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心 (二)

“我說你們仨,一個當朝太子,一個掌管七州的節度使,好好的錦衣玉食不享受,跑到這裡來抗沙包,我也是服了你們了。!”就在三人躺在水坑旁喘氣歇息的時候,一個銀甲白袍的武將大步走了過來,笑着數落。

迴應他的,是一大團黏糊糊的老泥。直接命中盔纓處,順着銀盔的邊緣淌了此人滿臉滿身。

“哎呀,我新做錦袍!”銀甲將軍頓時大怒,揮舞着雙拳要上前拼命,“鄭子明,你個不識好歹的殺材。高某人今天跟你沒完!”

“啪!”“啪!”“啪!”“啪!”又是數團老泥凌空而至,將其打得抱着腦袋,盔斜甲歪。“太子,符胖子,你們,你們兩個居然跟姓鄭的狼狽爲奸。哎呀,別打了,投降,高某投降。再打,我一會兒就沒法去見家人了!”

“今日且留你一命,改日再取!”見這麼快就開始討饒,鄭子明悻悻丟下手中的泥巴團,裝作皮影戲裡楚霸王的模樣,叉着腰道。

“既然投降,就速速過來跟本將軍見禮!”太子柴榮也笑着朝銀甲將軍點了點,大聲吩咐。

只有符昭文“仁義”,見對方主動認輸,便不爲己甚。丟下泥巴,將髒手搭在嘴邊上,大聲喊道:“兀那賊將,既然已經投降,就速速過來通名!”

“呸!好心沒好報。虧得高某一到齊州,連口氣兒都沒歇,就趕過來看你們。早知道這樣,高某今天一定躲得遠遠的!”銀甲將軍一邊用手清理身上的泥巴和髒水,一邊大聲抱怨。嘴裡說得雖然委屈,雙腿卻毫不猶豫地朝三人身邊邁。

“好了,既然投降了,孤就不難爲你了,賜座!藏用,你不在前線防備北漢和契丹犯境,怎麼有空跑到齊州來了?”柴榮順手拉過幾張稻草編織袋丟過去,叫着對方表字詢問。

“謝殿下賜座!”高懷德單腳接住編織袋,然後輕輕一挑一甩,將其摞成墊子。順勢坐了下去,嘴裡發出一連串遺憾的嘟囔:“北漢和契丹哪裡用得着我防備啊?耶律家的那幾個,爲了爭奪皇位,自己殺得人頭滾滾!得不到耶律氏的支持,北漢和幽州就全成了斷了脊樑的野狗,根本沒膽子犯境!只可惜了,老天爺不作美,竟然讓咱們大周接連鬧了兩年水災。否則,否則咱們即便不能趁機光復燕雲十六州,打進太原城裡去,活捉劉崇老兒應該不成任何問題!唉!”

“唉!”聞聽此言,柴榮不知道該如何迴應,只能歪在稻草袋子上,仰頭長嘆。

“唉!”受二人的情緒感染,符昭文也跟着長吁短嘆。

他雖然是個文官,可畢竟是出身於符家。平素對天下大事,都甚爲關心。據他所知,遼國皇帝耶律阮在前年八月,因爲不顧羣臣勸阻執意在秋冬兩季出兵找大周的麻煩,搞的天怒人怨。結果,才走到火神澱,便被耶律察割和耶律嘔裡聯手割了腦袋。

隨即,耶律察割稱帝,命羣臣向自己效忠。誰料才登上皇位不到五天,大惕隱耶律屋質已經領着平叛大軍殺至。雙方在火神澱附近惡戰一場,叛軍潰敗,耶律察割被俘。耶律屋質乘勝追擊,將耶律察割本人和耶律嘔裡、耶律盆都,耶律底裂等一干可能參與謀反,或者平素與自己關係不睦的勳臣宿將,盡數以謀逆罪亂刃分屍。就連早已被流放到祖州替耶律阿保機看守陵墓的耶律劉哥,也沒逃過一杯毒酒。

將所有政敵都清理一空之後,耶律屋質擁立耶律德光之子耶律景爲帝。耶律璟非常“知道好歹”,終日與美酒佳人爲伴,將朝政盡數託付給了耶律屋質。君臣各得其所,倒也彼此相安無事。

然而,此舉卻惹得其他重臣的不滿,很快,太尉忽古質就跳了出來,指責耶律屋質擅權誤國。

耶律屋質大怒,立刻以謀反罪,誅殺了忽古質。緊跟着,又發現了其他的潛在謀反者,政事令耶律婁國、侍中耶律神都、郎君耶律海里等,發兵將這些人全部捉拿歸案,斬殺一空。

俗話說,拔出蘿蔔帶起泥。在搜查耶律婁國的宅邸時,耶律屋質又“目光如炬”地發現了此人與耶律李胡之子耶律宛的書信,順藤摸瓜抓獲了陰謀篡位的太平王耶律罨撒葛、林牙耶律華割、郎君耶律新羅等,於是將他們全部拘捕,或殺或囚,明正刑典。

