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款曲 (一)

南唐、荊楚、孟蜀、北漢,還有剛剛建立起來的後周!如畫江山,被數種不同的顏色,割得四分五裂!

“咚!”耶律阮狠狠一拳砸在羊皮輿圖上,將整個黃金大帳震得搖搖晃晃。

一統山河,他自打被諸將擁立登上大遼國的皇位以來,做夢都想着一統山河。只有這樣,才能證明當初老太后術律平選擇讓耶律李胡即位是如何錯得離譜,只有這樣才能證明,他當年在鎮州果斷自行登基的舉動,是拯救了整個契丹帝國。

然而,朝中那些目光短淺的傢伙們,居然對南征百般擎肘。去年冬天故意拖延出兵的時間,導致韓匡嗣和耶律察割兩個孤立無援,先後敗北不說。今年春天北漢皇帝劉知遠明明都把南征的機會送上門來,他們居然又以各部積蓄不足,糧草補給難以供應爲由,推三阻四。

糧草補給難以供應?狗屁!大遼自立國以來,有哪一場仗是糧草補給供應充裕的情況下打贏的?太祖皇帝開國之初,有哪一仗不是以戰養戰?太宗皇帝在南下助石敬瑭篡位時,甚至把懷了崽子的母馬都帶在了身邊,就準備糧草一旦斷絕就喝馬奶爲生。結果呢,大遼國從一個塞外部落,變成了天下第一大國。南擁燕雲,北接冰海,東西兩側的邊境騎着馬跑半個月都跑不到頭……

由此可見,所謂糧草補給難以供應,不過是一個託辭。那些目光短淺的傢伙,其實是被眼前的榮華富貴磨光了進取之心,想抱着美女和寶馬混吃等死了。而一旦這種想法蔓延開來,大遼國必將萬劫不復。

契丹人百戰立國,所以必須不停地動戰爭,才能保持整個國家的進取心,保持所有男人的血性。停下來享樂,那不該是契丹人所爲,更不該是太祖耶律阿保機的子孫所爲。那是南方漢人君主和大臣們纔會做的蠢事,所以你看看,如今中原亂成了什麼模樣?巴掌大個地方,居然分成了四五個國家。每個國家內還有若干諸侯,沒有皇帝之名,在領地上的作爲跟皇帝卻沒任何兩樣!

不能!耶律阮絕不允許大遼國,也變成中原一樣。雖然中原普通百姓的日子,在沒有戰爭的時候,過得遠比普通契丹人富足。但再富足,他們也是綿羊,長得越胖就越容易被猛獸盯上。而契丹人,卻是撲食綿羊的猛獸,獵殺和劫掠,纔是他們的生存本能。

如果有人不願意繼續做猛獸,而願意去學着做綿羊。那就必須儘早將其殺掉,將他的血塗滿祖先的墓碑,讓所有試圖效尤者引以爲戒。讓……

“陛下,這麼晚了,您還不安歇麼?”一個溫柔的聲音,忽然傳進了耶律阮的耳朵,令他心中的怒火和殺氣,頓時就熄滅了一大半兒。

迅回過頭,他的臉上難得地露出了幾分溫柔,“是甄兒啊,你怎麼來了?這麼晚了,孩子們沒纏着你麼?”

“是撒葛只姐姐把我叫來的,她,她也很擔心皇上您。”

被喚作甄兒的,是耶律阮的第二皇后甄婉如。當年耶律阮第一次隨同遼太宗耶律德光攻入汴梁,在俘虜隊伍中現了此女,一見之下,神魂顛倒。於是乎就豁出去四百里草場,從當時大遼皇帝耶律德光手裡贖回了此女。從此每日都帶在身側,哪怕是祭祖和出戰,都絕不分離。

而甄婉如,也懂得珍惜耶律阮的好。非但平素對他本人盡心服侍,曲意逢迎,對耶律阮原來的結妻子蕭撒葛只,也禮敬有加。所以甄婉如被耶律阮冊封爲第二皇后時,蕭撒葛只非但沒有竭力勸阻,反而親自出面替此女擺平了許多障礙。每當耶律阮脾氣焦躁,需要人安慰之時,也會悄悄地把此女請出來以柔克剛。

果然,看到甄婉如那小心翼翼模樣,耶律阮心中的無名業火頓時又降低了三分。笑了笑,儘量舒緩了語氣說道:“撒葛只也是,想勸朕,自己進來不就行了,何必每次都要把你推在前頭?就好像朕在這後宮裡,除了你之外誰都不待見一般。”

“陛下這麼說,可就冤枉撒葛只姐姐了,作爲女人,誰不希望能獲得自家丈夫寵愛多一些?”甄婉如緩緩走到耶律阮身後,擡起春蔥般的手指,輕輕揉捏對方的額頭,“但撒葛只姐姐知道陛下是火命,生氣之時,必須有個水命的女人才能緩解,所以每次都把機會讓給了臣妾!”

“哦,是這樣?”不知道是甄皇后的按摩手段高明,還是兩個之間的關係真的應了命理之說,耶律阮果然覺得一陣清涼從頭頂之直達心窩。於是乎,乾脆坐了下去,閉上眼睛,一邊享受食指間的溫柔,一邊繼續笑着說道:“你是水命,朕是火命,那她呢,撒葛只是什麼命?”

“臣妾不敢妄下斷言?”

“叫你說你就說,反正也是沒影子的事情!”

