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

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

在糜芳與關羽開始商量起糜暘的婚事時,糜暘這個主人公卻已經來到了江陵城中。

漢、魏兩軍交換人口一事漸漸步入了尾聲,糜暘在南歸的民衆中已經招不到太多兵源了。

直到現在,糜暘總共方纔招募了不足四千左右的新兵。

想來等整場兩軍交換人口的大事結束之後,糜暘最多隻能從其中招募到五千左右優秀兵源。

其實這段時日以來,南歸的民衆已經將近有十萬之衆。

只不過儘管基數龐大,但其中大多是老弱婦孺,再加上糜暘徵兵的要求頗爲嚴格,一般的青壯還入不了他的眼,故而他最後只能招募到如此多的新兵。

五千新兵加上已經正式歸入糜暘麾下的一千五原公安士卒,糜暘一萬的大軍編制,還差三千五左右的數量。

這些兵源,糜暘打算從那些吳軍降軍中獲取。

糜暘與吳軍一共打了三場硬仗,第一場是糜暘與孫桓的對戰,第二場是糜暘引君入甕的伏擊戰,第三場便是戰績最豐碩的公安夜襲戰。

在那三場戰役中,第一場糜暘俘虜了三千左右吳軍俘虜。

第二場入城的吳軍基本全軍覆沒,第三場糜暘最後俘獲了近萬吳軍。

所以總共三場算下來,糜暘一共俘獲了一萬三左右的吳軍。

孫權可沒有實行錯役制,所以這些吳軍俘虜,糜暘大多可放心食用。

另外經過那三場大戰,糜暘的威嚴在吳軍俘虜中已經可謂十分深重,這亦有利於糜暘將來統率他們。

吳軍步卒除了山越兵之外,大多出自丹陽郡,丹陽步卒甲天下,本身就是極好的兵源。

之前在江陵城中的魏軍俘虜不斷北還之後,公安守將李嚴就逐漸將公安城中的萬餘吳軍俘虜,紛紛押往江陵城中。

故而爲了招兵,糜暘前日就從襄陽城南下,來到了江陵城中。

現在的南郡太守是陳到,陳到見糜暘南下是爲了招兵,身爲糜暘叔父的他二話不說,立即全力配合糜暘的招兵工作。

只是對於這萬餘吳軍俘虜,糜暘還需要進行篩選。

這一萬餘的吳軍俘虜,身體素質大多是沒問題的。

糜暘在意的是他們的來歷以及成分。

糜暘定下“三不收”的原則。

“主將未死者不收,山越士卒不收,有妻子在江東者不收。”