連續兩年多的大清洗下來,遼國的領兵將領被洗掉了一大半兒。剩下要麼昏聵無能,要麼作戰經驗淺薄。可以說,此刻,乃是遼國自立國以來,最爲虛弱之時。如果老天爺去年沒讓黃河決了口,如果大周朝能君臣齊心,興兵北伐,恐怕燕雲唾手可得。

然而,如果終究是如果。

去年和今年的多雨天氣,令黃河兩岸哀鴻遍野。大周連賑濟災民的錢糧都湊不齊,拿什麼來支撐北伐大軍?更何況,眼下大周最英勇的將軍,最善戰的兵卒,都被洪水拖在了黃河沿岸,沒有他們做先鋒,就憑朝堂上那羣光知道窩裡橫的老朽,能不在燕都城下損兵折將,纔怪!

“有什麼可惜的,太原和燕雲十六州又不會挪地方?”四人當中,唯一沒有嘆氣的,只剩下鄭子明。只見他低着頭沉吟了片刻,忽然笑了笑,大聲說道。“與其以傾國之力,去搶太原和幽州,我寧願像朝廷像現在這樣,把心思都花在治水和賑災上。否則,自己家裡頭的百姓都餓死了,搶別人家的兩塊地盤迴來何用?更何況劉家佔據太原已久,韓氏在幽州也頗得人心,我軍貿然打過去,即便能打得垮劉崇和韓匡嗣,沒有足夠的錢糧往外灑,也安撫不了這兩地的百姓!”

“怎可能安撫不了,他們應該知道,韓氏和劉氏都是契丹人的走狗!”高懷德雖然對於鄭子明這個人很佩服,對於他的觀點,卻堅決不敢苟同。

“老百姓哪會在乎誰做皇帝啊!只要少收賦稅,少服徭役,官府處理事情再多少公道點兒,不要明火執仗,大夥就滿足了。至於誰來當皇帝,是契丹人統治,還是中原人統治,他們根本不會關心!”看了一眼高懷德那寫滿憤懣的臉,鄭子明笑着搖頭。彷彿自己已經活了好幾輩子,而對方只是個乳臭味乾的毛孩子一般。“不信,你仔細去數數?數數那歷年跟着契丹人南下打草谷的隊伍裡頭,多少兵卒本來都是中原人?”

“你……”高懷德氣得兩眼噴煙冒火,卻找不到一個字來反駁。

被鄭子明推薦爲節度使,鎮守邊塞這兩年多來,他沒少跟越境打草谷的遼國流寇作戰。每次獲勝後抓到的俘虜裡頭,總是一大半兒是中原面孔。剩下的一小半兒,纔是契丹、奚、秣鞨、室韋等塞外諸胡。並且那些生着中原面孔的“二胡子”,殺起中原百姓來,絲毫不比真正的胡人手軟。

這種情況,令他在震驚之餘,痛恨異常。然而,卻找不到其中緣由,也找不出任何解決辦法。

“戰國之時,天下七分,齊楚燕韓趙魏秦,如今,誰還記得自己祖上是齊人還是楚人?”明知道高懷德不會認同自己的觀點,鄭子明也不生氣,拍了拍對方肩膀,繼續笑着補充,“自魏晉之後,咱們的祖上之所以都自稱爲漢人,並非漢高祖劉邦能打敗項羽。而是有文景之治,讓大部分人都過上了安穩日子。有漢武北征,讓敢犯我漢境,殺我百姓者,都死無葬身之地。如果在哪邊都是餓肚子,在哪邊都是朝不保夕,做漢人還是做胡人,能有什麼分別?”

“這……,這……”高懷德本能地就覺得此話狗屁不通,偏偏又找不出其中漏洞,直氣得臉色發青,額頭上青筋根根亂蹦。

倒是柴榮,早已習慣了自家三弟鄭子明的信口開河。輕輕推了高懷德一把,笑着打起了圓場,“你別跟他認真,他那張嘴巴,死人都能說活。你若是較真,可就輸了。不過……”

輕輕嘆了口氣,他又幽幽地補充,“子明此話,其實也未必沒有道理!飽學之士,都可以朝秦暮楚。又怎麼能苛責百姓爲了活得好一些,就甘心做遼國的臣民?孤心急了,光想着機不可失。卻沒想過,有些機會未必是機會!”

