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

第260章 萬事俱備 糜暘疑惑

隨着時間的推移,從四面八方匯聚到宛城的魏軍越來越多。

在之前曹丕爲了儘快穩定南陽郡的局勢,所以先帶領數萬大軍來到宛城。

但偌大的曹魏肯定不止那些兵力。

曹魏的大軍分爲中央軍與地方軍兩大種類。

而在中央軍中,又分中軍和外軍。

中軍是相對於外軍而來的。

在曹丕稱帝建立魏帝國後,他最重要的一項改革措施,便是對全國的軍隊進一步的系統劃分。

他以州或邊疆爲單位,設立了許多都督區。

早期曹操還在位時,他麾下的大軍劃分並不細緻,通常是由他親自統帥一支大軍四處征討。

在曹操打敗袁紹,取得冀、並、青諸州以後,他的統治區漸具國家的規模。

這時局面大了,再不能像過去一樣,帶領一支主力軍隊到處征戰,那樣對兵糧的消耗也極大。

於是乎在荀彧的建議下,曹操開始採用在各地留屯大軍的辦法。

官渡之戰後,曹操每平定一個地方,即留一部分中軍在那裡駐防,並由一人任統帥,統攝轄區內諸軍。

但那個轄區中,並不是只有曹操留下的中軍那部分大軍。

轄區中的都督會以曹操留下的中軍爲骨幹,招攬轄區內的士卒編制爲足夠數量的大軍。

這便是從中軍劃分出來的曹魏外軍,例如當年曹操平定漢中後以夏侯淵爲徵西將軍,便採用的這種軍事模式。

留屯在外的將軍及都督所領的兵,就稱爲外軍;

中央直轄的軍隊,就稱爲中軍。

但無論是曹魏中軍還是外軍,本質都是曹操當年親自調教的大軍,所以戰力都很是不俗。

因爲這種特殊的軍事模式,所以在曹魏的軍職中,四徵四鎮的軍職開始成爲權力、地位最高的軍職。

“黃初元年,特置都督諸州軍事,尋加四徵四鎮將軍之號,又置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位太尉上。”

除了中軍與外軍,曹魏還有作爲地方兵的州郡兵。

早年東漢光武帝罷兵募士,郡國兵力十分薄弱。

曹操統一北方時,大大小小的割據武裝或被消滅,或被收編,各州郡往往只有留屯的中央軍,而沒有地方武裝。

當時丞相主簿司馬朗建議令州郡都建立地方武裝,以“外備四夷,內威不軌”。

在司馬朗的建議之下,曹操復西漢舊制,“自納司馬朗之言,復令州郡典兵,然未置尉,蓋太守或刺史兼帥。”