這“三不收”的條令,更多的是爲保證招募來的吳軍士卒的忠心。

江東兵制是私兵制,這就導致了吳軍士卒大多是他們主將的私產。

在這種兵制下,吳軍士卒與他們主將的感情是很深的。

要是將那些主將未死的吳軍士兵不經審查,就貿然收入他的部隊中,來日這些吳軍士卒是有可能會偷偷跑回江東的。

最重要的是,要是他們的主將還活着又正好亦被糜暘收入了他的部隊中。

那麼一旦這樣的主將心懷不軌,那麼等於是在糜暘的部隊中埋入了一顆顆定時炸彈,這樣的風險糜暘不想去冒。

而糜暘只想要丹陽步卒,那是因爲山越步卒與丹陽步卒相比,顯得更爲野性難馴,在有着更好的選擇之下,糜暘沒必要去選擇山越步卒。

至於糜暘所要求的那最後一點,則是爲了保證他收入麾下的吳軍俘虜,在江東沒有任何牽掛。

這樣他們將來纔會在糜暘的麾下,心甘情願的跟隨他征戰四方。

等在東三郡穩定下來後,糜暘再親自爲他們進行婚配,爲他們分配田畝。

一旦在東三郡中有了妻兒,有了田地,他們心中的牽掛有了,對糜暘的歸屬感自然就有了。

將來要是糜暘帶着他們去打江東,問題都不大。

當然這世上總少不了偷奸耍滑的人,在對招募入伍的吳軍登記籍貫信息時,總有人會想着渾水摸魚,爲了預防這一點,糜暘定下了舉告獎懲制度。

每當招募好一支吳軍降卒後,糜暘便會將這剛招入伍的吳軍降卒以百人爲一曲,而後將他們拉到所有的吳軍俘虜之前。

糜暘是不知道那些吳軍俘虜的底細,但他們互相之間肯定會有人知曉對方的底細。

糜暘所定下的舉告獎懲制度,便是若有人能主動指認出有人偷奸耍滑,明明不符合他定下的“三不收”標準,還來主動入伍。

那麼指認的人糜暘通通獎一金,再立即放歸回江東。

並且爲了保證指認的準確性,糜暘還允許多人同時指證,以方便他驗證消息。

一金聽起來不多,但卻是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見過的鉅額財富。

兩軍交戰之時,重賞之下都會有勇夫願意擔當先登之任,更何況如今只要指認就好,不需要冒生命危險。

在糜暘的獎勵之下,許多吳軍俘虜都眼中閃出了火熱,躍躍欲試。

於是在第一天的指認之下,上千位士卒中,就有數十位士卒被指認出不符合糜暘定下的“三不收”標準,而混入他的招兵隊伍中。

哪怕糜暘在這些吳軍俘虜中的威望已經十分深重,但這世上從來不缺耍小聰明的人。

糜暘並沒有食言,當衆獎勵了那些出來指認的吳軍俘虜,並將他們全部放回江東。

而對於那些偷奸耍滑的吳軍士卒,糜暘亦不留情,將他們當衆斬首示衆,然後將他們的首級懸掛在招兵的轅門之下,以此來警示着其餘的人。

早在正式招兵之前糜暘便提前宣告過:“若有欺瞞,軍法從事”,在已經提前宣告的情況下,那些人還想着矇混過關,慈不掌兵,軍法不是兒戲。

在糜暘的懸首警示之下,所有的吳軍俘虜都心神大駭。

加上他們本來心中就對糜暘十分畏懼,因此在接下里的招兵過程中,再無人敢懷抱欺瞞心理。

在完成這件事後,糜暘便將剩下的招兵事宜,一併委託給鄧艾。

鄧艾對於自己剛加入糜暘麾下,就被糜暘委以如此重任,他心中十分感動與興奮。

在遇到糜暘之前,他還僅僅是個看守稻草的不入流小吏。

遇到糜暘之後的他,沒多久就承擔起招募數千精兵的大任,這讓鄧艾心中充滿了幹勁。

他不擔心自己做的事情多,就怕自己明珠暗投,不得重用。

越重用他,他對糜暘的感恩之心就越強。

因此這幾日來,他日夜住在軍營中忙碌着招兵之事,並且爲了回報糜暘,他對招兵事宜的一切大小事務全都親自統籌過問,就擔心哪裡出了疏漏。

有着自己定下的舉告制度,再加上鄧艾這個幹練之才親自的操持,糜暘對軍營中的招兵事宜並無擔心。

這幾日,糜暘大多呆在江陵城的太守府中,一方面是協助陳到處理政務軍務,另一方面便是打算收拾自己的行裝。

南郡作爲目前整個荊州的樞紐,在連番大戰之後,它一日中所產生的的政務軍務是很多的。

而糜芳明顯不是個合格的太守。

在陳到接任南郡太守的職務後,他看見太守官署中那堆壓成山的各地上奏時,饒是沉穩的他,也差點沒一口老血直接噴出來。

無奈之下,陳到見糜暘正好在江陵城中,只能拉着其一切協助他處理堆壓許久的政務軍務。

在幫助陳到處理了大部分的政務軍務之後,糜暘開始收拾起他的行裝來。

其實鄧艾不知道的是,他建議糜暘前去東三郡,而劉備亦早就打算,將糜暘委任爲東三郡的主將。

當初劉備委任糜暘的心腹王洪爲上庸縣令,便是在初步透露這種意思。

後來在處罰劉封的那一日,劉備將糜暘單獨留在帳中,一方面是令其以後看鎮住劉封,另一方面亦是正式在糜暘面前透露出這個安排。

王洪早已跟隨張飛一同北上前往上庸任職,想來不久後糜暘亦會前往上庸。

故而糜暘想着趁他如今還在江陵城中,就將行囊收拾好,好隨時準備北上。

糜暘收拾行囊並沒有委託下人的習慣,在前世時,因爲四處奔波,獨立的他早已養成了獨自收拾行囊的習慣。

就在糜暘屏退下人,在收拾着自身行囊的時候,甘告在房外稟報,說是鄧艾整理出了新一批的吳軍俘虜入伍名單。

在聽到這個消息後,糜暘放下了手中的書籍,他命甘告進來將鄧艾整理出的名單呈上來。

甘告在進入糜暘房間之後,他來到糜暘身前,恭敬的將手中的一摞竹簡放到糜暘身前的書案上。

東漢末年,雖然紙張已經漸漸開始流行,但並沒有完全代替竹簡的存在。

紙張更多適用在達官貴人之間書信往來,或者用在一些重要軍情的傳遞上。

至少在登記底層士卒信息這一項上,當今世上普遍用的還是竹簡。

在甘告將一大摞竹簡放在書案上後,甘告對着糜暘一拜道:“在從軍營離開之時,鄧書佐命俺將一事稟報給將軍。”

聽到鄧艾有事讓甘告代爲轉告,糜暘臉上流露出詫異之色,他對着甘告問道:“是何事?”