“那臣妾可就斗膽了!”甄皇后一邊揉,一邊緩緩補充,“撒葛只姐姐說,她是風命。就像草原上的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

“所以朕若是生了氣,她過來勸,只會風助火勢!”耶律阮被逗得哈哈大笑,拉住甄皇后的手,順勢將其背了起來。

“陛下,陛下小心!”甄皇后一邊尖叫着抗議,一邊快抱怨,“陛下,咱們都不是二十歲的人了,小心你的腰。”

“我的腰,我的腰好着呢。”耶律阮不聽則已,越聽越有力氣,乾脆把甄皇后直接從後背摟到了身前,橫抱着朝後帳走去。“朕這就讓你知道知道朕的腰有多好!”

“陛下,外人有人聽着呢!”甄皇后頓時羞紅了臉,像小貓一樣把身體縮卷在耶律阮的懷裡,呢喃着提醒。

“聽?誰敢?朕是大遼皇帝,朕割了他的腦袋!”耶律阮小腹處一陣滾熱,根本不理會金帳周圍有多少侍衛,加快腳步,衝進了後帳,“誰聽得見,都給朕滾遠點兒。朕不想把你們全都殺光。”

頓時,金帳外的侍衛們如蒙大赦,一個個撒開腿,逃之夭夭。唯恐跑得稍慢,不小心聽了皇帝的窗戶根,落個身異處的下場。

一陣悶雷恰恰滾過,將天空中的烏雲驚得瑟瑟抖。仲春的細雨,很快就落了下來。打在剛剛化凍沒多久的大地上,潤物無聲。

青草偷偷地露出了泥土,野花緩緩地張開了蓓蕾,野鹿在細雨中相互追逐,燕子在春風裡淺吟低唱,天地之間,萬物都迸出勃勃生機。

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收穫 (一)第八章 雄關第十章 宏圖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 綢繆 (八)第九章 暗流 (二)第二章 款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三章 颶風(七)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問道 (一)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章 易鼎 (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三章 颶風 (六)第十章 奪帥 (二)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收穫 (六)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一章 初見 (二)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奪帥 (八)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勁草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七章 國難 (二)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一章 新春 (一)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五章 逝水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二)引子第四章 答案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八章 崢嶸 (五)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六章 破繭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五章 迷離 (三)第十章 宏圖 (七)第五章 迷離 (三)第三章 抉擇 (九)第二章 霜刃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三章 父子(九)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八章 人心 (四)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一章 磨劍 (二)第六章 破繭 (一)第九章 長纓 (一)第一章 問道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五章 草谷 (四)第七章 塵緣 (六)第四章 撲朔 (六)第四章 饕餮 (三)第三章 抉擇 (五)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十章 易鼎 (四)第九章 長纓 (九)第四章 虎雛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五章 草谷 (五)第十章 宏圖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三章 衆生 (一)第四章 虎狼 (五)第九章 長纓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六章 破繭 (二)
第十章 易鼎 (十二)第八章 人心 (二)第十一章 磐石 (六)第九章 萍末 (一)第三章 收穫 (一)第八章 雄關第十章 宏圖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九章 暗流 (三)第七章 治河 (八)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七章 治河 (六)第二章 重逢 (五)第六章 綢繆 (八)第九章 暗流 (二)第二章 款曲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十五)第十二章 少年 (九)第三章 颶風(七)第二章 霜刃 (四)第一章 問道 (一)第五章 短歌 (五)第十章 易鼎 (一)第九章 萍末 (三)第三章 颶風 (六)第十章 奪帥 (二)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收穫 (六)第五章 求索 (五)第八章 三生 (四)第二章 謀殺 (六)第一章 初見 (二)第八章 烏鵲 (四)第五章 逝水 (三)第九章 奪帥 (八)第二章 霜刃 (七)第七章 勁草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十四)第十章 狂風 (二)第七章 國難 (二)第四章 虎狼 (四)第六章 君王 (三)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一章 新春 (一)第九章 萍末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五章 逝水 (二)第二章 款曲 (十二)引子第四章 答案 (七)第九章 暗流 (六)第八章 崢嶸 (五)第十章 餘韻 (三)第六章 破繭 (五)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五章 迷離 (三)第十章 宏圖 (七)第五章 迷離 (三)第三章 抉擇 (九)第二章 霜刃 (六)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三章 父子(九)第五章 求索 (五)第七章 鹿鳴 (六)第六章 帝王 (七)第八章 麋鹿 (一)第一章 磨劍 (八)第一章 新春 (六)第二章 重逢 (八)第八章 崢嶸 (二)第五章 短歌 (六)第八章 人心 (四)第四章 歸來 (十)第一章 磨劍 (二)第六章 破繭 (一)第九章 長纓 (一)第一章 問道 (三)第九章 血與水 (一)第一章 傳說 (二)第五章 草谷 (四)第七章 塵緣 (六)第四章 撲朔 (六)第四章 饕餮 (三)第三章 抉擇 (五)第八章 三生 (五)第七章 治河 (二)第十章 狂風 (二)第十章 易鼎 (四)第九章 長纓 (九)第四章 虎雛 (四)第二章 蓬篙 (十二)第五章 草谷 (五)第十章 宏圖 (三)第四章 虎狼 (七)第四章 歸來 (十一)第三章 衆生 (一)第四章 虎狼 (五)第九章 長纓 (六)第八章 人心 (二)第六章 破繭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