曹魏的州郡兵以守備本州郡爲職,必要時也應調出徵,但是州郡兵的地位比中軍、外軍低。

除了中軍、外軍與地方州郡兵之外,曹魏還有一個龐大的特殊兵種,那便是屯田兵。

曹魏的屯田分民屯和兵屯兩種,雖然兵屯大多設置在邊疆一帶,但是曹魏是將民屯作爲國家根本的經濟政策的。

而在這種強制性的經濟政策之下,曹魏全國各地中民屯中數以百萬計的青壯,便是曹魏大軍天生的,源源不斷的兵源。

漢末可不是某宋,漢代的男子人人尚武。

只要給漢末的男子派發武器,那麼他們稍加訓練之後,便會頃刻間成爲一支戰力不俗的大軍。

這樣的兵制,在守護邊疆時有着奇效。

在這系統的兵制之下,若是當邊疆預警時,曹魏的統治者一方面可利用北方交通的便利條件,統帥中軍親自支援邊疆。

另一方面,曹魏統治者可詔令天下各大都督區,讓他們各自領兵支援遇襲的都督區。

在如滾雪球一般的召集之下,不久後曹魏的大軍往往會突破十萬大關。

從而在強大的兵力之上,讓敵人感受到一種絕望的感覺。

可以說雖然曹魏的經濟一團糟,但是由軍事大家曹操親手改革的曹魏兵制,是目前天下三大勢力中最先進的制度。

但是曹操及曹丕爲了防止地方軍權過重,所以他們便不斷加強,直接掌控在他們手中的中軍的兵力及精銳程度。

在曹丕即位時,直接掌握在他手中的洛陽中軍,就已經達到十數萬之衆。

這十數萬大軍是曹魏所有兵力中,最精銳、披甲程度最高、訓練最高的大軍,沒有之一。

這十數萬大軍是曹操留給曹丕的,震懾地方的最有力保障。

在後來時,曹魏的中軍甚至已經達到二十多萬之衆,單單曹魏的中軍就可以開展滅國之戰。

歷史上曹魏地方不斷髮生叛亂,最著名的就是淮南三叛。

司馬三黑之所以能成功平定淮南三叛,本質上就是曹魏中軍對地方軍的一種碾壓態勢。

歷史上諸葛亮北伐之時,曹叡爲了抵抗諸葛亮的大軍,將一部分中軍的統帥權交予司馬懿。

很多人都以爲諸葛亮北伐的根本目的是奪取隴西,但其實諸葛亮還有一層目的,那便是尋找一個機會,在野外將司馬懿統帥的曹魏中軍給完全吃掉。

只要諸葛亮能把曹魏震懾天下的中軍給打崩,那麼曹魏頃刻間就會陷入莫大的危機之中。

滷城之戰時,諸葛亮離他的目標只差一步,只差一步!

可惜後方出了個反骨仔李嚴。

而因爲滷城之戰曹魏中軍遭受重創,所以導致司馬懿後來避而不戰,因爲他很清楚他如果將剩下的曹魏中軍都賠掉,那種後果絕對是災難級的。

在曹丕領着數萬中軍從洛陽出發之時,他便從來沒想着單單靠手中的數萬大軍,可以完全擊潰糜暘。

曹丕深知己身的優勢是什麼,所以在他領軍從洛陽出發時,他便已經朝着各大都督區發出天子詔令,讓他們召集兵馬來南陽郡中匯合。

後來當曹丕收到曹泰的奏報,得到關羽果然如賈詡推斷那般出兵攻打樊城之後,曹丕催促各地出兵的詔令愈發急促。

隨着時間的推移,曹丕的天子詔令傳到各地之後,各地的刺史或者將軍,紛紛帶兵來到宛城與曹丕匯合。

其中距離南陽郡最近的,無疑是豫州刺史賈逵及兗州刺史王凌。

豫州與兗州是中原最精華的部分,所以他們的生產恢復的亦最快。

單單今年這兩州收穫的糧草,就在可以支撐己身州郡的自身取用之下,還能留下許多糧草支援其他州郡。

所以當這兩位封疆大吏領軍到達宛城時,目前在南陽郡中的魏軍,算上輔兵已經突破十萬之衆。

十萬魏軍聚集在南陽郡中,這一點讓目前在南陽郡中的曹魏上下一衆大臣,心中的自信正在不斷增強。

最重要的是,目前在南陽郡中的大魏中軍就有五萬左右。

這五萬中軍是魏武帝曹操一手調教出來的大軍,戰鬥力可以說是冠絕天下。

論數量,魏軍遠在關羽與糜暘的合兵之上,論精銳程度,他們也強於敵方。

這讓曹魏衆大臣的心中怎麼能不浮現自信。

而不管是糜暘還是關羽,他們都在不斷派出探子探查宛城內外的魏軍動向。

大量魏軍到來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關羽的手中。

相比於漢軍諸將得知這個消息後的沉重心思,關羽的神情卻沒有半分緊張。

這一幕,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這是大漢與逆魏之間巨大的國力差距,短時間內是沒辦法彌補的。

但是關羽不管曹魏有多少外軍、州郡兵到來,他起兵之後的目標只有一個,那便是曹丕親征帶來的曹魏中軍!

在大帳中,關羽問王甫道:“國山,近來我軍損失如何?”

目前在大帳中,一應漢將漢臣都在,見關羽問起這事,王甫臉上的沉重之色愈發凝重。

他出來對着關羽一拜稟報道:

“這半月以來,每當我軍押運糧草的糧船出現之後,遊蕩在的北岸賊軍見此情景,常常以數千騎兵跟隨我軍糧船,時不時襲擾放火箭襲擾。

而每當我軍南岸拉縴的兵士,有被激流衝至北岸的,都被賊軍殺傷。

若我軍糧船一旦靠岸,押運糧車朝大營而來,賊軍就會用騎軍攻擊我軍糧隊。

而每當我軍派軍上北岸攻擊,或者從大營中派出援軍,賊軍就會立即退走,而當我軍退後,賊軍復來。

在這半月以來,我軍死傷的兵士已經有數百之衆,而被賊軍焚燬的糧草亦不在少數。”