甘告不敢與糜暘對視,他只敢彎曲身子,眼睛看着糜暘的足下回稟道:

“有一員自稱是江東軍司馬的降將,想要投效將軍,鄧書佐一時之間拿不定主意,便命俺前來詢問將軍這件事該如何處置。”

聽到甘告這麼說,糜暘不禁輕咦了一聲。

江東一軍司馬?

軍司馬的軍職說高不高,說低不低,在當世亦是能提領一些兵馬的。

之前只想招募普通吳軍降軍入伍,沒想到現在還有一軍司馬會主動來投效。

糜暘看向甘告,對其問道:“那員軍司馬姓名爲何?”

甘告想起了臨走前鄧艾告知他的那人的名字,他答道:“據鄧書佐所說,那人名丁奉,字承淵。”

當聽聞那名自願投效的江東軍司馬是丁奉之後,糜暘臉上有些意動。

原來是他。

一會之後,糜暘的一聲命令傳到甘告耳中。

“帶他前來見我。”

甘告聽到後,他對着糜暘一拜,而後就領命而去。

在甘告走後,糜暘在記憶中搜索着他所知道的丁奉的信息。

按前世的記憶可知,丁奉並不是江東人士,而是廬江人士。

他年少時加入甘寧的隊伍中,就展現出驍勇善戰的一面。

歷史上建安二十年左右,甘寧病死之後,他便先後從屬陸遜、潘璋等大將帳下,參加過多次大戰,經常勇冠全軍。

丁奉每到作戰時,常能斬將奪旗,也因爲奮勇當先而時常負傷。

算是個難得的猛將,最後因功做到了偏將軍的職位。

而真正開始讓丁奉名聲大噪的,乃是在東興之戰中的那場雪中奮短兵。

只不過想來這時丁奉雖有戰功,但可能因爲年紀尚輕,從軍不久,還未完全展露頭角,所以只是一軍司馬。

歷史上記載丁奉死於公元271年,卻並沒有記載他生於哪一年。

按照他跟隨甘寧的記錄來推斷,丁奉應該大約是公元200年左右生人,現今至多二十餘歲而已。

在一隊漢軍的押送下,雙手被縛的丁奉,正在朝着糜暘的所在而去。

丁奉是那次洈水前投降的,近萬吳軍中的一員。

丁奉在甘寧死後,不受重視的他帶領他的本部士卒,被劃撥到陸遜麾下。

那一夜吳軍大營發生大動亂,吳軍的整個指揮系統都被大潰散打亂,丁奉無奈之下只能跟着逃散的衆多吳軍一步步逃到洈水邊。

當時在衆多吳軍之前的他,見糜暘在一人的勸說下,似有不納降之意,那時他就覺得他命休矣。

但後來出乎他預料的是,糜暘最後還是決定受降他們那近萬吳軍。

這一點亦令丁奉那時,心甘情願的對糜暘叩拜起來。

不管如何,當時是糜暘饒了他們一命。

丁奉雖沒讀過什麼書,但他懂得知恩圖報。

就在前幾日,丁奉在俘虜營中聽說了糜暘意欲從吳軍俘虜中,挑選麾下士卒一事。

丁奉出身不高,但卻自小有一番勇力。

當年他投身甘寧麾下,爲的便是想憑藉着自身的勇力闖出一番事業。

因爲抱着這個目的,所以丁奉每逢大戰,必奮勇爭先,悍不畏死。

但可惜他從軍江東的時候,早已經不是當初孫策在位時,不論年紀,不論出身,只看功績的黃金時代了。

在孫權近二十年的權衡之下,江東的體制越來越固化,自建安二十年以來,江東軍中大多數的上升渠道大多被有關係的世家子弟所佔據。

所以哪怕丁奉之前頗有戰功,最後卻連一校尉亦還未得到。

這令心中有大志向的丁奉,倍感失望。

特別是丁奉投軍之後,江東的兩場大敗,合肥之戰與公安之戰他都親身經歷過,這更讓他心中對江東的未來,再不報希望。

所以當他得知糜暘招兵的消息後,他心中就有了改換門庭之意。

相比於連番大敗的,死氣沉沉的江東,連續取得漢中之戰與公安之戰勝利的,猶如朝陽般冉冉的漢中王,或許纔是值得他真正效力的所在。

而在漢中王的麾下諸將中,糜暘無疑是他最好的投奔對象。

除了糜暘對他有恩,他願意爲其驅馳之外,還因爲糜暘年輕,所以他定然不會像常人那樣,以年紀論人高低。

大家看完早點睡覺。

晚安~

來點月票吧。

(本章完)

