,“我只是看到這匹馬長相不錯,就順手牽了過來。至於其主人?應該死在亂軍當中了吧,或者被鄭子明給殺了。畢竟是他第一個衝過來的。哎?奇怪!鄭子明呢?他哪裡去了!”

“子明呢?剛纔不是跟你在一起麼?”陶大春頓時臉色鉅變,一邊低聲追問,一邊擡起頭四下尋找。

此刻戰場已經被夜幕給籠罩,即便有人點起了火把,視野依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陶大春目光所及處,衆堡主、寨主和鄉勇們陸續閃現,一個個興高采烈,手舞足蹈。唯獨看不見鄭子明,彷彿憑空蒸發了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注1:漢尺,每尺大約爲現在的23釐米上下。根據出土骨骼考證,遼馬骨架遠比蒙古馬高大,負載能力和衝刺能力也強於後者。但後來因爲遼國滅亡等諸多原因,逐漸被蒙古馬所同化。

第六章 綢繆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二章 風雲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五章 草谷 (二)第八章 烏鵲 (五)第六章 君王 (三)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謀殺 (八)第二章 重逢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六章 紅妝(八)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一章 初見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一章 磨劍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三章 衆生 (七)第十章 狂風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三章 衆生 (四)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六章 帝王 (五)第三章 抉擇 (三)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三章 衆生 (六)第五章 求索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五章 求索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風雲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十)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六章 破繭 (四)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奪帥 (九)第十章 易鼎 (七)第五章 迷離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二章 款曲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三章 衆生 (七)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五章 迷離 (六)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虎狼 (七)第四章 饕餮 (二)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三章 父子(九)第七章 塵緣 (九)第十章 易鼎 (七)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風雲 (四)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六章 帝王 (三)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三章 颶風(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二章 霜刃 (八)第四章 撲朔 (九)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雄關 (七)第七章 國難 (六)第四章 答案 (七)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三章 父子 (三)
第六章 綢繆 (一)第四章 饕餮 (二)第五章 黃雀 (三)第二章 風雲 (十)第二章 款曲 (十二)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六章 帝王 (二)第五章 草谷 (二)第八章 烏鵲 (五)第六章 君王 (三)第九章 萍末 (六)第四章 歸來 (十)第八章 三生 (二)第二章 謀殺 (八)第二章 重逢 (七)第十一章 三生 (三)第六章 君王 (二)第六章 紅妝(八)第五章 黃雀 (六)第七章 治河 (一)第十章 狂風 (八)第一章 初見 (一)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六章 綢繆 (七)第一章 磨劍 (四)第十章 易鼎 (四)第八章 人心 (一)第七章 勁草 (八)第三章 衆生 (七)第十章 狂風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三章 衆生 (四)第七章 治河 (七)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六章 帝王 (五)第三章 抉擇 (三)第二章 蓬篙 (十)第三章 衆生 (六)第五章 求索 (三)第四章 答案 (六)第五章 求索 (五)第九章 萍末 (二)第七章 仕途 (四)第二章 風雲 (一)第十章 易鼎 (五)第四章 虎雛 (十)第八章 三生 (五)第六章 破繭 (四)第九章 萍末 (六) 第一更第九章 奪帥 (九)第十章 易鼎 (七)第五章 迷離 (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二章 款曲 (五)第四章 歸來 (六)第八章 烏鵲 (四)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五章 黃雀 (六)第五章 逝水 (五)第一章 傳說 (三)第二章 謀殺 (三)第一章 初見 (四)第五章 黃雀 (一)第三章 衆生 (七)第四章 撲朔 (五)第十章 易鼎 (十)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五章 迷離 (六)第九章 暗流 (二)第四章 虎狼 (七)第四章 饕餮 (二)第四章 撲朔 (二)第四章 答案 (六)第七章 仕途 (三)第三章 父子(九)第七章 塵緣 (九)第十章 易鼎 (七)第十章 宏圖 (二)第二章 款曲 (二)第十一章 磐石 (三)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七章 鹿鳴 (五)第二章 風雲 (四)第九章 血與水 (五)第六章 帝王 (三)第二章 款曲 (一)第二章 謀殺 (六)第五章 迷離 (一)第三章 颶風(七)第七章 仕途 (三)第二章 霜刃 (八)第四章 撲朔 (九)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雄關 (七)第七章 國難 (六)第四章 答案 (七)第五章 穀草谷 (三)第五章 求索 (六)第三章 父子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