“是啊,當年隋煬帝親征高麗,看上去倒是有機會將遼東一戰而下呢。結果,沒等拿下遼東,先亂了山東!”符昭文讀書多,反應也快。見柴榮隱約已經認同了鄭子明的說法,立刻開始旁徵博引。

“要真有隋煬帝當年那實力就好了。隋朝官倉的米,可是一直吃到了貞觀初年。不像現在,官倉空空。若沒有馮樞密捨命在荊楚奔走,滄州軍拼死出海打漁,這河堤上的軍民,累個半死之後,連口飽飯都沒的吃!”

“的確,多虧了馮樞密和滄州水師。”符昭文想了想,輕輕點頭。

正感慨間,忽然見一匹快馬急匆匆趕至。馬背上,一個背上插着青色認旗的信使,扯開嗓子大喊,“太子殿下,高將軍,齊州急報!”

“怎麼回事?”柴榮等人被嚇了一大跳,齊齊站起身,異口同聲追問。

“唏噓噓噓……”戰馬被信使拉得嘴角出血,咆哮着揚起前蹄。緊跟着,一個帶着哭腔的聲音,順着馬鞍滾落於地,“太子殿下,鄭將軍,高將軍,屬下可找到你們了。齊王,齊王病重,請,請高將軍速速回府!”

第一章 初見 (五)第五章 求索 (三)第五章 短歌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七章 國難 (七)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十章 狂風 (八)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答案 (四)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七章 國難 (七)第七章 塵緣 (六)第三章 衆生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九章 奪帥 (八)第六章 破繭 (十)第三章 抉擇 (五)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重逢 (一)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四章 虎雛 (五)第五章 迷離 (二)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一章 傳說 (六)第一章 傳說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一章 傳說(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十章 奪帥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二章 風雲 (五)第四章 撲朔 (五)第二章 風雲 (五)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五章 迷離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四章 饕餮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六章 帝王 (六)第九章 長纓 (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三章 抉擇 (九)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二章 霜刃 (二)第九章 長纓 (十)第六章 君王 (二)第十章 易鼎 (三)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一章 傳說 (七)第五章 草谷 (二)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五章 短歌 (五)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八章 雄關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一章 初見 (五)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饕餮 (八)第三章 父子 (六)第十章 宏圖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四章 虎狼 (六)
第一章 初見 (五)第五章 求索 (三)第五章 短歌 (二)第九章 血與水 (二)第十一章 三生 (一)第九章 萍末 (十)第七章 國難 (七)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十章 狂風 (八)第五章 草谷 (五)第六章 君王 (五)第四章 答案 (四)第三章 收穫 (四)第一章 初見 (三)第六章 綢繆 (八)第七章 國難 (七)第七章 塵緣 (六)第三章 衆生 (一)第六章 綢繆 (三)第九章 萍末 (四)第九章 奪帥 (八)第六章 破繭 (十)第三章 抉擇 (五)第一章 傳說 (八)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風雲 (六)第二章 重逢 (一)第六章 疾風 (二)第三章 颶風 (十)第四章 虎雛 (五)第五章 迷離 (二)第五章 逝水 (三)第一章 傳說 (六)第一章 傳說 (二)第四章 虎雛 (十一)第一章 傳說(五)第十二章 年少年 (四)第十章 奪帥 (二)第五章 求索 (五)第十一章 三生 (二)第一章 初見 (三)第四章 虎狼 (二)第八章 崢嶸 (八)第二章 風雲 (五)第四章 撲朔 (五)第二章 風雲 (五)第六章 君王 (二)第一章 問道 (一)第二章 款曲 (九)第七章 治河 (八)第六章 破繭 (九)補8號欠賬第十章 易鼎 (十一)第二章 蓬篙 (三)第一章 磨劍 (一)第五章 迷離 (四)第十二章 少年 (六)第四章 饕餮 (六)第十一章 磐石 (九)第六章 帝王 (六)第九章 長纓 (三)第一章 傳說(五)第七章 國難 (二)第六章 君王 (三)第三章 衆生 (六)第七章 國難 (七)第二章 謀殺 (四)第一章 問道 (五)第三章 父子 (八)第四章 答案 (五)第三章 抉擇 (九)第八章 烏鵲 (七)第二章 霜刃 (二)第九章 長纓 (十)第六章 君王 (二)第十章 易鼎 (三)第十章 易鼎 (一)第八章 麋鹿 (五)第三章 父子 (十二)第一章 家國 (五)第一章 傳說 (七)第五章 草谷 (二)第三章 衆生 (一)第一章 家國 (二)第五章 短歌 (五)第五章 短歌 (六)第三章 衆生 (四)第八章 雄關第二章 款曲 (四)第一章 問道 (四)第一章 新春 (八)第三章 收穫 (六)第一章 初見 (五)第九章 萍末 (七) 第二更第四章 饕餮 (八)第三章 父子 (六)第十章 宏圖 (六)第三章 父子 (十一)第四章 虎狼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