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推兩本書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請假一日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36章 麋鹿破槽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2章 當爲班超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
第586章 如此佳人 陳倉阻敵第181章 禁軍在手 家人提點第86章 黑雲壓城城欲摧 (四更求追讀!)第561章 火燒合肥 江東野望第19章 名爲參軍,其實帥也第31章 糜暘單騎入公安(二)第325章 帝王交易 所求爲何第512章 慘烈守城 馬超傷重第477章 朱褒授首 雍闓奔逃第七百三十八章 人心難欺 關門打狗第七百四十二章 改變計劃 討個公道第68章 三千公安勇士(求追讀,求票)第115章 糜暘設計 (十更,求首訂)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57章 江東烹鹿天團出發(求追讀,求票)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55章 此子該死(求追讀,求各種票)第六百七十七章 蒞臨京口 孫權反擊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625章 未央宣言 驚城槐裡第148章 輔政之選 撫髯定婿各位書友,新春快樂第333章 隨軍南下 交換日子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200章 張嶷設計 申儀炸了第462章 兵無常勢 曹洪退兵第155章 君志當承 糜暘之策第471章 羣臣拜服 劉封怒視第七百六十章 意志不堅 不想陪葬第651章 逃難之馬 孫問荊州第353章 觸目驚心 殺意沸騰推兩本書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567章 三人密謀 請敵赴死第280章 惟賢惟德 孟起拜服第600章 滿腔憤慨 請換青天第534章 龍捲洛陽 街亭街亭第327章 卑微上貢 私下任務第81章 先破鹿鳴,再梟羽首 (求追讀)第237章 黑夜之下 最後一次第七百零九章 先發制人 陸遜破局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七百一十七章 人心初定 渡口失守第672章 三杯相敬 極盡暢快第423章 輕搖令旗 二擒孟獲第66章 關平請命 (啊!追讀呀,票票呀!)第216章 劉備教子 衆臣齊哭第98章 各位,蹦極看過沒?(無食言,求追讀第130章 公安缺糧 司馬入營第96章 疲累的公安(求追讀!不要養啦!)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559章 軍向上邽 淮南之變第七百零六章 烹殺前奏 要戰便戰第670章 齊侯新號 天策上將第258章 越發擔憂 斷糧之計第245章 丞相孔明 大將軍羽第442章 天下強軍 致命錯誤第170章 兵圍夏口 孫權震怖第511章 魏營變故 疾行捕麟第487章 鄧艾被訓 魏軍壓城第85章 寧爲玉碎(四更求追讀)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32章 遙相配合 虎入末路第七百五十二章 令人作嘔 掀案而起第352章 虛報士卒 躍馬鎮場第515章 郭淮妙計 維成棄子第419章 公安舊人 老而不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以威諡之 忠臣周魴第655章 定下國策 孫登妙用第408章 今日便反 爾奈我何第218章 糜暘密奏 君王三觀第37章 魏王吐血第七百五十一章 出使請和 順水推舟第188章 蜀中雙英 西城會面請假一日第七百四十章 盾露崢嶸 歷史重現第244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574章 強漢將歸 魏軍險境第283章 大風已起 劉賈嘆息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638章 姜維定計 潼關告破第36章 麋鹿破槽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東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650章 圍殺魏軍 車騎未退第495章 雨季將至 水淹南鄭第七百三十三章 必要犧牲 誓奪宛城第331章 不斷討好 嚴詞警告第105章 糜暘埋下的種子第465章 以己謀人 上方奇謀第636章 夏侯黯然 朱靈登場第104章 呂蒙密計 天助孫氏?第551章 二擒滿寵 糜暘將至第2章 當爲班超第六百九十九章 衣食共享 全國皆兵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174章 葛公德政 盛世場景第125章 張昭謀國 孫權入荊(5000字!求票,第506章 敬告太廟 北伐檄文第594章 攪亂天下 先攻渭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