шшш¤ ttκǎ n¤ C O

在說完以上的情況下,王甫復加重語氣說道:“賊軍此舉,對我軍的士氣的打擊很大。”

聽到王甫這麼說之後,帳內諸人的眉頭都深深皺起。

或許因爲漢軍救援的及時,所以損失的士卒及糧草從數量上看不算太多。

但是賊軍如蒼蠅般不斷襲擾糧道的舉動,的確是很噁心人。

這對漢軍士氣來說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相比於諸將的皺眉,關羽的臉上卻沒有浮現慍怒的神色。

他出身北地,加上與魏軍交戰多年,對於騎軍的戰術可謂是十分清楚。

如今魏軍的一切應對,都與他之前所猜測的大致不差。

其實魏軍騎軍的這種襲擾戰術,漢軍不是沒有反制措施。

那便是在漢軍的主要糧草上,佈置層層重兵,結陣抵擋魏軍騎軍的進攻。

但是這樣的反制措施,是非常耗費兵力的。

現在漢軍所面臨的的情況,不允許他們如此耗費兵力。

現在漢軍面對的不僅僅是那上萬魏軍騎軍,還有樊城與偃城中的數萬魏軍。

雖然漢軍在一個月以來,已經通過壁壘將樊城團團圍困。

但是壁壘佈置的再怎麼好,若沒有嚴密的士卒守護,那就只是任由人毀壞的死物而已。

一旦漢軍抽出大部分的兵力前往守衛糧道,那麼壁壘中的防護力量勢必大大減少。

到時候若是樊城與偃城中的魏軍有所異動,漢軍之前一個月以來所耗費的心力都浪費了不說,還容易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之中。

所以現在漢軍有些進退兩難。

在這進退兩難的境地之下,廖化嘗試着提出一個建議:

“可否在我軍的糧道上設伏?”

當廖化的這個建議提出來後,卻沒有人附和廖化。

因爲廖化的這個提議,並不附和實際的情況。

襄樊兩城分別位於漢水兩岸,城外皆是開闊的平原地帶,在那十數裡的糧道之上,根本就沒有地形可以埋下伏兵。

而廖化見自己的提議沒有將領附和,他下一刻也意識到他建議中的疏漏之處。

於是他默默地不再言語。

相比於諸將的沉默,關羽的心中卻沒有多少擔憂。

關羽先讓諸將退下,然後他只留下趙累一人。

在諸將都退下之後,關羽對着趙累問道:“器具可都準備妥當了?”

面對着關羽的詢問,趙累趕緊拱手回答道:“一切都已準備齊全。”

見趙累如此說,方纔還顯得肅穆的關羽的臉上終於浮現一絲笑意。

在馬良擔任荊州刺史之前,趙累其實才是關羽軍中的大管家。

用了多年的趙累,所以有些事關羽還是下意識的會讓趙累去做。

既然準備齊全,那便可以開始行動了。

武當就在樊城的上游,有着漢水的存在,馬良的信使很快就到達武當城中。

因爲有着馬良蓋着印信的文憑爲證,所以馬良的使者很快就受到了糜暘的接見。

現在糜暘正在聽着王洪的敘職。

糜暘目前身上的官位有許多,在他被劉備拜爲左將軍後,他原來的漢興太守一職並沒有被撤換掉。

所以平時除了處理益北的軍事之外,糜暘還要遙控指揮漢興郡的政務。

今日正好是王洪來到武當城中,向糜暘親自彙報他在房陵中實行改革的事。

王洪身爲房陵縣長,本來這些事他遣一小吏向糜暘稟報即可。

但是隨着糜暘身份的水漲船高,王洪一方面深感他當初南下公安的選擇的正確,另一方面更加堅定他抱緊糜暘大腿的決心。

人都是會變的,或許一開始王洪投奔糜暘的初衷是爲了向曹魏復血仇。

但是隨着掌握着權力之後,王洪的內心亦開始發生了變化。

在他看來複仇與享受榮華富貴,兩者之間並不衝突。

王洪深知目前他的一切都是靠着糜暘得到的。

所以隨着糜暘麾下的人才越來越多,己身本來就沒多少才能的王洪,很擔憂自己有朝一日會被排擠出以糜暘爲首的益北諸臣的核心圈中。

在這種想法之下,王洪只要一有機會便會親至武當中,向糜暘親自彙報政務。

爲的便是在糜暘面前多露露臉。

本來糜暘與王洪正在商討房陵的下一步改革措施,但是當糜暘收到馬良使者的信後,糜暘的臉馬上流露出沉重之色。

關羽,身體有所不虞?

可是之前老丈人還寫信與他商討如何破解騎兵之法,自己還根據後世的記憶畫了一張圖給他,他怎麼會突然得病了呢?

一會還有一章。

(本章完)

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4章 父子對質第6章 此路不通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章推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請假一日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0章 夜襲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
第328章 蔣濟送信 百年基業第242章 順天行誅 遍觀戰報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64章 公安大拆遷(求追讀,求票票)第197章 呂乂誘耽 河谷之宴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七百二十二章 飢渴諸將 糜暘定計第286章 當年千里 風起雲涌第584章 大才入網 孔明遺憾第222章 大軍出發 吃人的網第4章 父子對質第6章 此路不通第314章 君臣相見 帝王囑託第637章 天命謂何 去逆就順第211章 隱患滋生 伯仁野望第391章 風雨將來 陣陣悲泣第247章 天子有難 臥龍出聲第431章 曹真大笑 楊阜私請第575章 士載南下 噩耗致暈第542章 城下相遇 棘陽失陷第466章 死者層積 敵踐而散第457章 神兵天降 兩軍合圍第154章 煮酒相會 漢水之約第622章 漢帝驚歎 掘其根本第343章 雙重考驗 陛下小心第162章 能屈能伸 改名永安(5000字!)第123章 急召陸遜 孫權擔憂(4000字!求追讀第215章 鷹揚不揚 深夜密謀第281章 來日之患 二氣丕鵝第159章 別有用心 襄城鄧艾第166章 糜暘三問 女主終現第129章 溫酒相會 糜暘斥孫第410章 五略引贊 馬謖請戰第294章 糜暘危急 雲長終動第384章 欲先取之 開大朝會第305章 主簿獻城 魏延抱怨第474章 先破一軍 君可行也第七百三十七章 攻心爲上 爲時未晚章推第248章 四相之一 孫權認慫第377章 若有遠志 何必當歸第359章 幼常豔羨 諸葛顧慮第555章 先震劉封 再殺滿寵第323章 仲達崛起 既悼既檄第209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七百二十章 圍三缺一 巋然不動第168章 割地請和 奉送質子(5000字)第11章 關羽的欣賞與意外第241章 陸續撤軍 董允失態第372章 麥穗飄飄 人如豬狗請假一日第184章 氣若游絲 魏王薨逝第307章 雲長暈厥 玄德得訊第441章 以快打快 兩軍相遇第44章 人心在我(求追讀,求票)第614章 貌合神離 止步數裡第602章 亡國之象 效法魏武第95章 你快死了吧 (四更求追讀!不要養啦第348章 精兵強將 共震異心第七百三十一章 探得機密 三問三答第503章 先取二賊 再行北伐第412章 主動出擊 夜郎自大第303章 無聲嗚咽 爲你拜年第110章 公安未來 朗朗明日(明日上架!)第630章 後發制人 出兵追擊第七百六十二章 李嚴重任 沙王叉腰第434章 伐蜀檄文 路人皆知第87章 糜暘城頭罵虞翻 (四更求追讀!)第74章 取糜暘首級,賞千金 (求追讀)第137章 龍戰於野 敵血漫漫第320章 良臣羣起 太守人選第615章 洞悉人心 引火燒身第178章 子晟三答 君王親斟第264章 殘月如血 城外列屍第50章 夜襲第365章 南鄭耀武 大變之兆第261章 召虎出征 今日收穫第七百六十四章 豫章崩裂 江東震動第292章 正奇變幻 魏延奮命第287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第165章 懸首招兵 丁奉心思第七百章 錦衣夜行 正方不方第405章 人定勝天 丞相親征第661章 劉曄悲喊 元旦終至第564章 欲斷後路 先遣雄鷹第387章 辨壓羣臣 形勢扭轉第308章 攜子前往 兄弟相見第450章 謀攻祁山 吳懿憤慨第322章 又愛又忌 何人鎮宛第580章 福至心靈 排除正確第616章 反間疑雲 你真該死第641章 內裡赤紅 丕之末日第七百七十四章 何故發笑 思索滅魏第593章 郭淮計策 聯吳抗漢第六百九十四章 姜維跨步 追求幸福第531章 明光熠熠 漢胡重沓第124章 孫權之怒 猛虎擡頭(4000字!求追讀第665章 跪地千世 遺臭萬年第402章 內撫生民 外討不臣第224章 天地赤紅 漢將挺立